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专题第5课指南录后序.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专题第5课指南录后序.doc.pdf(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5 课指南录后序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刑部郎官、赣州知州等职。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响应勤王诏。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力图复宋,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 47 岁。主要 作品 文山先生全集。评价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二)人物轶事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
2、元军俘虏后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亲情软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当时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龄都是 14 岁。文天祥接到女儿的信,虽然痛断肝肠,但仍然坚定地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写诗道:“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表示国既破,家亦不能全,因为骨肉团聚就意味着变节投降。利诱和亲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统治者又变换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们给文天祥戴上木枷,关在一间潮湿寒冷的土牢里。牢房空气恶浊,臭秽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饱,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穷凶极恶的狱卒呼来喝去,过着地狱一般的生活。由于他坚决不低头,元丞相孛罗威胁他说
3、:“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还怕什么监禁!”在囚禁的孤寂岁月里,他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一)背景链接 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之位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右丞相、汉奸
4、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九日在柴市就义,年仅 47 岁。本文是作者在 1276 年 5 月为自己的诗集 指南录 写的序言,因在这年 3 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 序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但也有居后的。.文化常识 1.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
5、传 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等。(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丙寅”指公元 1626 年;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 1911 年。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4
6、)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2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 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
7、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三)博览悦读 一气贯注扶山摇岳 丹心报国慷慨悲歌 张小兵 初读
8、指南录后序已经是十余年前的事了,至今胸中仍激荡着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那股英雄气!读过这篇文章,文天祥就像一尊雕像一样固执地占据了我的脑海:夕阳拖长了他高大的身躯,他昂首挺胸,目光如炬地投向南方,眼角的褶皱和额头上的年轮都显得那么执着、刚毅!如果说少年时是带着崇敬的心情去读指南录后序的,如今再读这篇传世佳作更多了一份理性,我意识到这是一曲丹心报国的慷慨悲歌,是一气贯注扶山摇岳的大气之作,而这理性不但没有浇灭我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感,反而让我加倍地热血沸腾,对文天祥有了膜拜之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挺身而出的乱世英雄 文天祥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大宋
9、王朝已如大厦将倾摇摇欲坠,蒙古族部落逐步统一,实力的不断膨胀,加上好战的民族特性和现实利益的驱使,蒙古人再也不甘心在他们自己的草原牧羊纵马,他们发誓要让太阳照耀的地方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与此相比,宋王朝的历史则显得有点“软”,当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得以黄袍加身,他以自己的经历为鉴,对掌军权者尤为猜忌。他施计“杯酒释兵权”,得以集军权于一身,他又让文官掌控军权,企盼江山稳固高枕无忧。然而文官不通武略却成了宋王朝致命的弱点,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那样边患连年;南宋王朝更是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皇上昏聩无能,乱臣贼子当道,黎民已陷于水火,当政者却在欣赏西湖歌舞、江南美色!文天祥是个文人,
