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宁夏中卫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宁夏中卫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宁夏中卫市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试题(含答案)绝密启用前(号证考准姓名场考点考)2023年中卫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 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 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 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
2、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 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 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 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 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 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耳。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3、今 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 诏散骑常侍刘邵作考课法。邵作都官考课法,诏下百官议。司隶校尉崔林日:“夫万目不 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皋陶仕虞,伊尹臣殷,不仁者远。 考课之法存乎其人,若大臣能任其职,式是百官,则孰敢不肃,恶在 考课哉! ”黄门侍郎杜恕日:“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 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新民长吏,转以功次补郡守者,或就增秩赐 爵,此最考课之急务也。至于公卿及内职大臣,亦当俱以其职考课之。 且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为元首,臣作股肱, 明其一体,相须而成也。是以古人称廊庙之材,非一木之枝;帝王之 业,非一
4、士之略。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职办课,可以致雍熙者哉!” 司空掾北地傅嘏日:“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 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本纲未举而造制末程,国略不崇而考课 是先,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精幽明之理也议久之不决,事竟不 行。臣光日: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 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混淆;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 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 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 曲私欺罔之资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 上
5、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为A治B之C要D莫E先F于G用H人I而J知K人L之 M道N圣0贤P所Q难R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考课,指按一定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分等,以决定其 升降赏罚。B.廊庙,原指殿下屋和太庙,后多指代朝廷或朝廷栋梁之材,文 中指后者OC.不行,此处指没有实行,与陈情表中“九岁不行”的“不 行”意思不同。D.竞,争相,与离骚中“竞周容以为度”的“竞”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帝痛恨华而不实之士,认为名声犹如地上的画饼,只能用来 招揽寻常人才,却无法识别能人
6、异土。B.明帝认为不应按名声选拔人才,卢毓则认为先按名声任命官员, 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加以检验。C.司马光和卢毓都反对只用赞誉或毁谤的舆论来决定官员晋升 和罢免,二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办法。D.司马光认为上位者的至公至明才是识别人才的根本,与依法考 课相比,司马光显然更重视“人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5分)(2)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欺罔之资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 15题。登赏心亭登岳阳楼陆游 杜甫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昔闻洞 庭水,今上岳阳楼。全
7、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I。 吴楚东 南加,乾坤日夜浮。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亲朋无 一字,老病有孤舟。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戎马关 山北,凭轩涕泗流。注释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 是年秋天路过建康。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迁都: 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 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4 .下列对登赏心亭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 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 而喜。B.颔联中的一个
8、“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 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 半醒。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 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 来。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 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 的表现。15 .这两首诗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 “涕流”的情状。试比 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 , ”两
9、句与苏词“月有阴晴圆缺”异曲同工,都写出了月亮的圆缺变化。(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容易成功,劝学中 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 ,O(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来多用于地名;而“洲” 则是指水中的陆地。“诗词曲”包含“州”或“洲”的诗句中, “”为前者之意,“”符合后者之意。第n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 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这空旷,延展着时
10、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 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 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 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 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 。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 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 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
