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解(震阳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注解(震阳子).doc(1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网络推广 8U网络推广() 分享网络资源!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作者生前自传: 余,震阳子,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历一九八年)十一月初八日出生。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寒到东北谋生,于吉林省辉南县从事商业,以维生计。一九三一年,岁在壬申,“九一八事变”爆发,余痛感民族危机,乃弃商从戎抗敌救国。终因大局失利愤而投入玄门,拜在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杨师诚德门下为徒,师赐道名曹信义,为邱祖长春真人龙门派第二十五代玄裔弟子。一九三七年岁在丁丑,在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受戒于纪大真人至隐坛前,蒙赐道号震阳子。十年动乱期间,余蒙冤被诬。一九七九年幸逢党中央拨乱反正,终获澄清是非,恢复名誉。乃于一
2、九八三年奉调来京,驻锡龙门祖庭白云观,直至于今。 回忆往昔更感今朝,不禁心神飘逸, 作词述怀歌诵以明志。 予生幼小兮心慕仙俦之可期,家境贫寒兮无奈习商以觅利。值日寇之入侵兮民族危在旦夕,民不聊生兮何能独谋自身之生计。抗敌救亡兮叹大局之日非,隐迹于玄门兮拜师于骆祖杨师。承师恩传授兮悟正教之易理,谨遵师训兮严守戒律。大道幽深兮杳冥恍惚,十年浩劫兮痛身心之遭辱。荼毒横流兮惟国运之忧伤,恶梦正酣兮青天霹雳震响。英明果断兮伟大正确的党中央,冤假错案之平反兮万民欢跃重见天光。是非澄清兮意气飒爽,飘然云路兮参玄悟道,返观内视兮法相其庄。坎离交媾兮意浓情娇(内玄),铅汞相投兮采药终朝。延年益寿兮还精补脑,长生
3、久视兮后天不老。 诗云: 固好元精养气神, 蒂结三宝修己身。 深参玄机入妙理, 根基立住超凡尘。 道德经注解自序 序 夫黄老之学,天道而已。予静默沉思之。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内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阴符经内云:“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黄老之言是至真天理者欤! 予在幼小时,好听老人讲古,话神仙事。家境贫寒,为谋生计,入商业行。于壬申年,即公元一九三二年,值日寇之侵华,予弃商从军,参加抗日救国。所不幸者,祖国大局失利,习寇猖狂,予遁入玄门正教当道士。蒙师恩之教导,心情豁然开朗,精研黄老道学者,恩也。岁在丙午年,即公元一九六六年,陷于冤假错案之中,受劳动管制,遭人格侮辱,此即害生于恩也。幸逢英
4、明的党中央拨乱反正,给予昭雪平反,澄清了是非者,恩生于害也。回忆予在十年浩劫期间所受之痛苦,把宿世孽债还清,反觉轻松愉快,苦尽甜来。由是反省忏悔前愆罪过,始有彻悟而慧生,所幸者大难不死。愿把有生余年贡献给广大人民群众,誓把太上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注释浅述阐明道义。采集古圣先贤百家注解,虽精微深奥,但文言义深,恐文化浅者不易弄懂。幸阅道德经白话解说,系江圣(即清末山东历城江希张,号曰神童)民国八年所注,使人读之易知易懂。其意义重在息灭世界战乱的惨祸,共享天下太平的和平幸福。予又奉读了黄真人(即清代大哲儒姓黄名裳,号曰元吉老先生,丰城人)的道德经注释,教人以修身立德正本清源,身心性命之功,证圣成真之
5、本。予师此二大圣真,宏扬教法,振兴中华,发扬东方道德之真义,继承我黄老道祖优良传统,普度世人,万善同归,止于至善。世界大同,早日实现。词云:养吾太和真气,后天不老不敝,为吾身不坏之至宝。超出轮回苦恼的死籍,炼就形神俱妙。我之虚灵不昧,与道合真耶。长生久视欤! 震阳子曹信义 道历三千三百零八年九九重阳日 于北京龙门祖庭白云观 第一章 体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震阳子云 予谓头一道字,就是先天无极大道,生天生地之母。这个母亲,就是中。中者也,乃天地之母,是人之正中
6、,不偏不倚,人之大本,也就是天地之大本。第五章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之道,就是第二十 章云:“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所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要守中。守中观静,就是求食于无极老母之乳。那么可道呢?可道并非长久之道,万物有生就有死!可名呢,也不是常名,乃临时之代号而已。没有名的时候,就是天地的一个起始。由无极而生太极,才有天地阴阳,就是万物之母。宇宙有无二字,原初于一。一就是由无极破开而为一,一合起来仍然为无极原始。无极就是中,中内含着阴阳为中。有无源出于先天无极老中,一个母亲生出两个孩子,一个叫有,一个叫无!虽然无生出有来,虽然有,而终归于无,
