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文课内外阅读题合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古诗文课内外阅读题合集.pdf(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不以疾也。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略无网处。阙:夏水遇陵。襄:(3)沿潮阻绝。溯:吸王命急宜。或:不以珍也。疾:林寒涧的。肃:因引凄异。属:2.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虽乘奔御风,不以
2、疾也。译文:(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3.作者为什么说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这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5.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项。()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7.从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想到李白写相同意境的诗句是什么?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
3、顺序来写四时之景。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D.文章用 寒 肃 凄 哀 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1B.第段中,清荣峻茂 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 良多趣味的感慨。C.第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 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D.文章结构严
4、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二、短文二篇(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五色笠淮。交辉:四町俱备。四时:(3)晓雾将最。歇:(4)夕日欲颓。颓:2.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字共三十有四。(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猿鸟乱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夕日欲颓。()欲穷其林.(
5、)3.翻译下列句子)(核舟记)(桃花源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4.本文写了哪一个地方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作者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o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B.沉鳞竞跃。(争相)C.夕日欲颓。(坠落)D.晓雾将歇。(停止)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写了作者隐居之地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山川秀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表达了隐归山林的志趣。B.文章以 山川
6、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由此引出作者对隐居处的秀美景色的欣赏和描绘C.先写动态之景,再写静态之景,结尾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来收束全文,以感慨终结。D.文章首尾相扣,文脉清晰。2(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衣欲睡。解:(2)畲无与为乐者。念:修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庭下如积水室阴。空明:2.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2
7、)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3.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用原文回答)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品析文中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妙处。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理由:o理由: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问今举何世定逑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张怀民寻病终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8、B.文章不足百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D.文章中的 闲人”,即清闲的人,就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三、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9、见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天山若色。共色:丛流飘荡。从:(3)水皆缨碧。缥碧:猛浪若奔。奔:或势竞上。负:莺飞展天者。戾:窥谷忘反。反:2.翻译下列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2)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天下独维。()猿则百叫无绝。()(2)横柯上蔽。()负势竞上。()争高率指。()游鱼细石,京视无碍。()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存。(尽)B.”势竞上。(凭借)C.横柯上藏。(隐蔽)D.野鸟相鸣。(美丽的)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风烟俱
10、净 百 废 县 兴(岳阳楼记)B.猛浪若奔 在昼弧昏C.一百个里 高 可 二 黍 申 核舟记)D.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从流飘落B.任意奉西C.耳祖轩邈D.木下独绝7.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哪一句?8.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的特点;描绘奇山,紧扣9.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0.文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11.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12.文中概括了富春江山水
11、特点,表达作者赞叹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13.简单赏析文中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它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B.在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象。C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D.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写出了水的清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写出了山的连绵不绝。四、唐诗五首(一)野望王绩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树树皆秋色,?,猎马带禽归。2.默写王绩 野望的前四句。3.王绩 野望中描写夕
12、阳映照下的满山秋色的句子是什么?4.王绩 野望的主旨是什么?(二)黄鹤楼崔颗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2.默写崔颍 黄鹤楼最后四句。3.崔颗 黄鹤楼中抒发飘零之感、思乡之愁的诗句是什么?(三)使至塞上王维1.默写 使至塞上整首诗2.写出描写边塞雄奇壮美景象的 千古壮观 的名句。3.写出既叙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渡荆门送别李白1.默写 渡荆门送别一诗。5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3.抒发作者思乡深情的诗句是什么?4.本诗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李白
13、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什么?(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2.默写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春季动物的活动表现春天的来临及作者喜悦心情的诗句是什么?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 赠从弟(其二)、梁甫行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忐在千里。(曹 操 龟虽寿)?松柏有本性。刘 桢 赠从弟(其二)八方各异气。(曹 植 梁甫行)2.根据曹操 龟虽寿填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
14、蛇乘雾,终为土灰。3.默写刘桢 赠从弟(其二)前四句。4.根据提示填写诗词句子。曹 操 龟虽寿中借比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精神的句子是什么?刘 桢 赠从弟(其二)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借松柏表明自己的坚贞志向和对堂弟寄寓无限期望的诗句是什么?六、孟子二章(一)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此之谓大丈夫。”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岂不雄大丈夫哉?诚(2)父命之。命 以顺为无者。正与民用之。由 富贵不能浮。淫 贫贱不能超。移威武不能屉。屈2.翻译下列句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译文: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译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译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译文: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4.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用原句回答)(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
16、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舜宏于吠亩之中。发:(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管夷吾举于土。士:空多其身。空乏:曾益其所不能。曾:人恒基,然后能改。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彳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9)入则无法家挪士。拂:2.翻译下列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人恒过,然后能改。7译文:入则无法家拂士
1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3.指出 行拂乱其所为 中的 拂 的古今义。古义:今义:4.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入则无法家拂士。()管夷吾举于士。()舜发于吠亩之中。()天将降大任干是人也。()5.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主旨句是什么?6.上天要把重任交给一个人,是怎样磨炼他的?(用原文回答)7.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8.在文章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人 指的是什么?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
