《陈情表》教案1.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25013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6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陈情表》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案1.docx(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陈情表教案(10篇) 【学习目标】 1、重点积存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把握相关的特别文言句式。 3、积存课内写作素材。 一、学问回忆 (一)文学常识 李密,_(朝代)时人,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给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二)实词含义 1、臣以险衅 2、夙遭闵凶 3、慈父见背 4、舅夺母志 5、祖母刘愍臣孤弱 6、终鲜兄弟 7、门衰祚薄 8、晚有儿息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10、茕茕孑立 11、形影相吊 12、而刘夙婴疾病 13、拜臣郎中 14、除臣洗马 15、猥以微贱 16、当侍东宫 17、臣具以表闻 1

2、8、责臣逋慢 19、则刘病日笃 20、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21、且臣少仕伪朝 22、历职郎署 23、不矜名节 24、过蒙拔擢 25、但以刘日薄西山 26、臣之辛苦 27、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三)虚词用法 1、臣以险衅 2、逮奉圣朝 3、寻蒙国恩 4、急于星火 5、则刘病日笃 6、听臣微志,庶刘幸运 (四)课内外名句 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_,_。(苏轼后赤壁赋) 2、_,一日观察尽长安花。(登科后) 3、_,_;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4、子曰:“知者乐水,_。知者动,仁者静。”(论语) 5、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礼之用,_。(论语) 7、

3、青山遮不住,_。(辛弃疾菩萨蛮) 8、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 9、子曰:质胜文则野,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0、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五)翻译训练 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_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_ 二、力量迁移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梁孝王武者,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 梁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国。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沉着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

4、,爱之,赏赐不行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后嗣。

5、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属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

6、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 (史记?梁孝王世家) 解释:梁孝王:名武,封为梁王,谥号孝王。义格:建议被阻遏。“义”通“议”。二千石:指下文的梁相轩丘豹。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广睢阳城七十里广:扩大 B.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拟:类似 C.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望:怨恨 D.故能植其财货植:培植 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反映梁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组是(3分) 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 梁多作

7、兵器弩弓矛数十万 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 A. B. C. D.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孝景帝和梁孝王一起喝酒时曾沉着对梁孝王承诺:自己死后将帝位传给梁孝王。梁孝王谢恩推辞,虽然知道皇帝说的不是真心诚意的话,内心还是非常快乐的。 B.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后留在京城,出入游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属官只要登记之后,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样出入宫禁。 C.梁孝王再次进京时,在茅兰的劝告下,他轻装简行,跟在使者后面入城,并且没有立刻去见皇帝

8、,而是隐藏进长公主府中暂避风头。 D.梁孝王因怨恨袁盎等人阻挡了立他为太子的事,派人去刺杀了袁盎等大臣。皇上疑心是梁孝王所为,追捕凶手,果真发觉是梁孝王指使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国。(3分) 译文:_ 乃遣使冠盖相属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孙诡、羊胜。(3分) 译文:_ 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3分) 译文:_ 三、力量提升-课内写作素材积存 提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难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

9、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美他的孝心。(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 【参考答案】 课内外名句 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察尽长安花。(登科后)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 5、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7、青山遮不住,究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9、子曰:质

10、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0、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力量迁移 6、D(植:增加) 7、B(只是说明梁孝王身份特别,能常常入京;是梁孝王用计请罪;) 8、C(“从”是使动,应当是带着两名随从前往的意思。) 9、十七年,十八年,连年进京朝见皇帝,住下来,到其次年,才回到梁国。(“比”、“乃”各1分,全句1分) 于是景帝派出访臣,使者的车子在路上一辆接一辆,到梁国按验审查,逮捕公孙诡、羊胜。(译成“路上的使臣络绎不绝”也可)(“冠盖相属”、“按”各1分,全句1分) 梁孝王可怕,于是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认罪,这以后才得到饶恕。(“因”、“然后”各

11、1分,全句1分) 10、 (1)“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妙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境况的顺当,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 上阙前后比照: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比照。 (2)“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布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词人究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冲突之情也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译文】 梁孝王武,和孝景帝同母。他的母亲,是窦太后。 梁王十四年,进京朝见皇帝。十七年,十八年,连年进京朝见皇帝,住下来,到其次年,才回到梁国。二十四年,进京朝见。二十五年,再进京朝见。这时候皇