7、这就是同初而异名。无欲观妙,有欲观窍。逆而修之,无欲观妙,即成仙道。顺而生之,有欲观窍生万有。此两者同初而异名,都是一个母亲生出来的。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际真空内圣妙有也。空而不空成仙道,妙哉!那么宇宙问凡是吾月所见的,都为有,就是唯物。那么唯物为谁所支配,为谁所利用呢?予谓为真空妙有内之真灵所支配利用。换句话说,就是神。沈就是真灵,真灵就是神。那么这个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摸还摸不着。虽然视听不见,搏支不得,乃是神依形生,只有形才有生死呢!神虽无生死,但神有增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者,灵光大增。歼狡计毒险诡喳之辈,灵光减退,化生畜类,难复人身! 那么大宇宙间,万古常存的无非是此真
8、空妙有,须灵不昧之原神,原始祖气而已。往大里说,大而无外,往小里说,小而无内,俱为元神内容纳包涵?大千世界,河汉群真,日月星斗,谁也碰不着谁,被谁所容纳包涵呢? 都被真空妙有,真灵不昧之神所容纳包涵。那么这个神,并不是某某万物万有之私有,而是一切万物公共的无私母亲。这个母亲就是原始无极老中,也就是道德经上太上道祖说的首句那个“道”。 吾曾记得群众中有一豪言壮语;“天上没有玉皇,我就是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龙王”好像夸张,细一想很对,玉皇就是老天爷,人民能办老天爷的事,替天行道,人民自己就是玉皇。地上没有龙王,虽也没见过龙王什么样!人民修滥河坝治水,利用水库灌溉稻田,防旱排涝,求某信服,所以人
9、民就是龙王。 予谓大道至公,太和充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谁能多做一些好事,大公无私工的公益的事,谁就能够得道。历代得道神仙,诸神众圣,都是为人民求某幸福的。做神仙的事,就是神仙。多做一些好人好事,合乎道德的事,就能得道。所以到不远人,就怕人自远之。太上爷说过,大道致易,遇夫遇妇都可成道。人道不全,天道远之。这就说明人间大道理还没有做到,就异想天开求天道,但是天道至尊至贵,天道不与。其实并非上天不给,使你本身无德。古圣云:“苟无至德,至逍不凝。”诚然语也。道德经其实就是得道经。所以说没有德,就难得道,德者得也。世人没有三千功满,八百行圆,难以的其大道。太上感应篇云;“欲求天仙者,当利一千三百善
10、,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但何者为之善?即便一言一行,都能积善,广行方便,大积阴功。阴功就是做功德,不求人知,使其他人的在不知不觉中,暗受其惠。此即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坚决做一个忠实老实厚道的好人,习惯成自然,则与大道不远矣! 江圣云;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德是道的动转。老子说的道德,是从先天虚无立论,神妙莫测,无声无息,不可捉摸。孔子赞“道”为忧龙是赞美他的道德,像龙的活钱活跃,或瘾或现,变化莫测,有无莫知。他的立言,也是这样。要执著后天有形有质的道理,如何能窥忧龙的一鳞一抓呢?但老子的话,虽然是从先天虚无立论,却至虚至实,至无至有,有体有用,有本有末,并不是虚无的没有用处。就像这一章,
11、说的真常得道,不可言说,“道”的假名的名词。那么明也不可强名,是虚无的了。然后不可言说得道,才生出可言说的一切道来,有不可标记的名,才生出可标记的一切名来。道为天地之始,为万物的母亲,是虚无却不虚无。生天地万物得道,看不见,听不着,仍是有而不有,有仍归于无。所以说有无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妙莫测。 人受到的全体,人就要体道的自然。真空以观道的玄妙,妙有以观道的窍眼。者窍妙二字,后世丹家解为玄关一窍,修养通了这一窍,便能成不老金仙。不知这等解释,只见得一鳞一抓,如何能知龙德得全体呢?白居易说过:“老子不言要,不言丹,不言白日上青天”可见这窍妙二字。固然是道的体用,就是天下国家身心性命,一切事
12、事物物,莫不名有妙窍。比如,这锁的潢管,便是窍,钥匙中了窍,锁就能开。要明白窍妙却是极容易。所以人在世界上处事为人,第一要知道窍妙。修身不如知窍妙,就 贼性命,行政不知窍妙,就坏乱国家。科学家能制造飞机轮船,无非知道物质的窍妙。瞬帝无为而治天下。孔子为相 月 鲁国大治,无非知道为政的窍妙。事事物物各有窍妙,如果从枝叶上求,就劳而无功了。要从根本上收,知道“道”的窍妙,一切事物则不求知而自知了。 以下黄真人元吉老先生谈谈修道初下手之功云;学人下手之初,别无她术,唯一心端坐,万需丹捐。垂帘观照,心之下 肾之上,仿佛之内有个虚无窑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全,凝注中宫,不倾刻间
