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250048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 本文关键词:白皮书,中国,经济发展,信息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 本文简介: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前言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信息经济革故鼎新、大势已现,自身发展及其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均呈现爆发增长态势。2022年G20杭州峰会将数字经济作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四大行动之一,强调“对数字经济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其他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 本文内容: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前言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信息经济革故鼎新、大势已现,自身发展及

2、其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均呈现爆发增长态势。2022年G20杭州峰会将数字经济作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四大行动之一,强调“对数字经济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其他重要政策影响的测度”。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针对信息经济生态、统计、评价及展望进行了深化探讨和探究。信息经济生态:全新“信息技术-经济范式”加速形成,创新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不断被颠覆与重构,信息经济生态系统日渐成熟。一是创新形态变革:信息经济创新生态构成国家创新体系基石;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经济社会、科技研发等各领域加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重要方向;网络化协同开放式创新渐成潮流。二是经济形态变革:“平台+生态”正在兴起并呈现爆发增长态势;

3、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成为引领信息经济发展主导力气;全部型经济向共享型经济加速演进;交换式贸易转向统一聚合的信息经济市场。三是社会形态变革:以民主参加、集体协作等为特征的网络社会加速形成;信息技术融合渗透促进治理体系改变,互联网正在推动政府由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化治理方式转变;信息技术给予各种职业更大的敏捷性,新的职业边界渐渐形成。信息经济统计:报告首次基于统计方法测算中国整体及各省信息经济发展状况。测算表明,2022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7.5%。信息经济基础部分增势稳定,结构优化;融合部分成为增长主要引擎。分省测算表明,中国分省规模差距显著;但信息经济正在不断缩

4、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领先地区接着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信息经济具备可持续增长动力。信息经济评价:当前,信息经济厚积薄发、方兴未艾、前景无限,日益成为发展新经济,打造“双引擎”,培育新动能的中坚力气,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首次编制了中国信息经济指数(InformationEconomyIndex,简称IEI指数)。IEI指数显示,当前中国信息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IEI预警指数显示,我国信息经济发展“冷热适中”,处于正常运行区间。预料将来我国信息经济发展将在“正常”区间上部和“趋热”区间下部

5、波动调整。信息经济展望:将来,围s绕信息经济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信息技术正在推动信息经济深度变革,数据正在成为信息经济战略性资源,信息经济新领域也进入大规模拓展阶段,信息经济体制机制创新需求也愈加迫切。建议着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全面提升有效供应新实力,主动完善服务体系激发新需求,主动营造发展保障新环境。目录一、信息经济生态体系加速形成3(一)信息经济内涵及范畴3(二)信息技术-经济范式31、信息经济创新体系变革42、信息经济经济形态变革53、信息经济社会形态变革64、围绕信息经济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6(三)信息经济内部传导机制81、信息经济交易费用显著降低92、信息经济网络外部性作用显

6、现113、信息经济分工协同精细化134、信息经济产权组合泛在与重构142、信息经济适度扩大总需求17二、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和结构182、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特征22(二)中国各省信息经济发展状况及特征241、中国各省信息经济发展状况242、中国分省信息经济发展特征272、从传统生产到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生产353、信息经济工业供应链环节动态变迁39(四)信息经济流通领域发展模式441、信息经济商贸流通融合发展历程452、信息经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影响47三、信息经济发展评价:IEI指数49(一)IEI指数指标体系491、IEI指数概念492、IEI指数指标选取50(二)IEI指数总体走势5

7、2(三)IEI指数走势分析541、一样指数分析552、先行指数分析572、IEI预警分析60四、信息经济展望和发展建议62(一)信息经济展望621、围绕信息经济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622、推动信息经济深度变革623、数据正在成为信息经济战略性资源634、信息经济新领域进入大规模拓展阶段63(二)信息经济推动建议641、全面提升有效供应新实力642、主动完善服务体系激发新需求643、着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654、主动营造发展保障新环境65一、信息经济生态体系加速形成(一)信息经济内涵及范畴当前,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创新、融合、扩散所带来的人类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提升,以及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