12、上还没有确定太子。皇上和梁王一道吃饭,曾经随便地说:“我死之后,帝位传给你。”梁王推辞,虽然知道不是真心诚意的话,但内心高兴。窦太后也是这样。 梁孝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深受宠爱,赏赐给他的财宝不计其数。于是梁孝王建筑东苑,面积三百多里。扩展睢阳城到达七十里。大兴土木,建筑宫殿,修建架空通道,从宫殿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获得朝廷赏赐的天子旌旗,外出随从竟从千乘万马。东奔西驰打猎,气概类似天子。出宫要清道断绝行人,入宫要严加戒备。招揽四方的豪杰,自肴山以东的游说之士,没有不到梁国来的,像齐国的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一班人。公孙诡擅长特别谋邪计,初次拜见梁孝王,梁孝王赐给他一千斤黄金,官职做到中尉

13、,梁国号称他为公孙将军。梁国制造了大量的兵器、弩弓、戈矛达几十万件,而且府库所积贮的金钱将近一百万,珠玉、宝器比朝廷还多。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京朝见皇帝。景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乘坐驷马大车,到关前迎接梁王。朝见完毕,上疏恳求留在京师,由于太后至亲的原因。梁孝王入宫就陪侍景帝同坐辇车,出宫就同车游猎,到上林苑中射鸟兽。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只须登记名册,便可通引进出天子的宫殿,与汉朝的官吏没有区分。 十一月,景帝废黜栗太子,窦太后心里想立梁孝王为继承人。大臣及袁盎等人在景帝面前进展了谏阻,窦太后的建议受阻,从今也就不再提让梁孝王当继承人的事了。梁孝王于是告辞回国。 这年夏天四月,景帝立胶东王为太

14、子。梁孝王怨恨袁盎和参加谈论继承人的大臣,于是和羊胜、公孙诡等人暗中派人刺杀袁盎和其他参加谈论继承人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缉捕杀人凶手,没有抓获。于是天子猜想是梁王,捕获到凶手,果真是梁王指使的。于是景帝不断派使臣,使者的车子在路上一辆接一辆,到梁国按验审查(覆:审察),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公开在梁孝王的后宫里。汉朝的使臣责怪梁相等急迫,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劝谏梁孝王,梁孝王才命令公孙诡、羊胜自杀,把他们交出来。景帝从今怨恨责备梁孝王。梁孝王可怕,于是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认罪,这以后才得到饶恕。 景帝的怨气渐渐消解,梁孝王因而上书恳求朝见。到达函谷关后,茅兰劝告梁孝王,让他乘坐丧车

15、,只带两名随从入关,公开在长公主的园中。汉朝派使臣迎接梁孝王,梁孝王已经入关,随从车骑都停在关外,不知梁孝王在什么地方。太后哭泣说:“皇上杀了我的儿子!”景帝为此忧虑恐惊。于是梁孝王背着刑具俯伏在宫门前谢罪,太后、景帝特别快乐,相对哭泣,情分又和从前一样了。把梁孝王的全部随从官员都召入关中。然而景帝慢慢疏远了梁孝王,不和他同乘辇车了。 太史公说:梁孝王虽然凭借太后亲近宠爱的缘由,在肥沃的土地上称王,然而恰逢汉室兴盛,百姓富足,所以能增加他财物,扩展宫室,车骑服饰类似于天子。但这样也已经是僭越本分了。 陈情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所陈之情,观赏陈情艺术。 2把握文章构造,理清思路。 3通过

16、诵读、背诵,积存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力量。 4体会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熟悉“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识课文,把握古汉语语词学问,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剧烈的感人力气。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

17、事当时闻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给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稳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缘由:第一,李密的确有一个供给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次,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

18、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快乐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快乐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缘由,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动听地说明心愿,围围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谢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

19、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2)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当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凄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头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气氛之中。 四、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译本段

20、文字。 1)、实词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2)、古今异义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头,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答复: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学生对比板述试背第一段。 五、完毕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存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

21、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连续积存古汉语语词学问;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简单引起别人的怜悯。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怜悯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看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故意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其次段。 举臣秀才寻蒙国恩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

22、闻 责臣逋慢刘病日笃告知不许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达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 李对晋陈情 察臣 供给无主辞不赴命 举臣 拜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除臣 责臣 刘病日笃 催臣 告知不许 进退两难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动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怜悯。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假如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或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其次手就是“

23、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由于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译第三段;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有所希冀人命危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李密最担忧晋武帝疑心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白的? 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详细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臣之辛苦听臣微志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

24、,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到达陈情目的。 “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冲突,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冲突,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尽忠跟尽孝临时发生冲突的措施的有力依据。 6、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响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 四、师生争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其次段:明写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冲突,提出愿乞终养恳求。 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学问。 教学过程:

25、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最终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出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一)融情于事。 剧烈的感情颜色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谢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布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境况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心情,三是对祖

26、母刘氏的孝情。正由于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可引导学生争论: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洁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信任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需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受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气氛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其次段说自己在新朝的