13、,神气打成一片。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豪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斯时也,不知神气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为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晕 也。若使昏,是成槁木死灰耳。修士与此,当灭动心,莫灭照心,此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与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道家为之玄关 妙窍 止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 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无上正觉,为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 一个本来在。故曰:“天地有此一觉,而生万物,人生有此一觉,而结金丹”但此一觉,有如石火电光,当天则是,转眼即非,所以毫厘间耳。
14、学者务于平时时审的清,临机方把得往。古来大觉如来,亦无非此一觉积累而成也。修士兴工,不从有欲无欲观妙管窍下手,又从何处以为本乎?虽然无与有 妙与窍,无非阴阳静动,一气判二气,二气仍归一气而已。以其静久而动,无中生有,名曰阳生活子时。以其动极复静,有又还无,名曰复命归根。要借一太极所判之阴阳也两者虽有异名,而实同出一源也。天上谓之玄玄者,深远之谓也。学者欲得玄道,必静只又静,定而又定。其中浑无物事,是为无欲观妙,此一玄也,及气机一动,虽有知却不生一知见,虽有动却不生一动想。有一心无两念,是为有欲观窍,此又一玄也。之玄之又玄,实为归根之所,众妙之门而何?所惜者,凡人有此妙窍,不知修养,是以旋开璇闭
15、,不至耗尽而不已。那么之人于玄窍开时,一眼虚定,一以直造无上根源,而成大觉金仙矣!所以下手功夫,在玄关一窍。 太上首章之初,混混沌沌,无可端倪,既将无名有名,观妙观窍指出。足见修道之要,除此一个玄关,于无可进步也。故开首四句,说大道根源,无形无状,不可思议,无可端倪际。即修士静养于静室,天地乎劈之际,静极而动,一觉而握。即人真气动,就是感觉气要动,此际炼丹之始基。第此 忽之间,非有智珠惠剑,不能得也,要之即念头起初,为之玄化,时为开天辟地,生人生物之初。自古神仙,无不从此一觉而动之机造成。又曰:“无欲观妙,有欲观窍”两者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同出而异名。有形象者,可得而思量普度。若此窍妙,无而
16、有,有而实无,不可名状。总舍入悬河,亦不能道其一字,所以谓之玄之又玄。那么玄学者亦不得视为查明,毫不穷一个实际下落。果于此寻出的的确确处,在人视为恍惚,在我实有把握。久之著手成春。头头是道矣! 第二章 养生 太上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章解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算好,就假装美好,这样美就不成美了。都知道良善的算善,就都假托为良善。这样就不成为善了。那么这不好不善,是从好和善中来。所以说有的和无的,就彼此
17、相生出来的;难得和易的,是彼此相成就的;短的和长的,使彼此相形容的;高的和下的,使彼此相倾倒的大声和细声,使彼此相调和的;前头和后头是彼此相随从的。因此,圣人处有无作为的事业,行不用言说的教化。一切万物皆发起,却不推却,无有去取,听其自然。生养万物,还不自有;办理万事,还不仗恃;成了大功,还淡然自乐,并不居功。唯独因者他不居功,所以功德存在于万世也不能去呢? 太上说的这一章,就是养生章。其中说的美,说的恶,说的善。说的丑等等,皆为大道之害。夫道融合装哉?在儒家曰:“瘾微其中”,有不堵不闻之要。道云:“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什么这个那个,就是我们的真灵天性,须 不离,有无善无恶之真。道家曰玄关,曰
18、守中,有无思无虚之秘。大道根源,端在于此。一有想象,便坠,要皆恍惚其像,非时有端倪。该夷为善,就有恶对;为美,就有丑对。又况善在是,美在丑即在是。此盖大道一落后天阴阳,既有对持。胜负参差,而非先天一晕之气也。所以太上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就说明,世人不求先天无虚之大道,只知美之为美,善之为善,是舍本而追末也。太上特示修士下手之工,为大众告曰;凡人静坐之出,务要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心中。维使垂帘赛兑,反观内照,虚无丹田,凝神调息。如此之久,神气并成一团,顷刻间自如于查冥恍惚之地,此即为无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为有也。我于此规中起,守中之规也。混