10、更是一个有着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兼具了正统文人的浩然正气与政治家的铮铮傲骨。他少年得志,21 岁中状元,一举成名天下知。宋恭帝德祐元年,侵宋元军渡江南下,宋王朝危在旦夕,他毅然投笔从戎,自赣州组织义军抗元他一路奋战,一路呼号,转战江浙,后奉诏入京保卫京师。他强硬的作风,如山洪暴发般的激情,山河为之动容,风云因而变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看透生死的豪侠义士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也得死得有价值。死也有“无为而死”和“有为而死”的区别:失意伤心而死、遭遇不幸抑郁而死、和人赌气自杀而死都是“无为而死”;为了正义而死、为了国家而死、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死才是“有为而
11、死”。文天祥已经洞悉了生死的内涵。德祐二年元军进逼首都临安,他主张背城决战,却被投降派阻止。他于 国 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舍弃了常人不能割舍的官位辞去右 丞 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赴元营谈判。此一去,他已经抱定了舍生取义 的 决心,他“初至北营,抗词慷慨”,元人虽为虎狼之师,也是“上下颇惊动”。中 国 历史上似乎从来就不缺少媚骨奸佞之臣,他们不思国之安危,反而落井下石、公 报 私仇,“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让文天祥孤立无援,一步步逼向 死 亡之门。当被元军扣留后,他“自度不得脱”,因而“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义士不畏死,奈何
12、以死惧之”,也许吕师孟、贾余庆之徒到死也不明白是什么让文天祥有如此铮铮铁骨!在被元军扣留期间,元人竭尽威逼利诱之能事,但他一直昂着高贵的头颅,自始至终岿然不动。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来说,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民族大义才是人生弥足珍贵的东西,而在生和死的抉择中,有一种生却是超脱于寻常的气节之上的,这就是“隐忍以行,将以有为也”的生。文天祥认为自己为人臣未尽全忠,为人子未尽全孝,不应当死在小节上,所以,当“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余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时,他没有引决而殉节,而是选择了“隐忍以行”,图“将以有为”。他才是文人中的真豪杰,诗人中的伟丈夫!“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倔
13、强执着的爱国贤臣 指南录后序中最曲折动人的是文天祥百折不回、辗转逃生之行,他对自己一身维系着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标,他在奋力突围。在被元军扣留的日子里,文天祥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想方设法逃离虎口,“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并立即联系淮东和淮西二置使,“约以连兵大举”。这时,元军散布谣言说文天祥已经投降并做了元丞相,“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他“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他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封锁,万死不辞,为的只是回到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回到战斗的岗位上。逃亡中寻求希望和出路,这是十分
14、痛苦的事,更何况这一路上艰辛备尝,命悬一瞬呢?文天祥愤于元人强占我大好河山,恨于投降派卖国通敌,忧于国家前途命运,叹于九死一生的经历!文中接连用了二十多个述“死”句,讲述了自己在回归途中的遭遇,一气贯注,似连弩齐发,又如疾雨砸江,时而令人惊叹不已,时而令人大汗淋漓,时而令人唏嘘战栗。文气蒸腾,荡气回肠,如黄河决堤,似江水奔涌。“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掩卷沉思,文天祥泪流满面,回顾逃亡与求索的道路,感慨万千,好在自己已经沿着强烈的家国意识情感线,回到属于自己的磁场!文天祥爱国却不做作,喜怒哀乐之情跃然纸上,这又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爱
15、国者形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天祥的身上已经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自觉行为,重读指南录后序,让我领悟了文天祥浓烈的爱国情和博大的生死情怀。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 除 右 丞相兼枢密使,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统领各路兵马。德祐:南宋恭帝赵 xin 年号。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三年后南宋亡。除:授官。意思是除 去旧职,授予新职。右丞相:丞相之一。枢密使:枢密院长官,掌管国家兵权。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时 北 兵已迫 修门 外,战、守、迁 这时,北方的元兵已逼近临安城外,出战、固守、迁都等事 皆 不及 施。
16、都来不及布置。北兵:即元兵。文天祥不承认元朝,故只称“北兵”。迫:逼近。修门:本是楚国郢都的城门,后来代指国都城门。迁:指迁都。施:布置,部署。缙绅、大夫、士萃 于左丞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 相府,莫 知 计 所出。相府,没有一个人能拿出解救的办法。错误!错误!阶。缙绅、大夫、士泛指大小官员。萃 cu :聚集。莫:否定性指示代词,没有谁。所出:出自哪儿。会 使恰逢双方使者 辙 交驰,北 邀当国 者相见,众 谓 予 一行往来频繁,元人约我当权者派人会面,大家认为我去一趟为可以 纾 祸。就可以解除祸患。会:适逢。辙:车迹,这里指使臣的车子。当 dn 国者:主持国事的人。当,主持,掌管。谓:认为,觉