11、持收 复新疆、保卫国家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 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皇皇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 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 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 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 的誓言,还掷躅过玄奘西行 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 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 .文中加点的词都含有“经过”之意,但四个不同的词语在表 达“经过”的意思时,产生的表达效果有所差别。请简
12、要分析这种差 别。(4分)19 .月光如何能被“蘸着”阳关曲如何能被“踏出”请从比拟 修辞手法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21题。“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曾经是农民农耕 劳作时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雨具。手工制作蓑衣产品以做工精致、经久耐磨、透气性好、行动方便、 不渗水等特点而闻名。制作蓑衣的主要原料是棕片(丝),常用制作 工具为棕锄、扁针、领头针、蓑衣针、剪刀线车、领头板、五凿扎等。 制作蓑衣前先用棕锄把棕拉出成丝,理整齐;接着纺线。 : 一种是要用线车纺的内面线,另一种是手搓的外 面线。制作
13、蓑衣时一般先打领子,领头线较粗,做时把棕片铺在板上, 用领头针固定,再用蓑衣针将棕线和棕片制作成领子,接着再一针一 线向领外接出。蓑衣分为两层,外层和内层,外层针脚细密,内层针 脚可大一些。中间夹棕渣,以免漏水。一件蓑衣制作一般要34天 时间。里外缝制时人趴在板上,缝数千针,活越细,针脚越小, o蓑衣还得包边,缀上扣子。在袖 子和下摆的棕毛底,也用线给锁上边后,一件蓑衣才算完成,蓑衣是七八十年代农民干活必不可少的雨具之一。乡民穿着蓑衣 犁着田已一去不复返。但蓑衣制作技艺,成为一项传统技艺,需要有 人传承、保护才能延续。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
14、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 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 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 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 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15、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中卫市高考 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 D A项原文是说“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注意是“表现为”,所以选项中“就是指”表述错误。B项“是中华 文化的精髓所在”于文无据。且这句话是对“才”的评说,不属于题 干中要求的对“才”的内涵的理解。C项,由原文“在易经的说 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一一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可知C项偷 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三才”,而不是“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中的“人之才”。故选D。2. BB项,“
16、所写人物之才多为文才诗才”错误,文中是“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二故选B。3. C A项“如果有作家兼具这两个素质,就必定能创作出类 似红楼梦的伟大文化小说,“必定”说法绝对,所说的两大 条件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伟大作品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B项“非 常鲜明”“很容易看出”等说法不恰当。D项”原因就是那些小说既 无多少中华传统文化因子,更没有扣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写”错 误,即使写出了这两点也未必成“文化小说”,无必然关系。故选C。4. C C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能以任务驱动”有误,据原文 “被动完成任务的仓促和局促”可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反对的是被 动且仓促完成
17、任务。5. B B项首先然后”有误,据原文“拔尖创新人才 不等同于天才,而是能力、动机和性格有机融合形成的。因此在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的学科能力基础外,要注重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探究, 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实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个性 化有机融合可知6 .基础性课程关注学生对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拓展性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激发兴趣和潜能,促进拔尖创新 人才个性化发展;课程强调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探究,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在实践 中形成探究的方法和思维习惯。7 . B A. “被时间遗忘的独龙族同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过着 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中
18、“被时间遗忘”“与世隔绝”说法错误,文 本一第二段原文为“似乎被时间遗忘了 ”“几乎与世隔绝二C. “这是 被独龙江奔腾的江水、独龙族同胞的崭新面貌和幸福生活感动的结果” 以偏概全,第六段原文为“但醉意不只是缘于酒,更缘于独龙江水的 奔腾,缘于独龙族同胞的崭新面貌和幸福生活”,从中可知,“酒”也 是原因之一。D. “有形之路”指“无线通讯”说法错误,根据文本一 第七段内容,“各种无线通讯”属于“无形之路”。“无形之路”指党 的各种方针政策,也缺少依据。故选B。8 .参考答案 山、水满含笑意,洋溢着喜悦之情。采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独龙族的山水,在新中国建立以后 发生的翻天覆地的
19、变化。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独龙族同胞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生活 的改变,体现出的无比喜悦和幸福之情。作者借此歌颂了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心和帮 助,表达了作者对独龙族同胞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由衷祝福和赞美。 (每点2分)【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本文的标题为“山水含笑”,山和水是不会笑的,这里是赋予山 和水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含笑”,赋予静态的 山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独龙族的山水,在新中国建立以 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次,“山水含笑”中山水有着象征意义,“山水”象征着独龙族 生活的区域,也象征着独龙族全体同胞。作者以“山水含笑”为标题