19、沌融融,神依气力,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有觉无觉,此即玄化之门立矣。由是格守规中,凝神像外。 一呼 一息一往一来,务令神神归玄窍!息息任天然。此乃天地人物之根底,仙道圣贤之本元。乃吾道家之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修士行持,与其求职无极,不可捉摸,何苦求之阴阳,而更有实据。经曰;有无相生,不过动而静,静而动。出玄入化, 理阴阳者也。难易相成,不过刚而柔,柔而刚。鼎炉琴剑,一煮一温者也。长短相形,即出入呼吸。任督往来,前行短任脉也,后行长督脉也。高下相倾,即火在上而使之降,水在下而使之升。上下颠倒,乃坎离之妙用。音声相和,就是使之神融气畅,百脉流通。不蹄鸣呼群,同声相应,不召而自来也。前后相随,即子
20、驰于后,午降阴符,行任脉。此乃乾坤交苒,呵和一团,依依而不舍也。此数者,皆由后天阴阳,而返乎先天之无极也。圣人知 道 之本,原冲漠无朕,浩荡无痕也。其处事也,则以无为为尚,而共仰恭已垂桑之风,乃尧之作风也。其兴教,则以不言为宗而自禹,过化存神之妙。圣人作而万物睹,有何难之有倻。自此自耕而食。凿井而饮,被生成而竟忘其行。开源节流,勤华到而并化其迹,就是功满乾坤,明闻天下。而圣人若耻闻为虚名,未尝有实际也,成为上德不德。不矜不伐,天下莫与争功者。若此尚有弥人争竞之想哉?此乃言其如此之纯朴,忠厚老实 哪能还有争竞的想法。此 归于神化之域,淡定之天,一惟自是,其乐而不忘自得之真。古圣云;视富贵如浮云,
21、弃功名如弊谑。然而道成德自立,实至名自归。圣人总不居功,而天下后世,县城道之不衰。是乃不言功,而功同日月;不言名,而名重古今。夫惟乃居,是以不去也。修士须从虚极静俶中,养出无善无美之真出来。才算得修炼。有本其道,得其玄关也。舍此窍则非长生久视之道。修道者舍此玄关一窍,别无所谓道矣。如此美善为道,尽属后天尘垢。太上以次言臂之,望人因流而朔源也。易曰;一阴一阳之为道。是阳飞道,阴亦非道也。那么其在阴阳之间乎?况道者理也,阴阳者,气气也。理无气不立。单言道,实无端倪之可状,惟以阴阳发见观之,几乎确有实像! 第三章 安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22、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崇尚贤能的不人,使民不争夺名誉。不贵重难得的货财,使民不偷盗钱财。不现出所愿欲的嗜好,使民心不乱遭。因此,圣人治天下,空虚他的心,以去奢华。充实他的腹,以归食朴。柔弱他的志,以息争端。刚强他的骨,以能自立。常使人无有坚谋,无有嗜欲。使这有才智,也不敢有窄为。只要安然行无为的事,天下就无不治理呢? 演说:江圣云;大道相生的次序,是一生二,二生三。一为天道,二位阴阳相对持的道。三为人道,是一二所合成,为道的中心点。所以第一张发明天道,第二张发明相对待选环得道,这一章发明内圣外王的人道。外王比本于内圣,有天德才有王
23、道。能以置身,才能治天下。惜帝尧协和万邦,全由于克明 德,帝尧重华鞋帝,全由于恭已南面。所以圣人治天下,以置身为本,能以治身,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天下便无为而治。心不虚,就多私欲;腹不实,就多饥饿。孟子说无事舵也, 即是不实。治不弱就浮躁,故不强就孺弱。虚心,心包太极以外,一无所有。实腹,腹充天地之间,包容一切。志弱,就能舍己从人,谦谦君子。骨强,就担当宇宙,立地顶天。虚心实不动心的究竟,心即虚无,还从哪里动呢?实腹是浩然之气养足的功效,浩气可以充塞天地。所以说是实腹,腹去容纳的意思,起始饱吃上些酒肉呢?志弱是特其志的说法,强骨是患于背的意思,心虚了,志自然弱。心虚就是包括天空以外,没有志可言
24、。腹实了,故自然强。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这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有是大易乾坤坎离的公用。乾为天,清虚之气;坤为地,薄厚之象,所以说是虚实。乾虽然清虚之气,却三 皆连三。其中至实。实者宜虚之,所以谓虚其心。坤虽博厚之象,却六皆断三,其中至虚。虚者宜实之,所以说实其腹。离在先天乾位,代乾用事。但离为火多躁,所以说弱其志坎在先天坤为上,代坤用事。但坎为水主柔,所以说强其骨。其中的神妙莫测,非实体布知。如果体验有得,得了位行道,只正本清源,这些伶俐鬼就自然俯首帖耳,不敢再用奸诈 某捣乱了,治天下易如反掌,后世长国家的,没有圣人的真道德,只取了点皮毛,今日选贤能,明日敛货财。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讲家多解为