17、得。为:时间副词,将。纾 sh :解除。国 事 至 此,予不得国家形势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 爱 身,意 北 亦 尚可以口舌动也。顾惜个人的生命了,再说 估计元人也是可以用言语打动的。得:能。爱:吝惜,舍不得。意:动词,估计。以:介词,用,凭。口舌:代言辞。初,奉 使往 来,原先,我国使者去去来来,无 留 北者,予 更欲 一 觇 北,没有被扣留在元营的,这次,我就更想窥视一下元方的虚实,归 而求救国之 策;于是辞 相 印 不 拜,回来后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我不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职,翌 日,以资政殿学士 行。第二天,便用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奉使:奉命出使的人。觇 chn :窥视。辞:推却。拜:
18、接受任命,这里指任职。翌 y 日:第二天。以:介词,凭身份。资政殿学士:文天祥的原任官职。初至北营,抗 辞 慷 慨,上下颇刚到元营,我与元人 论战的言辞十分激烈,元营上下颇为 惊 动,北 亦 未敢遽 轻吾国。震惊,元人也就不敢马上轻视我国。抗辞:抗辩。抗,论争。遽 j :立刻,马上。不幸 吕师孟 构恶于前,可不幸的是,吕师孟 与我有夙怨,先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贾余庆献谄 于后,予 羁縻不得 还,贾余庆在我出使后又讨好敌人,我被软禁起来不能回国,国事 遂 不可收拾。国家局势于是不可收拾了。不幸:意外得到灾祸。吕师孟:南宋兵部侍郎,暗通元军。构恶:挑 拨,陷害。前、后:均指时间。贾余庆:南宋右丞
19、相,充任祈请使至元军,暗中通敌卖国,陷害文天祥。羁縻 j m:软禁,扣押。还 hu n:回。予自度 不得脱,则 直 前 诟 虏 帅 失信,数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敌帅不讲信用,列举 吕师孟叔侄为 逆,吕师孟叔侄充当叛逆的罪状,度 du :揣度,估量。直:径直,含有理直气壮,毫不畏惧之意。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诟 u:责骂。虏:对敌人的蔑称。数 sh :列举罪状。叔侄:指吕师孟及其叔叛将吕文焕。逆:叛逆。但欲求 死,不复顾 利害。北 虽 貌只想求得以身殉国,不再考虑个人的安危。元人虽然表面上 敬,实 则 愤怒。对我表示尊敬,实际上却很恼恨我。但:只。利害:指个人的安危。偏义复词,
20、义 在“害”。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二贵 酋 名 曰“馆 伴”,两个高级头领,名义上是招待我的官员,夜则 以 兵围所 寓 舍,而 予不得归矣。夜晚却带兵围住我住的馆舍,因此我无法逃归了。贵:高贵,地位高 的。酋:头领。馆伴:在宾馆招待使者的官员。以:动词,带领。寓:动词,寄居。而:连词,表结果。未几,贾余庆等 以祈请使 诣 北,北 驱不久,贾余庆等人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兵强迫予 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我跟贾余庆一道前往,但不在使者之列。未几:不久。祈请使:南宋求和专使。诣 y :到去。北:指元的都城大都 今北京市。驱:赶,这里是强迫之意。并:副词,一同。目:列,名单。予分当引决,然
21、而 我理当自杀,然而仍然 隐 忍 以 行。昔人云:“将 以有为也。”含垢忍辱地前往。古人说:“忍辱负屈是为了 将来有所作为。”分 f n:职分。作状语,按职分。引决:拿刀自杀。隐忍:忍耐。以:连词。昔人:指唐朝名将南霁云。至 京口,得 间 奔真州,即具以北 到了镇江,得到一个机会逃往真州,我立即将元兵内部的 虚实 告 东 西二 阃,约以连兵大举。虚实情况全部告诉了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与他们约定联兵讨元。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间 ji n:空隙,机会。真州:今江苏仪征县。即:就。具:副词,都,全部。以:介词,把,将。东、西:指淮东、淮西。阃 kn :本指国门,这里借代边帅,即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淮
22、西制置使夏贵。恭帝刘降元后,李庭芝仍苦守扬州,兵败后被杀。大:副词,大力,奋力。举:指起兵抗击元军。中 兴 机会,庶几 在此。国家复兴的机会,也许就在此举了。留二日,维扬帅 下 在真州,我停留了两天,维扬的主帅 以为我来劝降,下了 逐客之令。逐客 令。中兴:国家衰败之后得以复兴。庶几:大概,也许。维扬:今江苏扬州市。帅:维扬统帅李庭芝。不得已,变 姓名,诡踪迹,草 行 露迫不得已,我变换姓名,隐蔽行踪,在荒草间行进,在露天下 宿,日与 北 骑 相出没于长淮间。穷 饿睡觉,每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东路一带周旋。窘迫饥饿,无 聊,追 购 又 急,天高地迥,没有依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十分紧急,天高地远,
23、号 呼 靡 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诡:诡秘莫测,这里作动词,隐蔽。草、露:名词作状语。长淮:指当时 的淮东路 今江苏中部。穷:指处境窘迫。无聊:没有依靠。购:用重金悬赏缉拿。迥 jin :远。靡及:达不到。已而后来 得 舟,避 渚 洲,出 北海,然后渡扬子江,找到一只小船,避开江心洲,出了北海,然后过扬子江,入 苏州洋,进入苏州洋,已而:后来。渚 zh :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北海:长江口以北的海面。扬子江:指 长江。苏州洋:长江口外偏南的海面。展转四明、天台,以又在四明、天台一带辗转流亡,最后才 至于永嘉。到达永嘉。展转:又作“辗转”,多次转移。四明:今浙江宁波市。天台:
24、山名,在宁波南。以:结果连词,才。永嘉:今浙江温州市。呜呼!予之及于死 者,不知其 几 矣!哎呀!我濒临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之: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及:赶上,面临。其:句中语气词,表揣测、估计。诋 大 酋辱骂元兵的高级官员,当 死;面临着死亡;骂逆 贼 当 死;与 贵 酋辱骂叛国贼,面临着死亡;与敌方两个重要官员 处 二十日,争 曲直,屡 当 死;在一起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面临着死亡;去 京口,挟 匕首以备不测,几自 刭逃离京口,身藏匕首以防意外,差点割颈自刎而 死;经 北 舰十余里,为 巡船所物色,身亡;经北舰巡弋的十多里水面时,被元兵巡逻船盘查,几 从 鱼腹 死;真州 逐之
25、城门外,差点葬身鱼腹而死;在真州 由于谣传误会,我被赶出城门外,几 彷徨 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差点于走投无路中死去;到扬州,经瓜洲扬子桥,假使碰上 哨,无 不死;扬州城下,进退敌人的哨兵,没有一次是能够生还的;在扬州城下,进退 不 由,殆 例送死;坐 桂公塘土围 中,骑数 千不能自主,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土围子里,敌骑几千人 过 其 门,几落 贼手 死;贾家庄几从土围子门口经过,差点落在贼寇手里而死;在贾家庄几乎 为巡徼 所陵 迫 死;夜 趋高邮,迷失 道,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夜里奔向高邮,迷失了道路,几 陷 死;质 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几乎陷没而死;天刚亮时,在竹林
26、里躲避哨兵,碰到几十名 骑,几 无所 逃死;至高邮,制 府 檄 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子免死;到了高邮,制置司的通缉令 下,几 以 捕 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 中,下达,又几乎因被逮捕而死;在城子河行船,穿行在乱尸之中,舟与 哨相 后 先,几 邂 逅 死;我们的 船与敌人巡哨一前一后,几乎险些遇敌而死;至海陵,如高沙,常 恐 无辜 死;道 海安、如皋,到海陵,去高沙,时时担心白白送死;路过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 与寇 往 来 其 间,无日共三百里路程,元兵与盗匪在这一带往来出没,没有一天 而非可 死;至 通州,几 以 不纳 死;以小 舟不可能死去;到了通州,几乎因为不被收留而死;驾着小船 涉
27、 鲸波 出,无 可 奈 何,而 死 固 穿行在惊涛骇浪之上,实是出于没有办法,至于死本来已经 付之度外矣。置之度外了。诋 d :辱骂。当 dn :面临。大酋:指元军统帅伯颜。逆贼:指吕氏叔侄及贾余庆。贵酋:指馆伴。曲直:犹“是非”。去:逃离。文天祥等十二人,在杜架阁的帮助下逃离京口。以:目的连词,以便。不测:意料不到 的事故。刭 jn :割脖子。经北舰十余里:指路过元兵防守的水面。为所:表被动。物色:搜寻。从:动词,这里指“钻进”。彷徨:徘徊,游移不定,这里指走投无路。如:到去。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城南长江之滨。扬子桥:即扬子津,在今扬州城南。竟使:假使。不由:不由己,不能自主。殆:副词,几乎。
28、例:类于,等于。桂公塘:扬州城外小丘,上有残破的土墙。贾家庄:扬州城外地名,在句中作状语。巡徼 ji o:本为动词,巡查。这里作名词,指 巡查的队伍。陵:同“凌”,动词,欺侮。趋:奔向。陷死:陷没而死。质明:天刚亮时。质,正。无所逃死:动宾词组。“所逃死”是动词“无”的宾语,直译为“逃避死的方法”。所,结构助词,兼有指代的作用。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制府:即制置司衙门 掌军务。檄 x :征召、声讨的文本,这里指通缉令。以:因。城子河:在江苏高邮县城东南。邂逅 xi h u:偶然遇上,不期而遇。海陵:今江苏泰州市。无辜:无 罪,白白地。道:取道;经过。海安、如皋:今江苏海安县、如皋县。寇:盗匪。通
29、州:今江苏南通市。以:介词,用,译作“驾”。鲸波:巨浪。无可奈何:没办法。固:本来,早已。付之度外:犹“置之度外”。呜呼!死生,昼夜 事也。哎呀!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死 而 死矣,而境界 危 恶,层 见 真的遇到死,就死了吧,而处境艰难险恶,层叠交错地出现,错出,非 人世 所 堪。不断地发生,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境界:处境。层见错出:不断出现。堪:经受得住。痛 定 思 痛,痛痛苦过去了,现在再回想当时的痛苦,那又是 何如 哉!怎样的痛苦啊!予在患难中,间以 诗记 所 遭,今我在患难之中,间或用诗记述那些险恶的遭遇,直到现在 存 其 本 不忍 废。道中 手自抄录。还保存着这稿本,舍不得丢掉。在
30、逃亡路上亲手抄录。使北营,留 北关外,为一卷;发 北关 外,记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关外的诗,为一卷;记从北关外出发,历吴门、毗陵,渡 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 京口,经吴门、毗陵,渡过瓜洲,重回京口的诗,为一卷;记逃出京口,趋 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 海道至奔向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诗,为一卷;记从海路到 永嘉,来 三山,为一卷。永嘉,抵达三山的诗,为一卷。北关外:临安北门外,即皋亭山,元兵驻地。吴门:今苏州 市。毗 p 陵:今江苏常州市。三山:今福州市。将 藏之于家,使 来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让后来 者 读之,悲 予 志焉。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悲:为
31、而悲,同情。焉:句末语气词。呜呼!予 之 生也幸,而 幸 生也 哎呀!我活下来也够幸运的了,然而侥幸地活下来 何 为?所 求 乎 为 臣,主 辱,是为了什么呢?所追求的是尽一个臣子的职责,国君受到污辱,臣 死 有余僇;所求 乎臣子即使死了也有罪过;而我现在还没能死成,所追求的是 为 子,以父母 之 遗体 行殆,尽一个作为儿子的责任,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而 死 有余责。即使死了也有罪责。何为:为何。殆:危险。将请罪于君,君我将向国君请罪,君王 不许;请罪于 母,母 不许。不许可;向母亲请罪,母亲大人不同意。于:向,引进对象。许:同意、许可。请罪于先人 之墓,生无以 救 国难,我只能向祖先