20、,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了独龙族同胞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面对生活的改变, 体现出的无比喜悦和幸福之情。最后,“山水含笑”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解放前过着刀耕火 种的原始生活的独龙族同胞,解放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共产党和新中国让独龙族同胞的生活发生变化,所以,以“山水含 笑”为题,作者借此歌颂了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少数民族同胞的关心和 帮助,表达了作者对独龙族同胞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由衷祝福和赞美。9 .参考答案关于“真”:首先,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独龙族同 胞中真实的人,发生在独龙族真实的事。比如去采访的独龙之子,独 龙族交通的几次变化等。其次,作者表达的对独龙族同胞过上幸福生 活的祝福是充满真情的
21、,作者内心激动的心情是真实的。关于“新”:首先是内容新。作者选取了独龙族这几年快速脱 贫,步入小康社会的典例,来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歌颂党对少数民族 的关心。材料新颖别致,有表现力。其次语言新。文章大量使用带有 当下时代特色的语言,语言新鲜,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比如“发展 致富” “农家乐开业庆典”“绿色银行” “5G信号”等都是一些鲜活而 有时代特色的语言,把“太古之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形象的 揭示,也洋溢着作者无比兴奋和自豪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关于“真”的方面,可以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分析。在 内容上,文中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独龙族同胞中真实的
22、人,发生在独龙 族真实的事。比如“我是带着采访老县长高德荣的任务走进独龙江的, 他是独龙之子,是独龙族同胞的杰出代表。他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他的开创和无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为了梦想走出独龙江到外地求 学,又为了梦想回到独龙江带领乡亲们发展致富”“1999年,国家投 入巨资,在高黎贡山海拔3000多米的雪线上修通了一条简易公路, 给独龙族同胞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的时间 由原来的七八天缩短为七八个小时,独龙江乡告别了没有公路的历 史。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的贯通,彻底解决了大雪封 山的千年难题,独龙族同胞的发展速度由此倍增”等内容都是真人真 事。在情感上,从文中“
23、几杯酒下肚,身心都飘飘然,但醉意不只是 缘于酒,更缘于独龙江水的奔腾,缘于独龙族同胞的崭新面貌和幸福 生活”“暖风拂面而过,山含笑,水含笑,人含笑。一道彩虹横跨千 年,一条大江奔向前,一个民族正跨进春天更深处”等内容可以体会 出,作者对独龙族同胞过上幸福生活的祝福是充满真情的,作者内心 激动的心情是真实的。其次,关于“新”的方面,可以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内容上,作者选取了独龙族这几年快速脱贫,步入小康社会的典例, 来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歌颂党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如“1999年,国 家投入巨资,在高黎贡山海拔3000多米的雪线上修通了一条简易公 路,给独龙族同胞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24、“2014年,高黎贡山独 龙江隧道的贯通,彻底解决了大雪封山的千年难题,独龙族同胞的发 展速度由此倍增”“种植草果让独龙族同胞拥有了 绿色银行,5G 信号早已覆盖整个独龙江乡,老人也会使用微信收付款,年轻人在抖 音上成了 直播达人”等,从中可以看出材料新颖别致,有表现力。在语言方面,文章大量使用带有当下时代特色的语言,语言新鲜, 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比如“发展致富”“农家乐开业庆典”“绿色银 行”“5G信号”等都是一些鲜活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与前面介绍的 “回溯独龙族同胞的旧光阴,会让人感到些许难以置信的辛酸。新中 国成立之前,人类文明已发展了好几个阶段,可独龙族同胞似乎被时 间遗忘了,他们还
25、处于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 事、狩猎为生的原始生活,几乎与世隔绝,被称为太古之民”的 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把“太古之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形 象的揭示,也洋溢着作者无比兴奋和自豪之情。D I N(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为0分)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然而识别人才的办法, 连圣贤也感到困难!11. B廊庙:殿下屋和太庙,这里指庞大的建筑。材:木材,泛指 材料。庞大的建筑所需要的木材,绝不仅仅是一棵树上的枝干。土: 古代官员。略:计划,谋略。指建造宫殿的木材不是一棵树的枝干能做 到的,统治者的功业也不是靠一个大臣的谋略。在文中指前者,不是 后者。12.
26、 A明帝痛恨华而不实之士,认为名声犹如地上的画饼,这一点是正确的“只能用来招揽寻常人才,却无法识别能人异士。”是 吏部尚书卢毓的看法,明帝听后才采纳了他的建议。13. (1)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翻译:一般的人(1分)敬畏教化(1分)、仰慕善行(1分), 这样之后才出名,不应当痛恶(1分)这样的人。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以为曲私欺罔之资也。曲私:偏私、徇私; 期罔:欺骗蒙蔽,“欺”和“罔”都是欺 骗的意思翻译:如果(1分)不公不明,那么考绩之法,恰好(1分)能 够成为徇私(1分)、欺骗(1分)的凭借(1分)。参考译文:皇帝深为痛恨浮华不实的官员,下诏给吏部尚书卢毓说:“选
27、拔 官员,不要只取那些有名的,名气就像画在地上的饼,不能吃!”卢 毓回答说:“按名气选拔,固然得不到特别优异的人才,但是可以得 到正常的人才。正常的人才敬畏教化,一心向善,然后有名声,人们 不应该讨厌他。我的能力,不足以识别谁是特别优异的人。而主管的 官员,又遵循名声去寻找,按常规给予任职。我能做的,就是任用之 后,考察他是否名副其实罢了。古代的时候,舜让诸侯自己汇报他是 怎么治理地方的,然后就着他汇报的话,考察他的绩效。如今考绩之 法废弛,而以舆论毁誉作为进退标准,所以真伪混杂,虚实难以分辨。” 皇帝采纳他的话,下诏令散骑常侍刘邵作都官考课法。散骑常侍刘邵作都官考课法,然后下诏让百官讨论。司
28、隶校 尉崔林说:“好像渔网不能张开,就拎它的纲绳;皮衣毛不整齐,就 抖一抖衣领。皋陶在舜的朝中任职,伊尹居于商朝的朝廷,不仁之人, 自然远离。考核办法全在于负责考核的人,如果朝中大臣都能胜任其 职,作为百官的榜样,那谁敢不好好干,又何须考核!”黄门侍郎杜 恕说:“如今要让州郡官员考察士人,必须经由四个科目(儒经、文 吏、孝悌、从政)来考察,如果所说的都有事迹证明,再举荐他,由芒呢?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 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 子的“小才微善二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作者的文 风,语淡而意谦,然其含蕴至丰。吾人须
29、知:一 “才” 一 “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 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才是什么? 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 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其实这是看错了。试看:一、无才可去补苍 天一一石头 二、才自精明志自高一一探春 三、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一 凤姐 四、试才题对额一一宝玉 五、才选凤藻宫一一元春 六、才华 阜比仙一一妙玉。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 皆非此一狭义可限。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 才与诗文了无干涉。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妙玉的才,以仙为喻 亦非仅指能诗而已。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 博。原来,“才”是中华大文