25、奇珍异宝也对,但金钱也是难得,且更为人所重。使人结成朋党,互相标榜,甚至于拿金钱买名誉,上下争利,互相掠夺,甚至玉成穿之盗,哎呀!到了这样情况,何尚不返求其根本呢? 黄真人云;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不如无为。尤不如有为而无为,其化民成俗也。与其能感,不如能化,尤不如相安于无事之为得。是以尧舜恭已垂裳,而悉照风动,次何如之化理哉? 不过上无心,而民自静;上无好,而民自正;上无欲,而民自定耳。否则纷纷扰扰,自以为于民兴利除弊,而不知扰民也。故曰:民本无争也,而上争夺之;民本无贪也,而上贪婪之;民本无私无欲也,而上以奇淫巧鲜衣美食先导之。欲起不争不贪,无私无好芑可得乎?可能修其身正其心,射燃淡然
26、毫无事事,不以贤能相尚,则民自安清而不争矣。不以难得之货为规,则民重廉耻而不为盗也。且声色货利之场,不入于目,则无见欲。以于民各士其自在,而虚灵活泼之神,自常应常静而不乱矣,此事芑异人任哉?维圣人屏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其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菜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静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行。所谓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拨死执法,而且专气质柔,如婴儿之力弱,不能持物者。然虽只柔,而动则刚,观其浩浩渊渊,真可宝天地而入日月,贯金石而格鬼神,其气骨自有如是只强壮者。如此性修命立,批浩然刚大之气,绰绰有余,一切知觉之心,嗜欲之性,不知消归何有。圣人以此修身,亦
27、以此治世。在已无知无欲,使民已无知无欲,不但遇者混混沌沌,上和于穆之天。即聪明才智之儒,于平日矜能持智,唯独以不逞为忧,至此已舌谈无事,自忘其知识之私,一归浑朴矣。此能为而不为,非不能也,是不敢也。虽然人生天地间,不能逃虚空而独超物外,比有人论日用之道,又焉得不为哉?然顺其自然,行所无事耳,乃属无为也。亦忧天不言而自化,四时代宣其教矣。帝无为而自治。百官代理其政矣。为者奇迹,不为者其神,是以南面端拱,天下悉庆太平兴盛哉。道本平常,不晋新颖,不尚奇异。如国家尊贤,原是美事,若以次相夸相尚,则贤者固贤,而不肖者亦将是为贤质至贤以否为否,而不肖者友以贤为否,于是争端起矣。彼此互相标榜,选为党援,而天
28、下自此多事。国家理财,亦是常经,而若贵异物,宝远货,则民必梯山航海,冒险履危,不辞辛苦,性命之犹,收罗而至朝廷,。至求之不得,则必千方万计,虽歼盗劫持亦所不顾也。至于衣服饮食,亦日用之常,而扶若食必珍馐衣求锦绣,见可欲之,奢风何日已也?是以圣人重内清外,必虚心以养神,实副以化气,令神气打成一片,流行于一身之间。苏绵快乐,而志弱矣。其神静如岳,气行如泉,而古强矣。神气常常报一,刻刻守中,非独一己,无欲无思,即聪明才智之士,亦观感而悉化,不敢妄有所为。或曰有为则纷乱至销,无为则清静,为不为之间,亦几难矣。知顺理而为,非冒昧而为,有为乃与无为等。所以孔子赞舜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 第四章 无源
29、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释 道虽然至虚至无,发为冲和之气,却有作用。弥漫六和之内,没有不充满处。即深远,莫然窥则,似乎为万物的宗主。挫折英锐争胜的气,解脱了烦忧杂乱的心,不现自己的光辉,混同世人的尘俗,湛然情虚,一点也无所存,却似乎有所存。我不知他是谁的子。从何处来,像是在上帝一先呢 江圣云;这一章时说虚心实复弱志强骨的圣人得道再身,亦虚无为体,亦冲和为用.冲子从中从水,是从中道所流出.中所发为和,道冲就是中和的意思.太和真气,充满乾坤.可以位天地,育万物.他的气渊渊浩浩,没法名状.然又不事德,不居功.慈祥太和,
30、就像婴儿一样.识淡无欲,混和自己的光辉.就是大而化之之圣,圣而不可知之之神的境界.聊同世人的尘俗,不但不惊世骇俗,明哲保身,其实是现身说法,引人入胜.观音现种种身说法,就是这个道理.讲家多解为明哲保身,固然也对,但这是办面的说法,圣人岂知保身自己的身呢?湛然清寂,莫可窥测,他的身似乎在世界之上,他的神是超乎天地以外.所以说不知谁之子,实那里人像是在上帝以先.这分明是老子自己背诵自己的履历,自己说自己的道德,自己画自己的肖像,活画忧龙的身份给人看.然后又说或者,似乎 像似, 乃是或飞或跃或现或瘾,时路一鳞一抓,教人不测呢.道经说老子说法一万二千天,身化八十一次.虽知其所以然,但事前神奇,世俗上文