32、的坟墓请罪了,活着没有用来拯救国难的办法,死 犹 为厉 鬼以击贼,义也;死后仍要变成凶恶的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赖 天 之灵,宗庙之福,修 我戈矛,从 王依赖上天的灵气,宗庙的福气,整治我的武器,跟从君王 于师,以为 前驱,雪九庙之 耻,复 高祖之业,投身军旅,作为打头的先锋,雪九庙的耻辱,恢复高祖的业绩,所谓 誓不与贼 俱 生,所谓 鞠 躬称得上发誓不跟贼寇一起活着,正如人们所说的勤勤恳恳,尽 力,死而后已,亦 义 也。竭尽心力,到死为止,这也是合乎义理的行为。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厉鬼:凶恶的鬼。修我戈矛,从王于师:语出诗经 秦风 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鞠躬尽力
33、,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嗟夫!若予 者,唉!像我这样的人,将 无往而不得 死 所矣。向 也使予委骨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死地。以前假如我把尸骨抛弃在 草 莽,予虽浩 然 无所愧怍,然 微 以 自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国君和父母的面前 文 于 君 亲,君 亲其谓 予何!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诚 不自意 返 吾 衣 冠,自己的确没有料想到能回到宋朝,重新穿上汉人的服装,重 见日 月,使 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再见到皇上与皇后,让我随时能死在故国,又有什么
34、遗憾呢!复 何憾哉!又有什么遗憾呢!微:无,没有。文:文饰。旦夕:早晚,比喻时间短暂。正丘首:古时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后多用“正丘首”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是年夏 五,改元 景炎,庐陵 文天祥 自这年夏季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人文天祥亲自为 序 其 诗,名曰 指南录。那本诗集写了序,书名为指南录。是年:即公元1276年。改元:改年号。景炎:宋端宗赵昰 sh 的年号。序:名词作动词,作序。指南录:文天祥诗集之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35、(一)阅读课文第 1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动词,授官。即除去旧职,授予新职(2)都督诸路军马 都督:名词作动词,统率(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迫:动词,逼近(4)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动词,聚集(5)会使辙交驰 会:副词,适逢 使:名词,使者(6)北邀当国者相见 当:动词,主持,掌管(7)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为:时间副词,将 纾:动词,解除(8)予不得爱身 爱:动词,吝惜(9)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动词,估计 可以:可以凭借(10)予更欲一觇北 觇:动词,窥视(11)归而求救国之策 而:连词,表顺承(
36、12)于是辞相印不拜 拜:动词,接受任命(13)以资政殿学士行 以:介词,凭的身份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译文: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没有一个人能拿出解救的办法。(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于左丞相府”置于动词“萃”之后;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环节二:分析文理 3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出使北营严峻形势的一项是()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北邀当国者相见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A B C D 解析:选 D 属于文天祥对形势
37、结果的推测,是以往的出使经验,是出使的目的。4下列对第 1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天祥“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以一身而兼二职,以一身而系国运,说明他当时的地位举足轻重。B当时,元军大兵压境,而南宋群臣惊慌失措,聚集在文天祥的府邸,都不知道该怎么办。C亡国在即,文天祥认为自己“不得爱身”,这可以看出他已经有为国捐躯的决心了。D经过权衡,文天祥决定出使,并在第二天立即出发前赴险恶丛生的敌营。解析:选 B B 项,“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文天祥“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所以“聚集在文天祥的府邸”错误。(二)阅读课文第 2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
38、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遽:副词,立刻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构恶:动词,挑拨,陷害(3)予自度不得脱 度:动词,揣度,估量(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则:连词,就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诟:动词,责骂(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动词,列举罪状(6)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则:连词,表转折,却 以:动词,带领 所:代词,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地方”寓:动词,寄居(7)而予不得归矣 而:连词,表结果,相当于“因此”(8)北虽貌敬 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抗辞慷慨 古义:指意气激昂 今义:指大方(2)不复顾利害 古义:指个人的安