8、涌现,人类社会沟通方式、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信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信息经济是以信息和学问的数字化编码为基础,数字化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领域紧密融合,形成的以信息产业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对传统产业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经济形态。信息经济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基于信息的生产和运用环节,信息经济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生产与供应(信息经济基础部分);二是运用部门因此而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信息经济融合部分)。信息经济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信息产业,主要体现为信息产品

9、和信息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软件服务业和出现的新兴业态等;信息经济融合部分包括传统产业由于应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信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信息技术-经济范式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信息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信息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对中国创新体系、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产生全局性、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经济范式”渐行渐近,新的经济生态正在加速构建。1、信息经济创新体系变革基于互联网,全球创新网络深刻重构,信息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信息经济创新平台正在兴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全面

10、加快。信息经济领域的创新实力成为国家创新实力的核心和根本标记,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组织和创新成果转化方式更加网络化、全球化和快捷化,促进形成更开放、更敏捷、更快速、更贴近用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开启以融合创新、系统创新、大众创新、微创新为突出特征的创新时代。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经济社会、科技研发等各个领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依托大数据分析,逐步实现精细管理、精益生产、精准营销、精确规划,并进一步优化产业供应链和资源配置效率;科研机构通过数据模拟和验证明现科学假设和科学推理的模态还原与仿真测试,推动形成数据密集型科学探讨范式;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通过数据监测

11、和数据众享,促使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走向“量化决策”和“数据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网络化协同开放式创新渐成潮流。海量企业依托互联网实现联合多元化创新,干脆促进电子商务、网络众筹、创客行动、移动互联网等产业的快速崛起,加速效益向IT、营销、物流、设计等周边行业外溢,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基本创新形态。2、信息经济经济形态变革信息经济“平台+生态”的组织结构正在兴起并呈现出爆发增长态势。平台化和生态化几乎成为全部信息经济领域企业的共同选择,越来越多的垂直领域产生平台企业和生态系统。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平台化和生态化的组织结构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供应侧改革,而且能够有效地扩大新消费规模,

12、同时也成为打通供应侧和消费侧的重要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成为引领信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气。从信息经济发展史看,前面几十年主要是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后面几十年将进入线上线下融合产业主导发展的阶段。不论是传统ICT巨头如IBM、英特尔、微软,还是新兴互联网巨头如谷歌、苹果、Facebook,都是新兴信息技术产业自身崛起的典型代表。然而,近几年来,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主动向线下渗透,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推动的“支付宝+”和“微信+”战略,另一方面传统企业主动向线上转型,比如GE、海尔、红领等智能制造战略,都凸显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全部型经济向共享型经济加速演进。信息技术的融合渗透应用正

13、在推动共享型经济快速发展,犹如包产到户和承包制实现了全部权的分别一样,正在加速生产组织关系变革,使生产资料可以接近零成本无限复制,为经济供应新的发展动力。交换式贸易转向统一聚合的信息经济市场。互联网变更了传统链条式的交换贸易方式,将设计、生产、流通、贸易、消费的全过程实现了在互联网的聚合,削减了贸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企业之间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实现即时按需选购、销售或消费。3、信息经济社会形态变革以民主参加、集体协作、去中心化、自组织为特征的网络社会正在加速形成。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即时通信、线上线下结合的广泛应用空前扩展了人际交往空间,网络社会互动跨越了地域、种族、文化与宗教的

14、界限。网络亚文化群、网络自律团体等不断涌现,传统社会组织与结构加速向扁平化、多中心模式发展演化。基于在线合作、共享互助的学问性协作社区,将根本变更人们学问创建和阅历共享的方式。信息技术融合渗透促进治理体系改变。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宣扬、诉求表达、组织动员的主要手段,为社会公众行驶知情权、参加权、表达权、监督权开拓了新渠道,正在推动政府由传统管理方式向公开透亮、精简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方式转变。信息经济融合渗透促进就业结构改变。信息技术给予各种职业更大的敏捷性,新的职业边界渐渐形成。同时,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促进了供需对接,增加了就业匹配的可能性,促进了按需就业、按爱好就业、按时间就业等多种