31、献不足为证,予也就不敢强说.就以柱下驶来轮及老子,有说他是商朝人,有说它是周朝人的.为使管多年也没有什么建白,似乎像个庸禹的人.然而生民来某有的大圣人孔子,反倒尊他为师,称他为忧龙,即到了出函观以后,也不知道他的下落,岂不是神化而莫测吗? 黄真人云;道者何?太和一气充满乾坤,其量包乎天地,其神贯乎古今,其德乎九州万国。胎 湿化,飞潜动植之类,无在而无不在。道之大何入耶?顾其为体也,空空洞洞,浑无一物,若不见为有余,及其发而为用,从和在抱,施之此而此宜,措之彼而彼当。诗曰左之左之,无不宜之,右之右之,无不有之 真若百川归海,不见盈也,不成为万物之宗旨哉!孔子曰鬼神之为德,体物不遗。 又口与小磨破
32、,语大莫载。其浩浩渊渊,实有不可穷究者。道之难状如此,后之人又从何而修乎?太上悲悯凡人,乃指其其要曰凡人之不能入道者,皆由才智之士,自持自资,任意纵横,因以虚灵,而不见耳。兹欲修道,须知聪明智慧,皆为障道之魔。从此 聪坠明,臂其耳目之私,悉归混沌。而一切矜才使智,傲物凌人之锐气,既挫折而无存。则人心死而道心活,知见灭而惠见昭矣!先儒曰 聪明才智之人,不足喂。味沉潜入道,澄心观礼者,为可谓。 斯言不城然哉?修行人务以沉神套虚,寡欲清心为主。那知觉思虑之神,恶忘杂伪之念,纷纷扰扰。此念末休,彼念又起,前思末息,后思又来。我必自勤勉,自宽自解。如乱丝之缠绕,我必寻其头绪而里只可也。若蔓藤之荒芜,我必
33、拔之,诛而移之,如此则纷纭悉解,而天君常泰。虽然此独居习静之功,犹末于闹处炼之,能静不能动,犹是无本之学。必静时省查,已到闹市中,犹要。凡事让人以先,我处其后;尊人以上,我甘自下,若此则与世无需,与人无争,又况好同恶异,世俗大体皆然,我味有随波逐流,从其类而和之。虽有光明正大之怀,我绝不路主角。唯有模识其机,暗持其体。同已者好之,异已者听之。所以路人,孔子亦列较。古圣人当大道末明之时,莫不以混俗和光也。有观六祖得衣钵之后,道果虽圆,尚末尽其微妙。所以留形住世,积功了道,隐于四会山中。猎夫与居 不为怪,所以得免于难,若非和光同尘,焉能长抱之体,自然常常在抱,而又非果再也。若有所在,却无所在,若有
34、所存 却无所存。一片灵光,闪烁于黄庭之下。此道究何而去,究为谁氏之子也。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斯为大道之玄妙。于帝之先有何像?亦不过混沌未开,鸿蒙为段,清空一气而已矣。是一元方兆,万象回春,激发散于天地人物质间,而无从窥则。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末开忽开之际端度之。则得道之源,而下手不患无基矣,太上将道之体,画个样子与世人看,又教体道者,欲修大道,先人道源,先从自家心性中,去邪存诚。自下学遁遁修之,久则低于神化之欲,方知心性中,有至道之静。遁而修之,常常不离怀抱也。须从静中寻出端瑞,用存养省查之功,以保守天真,不以盛气凌人,不以凡尘乱性,所谓解脱人欲之私也。拨开云雾,洞见青天,
35、斩断葛藤,独露真面。一旦动与人交,不知有埋光,在尘混尘;惑显才智,或炫功能;矣或现烟霞泉石之身,露清致高标志态,历观往古,惹祸招灾,为大道之害者不少,如汉朝党锢之禁,晋时清流之祸,虽缘小人之奸,亦由一不知明哲保身之道。人能混俗和光,于世同尘,一若灵芝与众草为伍,凤凰皆众鸟并飞不开奇香而异香,不见其高而愈高,如是藏拙,如是直养,则湛寂真常之道,自恍惚于眉目之间,不存而若村,有象而无象。中庸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致矣。非居帝之先而何?真与太虚无极同体也。 太上至尊诗云;道德传来数千秋,腐儒反说无来由。 谁知一宇千金贵,踏破铁鞋不易求。 道法自然贵食母,讲经说法唤迷途, 冥心调息待阳东,玄关自开赴
36、仙都。 天地之间有橐龠 ,人承呼吸通玄窍。 凝神静观待阳动,采药归炉升仙道。 第五章 虚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字解刍狗,是用草扎的狗,或用纸糊的狗。用之祭司,用了以后,就践踏了他。橐是制金烧炉鼓风的器皿,中空无底。龠是橐的口。屈是枉屈! 天地不仁爱,或生或死,听万物的自然,拿万物当刍狗。圣人不仁爱,或予或夺,听百姓的自然。这天地之间,就像一样,其中空虚而不屈狂,越动气越出。多说一些话,反没了法,不如守中着中道呢。 江圣云;这一章是老子见天下的人民万物,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国土,无不是生了死,死了生,
37、往来颠倒,受苦无量的。就像一粒微尘,在太空中旋转,不能自主。忽然璇至高处去,又忽然璇到下头来乎高忽下,不得休停。然推究他受苦的根源,不能不归到天地。人民万物,皆是天地生的。有声不能无死,是天地的仁,正是天地杀物的不仁。况说到了生物的时候 ,无论什么坏物都生他,像是极其爱重。到了杀物的时候,无论什么好物都杀了,又像及其轻见,所以说万物是刍狗。圣人顺天地的自然也是这样。但天地也不是有心生物杀物,原来天地间的道理,是一往一来,循环无穷的。天地无心运用,生物也不是爱物,杀物也是不是恶物,生而不杀,气化便由穷尽了。所以人必须打破一切名色名言,虚心守中,超乎天地以外,才不畏气数所颠倒,随着循环往来。盖老子
