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教案(6篇).docx

上传人:1513****116 文档编号:9249574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声慢》的教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声声慢》的教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声慢》的教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的教案(6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声声慢的教案(6篇)声声慢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存鉴赏的阅历;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尝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育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育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存鉴赏的阅历,把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现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当并不生疏,一

2、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 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 者。今日,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 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 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 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凄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 (1)提问: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引导学生感悟“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

3、基调: PPT展现: 寻寻找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孤独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3)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师总结:韵律美;增加情感。 (4)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争论答复,教师总结(愁之一:山河沦落 悲 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 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5)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单独怎生

4、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过渡语:同学们找的都很对。我信任,同学们肯定是结合过我们之前学习诗词的方法,通 过查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 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 的? (三)结合意象,体会情感 1、伴同学口述,PPT展现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师总结,补充并板书: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困难苦 恨烦霜

5、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延长: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2)“风” 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 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 延长:为什么看到过雁会“正难过”? 引导: “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

6、是传递信息的使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照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难过。 声声慢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拟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分析鉴赏力量。 重点难点 1、沉重简单的“愁” 2、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尝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学问,品尝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 3、比拟鉴赏法:进一步感受作

7、品,培育学生初步的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 (一)以如梦令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2、诵读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她在写声声慢时怎会有如此浓重的愁呢?联系其生平运用知人论世法去理解。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出色的女词人。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

8、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深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今,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转变而转变。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家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家之所,过着动乱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活,最终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9、前期闲适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爽明快的词风而布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声声慢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后期。悼亡之悲、流亡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抱负破灭后的绝望交错而成的愁苦,“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朗读,初步感受。1、生齐读。2、听录音朗读。 (三)全词赏析 1怎样传达她那沉重的愁苦的? 明确:直接抒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借叙抒情:“寻寻找觅”、“守着窗儿”;借景抒情:上阕有淡酒、急风、过雁,下阕有黄花、梧桐、细雨。 2、“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找

10、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予,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它们好像是遗失了,又好像原来就没有。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找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渍、流离的经受、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担当的、感受的,经过长期消磨而仍旧留在心底的悲伤,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

11、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 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仆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为全词打下了哀婉凄凉的情感基调。 3、紧接着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缘由是什么?。 天气。“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4、这愁苦如何排遣?结果如何?(喝酒、看天空,结果愁更浓重。) 明确:(1)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缺乏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长。所谓情在词外。 风之急可见身之冷、心之凄,例“风急天高猿啸哀”。

12、 酒之淡更显愁之浓重:借酒消愁尽管愁更愁,但最起码有醉时的片刻解脱,而酒不管怎么喝却片刻都压不了悲愁,是酒太淡还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说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说明了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索答复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后师明确:最初饮酒是乐事,要与神灵共享或用以款待客人;一边饮酒一边做嬉戏这在宫廷宴会谁最常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到了汉末,天下动

13、乱,连年战斗,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古感慨良多,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就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这种忧是时间消逝而未建功立业的苦痛。最终这种“忧”也不能排解“忧从中来,不行断绝”。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顶峰期,酒的消耗与诗的产量成正比。“李白一斗酒出百篇”,可以说李白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拙酒杯杜甫登高(身世之愁,亡国之恨)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仆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离愁)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14、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离愁) 明确:“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拟多,且夜晚更显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下阕的“单独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顾,白天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或许其次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意

15、象“雁”如何理解? 明确:“雁”点明秋,象征离愁。例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似曾相识”如何理解? 明确: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好像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际沦落之感。 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常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教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

16、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久的无望。) 诗人哀戚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单独徘徊难过。 问:为什么看到过雁会“正难过”? 由于“却是旧时相识”这正是难过的由来。本该北归的大雁却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真可谓有“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然而这过雁

17、不正是以前常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详细描绘,进一步表达愁情。 5、紧承上阕仰视天空,下阕如何排遣愁苦?(“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俯视地上黄花)(教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18、“满地黄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1)“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密,甚至在枝头积累起来,在往年,肯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落的晚境。 6、“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独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

19、?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7、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细雨”? (1)梧桐叶落,秋色愁人。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雨丝象征愁丝。例:“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壮志难酬之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教师明确:梧

20、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白描就是用极为简省的语言来勾画事物,抒发情感。) 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沉沉的夜幕里,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莫非上天也在忧愁哭泣吗?“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难过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裂的心上。 8、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

21、,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比照,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洁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由于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9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声声慢教案 篇三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 2、 把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 3、 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 4、 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 1、 叠字运用的妙处。 2、 用韵的特点。 3、