30、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 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在易经的说卦中就 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一一是谓“三才”的理念。“三才” 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 “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 另一逻辑形式。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 品类众生。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所谓“天人合一”, 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所以,在红楼梦中原始根由是女娟炼石,石乃“通灵”一一 是为天人一体可以互感互通这中华哲思的“艺术解说二“才”,从汉字造字学来讲,
31、它是植物生长而未成待展的意象一 一有如“半木”之形。而“华”即生命的升华,在植物表现为开花, 在人则表现为“才华”。而才华者,在农工则为良耕巧匠,在土子即 为诗圣丈宗,在妇女亦必心灵手巧,针帝皆能。此在古时,势所定才, 公府征召,派去做跟百姓直接接触的地方首长。之后再根据他们的功 劳,依次补升为郡守,或者官职不变,只增加俸禄并赐给爵位,这才 是最重要的考绩。至于公卿及宫中内职大臣,也应该进行岗位考核。 况且天下之大,事务繁杂,不是一盏明灯就能全部照亮每个角落的。 所以君王为元首,臣子为股肱,君臣一体,相辅相成。所以古人说, 廊庙栋梁之材,不是一根木头所能支撑的;帝王之业,也不能靠一个 人的谋略
32、。由此说来,岂有身为大臣,成天在那里办理考核,就能让 天下太平的呢!”司空掾、北地人傅嘏gii/jii说:“建立官吏,分 担职务,管理民众事务,这是根本。而按照他的官职去考核他的实际 工作,根据成规去考察督促,不过是一些细枝末节。纲本未举,而去 制定一些细枝末节的流程;不研究经国大略,而以制定考课之法为先。 我担心这并不足以分辨官吏的贤愚,也不能精进孰明孰暗的道理J 讨论来讨论去,很长时间都没有结论,考核之事终究不了 了之。司马光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治人之道,就是圣贤也 觉得困难!(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然而识别人 才的办法,连圣贤也感到困难!)所以,如果按舆论对他的
33、毁誉去选 拔,则被喜爱和憎恶所主导,而善恶混淆不清;按考核条例去检查呢, 又巧诈横生,真伪难辨。总之,根本还是在于人要至公至明罢了。在 上位者至公至明,则群下能否胜任一目了然,无所逃遁。如果在上位 者不是至公至明,那考核办法,恰恰是被利用为徇私欺罔的工具。14. B【解析】B项“故饮至半醉半醒”错误。诗人确有“稳下 黄牛峡”幸运之意,但更是“乘兴东游”,酒兴酣畅,欲登亭眺望, 以抒怀抱。15. (1)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2分) (2)不同点: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 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2分)个人境遇不同:杜甫
34、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 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2分)诗歌赏析:译文: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的兴致特 好。穿过急流滚滚黄牛峡谷,乘着酒兴来游白鹭洲岛。远眺瓜步雨云 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注释:赏心亭:故址在建康(南京)西秦淮河边。蜀栈(shU zh an):蜀中的栈道。一名阁道,三国蜀汉时所建,故称。秦关: 指秦地关塞。黄牛峡:在湖北宜昌,此峡水流湍急。白鹭(1S ) 洲:在今南京西南江中。(6)黯黯(in):黑暗沉沉。瓜步:瓜步山,在长江北岸六合境 内,与南京隔江相望。石城: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指南京。 孤臣:孤立无助或
35、不受重用的远臣。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 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登赏心亭赏析陆游于淳熙五年(1178)离蜀东归,顺江而下,初秋时路过建康(今 江苏南京)写下此诗。赏心亭在建康水西门城上,下临秦淮河。诗人 登亭远眺,无心于赏玩“秦淮风月”,却触景生情,忆及早年上书建 议迁都建康以利抗金复国的往事,抒发了忧国忧时的爱国感情。诗的前半由一个“兴”字点出。诗人在蜀的诗篇曾流布临安(今 杭州),为孝宗所见,此年春天奉召赴阙。想到不久即可向孝宗面陈 恢复大计,实现抗金的夙愿,诗人的内心是十分兴奋的。“蜀栈秦关 岁月遒”,诗人向往金戈铁马的抗金生活,但在川陕任职长达八年的 时间中,大约只有
36、一年在陕西南郑的抗金前线,其余时间是在四川, 而且,主要是任通判、幕宾一类闲职。“岁月遒”,是说在蜀八年迫促 而过,岁月蹉鸵。如今出蜀东归,又不免激起了他的久被压抑的爱国 热情。颔联写旅途所经,也漾出“乘兴”二字。“黄牛峡”在今湖北 宜昌之西,江流湍急纤曲,居然“全家稳下”;“白鹭洲”在金陵西 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李白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 鹭洲”(登金陵凤凰台)的名句,以至于要“半醉来寻二这两句 都是承接“兴”字而来,把“乘兴”写尽了。诗人赴阙召对,乘兴东归,但登上赏心亭时,却不免勾起他对往 昔的回忆,使他清醒地看到了严酷的现实。下半首四句,就包孕了一 个“忧”字。颈联切入诗题
37、,写登亭所见金陵附近景色。远眺瓜步(今 江苏六合东南),俯视石城(南京古称石头城),江云黯淡,秋风萧瑟, 秋雨浙沥。联想到国事日非,不禁忧从中来,引出对一件旧事的回忆。“欲请迁都”句,是指隆兴元年(1163)对金和议将成时,陆游曾上书 二府(中书省、枢密院),力请迁都,指出“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 康他都者”,认为驻牌临安不利于抗金救国,这无异于指斥南宋小朝 廷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不久,陆游又揭露了孝宗所宠信的龙大渊、 曾觌“招权植党:这就触怒了孝宗,将他贬出朝,通判镇江府。往 事如烟,如今身临其地,陡然想起十五年前旧事,不禁既忧且悲。当 年陆游遭贬赴任所前,曾暂回故乡,诗人范成大以诗送别,称
38、许他“孤 忠”。“孤臣老抱忧时意”,自称“孤臣”,或即由此而来。他因主张抗 金而成为孤立无助的臣子。此二句诉说他自己忧时遭忌的悲愤,语极 沉痛,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感受相似。陆游的这首七律,诗风与杜甫仿佛,诗意沉着,用词健拔。在结 构上,前四句写滞留川陕后渴望为国效力,故写足“乘兴”;后四句 有意作反跌,抚今追昔,苍凉沉郁,使“忧时”的诗旨更为突出。陆 游善于通过主观感受,把重大的社会内容浓缩在一、二句诗里,最后 两句就包含了对隆兴和议以来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懑和哀伤,很 有概括力。登岳阳楼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二有一点是很清楚的,人对洞 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
39、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 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 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 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 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 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 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 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 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一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 应
40、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 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 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 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 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 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 “水”上做文章。颔联“吴楚东南外,乾坤日夜浮二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 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 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 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
41、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 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 为两块。“诉”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 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 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 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 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 托住的一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 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 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 东西之庞大,
42、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 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 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 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 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 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 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 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 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 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外,
43、乾坤日夜 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 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 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 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诉,乾坤日 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 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 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
44、民的 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 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 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 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 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 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 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 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 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
45、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 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 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 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 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 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 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 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 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 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 舟飘泊,老
46、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 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 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 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 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 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 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 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 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 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
47、比,阔大者 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 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 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 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 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 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 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 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 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
48、前者 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 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 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 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 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 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 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 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方其破荆州) 海 客谈瀛洲/楼船夜雪瓜洲渡17 . 浩如烟海(卷帙浩繁)名垂千古(彪炳史册)投笔从戎 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即可。18 .示例:驰过,指骑着马飞驰而过,体现了霍去病率领大汉 铁骑大破匈奴的雄壮气势和昂扬斗志;走过,侧重于步行,体现 了左宗棠带领西征大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