18、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11.孟子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在下面列出的名言中,选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B 乂 C)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绮少伟男。12.本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13.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14.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生于忧患而死于
19、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拳C 国恒立马无故E 而入胡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胸不言而喻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B.选文第二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的意识将导致灭亡。8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吠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不心志。(代词,他的)C.曾应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
20、。(犯错误)1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 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 生于忧患19.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0.选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1.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22.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七、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21、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22、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且:南山而居。面:(3)杂然相许。许: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甚矣,汝之不期!惠:汝心之固,固不可期。彻:子子孙孙无名典也。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苦:河曲智叟亡以应。亡:(10)一盾朔东,一厝雍南。厝:2.翻译下列句子9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2)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甚矣,汝之不惠!译文:河曲智叟亡以应译文:3.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北山愚公者,年县九十。()(2)目焉置土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
23、字不同类的一项是()。A.以君本力。B.投诸渤海之尾。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7.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8.在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什么?9.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愚公反驳智叟的结果?10.智叟讥笑愚公的观点是(用原文回答)11.愚公以哪三个理由来反驳智叟?1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 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题目,不少于两个。13.对 于 愚 公 移 山,人 们 的 态 度 不 一。一 方 面,支 持 者 众,其家人邻人之遗男也“;
24、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1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著,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脸炙人口。B.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文章写操蛇之神的 惧 和天帝的 感,从正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D.文章写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1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10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磐山北之塞。(苦于)B.固不可彻。(变通)C.惧其
25、不二也。(停止)D.无陇断焉。(阻隔)18.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 意志坚定 的一组是()o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A.B.C.D.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十分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 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D.操蛇之
26、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二山,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八、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散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目:“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 军中闻将军令,不 闻 天 子 之 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幺勺,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
27、兵揖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军霸上。军:(2)已而之细柳军。之:(3)军士吏被甲。被:天子且至。且: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翻译下列句子。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译文: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用弓弩,持满。译文: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译文: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土不拜,请以军礼见。译文:3.本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性格特点?114.本文是如
28、何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5.从文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九、诗词五首(一)饮酒(其五)陶渊明1.默写 饮酒整首诗2.指出体现物我皆忘、悠然自得生活情趣并反映作者恬静的生活态度的 心与境合 的千古名句。3.概括这首五言律诗的中心思想。4.诗中的 结庐 日夕 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5.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二)春望1.默写 春望整首诗2.春望)中表达伤感别,用拟人手法所写的对偶句是:3.春望一诗的中心是什么?4.你认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你作简要赏析。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由“望 入人诗:国都沦丧,城
29、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B.颈联中 抵万金 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C.尾联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连簪子都插不上了。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三)雁门太守行李贺1.根据原诗词填空。(1)半卷红旗临易水。(2)提携玉龙为君死。2.默写李贺 雁门太守行前四句。3.李贺的 雁门太守行的主旨是什么?(四)赤壁杜牧L 默 写 赤壁整首诗。122.杜牧的 赤壁中指明引发感想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3.抒发历史兴亡之感、
30、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什么?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根据原词填空。天接云涛连晓雾。,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2.默写本词的下片。3.本词的主旨是什么?通过怎样的艺术方式来表达?4.本词的语言特色如何?十、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梦令(常记溪亭日暮)1.根据原诗词填空。无可奈何花落去,。(晏 殊 浣溪沙)(2)不觉船移。(欧 阳 修 采桑子)中原乱 几时收?(朱 敦 儒 相见欢)争渡,争渡。(李 清 照 如梦令)2.默写晏殊 浣溪沙的下片。3.默写李清照的 如梦令整首词。4.晏殊
31、 浣溪沙中表达作者伤春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诗句是什么?5.李清照的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2、,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13A.渔人甚导之。(认为.奇怪)B.欲审其林。(穷尽)C.便畲船。(舍得)D.便攀还家。(同 邀,邀请)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率事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B.便母向路。(扶着)C.本太守。(拜见)D.欣然
33、现往。(计划)3.翻译下列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4.写出描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5.写出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桃花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的句子。6.写出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7.写出最能反映村中人热情好客的两个句子。8.比较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处处有之。志:寻向所本。志:寻向所志。寻:寻病终。寻:9.根据原文,写出至少四个成语。10.桃花源里的人告诉渔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11.下列句子中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
3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用简洁的文字写出 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一一13.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写出作者写作14的意图。14.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什么特点?1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1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18.陶渊明在 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本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