15、敏捷就业方式的兴起。4、围绕信息经济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塑造国家长期发展新优势的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期望通过建立信息经济竞争优势,巩固和加强领先地位。欧盟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欧洲数字议程,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创新与融合应用,帮助经济持续增长;英国近期发布2022-2022年数字经济战略,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首要目标,提倡通过数字化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抢抓信息经济新机遇,提升综合国力。印度提出“数字印度”安排,力争形成1万亿美元信息技术投资,创建1亿个就业岗位。顺应国际大势,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是我国主动融入全球数字化进程,塑造新优势,抢占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和主导权的重要举措。专栏:技术

16、革命及“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技术革命包括关键要素、生产生活组织模式和“技术-经济范式”在内的改变。第一次信息革命带来了芯片、PC、软件,使得人类数据信息处理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其次次信息革命带来了移动互联、传感器+RFID+物联网、云存储、大数据分析,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传播、展示等的全方位革命。在这一技术革命下,数据信息生成处理的边际成本为零,帮助新的关键要素(数据信息)以及新技术的共同作用实现了新的经济范式。新模式新业态的形成都与新的关键要素“数据信息”密不行分,本质上都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极大地提高相关领域的运营效率,其核心支撑就在于网络平台和低成本的数

17、据信息收集处理。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正在形成,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产业融合、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和大规模低成本特性化和定制化等方面的特点正在凸显。专栏表五次技术革命及其对应“技术-经济范式”次序关键技术标记事务核心要素技术-经济范式革命性改变第一次冶金、纺织阿克莱特在克隆福德设厂(1773)熟铁、机器机器生产、工厂出现、分工协作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从无到有并快速扩展,生产初步实现过程限制其次次蒸汽机、铁路蒸汽动力机车“火箭号”在英国试验胜利(1829)煤炭、运输蒸汽机动力、铁路运输、公司化运作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展,工厂选址更为敏捷,陆路运输成本大幅下降第三次新材料、电力卡内基酸性

18、转炉钢厂在匹兹堡开工(1875)钢铁、电力标准化、批量生产;企业研发试验室;垄断公司出现;银行和金融资本聚集工程材料强度、精度和耐用性大幅提升;电气化解决了传统蒸汽机的诸多缺陷第四次采掘技术、汽车及流水线生产第一辆T型车在福特工厂生产(1908)石油、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流水线、装配线、零部件标准化、跨国公司和纵向一体化出现解决了批量生产过程不连续对生产规模的限制;原材料和能源更为廉价第五次信息通信技术(一)英特尔在圣克拉拉宣告微处理器问世(11011)芯片、软件柔性制造、电子限制系统、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产业集聚、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解决了规模不经济问题;电子限制技术降低能源材料消耗强度信息通信

19、技术(二)因特网在美国问世(1969)数字化信息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产业融合、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大规模低成本特性化定制生产提高资源要素协同性;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托付代理问题;削减中间环节,增加消费者剩余;削减社会闲置资源,提高经济社会整体运行效率(三)信息经济内部传导机制1、信息经济交易费用显著降低信息经济通过优化交易的搜寻过程以及交易的达成和履行过程图1-1信息经济、搜寻成本与新经济市场范围S2S1供应端更有效率的供应形式增长新动能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市场端供需有效匹配一方面,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在更大市场范围内搜寻长尾需求并汇合起来,另一方面,有助于低成本快速将供需双方匹配起