22、 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蕴涵。 4、 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 三、文本详析 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第一句“寻寻找觅”不是写实,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寄予、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词人所寻找的是什么呢?词中没有明说,但联系的生活经受却不难体会。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静而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趣。然而,靖康之难葬送了从前

23、的一切,丈夫赵明诚离开人世,心爱的文物古籍毁于兵乱,失于窃贼,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国土的沦亡。词人在多难的岁月里备尝艰辛,故而坐立担心,情不自禁地希求寻到一点安慰。并没有直接描绘这种心理,而是赋无形于有形,通过“寻寻找觅”这一虚化的行动来形象地加以表现。其次句借环境的凄清、肃杀来表现心情,“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落、孑然独处的孤独之感。第三句则直抒愁怀。这句中的六个叠字是近义词,相互间有微小区分:“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忧惧。词人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国破家亡为自己造成的极深的精神创伤。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最

24、难将息”外表上是就早晨气候而言,实际又与上文“寻寻找觅”相照应,说明女仆人公从一清早便心神不宁,沉痛的家国身世之感蕴于其中,却又无处遣愁。“雁过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仆人公的悲愁心境。征雁“却是旧时相识”,这之中饱含简单的情味:一则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词人早年生活中丈夫远游在外时,曾热切梦想大雁为自己带来亲人的消息,为丈夫捎去自己的书信,一剪梅词中便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征鸿,独咽哀痛。二则南渡之后,词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被金人占据的家乡。她曾在词中沉痛地写道:“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而今望见大雁,想到这雁正是从北方沦落区飞来,不禁生

25、出浓重的思旧怀乡之情。此处“旧时相识”并非实指,是词人借特定景观将种种情愫分散为一体,以突现天际沦落的哀痛。 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到处含愁。下片紧承上文,依旧就仆人公之愁铺叙开去。“憔悴损”即是写花,又是自喻,比兴之中,倾注着一腔悲情。“守著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两句更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觉,又示意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长夜亦不知怎样捱过的忧愁。这两句用语平易,但作为韵脚的“黑”字属于极难押的险韵,故诗家罕用。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稳妥又自然,赢得评论家欣赏。“梧桐”二句与上片“晓来风急”相照应,写黄昏时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时点出这首词描述的是一成天的情状。自汉代枚乘七发中写过“龙门

26、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人们常用“梧桐半死”比方丧偶。而今,梧桐已使词人悲伤,再加上连绵秋雨,使人越加郁闷难耐。“更兼”二字,点出不堪听闻之意,“到”字诉说时间之长,“点点滴滴”则既写声音、状态,也写仆人公感受。 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雁过、黄花积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镜头组成一幅自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处的“愁”,实为全篇总旨,从而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顶峰。而反诘的语式,既收束全词,又辟出新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就艺术性来看,这首词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首先,叠字的运用,突现了这首词的语言特点。叠字

27、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加重语气,增加情感,突现事物特征,同时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不过,在李清照之前,诗词中叠字的运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为限,而李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且质朴清爽,自然流畅,精确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后来有些作家曾着意仿效,如元代乔吉连用二十八叠字作成的天净沙(见课本“平行阅读”),但雕琢之痕非常明显,无法与之媲美。 在韵律方面,词作也显示了独特的造诣。声声慢的词牌历来多平韵格,李清照却选择了入声韵。入声短促幽咽,制造出一种饮咽吞声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词中又配以众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个字中,这类字竟占五

28、十七个,如寻、觅、凄、息、积等齐齿音字,点、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叠,造成一种啮齿切语的音调,仿佛女仆人公在哀哀自诉。 在章法上,声声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仆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采纳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写愈深。同时,词作在构造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层层铺开,一气贯注,在心境与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冲突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将愁绪聚结到难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现出词人出色的艺术才华。 四、思索题思路提示 1、 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 如抬眼空中“雁过也,”内心感受悲凉,“却是旧时相识”;又如眼前“满地黄花积累”,愈加触动情怀,“如今有谁堪摘”,

29、景随步移,情触景生。 2、 你所读过的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也是借助声调韵律来抒情写意? 如李颀的送陈章甫,李贺的送沈亚之歌、浩歌及罗浮山人与葛篇。 3、 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 伤感和惆怅,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情感,它不是剧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觉体验,而是一种莫名的孤寂感。通常它总是发生在气质敏感、感情细腻、学养天分较高的诗人词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的生平及创作状况 李清照(1084一?),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诞生于一个注意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到熏陶。她的丈夫赵明诚历任知州一类的地方官。他们两人都喜爱保藏和讨论金石书画,著有金石录。在她的金石录后序

30、里,记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经受。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诗和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词。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据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写她在赵明诚离家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以及一些描写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里。 她在后期避难到南方,经受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很多苦痛涌上心头,写了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哀思祖国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指斥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词中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永遇乐(