38、预知后是学道人,必多误会了经书,被经书所苏泊。或分宗别派,或钻研文章,或为理障,或为法制。只作口头上的工作,书本上的道德,迂腐,毫无实用。其下者,更流为迷信,不能自强自立,依赖天地,仰仗圣神。企不知天地虽然好生,也不能保护某某人,圣神虽然慈悲,也不能救度人,而在乎自救自度。就是圣神仙佛教人的话,有好处就有坏处。修道有很多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方面。孔子说;予欲无言,及六言六壁,皆是此意。于是乎不得不从本原上理论,直迟天地,圣人为不仁,是破人的迷信依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破人的法旨,守中示人的归宿。高矣,神矣 秒矣 至矣!惜者释迦说法,为人天的师,称为狮吼。老子说破天地圣人的道理,是超乎天以
39、上,启不是龙吟吗?狮子一吼,群山皆惊,很足以动人。龙吟却微妙南测,不是知音,边听着没有趣味。所以佛经,人还欢喜研究,老子直不列于孔佛耶回之数 ,他的书更是同砒霜。真是拿世俗的眼光,妄窥神化不测的大圣人呢! 黄真人云天地间生生化华变动不据者,全凭此一元真气,立持其间。上住天,下注地,中通人物,无有或外者彦次气之混混沌沌,主宰万物,有条不素者曰理;次气之浩浩荡荡 米伦万有 婉转流通着曰气 理气合一曰仁。顾先之谓仁。要职仁者,如果之有仁。其间生理生气,无不玩具。天地生万物,圣人养万民,无非次理此气,为之贯通。夫岂区区小事为见耶?股天上设言以明道曰;向使天地无此生气,那有春夏秋冬寒暑温凉之往来运度?则
40、万物无所,气何由受,行何由成?其实万物也,不笛刍狗之轻,毫不足轻重者,然有日见其消磨而已。有使圣人无此真心元心体违章公卿僚属,文告法制之分,以训阶凡民,则草野无由观感,人何以化,家何以足?真是视斯民如刍狗之兼全不关痛痒者,然有日见其摧残而已。顾何依天地无心,而风云雨露,无物不包含个中。圣人妄言,而赴想在成,无人不戏游宇内。足见天地圣人,皆本次一元真气,灌注乎民之间。虽有剥削,亦有生成;虽有型为,亦有德化。是天地圣人之不仁,正是天地圣人仁之处出! 盖观天地上浮为天,下凝为地,其中空洞了明,浑无物事。不过一开一合,有 之无底, 之相通,诨浩流转,毫无障碍焉。当其处而无物也,而愈出愈奇。以观天地无,
41、圣人又岂外事乎?学者守中包一,空空无际,浩浩无痕,藏之愈深,发之愈薄,以反观内视,洞见脏腑。言堂满堂,言室满室,毕以言设教,起教有尽。何苦宝吾直径,欲吾之气,神游象外,气注规中,而无一扶一发,不周流遍及之为得哉? 已 守中之学,诚修身之要道也。此一元真气,修身再次,只是一在此。除此以外,所谓制度法则,忧取鱼兔之席地也,鱼兔比假而得。谓取鱼不用全踢不可,谓 蹄既是鱼兔亦不可。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丹,金液大还丹,皆是取鱼兔之。若经视为道源,查毫厘而缪千里亦为此元气,无声无嗅,无象无形,天地人物公共之生气。学者修炼,必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练。否则,连精练气,练神练虚,皆
42、属无本之学。一任童而学之,至老无成焉。守德于中,育养精神。太上教人从守中用功,而消息在,学人须自探讨。 诗云 道法自然守规中,清心默念无字经, 胎息入定待阳动,采药归炉大丹成。 第六章 成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虚空中真神不死,是为真空秒有。真空秒有的门户,是为天地根源。如要反本还源,必得绵绵然像有所存。存而不存,其作用不勤,忙而不用 江圣云;这一章是发明守中的法门,并中的功用。这中子的圈,就是空谷之形。这圈上半边的就是天,下半边的就是地。凡天地并称是天,是有对待的天。当中直画,就是真神。此神人人皆有,既是中庸上所谓天命的真性。此天字是独一无二的天,
43、包藏一切天地世界。孔子所敬畏的天,即指此而言。不然道生天地,佛为天师,孔子乃敬之畏之。且儒经上的话,借以天为最高尚,岂不卑下不堪吗?不过人在后天,性流为情,情流为欲,此神便横流下坠,在圈内循环,所谓轮回者此也。必须寡欲以须乎情,在聂情归于性。当中直画复活,自然能贯出天地。即孔子所谓一贯之道,超入虚空,万古不坏的。虽然超入虚空,仍贯于天地间为天地的主宰。和已故呢中字左边为玄,动而为阳,为天地之始。右边为牝,动而为阴,为万物的母。两边又像两扇门,直画像门便闭而不开。人为道的全体,也是这样。中字左加一点为性,属阳,阳中含阴,在卦为离;右边一点为命,属阴,阴中含着阳。在卦为坎。必得通开次们,阴阳才能往
44、来。阴阳汇聚和为一体,气行入母,即贵食母之乳。此直画边乃能充赛天地,并超出天地。通开次们的功夫,是无为而有为,有为而无为。即是忽忘忽助,绵绵若存的意思。修道者即得玄关真窍,用于修身,就能起家治国平天下。后世金丹家,乃执著又象,指为是什么关窍。哪知老子的话,岂仅在一身上说呢? 黄真人云;修炼一事,只缘人自有身后,气质拘于前,物欲蔽于后。油精金良玉,原无瑕癖,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欲复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还乎出质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 故神不死。何以为谷神?山穴曰谷,言其虚也。变动不沟曰神,言其灵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谓也。人能养此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