20、来,促进长尾经济旺盛。信息技术可以低成本在海量信息中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新业务、新形态的发展,如Google、社交媒体、在线婚恋/聘请信息服务经济BC1C2C2B/长尾经济A搜寻的边际收益搜寻的边际成本需求端市场范围扩大,新兴消费高涨共享力,降低交易费用,促成经济全部权和运用权的分别从局部走向泛在化,如Uber/Airbnb信息经济条件下,时空界限被打破,搜寻配对实力提高,搜寻成本降低成本收益信息技术提高搜寻匹配能最终结果主要途径新经济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基本原理/来催生新的经济或经济组织模式,并给需求端、供应端和市场端带来结构优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详细而言,信息技术

21、降低搜寻成本影响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极大地降低了搜寻成本,将很多原本被搜寻成本约束或抑制的经济活力释放出来,从而催生了大量新经济模式。这些新经济模式能够从需求端、供应端和市场端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增长供应新动能。信息技术通过降低交易达成和履行的成本影响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可以概括如下:在“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随着信息不对称大幅下降,无论企业还是市场中交易达成和履行的成本都会下降,很多原本被约束或抑制的新经济组织模式得以涌现。这些新的经济组织模式将从需求端、供应端和市场端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增长供应新动能。给形式生了Yelp/大众点评等声誉信息企经业规济模、交易达

22、经成济的与出履现行成本以及新经济1-2S3S1图S2供应端更有效率的供网上社区便利了消费阅历信息传播,是降低交易的事后治理成本的重要方式,催声誉经济C3A增长新动能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市场端供需有效匹配需求端市场范围扩大,新兴消费高涨市场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促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小,这种趋势发展到极端,企业的边界缩小到个人,表现为P2P经济模式信息经济时代带来的交易费用降低是平台经济旺盛的重要因素,尽管不是唯一因素。互联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个体化P2P经济的组织者而存在的。济B2B1C1C2互联网平台经A企业组织成本市场交易成本P2P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和企业内部交易达成和履

23、行成本俱下降新经济组织形态出现成本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最终结果主要途径新经济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基本原理2、信息经济网络外部性作用显现“信息技术-经济范式”下,基于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网络外部性渐渐凸显,个体的边际收益与网络外部性叠加所形成的个体总边际收益在不断扩展,由此所形成的外部效应(即企业或个人无需付费而获得的收益或效用)随着信息经济中参加者与连接者数量的增长而急速扩展,梅特卡夫定律在信息经济生产和消费领域广泛体现。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外部性带来了三种效应:一是溢出效应,表现为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二是正反馈,表现为网络外部性会引发局部的自我增加,形成自我强化机制

24、;三是路径依靠,表现为经济主体会被锁定在某一条特定的路径上。图1-3信息经济下的网络外部性以上三种效应会带来信息经济全方位的变革。在需求端,消费者因为获得了更多的不需付费的收益而提升了总体效用,而消费者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更多的网络外部性,最终形成效应规模酬劳递增。在供应端,在技术方面企业可以先进技术的外溢效应提升自身生产效率,在成本方面企业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分摊固定成本,使得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下降,在价格方面,可以利用产品随用户增加而增加的效用提高价格,通过向第三方受益者索取更高额的费用,如广告等,在利润方面,市场的新增效应远远大于替代效应,带来整体利润增加,最终形成生产规模酬劳递增。在市场端

25、,网络外部性往往会造成肯定程度市场垄断,首先达到肯定市场规模的厂商往往成为垄断者,形成的进入壁垒加大了后进入者进入市场的难度,信息技术在不断重塑信息经济市场格局。3、信息经济分工协同精细化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社会分工推动下的生产、组织、模式不断创新演进的过程。伴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已经由最初的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的细化分工转移。信息经济背景下,这种分工细化的活动和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企业生产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生产中的全部环节都由企业独立完成,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也很低,同时,企业与产业链环节的互动较少,所需的交易费用也很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原有的自给自足模式已经无法满

