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245202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马说》知识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马说考点详细讲解目录:文学常识;考点精讲;习题解析。一、文学常识1.马说的作者是唐代韩愈,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2.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之作,作者借千里马不被赏识,来比喻贤能之人不受重用,同时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韩愈年轻时曾在长安应试觅官十年之久,却一事无成,对“伯乐不常有”有切肤之感。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韩昌黎集。4.经典评价:清代林云铭在韩文起卷八中评价道:“马说以千里马喻贤士、伯乐

2、喻贤相也。有贤相,方可得贤士,故贤相之难得,甚于贤士。若无贤相,虽有贤士或弃之而不用,或用之而畀以薄禄,不能尽其所长,犹之乎无贤士也。末以时相不知贤士作结,无限感慨。”其概括精当。“韩文起”指韩愈,因为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所谓“八代”是指从汉至隋的八个朝代,其文风一天不如一天,唐代韩愈一出,一扫八代衰靡文风,使古文得以振兴。二、考点精讲【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考点】伯乐传说中把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人们也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称为伯乐。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

3、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后人以“伯乐”指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以“千里马”比喻人才。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这,这样。注意:“然后”本来是两个词,后来发展为一个连词,现在还在用,表示前后相承的关系,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可以保留“然后”。但如果单独解释这个词,应该理解为“这样以后”。而转折连词,译为“但是”或“可是”。【原文】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文】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考点】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译为“所以”或“因此”。虽连词,表示让步,译为“即使”或“虽然”。祗读作zh,

4、同“衹(只)”,译为“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在根本不识马的奴仆手下受辱。奴隶人:奴仆。奴仆,仆役,指喂马的奴隶、奴仆。骈死一同死。骈,读作pin,两马并驾,这里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槽:读作co,盛饲料或喂牲口的器具。枥:读作l,马槽。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称:读作chng,动词,闻名,著称。【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考点】马之千里者这是定语后置句,译为“日行千里的马”。定语一般应放在中心词之前,但古汉语里定语也有放在

5、中心词后边的,用“者”作标志,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是定语,修饰“少年”;也可用“之”“者”表示后置,如这里的“马之千里者”,就是指“千里马”,用“之”“者”做标志,就把定语放到后面了。译为现代汉语时,把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一食吃一次。食:读作sh,吃。或有时。尽动词,吃尽,吃完。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注意:在古代,表示容量的“石”读作sh,在现代汉语中读作dn。食马者喂马的人。食: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都读作s。【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

6、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千里之能日行千里的才能。能:才能,能力,本领。下文“能千里”的“能”是指“能够”。外见表现在外面。见,读作xin,同“现”,显露,表现。且犹,尚且。【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文】用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考点】策之用马鞭赶它。策:本是名词,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不以其道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食之不能尽其

7、材喂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材:才能、才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执策而临之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临:面对。【原文】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考点】呜呼叹词,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反诘语气,译为“难道”。邪:语气助词,同“耶”,译为“吗”。其真不知马也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猜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三、习题解析1.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解答】世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统治者不会识别人才、善待人才,从而使人才不能发挥才能。文中寄托的

8、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2.文章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解答】其一是直称,即在行文中直接提及“千里马”,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其二是暗称,即在行文中委婉表述,如“不以千里称也”。其三是代称,用“其”“是”“之”等代词指称千里马,如“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是马也”。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子的语气特点。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答】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陈述语气)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答】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反诘

9、语气)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答】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肯定语气)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答】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有诘问、感叹)4.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300字。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渐而退。(资治通鉴唐纪八)【示例】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才”有两点:一是德才兼备的人;二是有某种特长的人。这就告诉我们,“德才兼备”是较高的标准,一般人难以达到,但

10、是,有某种“特长”的人,也是人才啊!所谓“特长”,就是“一技之长”,这是不难达到的。现在倡导“工匠精神”,就是对某方面具有特长的人的一种肯定,对一技之长的倡导。封德彝对人才理解有误,太过苛刻,以致一无所取,而唐太宗的“各取其长”则为其点明了用人方向。还有,我们看人要多看人的优点,不能求全责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才会积小智为大智,汇聚全社会的智慧与才能来建设现代化国家。有些人,虽有才能,但不希望或害怕展现才能,使机会与其失之交臂,这其中,无非就是缺少自信。所以,凡人才都需要具备一个条件自信。韩愈的马说就相当自信地说自己是人才,只是还没有遇到伯乐。当你能大声向全世界宣布“我是人才”时,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尽情地向社会展示你的才能吧,充分地发挥你的一技之长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