39、危 今义:指利益和损害 3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译文:刚到元营时,(我与元人)论战的言辞十分激烈,元营上下颇为震惊。(省略句,“抗辞”前省略了主语“我”)(2)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译文:可不幸的是,吕师孟(与我有夙怨,)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贾余庆在我出使后又讨好敌人。(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前”“于后”分别置于谓语“构恶”“献谄”之后)(3)予羁縻不得还。译文:我被软禁起来不能回国。(被动句,无标志被动词)环节二:分析文理 4下列各句不属于直接表现文天祥斗争场面的一句是()A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B直前诟虏帅失信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0、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解析:选 D D 项,“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是文天祥敢于辞锋犀利怒斥敌人的原因。5下列对第 2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叙述了文天祥在元军营中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B文天祥刚到元营时,痛骂元军统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C“直前”的动作,“诟”“数”的言辞,使文天祥的凛凛雄姿毕现纸上。D虽然军事上失利,但作为国家使节,作者气节坦荡,大义凛然,坚决斗争。解析:选 B B 项,“痛骂元军统帅”不是刚到元营时。(三)阅读课文第 3、4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1、1)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动词,到去(2)北驱予并往 驱:动词,逼迫 并:副词,一同(3)而不在使者之目 目:名词,列,名单(4)然而隐忍以行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5)将以有为也 有为:动词,有所作为(6)得间奔真州 间:名词,空隙,机会(7)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以:介词,把 虚实:名词,情况(8)庶几在此 庶几:副词,大概、也许(9)诡踪迹 诡:动词,隐蔽(10)穷饿无聊 穷:形容词,处境窘迫(11)追购又急 追购:动词,指元军悬赏追捕(12)展转四明、天台 展转:动词,多次转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穷饿无聊 古义:没有依靠 今义:指(言谈、行动等)没有
42、意义而使人讨厌(2)以至于永嘉 古义:到达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予分当引决 分:名词作状语,按名分(2)草行露宿 草、露: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在露水中 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译文:每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东路一带周旋。(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长淮间”置于动词“相出没”之后)环节二:分析文理 5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逃亡中窘迫情形的一项是()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得间奔真州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A B C D 解析:选
43、D 作者尚未开始逃亡,叙述找机会逃亡到真州,不属于文天祥逃亡中窘迫的情形。6下列对第 3、4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说明作者此时已经成了俘虏,完全丧失了国家使节的地位。B作者本想一死了之,但是认为还没有到绝望的地步,局面还有可能扭转,所以“隐忍以行”。C作者刚到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表现了其立志复兴国家的急切心情。D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避”“出”“渡”“入”“展转”等,详细铺陈了南归行程。解析:选 D D 项,“详细铺陈”错误,这里是简明扼要地写出了南归行程。(四)阅读课文第 5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
44、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动词,面临的情况 于:介词,表“及”的归趋,相当于“到”矣:句末语气词(2)诋大酋当死 诋:辱骂(3)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去:动词,离开,逃离 以:连词,表目的 自刭:自杀(4)如扬州 如:动词,到去(5)竟使遇哨 竟使:连词,假使(6)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不由:不能自主 殆:副词,接近于 例:动词,等于,类于(7)夜趋高邮 趋:动词,奔向(8)几陷死 陷死:动词,陷没而死(9)质明,避哨竹林中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10)几以捕系死 以:连词,因为(11)道海安