31、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声声慢(“寻寻找觅”),都是抒写她所经受的乱离生活的苦痛和寄予她的故国之思。和她的诗比起来,词显得委婉细腻。 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她的词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秾丽,而是用朴实清爽的语言表现她对四周事物的感受和刻画比拟细腻的心情,经常写得鲜亮生动,感情颜色很浓。有时还采纳口语入词,如“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过去有人赞扬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爽之思”(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或者说“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宋张端义:贵耳集),这都说出了李清照词语言的特色。 李清照写有一篇词论,从词的兴起谈到词的写作问题,其中对北宋一些重

32、要的词家都有所评论,谈了他们词作的优点和缺点。她提出写词要“协音律”,认为“词别是一家”,不能和诗一样。这些主见对于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存词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出色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王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靠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杨慎词品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

33、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当代学界对“易安体”也有所研讨。词作自成一体,说明已形成鲜亮的共性风神。其特点: 一是倾掳真挚情。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胜利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纸至情,连篇

34、痴语,自然率真最能表达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较的。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哽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很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亮共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

35、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制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爽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认真体会,却含意多层,非常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由于它是在口语根底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

36、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爽,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简单却艰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制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地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哀痛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

37、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会不尽的。 四是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打算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意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 刘勰论作家和艺文风调之大别,曾谈到作家体性不同,“气有刚柔”、“文之任势,势有刚柔”。李清照诗文词赋,韵致多样,刚柔兼具,其审美风姿,也卓有独诣。李清照历来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其词作以优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漱玉词特有的阴优美。李

38、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嫠妇之凄苦,使其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和悲剧性,具有不行替代的审美价值。漱玉词继承婉约派的创作风情和手法,又有所开拓创新。其表现是笔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开阔,风韵柔中带刚,时露崛强之气。漱玉词的这些特色确与苏、辛有一脉相通之处。沈曾植菌阁琐谈谓“易安调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词以婉约称胜,但它是柔中有刚,婉中含豪,刚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启、辞赋都有佳构,且长于四六骄俪,博于用史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

39、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愫。绝不拘囿于闺帏闲情,诚如古人所评,显见出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据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诗、词、文、赋悉有独诣,在艺术风调上阴优美臻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穿。 声声慢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反复诵读,分析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3、培育喜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声声慢抒情仆人公形象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了解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公平,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

40、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伤。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对于,梁衡用“乱世中的美神”来界定,那么何谓“乱世”?又何谓“美神”呢?“乱世”是指金兵入侵、国土沦丧、家破夫亡、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无能。“美神”指李清照在诗词、词论、史学、金石学以及其人格方面的突出表现。郭沫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中的李

41、清照纪念堂中题有对联,可以显示其艺术女神的风采:“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后主”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词风婉约,出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是写“愁”的经典作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二、阅读诗文,把握感情基调 1、学生结合解释自读,要求揣摩语调,读准字音。教师最终明确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悲苦愁绝的,朗读时应用舒缓、消沉的语调。 2、听课文朗读,并在心中默读,把握节奏,感受词作的音乐美。 3、局部学生朗读,请全班女同学齐读课文,把对女词人感情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三、研读诗文,探究问题 首先进展学情调查:同

42、学们对本词有哪些阅读期盼,想要学习哪些内容,把握哪些学问。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采纳研读的方式分组合作学习,探究以下问题。 1、本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在词中是通过哪些方面表现的? 学生答复后由教师明确:本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诗中有如下表现: 用“寻寻找觅”这一动作行为表现愁情。这三句共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等打击后,诗人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只有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中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但茫然的只感到四周的冷清而内心则布满惨戚。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仆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43、将息。”天气的忽暖忽冷,变化多端,亦示意时局的纷乱,让人难以适应,更让诗人有说不出的苦闷和忧愁,进而抒发自己内心难以安静的心情。 用一些物象来表现“愁”之深之重: “淡酒急风”: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人意绪全无。只因愁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雁”: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黄花”: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甚至让菊花在枝头积累,直至凋落。

44、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是愁上加愁。 “梧桐细雨”:这些是惹人愁思的意象。窗前的梧桐树又飘下了几片枯叶,好不简单到黄昏,偏巧这时又下起了淅沥的小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难过的诗人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那颗破裂的心上。 2、概括本词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学生答复后由教师明确: 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新颖,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无限的凄苦悲伤之情。 直抒胸臆:“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借景抒情:“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3、结合词句内容,鉴赏词中抒情仆人公的形象。 学生答复后由教师明确:一位孤独、孤独而又愁绪满怀的漂泊者形象。 四、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