26、意人们的需求,企业起先将部分生产环节分别出去,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提升生产效率,从而产生了局部的分工,促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升,产业链得以扩展,交易费用增加。在信息经济条件下,技术的进步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供应了可能,时空界限被打破,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企业只专注于单一环节的生产而将其他全部环节分别出去,此时企业实现了完全分工、真正的专业化生产,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产业链快速扩张,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也相应增加。图1-4分工演进的过程信息经济的发展,在分工规律的作用下,诞生了很多新的产业,如大数据产业就是因分工而从原有产业链中分别出来的特地从事大数据挖据、分析、利用等的产业。平台经济也是

27、在分工规律下,独立而成的特地从事信息撮合、联接供需。概括起来,信息经济的分工特征对供应、需求、市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在供应端,信息经济下的分工更加细化、更加专业,专业化分工帮助主体削减资源奢侈、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增加竞争力,进而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需求端,信息经济下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使社会多样化的消费、投资等需求得以满意,产生新的消费、投资领域,提升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实现需求的效益最大化。在市场端,信息经济下细化的分工,促使企业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增加,促使该领域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困难。图1-5信息经济条件下分工对供需的影响4、信息经济产权组合泛在与重构信息技术带

28、来了资本、劳动、资金等产权的深化与重构。在产权基础方面,法律范畴的对物化资产的全部权是唯一“权利源”的传统产权渐渐被以信息、创意、学问、实力等进入产权束,边际贡献和能力成为“权利源”为特征的经济范畴的“进入权”所替代,如创意经济蓬勃发展。在产权组合方面,传统领域全部权、运用权、处置权、剩余追索权受制于信息、成本等因素在生产领域有限分别渐渐表现为权力分别泛在化,而且权利分别广泛扩散到经济的每个环节,并初步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如共享经济等。在产权激励方面,传统领域下参加者共享企业利润是财产全部权下的激励机制,并根据固定约束的劳资契约关系的托付代理机制渐渐被参加者共享企业利润自身能力的贡献,根据参

29、加者意愿的新型劳资契约关系所代替,如“滴滴打车”等新型劳资关系等。在产权表现方面,传统企业理论,如企业边界由全部权界定,企业组织形式以科层制为主,企业治理目标为防范利己主义风险等渐渐变现为新型企业理论,如企业边界由进入权界定;企业组织形式以扁平化为主;公司治理目标为利润最大化等。图1-6信息经济产权基础变迁(四)在助推新经济中的作用1、信息经济提升有效供应实力激发生产活力,推动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一是信息技术创新成果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实力与协调实力,加速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实现企业特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提升分工协作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产业之间的壁

30、垒,推动传统产业的产业重组,利用产业之间紧密的供需关系,结合互联网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例如商业、运输、仓储等传统流通部门,通过信息技术重组诞生了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传统产业化解供应过剩。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扁平化特征的交易平台,打破盲目跟风生产局面,解决供需关系、市场价格等信息不对称,实现事前有效预防、事中科学引导、事后严格监管。二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传统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生产数据的整合利用,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资源和资产设备利用率。虚拟化企业边界,促使传统产业降低供应成本。一是互联网平台帮助传统企业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收集用户的特性化产品需求,并逐步变

31、更原有相对固化的生产线和生产体系,实现“特性化”与“规模化”理念的相辅相成。二是信息技术工具帮助企业汇合用户行为、需求、行情等海量多元化数据,进行大数据建模及分析,实现精准市场定位,优化营销决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激励研发创新,带动新兴产业提高创新实力。一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崛起,大数据深刻变更了高端存储的发展方向,云计算极大拓展了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全面提升了传感感知的实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促使新兴产业技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二是应用信息技术先进技术,各种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得以拓展市场,创新供应实力得到极大提升。2、信息经济适度扩大总需求信息技术挖掘长尾

32、市场,拓展传统需求空间。信息技术降低传统需求门槛,充分挖掘各领域长尾市场,使小规模、特性化的传统需求得以被满意,为消费者和企业供应更细分、更专业、更便利的服务。例如,在金融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充分挖掘小微客户理财市场,争取了属于28定律里人数众多、额度较少、特性充分的80%“长尾需求”。信息技术引领技术变革,丰富新兴需求内容。信息技术催生创意创新不断涌现,才智城市、人工智能、绿色生态等新兴需求不断被释放,从产品、应用到服务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满意人类更加多样化、特性化、便利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高品质方向跃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促进需求全面升级。一是利