45、、如皋,凡三百里 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凡:副词,总共(12)几以不纳死 纳:动词,接受,准许进入(13)以小舟涉鲸波出 以:介词,用,可译为“驾”(14)而境界危恶 境界:境地,处境(15)痛何如哉 何如:副词,怎样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陵”同“凌”,欺侮(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见”同“现”,出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指盘查、搜寻 今义:指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2)几彷徨死 古义:指走投无路 今义:指犹豫不定,不知往哪儿去好 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为巡船所物色。译文:被元兵巡逻船盘查。(被
46、动句,“为”表被动)(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译文: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被动句,“为”表被动)(3)死生,昼夜事也。译文: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判断句,“也”表判断)环节二:分析文理 5下列对第 5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九死一生的经历回顾。B本段扣住一个“死”字,从赴敌营抗辞说到“至通州”,一口气历数出十八个“死”。C“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作者对死亡的态度,而为了“将以有为也”,他万死不辞,对自己经历的磨难无怨无悔。D段首,一句“呜呼”总揽全段;段末,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的气势推
47、向悲痛的顶点。解析:选 B B 项,作者历数十八个“死”,是从赴敌营抗辞说到“以小舟涉鲸波出”。(五)阅读课文第 68 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间以诗记所遭 间:副词,间或,有时 以:介词,用(2)使北营 使:动词,出使(3)使来者读之 来者:名词,后世的人(4)悲予志焉 悲:动词,思念,同情 志:名词,心志(5)臣死有余僇 僇:同“戮”,罪(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遗体:指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 殆:形容词作名词,危险(7)生无以救国难 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8)修我戈矛 修:动词,整治(9)从王于师 从:动词,跟从(10)以为前驱 以
48、:连词,表顺承 为:动词,作为(11)若予者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12)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死所:名词,死的地方(1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向:名词,以前 委:动词,抛,扔(14)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文:动词,文饰 于:介词,向 亲:父母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译文:我只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了,活着没有用来拯救国难的办法,死后仍要变成凶恶的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先人之墓”置于谓语“请罪”之后)环节二 分析文理 3下列各句不属于表现作者报国意志的一句是()A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B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49、 C誓不与贼俱生 D自文于君亲 解析:选 D D 项的意思是“在君王和父母前文饰自己的过错”,不能表现作者报国意志。4下列对第 68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 6 段说明诗集的内容是“悲予志”,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是“以诗记所遭”。B作者在第 7 段中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C作者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表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D第 7 段的议论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解析:选 A A 项,诗集的内容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是“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一、积累妙用
50、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意志 1从教材中积累 文天祥在元营慷慨陈词,意欲以死报国,以死殉节。后被元军无理扣押,敌人羁縻了他的身躯,却羁縻不了他的气节。他本想“引决”,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的,他审时度势,“隐忍以行”,后来百折不挠,辗转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文天祥是把个人的生死和民族命运联结在了一起,他选择生是为了救亡图存,选择死是为了殉国尽忠,文天祥是高尚的。2从历史中积累 有一次,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敌人射中一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肿,不能动弹。名医华佗听说关羽箭伤不愈,表示能为他割开皮肉,刮骨去毒。手术进行中,华佗刮骨的声音悉悉刺耳,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