45、则修炼自易,然而无形无影,不可琢磨,必有声有色者,而始得其端瑞古云;要得谷神常不死,须从玄牝里根基。 何以谓之玄?玄即天也?何为之牝?牝既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闭成。其间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 子,即玄牝之也。孔子曰,乾坤其易之门,不诚然乎,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应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他径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帘关道,与混沌无知时,死凡心也;忽焉一觉而动,省道心也。所谓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动。不要死死执著丹田,比于不内不外之间,观其升降往来,悠扬活泼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牝,是出非我本来面目,入亦非
46、我本开面目。为此一出一入间,中含妙蒂,即虚灵也。所谓真阴真阳,行而为真一之气是也。天地之根,岂外此乎?要之;谷神者,太极之理;玄牝者,阴阳之气。其在先天。理气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气不可并言。修道人欲得此妙窍,著不得一毫尘心,起不得一忽杂念。唯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发育万物。太上老子的大道,放之弥漫于六合乾坤,收之而退藏于秘密。圣人以有而行无,实而行虚,显呈此至瘾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偌答,应焉若响,即不死也。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自人丧 天良,谷神之 没者久已。后之修士,欲得谷神常村,虚
47、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柄,唯从无欲观妙,有欲观窍下手。有无一立。妙窍其开,而玄牝立焉!故曰;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内有坎离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们。否则为凡窍,而无先天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动则有象,静非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唯动静胶合出,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光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窑业。学人道德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箸中,生出发相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其曰绵绵若存者,言如明调养,比久而胎息,乃能发动也。曰用之不勤者,言抽天有时,而符火不妄加减也。人
48、能顺天地自然之道,则金丹大道得知矣! 太上至尊诗曰;凝神玄窍苗如何,遍想成春造化窝。月受日光清如许,漫将岁月任消磨。 震阳云;谷神不死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真空妙有太极像,抱远守一返天真。 又云 默默绵绵调呼吸,用之不勤得真谛,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太上至尊诗曰;凝神玄窍妙如何,遍想成春造化窝 月受日光清如许,慢将岁月任消磨 震阳赋云:谷神不死为玄牝,玄牝之门天地根 真空妙有太极象,抱云受一返天真 又云;默默绵绵跳呼吸,用之不勤得真谛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第七章 韬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长存,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久,是因她生万物,不生自己,所以能长生。因此圣人事事让人,事后其身,而身反倒占先。不争权利,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