33、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推动“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互联网向生产领域拓展,满意企业级特性化需求。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供应方式,引领传统需求理念和方式全面快速变革,充分挖掘传统需求市场潜力。二、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和结构(一)中国信息经济总体规模及结构特征1、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及结构特征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测算表明,2022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17.5%,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27.5%,同比提升1.4个一百零一分点。信息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34、,2022年中国信息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8.6%。中国信息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1,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图2-1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及占比信息经济基础部分增势稳定,结构优化。一方面,信息经济基础部分在GDP中的占比始终维持在7%左右水平,增长态势与宏观经济1依据测算,2022年美国、日本、英国的信息经济对GDP贡献率分别为69.39%、42.21%、44.21%。发展趋势大体相像。另一方面,信息经济基础部分内部结构持续软化。2022年至今,电子信息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增广播电视业占GDP比重互联网行业占GDP比重电信业

35、占GDP比重电子信息制造业占GDP比重软件业占GDP比重101%90%80%73%60%50%40%30%20%10%0%速迅猛,在信息经济基础部分中占比显著提升。以2022年为例,中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行业比重由2022年的21%提升至2022年的60%,全面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主导力气;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一百零一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图2-2信息经济基础部分结构变动趋势信息经

36、济融合部分成为信息经济增长主要引擎。2022年至2022年,信息经济融合部分占信息经济比重由49%提升至74%,占GDP比重由7%提升至20.5%。在2022年的信息经济总量中,信息经济基础部分的规模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GDP的比重为7.1%;而信息经济融合部分规模为13.8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同期GDP的比重高达20.5%。融合部分占信息经济比重高达74.3%,同比增长2个一百零一分点,对信息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85.8%。图2-3中国信息经济构成及增长专栏:信息经济融合部分蓬勃发展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创新持续深化,从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拓展、到线上线下融

37、合不断创新、再到互联网金融业务爆发增长,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消费各个领域,信息经济融合应用新时代正在开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应用领域快速扩展。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4万亿,同比增长43.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3%,零售额成为全球第一,网络零售占比亦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在网络零售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余额宝”在9个月时间里,一举将天弘基金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全球第四大基金公司。生产性服务业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增长空间无限。中国互联网应用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并在搜寻引擎、社交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形成全面布局,互联网应用正从消费

38、侧的销售、服务环节向生产侧的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渗透,从消费品向生产品德业延展,众包、规模定制、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工业领域快速推广。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海尔、商飞等一批制造企业已经起先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特殊是互联网技术变更传统制造方式,不断拓展企业价值空间。2、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特征信息经济开放平台生态体系蓬勃发展。近年来,开放平台已经成为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构筑生态系统、打造持续竞争力的基本战略,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内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极大降低了第三方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创新和创业门槛,激发小微企业甚至个体创业的广泛涌现。以综合性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互联网应用开放平台生态体系成为大众创业

39、、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代表性平台有以下三类。一是以社交通信为核心的开放平台生态。代表性的社交开放平台,如腾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平台、微信支付等功能打造“微信生态体系”。二是以电商金融为核心的开放平台生态。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为例,阿里巴巴基于电子商务开放平台,拓展金融、物流、在线地图、云计算等业务。阿里巴巴以电商开放为中心,利用数据共享战略、无线开放战略等搭建“云数据服务+电商+开发者”开放平台,主动向移动端应用发展,拓展金融、社交、物流、在线地图、O2O等业务融合。三是以信息搜寻为基础的开放平台生态。以一百零一度公司为例,一百零一度以搜寻为核心,形成应用分发、云计算、金融、电商、智能设