27、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怜悯心。 2晋灭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屡次“辞不赴命”,最担忧的就是晋武帝会疑心自己有思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李密“实话实说”,反倒简单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信任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二)融情于理 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

28、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三)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非常自然真实,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其次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非常精练精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四)陈辞婉曲,屈伸相宜。 探讨陈情、讽谏、劝告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

29、曲径通幽等等 作业:1、练习册题 2、背诵课文 陈情表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传诵千古、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它陈情恳切、言辞动听;情理兼备、诚款感人;缘情挥洒、流畅自然。在设计时我采纳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本文说理规律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展体会,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难以理解的段落,绽开争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争论中猎取新知。同时,整理重要的文言学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力量。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全文,把握文中消失的重要的实词、

30、虚词、古汉语句式。 2 、深入体会文章动听的陈情技巧,感受作品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 把握重要的古汉语根底学问。 三、教学难点: 理解当时的两难境况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四、教学时数: 3 课时 五、课前预习: 1 、通读全文,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意义和用法。 2 、初步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熟识课文,把握古汉语根底学问,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乱不定。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召汉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

31、视野。一面是至高无上、不容推脱的皇帝,一面是年迈多病至亲至爱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今日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找两位同学分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读后订正易读错字音并标示于黑板上。 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示学生留意以下词句。 (1)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幸运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臣之辛苦 (2)加点虚

32、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给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留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 、提问: (1)陈情的含义?(学生答复) 明确 陈述自己的感情,陈述事情的理由。 (2)是谁陈情?(多媒体显示)(找一同学高声朗读) 李密( 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闻名学者谯周。为人正直,颇有才能,以学问文章闻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当尚书郎,屡次出访东吴。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 (3)在什么背景下陈情? (多媒体显示)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

33、,为了稳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 (4)陈什么情? (学生思索后答复)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5)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导学生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对比解释,疏通文意。 3、找两名学生口译本段文字。 4、(1)文章一开头,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答复) (2)它包括了哪几个 方面?(学生争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供应参考答案)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

34、(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 、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完毕语: 一味的诉苦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存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李密又是怎样陈述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其次课时 一、教学内容:连续积存古汉语根底学问;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 检查第一段的背诵。(找三至五位同学) (二)导入:千百年来

35、,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李密祖孙间相依为命、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是在搞政治的晋武帝眼里,会不会不堪一击呢? (三)分析课文: 1 、学生齐读其次段。 2、 找一至位二学生疏通文意,重点词句大声读出。 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达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依据课文答复,留意抓住动词,教师利用多媒体分条显示) 4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坚决态度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教师引导学生进展深层次的挖掘) 明确:词意凄恻动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怜悯。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1、默读第三段,自己完成文意的疏通。 2、李密最担忧

36、晋武帝疑心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白的?(用文中的话答复)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 “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同学们争论并作出解答) 明确: 一、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就利用当今人主的这种心理来做文章。消退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心。 二、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 三、陈述祖母的苦情,以唤起怜悯。 1、教师范读第四段。 2、找二三位同学翻译本段文字。 (1)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忠孝两全 无比恳切 “尽节” “报养” (2)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

37、“愿矜悯” “听臣微志” (3) 晋武帝为什么会同意李密终养祖母的恳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四)学生试背全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检查背诵;整理本课的语言学问;做练习;口语训练。 二、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总结本课古汉语学问、文化学问:(由学生展现成果,教师补充) 1、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词,远离 猥以微贱: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皇上闻 则刘病日笃:状语,一每天地 2、古今异义: 例句 词语 古义 今义 臣欲奉诏奔驰 奔驰 急速就道

38、 (车、马等)很快地跑 则告知不许 告知 申诉 (1)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2)受害人向法院揭发。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 不能走路这里指柔弱 不行以 臣之辛苦 辛苦 辛酸苦楚 身心劳累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星火 流星的光,比方急迫 微小的光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至于 到 表示另提一事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 长大成人 (组织、机构等)筹备胜利,开头存在。 3、通假现象: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一词多义:(多媒体显示并有所扩展) (略) 5、推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臣亡国贱俘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9、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8、文化学问:孝廉,秀才,拜,除,拔擢 (三)阅读并翻译石奢自刎(下发讲义)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四)口语训练: 我们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感受到从笔端流淌的浓浓亲情,请同学将文中

40、第一段的凄惨身世用想象填补并做口头表达,不能翻译原文。(时间为三至四分钟 ) 陈情表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探究,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 2、通过配乐朗读全文,感知本文陈情于事、悲恻动人的风格特点,体悟本文独特的魅力 3、培育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多媒体帮助 一、导入课题,了解文体 以补充书下的解释,写作的时代背景导入 1、写作背景简介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