35、意思相近?19.从第二、三自然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登理。(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D.处处本之。(记住)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不诊魏晋。B.佐俄若有光。C.阡陌登典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早。22.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2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6、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借武陵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与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全文以捕鱼为线索,贯穿情节,语言精炼,多用白描。C.行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D.文章对桃花源的描写极生动,展现了一个美丽的、与世隔绝的、令人神往的世界。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景象。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
37、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社会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25.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态。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情节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二、小石潭记15柳宗元从小丘
38、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理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嚷,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从小丘理行百二十步。西:心乐之。乐:水无清冽。尤:日光下澈。下:但然不动。怡然:怛憧幽邃。悄怆:以其
39、境过清。以:乃记之而去。去:2.翻译下列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假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文: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写作顺序:小石潭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4.请写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5.请写出描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6.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可久居。()潭中鱼可百许头。()(2)丛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丛者,崔氏二小生。()?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其岸势犬牙奉互。()参学披拂。()7.作者及同游者不久居潭上,记之
40、而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68.皆若空游无所依 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隶而丛者/从容不迫C.斗折蛇行/不折不扣B.影布石上/星罗棋布D.仅竹取道/齐师伐我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B.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潭中景物一发现小石潭一小潭源流一潭中气氛。C.小石潭具有 幽静 的特点。D.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三、核舟记魏学净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
41、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 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棒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
42、容寂,若听茶声然。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 日“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日 初 平 山 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尝购予核舟一。贻:(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色。奇:其两膝相匕匕者。比:(4)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左手倚一倒木。衡:2.翻译下列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文: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译文:技亦灵
43、怪矣哉!译文:173.文中指出了核舟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4.文中第一段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哪一句?5.雕刻家把苏轼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舶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6.雕刻家为什么把苏轼放在中心位置?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要标两处)虞山王毅叔远甫刻8.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是哪两句?(用原文回答)9.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诗句。诗句一:诗句二:10.作者在结尾统计全核舟上所刻的东西的数目及核舟的长度的目的是什么?11.中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极写核舟之小,其作用是什么?12.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下联
44、:上联: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凿余核舟一。(赠送)B.佛印承娄弥勒。(极像)C.左手倚一衡木。(同 横,横着)D.高可二黍许。(可以)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按空间顺序说明物体,说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B.本文思路清晰,结构采用“分一总”的形式,结尾归结,让人一目了然。C.本文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 核舟 的主题D.文章最后一段,总述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并以赞叹作结,与首段照应。四、诗经二首(一)关雎1.默写 关雎整首诗。2.写出佐证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的句子。3.本诗表
45、达了一个怎样的中心思想?18(二)兼葭1.默写 兼葭整首诗。2.诗中能印证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追求的诗句是什么?3.本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中心思想?4.比兴是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请从原诗中列举含 比或 兴”的诗句。五、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根据原诗词填空。式微式微?(诗经邺风的 式微),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的 子衿)(3)海内存知己(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波撼岳阳城。(孟 浩 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默写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整首诗。3.默写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整首诗。4.式微的主旨是什么?5.子衿的主旨是什么?6.王勃
4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7.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强调友情超越时空、重在知心的诗句是什么?8.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一语双关,暗指自己想从政却苦无门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并表达自己心意的诗19句是什么?9.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妙用古语,指出自己闲居在野,看着张丞相处理政事,自己空有羡慕之情的诗句是什么?六、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鳗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47、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怒而飞。怒:齐谐者,有怪者也。志:(3)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拉:去以六月号者也。息:亦若尽则已矣。是:2.翻译下列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文:(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译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译文: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3.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鳏鱼
48、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 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 子 曰:“请循其本。子 曰 汝 安 知 鱼 乐 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稣鱼出游从容。(2)号鱼之乐也。子非鱼芝知鱼之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从容:是:安:全:20请俯其本。循:子曰“沙:安知鱼乐”石首。汝:云者: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号鱼之乐也。今义:古义:于非鱼古义:今义:3.翻译下列句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译文:(3)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
49、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4.庄子坚持认为 出游从容 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庄子认为鱼 乐,其实,鱼是真的快乐。B.选文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C.选文中,惠子给人的印象是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他具有逻辑家的个性。D.选文中,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况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七、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50、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翻译下列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译文: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译文: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2.作者认为只有向书本学习,才 能“”;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才 能“”。(用原文词语回答)3.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希。(荤菜)B.弗食不知其号也。(意义)C虽有至道。(道理,学说)D.教然后知印。(困惑,疑难)2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