40、备业务体系。一百零一度开放平台基于技术开放优势,推动轻APP开放平台战略和LBS平台化等战略,依托搜寻逐步形成应用分发、平安、金融、地图、电商平台体系。信息经济生产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信息经济生产领域,一些领先的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已经成为融合生态体系中各种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和践行者,由于各自基础和优势差异,不同类型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模式、路径都各有不同。一是传统工业企业互联网化转型明显加快。部分工业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中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在战略、组织、业务、管理等方面实施由内而外的全新变革,将客户、供应商、服务商、员工集聚于企业全互联阵营中,推动实现从有界向无界、垂直向扁

41、平、制造向服务的转型。二是互联网企业借助新产品、新服务融入工业基因。互联网企业依托固有的通用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属性,充分发挥其便捷、扁平、集聚优势,通过与工业a领域、各环节不断融合创建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三是生产性服务企业借助互联网拓展服务空间。来自不同领域的生产服务企业主动顺应工业发展须要,通过向平台企业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或拓展服务外延等方式加速向工业领域渗透,成为引领融合发展的重要力气。共享经济重塑信息经济新形态。消费领域共享经济方兴未艾。一是增加有效供应,刺激消费需求。如专车、租车等形式,以肯定的经济收益激励全部者让渡闲置资源的运用权,在社会总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产品和服

42、务供应。二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51用车司机可以依据评分选择乘客,乘客也可以通过评分选择司机,通过了交易双方的互评建立起信用体系,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享经济在汽车、房产、餐饮、家政、旅游、医疗、交易等生活服务领域绽开,为中小微企业和创客们在各个垂直领域的创新创业拓展了空间。生产领域共享经济扬帆起航。一方面,共享生产资源,改善供应质量。如航天二院的云制造模式推动集团公司600余家单位生产实力的相互共享和优化配置,有效解决生产单元产能闲置和超负荷运转共存的问题,大幅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辽宁第九单片机网的“互联网+机床”平台连接了全国28万工程师和东北3

43、万台机床生产实力,大幅拓宽优质闲置资源的应用渠道。另一方面,共享物流资源,降低流通成本。如河南鲜易控股利用GPS定位物流车辆,并通过物流调度平台优化车辆和货物资源,将物流车辆空驶率降低到10%,综合交易效率提升10%。(二)中国各省信息经济发展状况及特征1、中国各省信息经济发展状况基于与全国信息经济相同的测算方法和分类,对中国各省市信息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信息经济总量方面,2022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北京、福建、辽宁、湖北、重庆、四川、河北、天津、河南和江西。排名省份信息经济总量(万元)1浙江232912广东224083江苏201011

44、4山东125055上海109406北京101167福建90158辽宁810129湖北801910重庆796611四川735212河北732113天津676014河南673915江西4925表2-12022年中国分省信息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五位)信息经济占GDP比重方面,2022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福建、江苏、山东、湖南、重庆、四川、湖北、贵州、吉林和辽宁。表2-22022年中国分省信息经济占GDP比重(前十五位)排名省份占GDP比重1上海43.8%2北京42.7%3浙江37.0%4广东30.8%5天津30.7%6福建29.9%7江苏29.9%8山东29.2%

45、9湖南27.7%10重庆27.4%11四川27.1%12湖北27.1%13贵州25.1%14吉林24.9%15辽宁24.3%信息经济增速方面,2022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贵州、黑龙江、天津、吉林、新疆、辽宁、宁夏、上海、浙江、江西、山西、云南、广东、广西、江苏。表2-32022年中国分省信息经济增速排名(前十五位)排名省份增速1贵州37.2%2黑龙江34.1%3天津32.0%4吉林29.5%5新疆28.8%6辽宁27.9%7宁夏27.8%8上海27.4%9浙江27.3%10江西26.1%11山西25.8%12云南24.9%13广东23.0%14广西23.0%15江苏22.8%2、中国分省信息经济发展特征分省信息经济区域差距显著。从2022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分布来看,各省市信息经济总量与宏观经济总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中国分省信息经济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内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