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有理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有理数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有理数教案有理数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比较大的数。2、过程与方法:在科学记数法中,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重点、难点:1、重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2、难点:熟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的速度大约是300000000米/秒。这些数读、写都有困难,可把696000记作6.96105,这就是科学记数法。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填空= , = , =2.8= ,2.8= ,2.8=2、学生探究:从前面的填空可知:100=
2、, 1000=, 10000=280=2.8,2800=2.8,28000=2.8从上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1)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少1,一个数可以写成一个整数位数只有一位的数与10的n次幂相乘的形式。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做一做:课本P44例2解答见教材,注意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少1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3、做一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 108000;(2)-3200000两生上台练习,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如对科学记数法中a的要求理解的错误。4、P44练习第1、2、3题四、总结反思
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要注意:(1)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2)10的指数n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五、作业:P45习题1.6A组第3、4、5题有理数教案2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符号问题。突破:从 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出发, 采用以旧引新,课本示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教学过程环节1 、温故知新1、计算 ( 三分钟练习 ) :( )(-2) 3 ; (2)-2 3 ; ( )-7+3-6
4、 ; ( )(-3) (-8) 25 ;( )(-616) (-28) ; (6)0 21 ; ( )3.4 10 4 (-5)、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环节、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先阅读完预习要求,再用分钟时间进行预习。预习要求:请同学们利用分钟的自学时间完成学习内容中的三个模块, 自学中保持自学环境的安静,认真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自学内容要求:1 、完成法则自学模块,理解 掌握有
5、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2 、法则的运用。完成例1 、例2 的二个自学模块。自学模块(一)仔细阅读课本66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内容。1、 计算:(1) -2 32=(2) (-2 3 )2 =2、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3、 小组交流: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自学模块(二)例计算: ()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1 计算、例1 中是一些什么样的运算?像含有这样运算的习题与在小学时的运算顺序一样吗?观察运算: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思考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动笔
6、计算: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写出例计算过程、巩固练习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使用运算律,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能计算出相同结果吗?但哪种方法更简便?、小组交流自学模块(三)例计算:() ( ) ()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计算仿照例观察运算:思考顺序:动笔计算:检查结果:、写出例计算过程、巩固练习( )(-4 3 2 )-(-4 3) 2、()(-2) 2 -(-5 2 ) (-1) 5 +87 (-3) (-1) 4、小组交流环节、达标检测( )1(-1)+04-(-4)(-1) ;( )18+32(-2) 3 -(-4) 2 5、()计算(
7、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 (-2) 4 +(-4) 2 (-1) 7 2m (5 3 +3 5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环节、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1、先乘方,再2、同级运算3、若有括号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环节、课后作业课本页习题有理数教案31.教学目标1.1地位、作用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
8、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1.2学情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在认知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因此,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其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围绕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为导、学
9、生为主,充分认识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分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另一方面,课本知识的传授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在前期段,学生已经储藏了两个正数的加法,较大数减较小数的减法,引入了负数,有必要再学习有理数的加法,然后过渡到有理数的其它运算,再到式的运算、方程、函数的运算;同时,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习又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1.3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加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
10、用。能力目标: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1.4教材处理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我把有理数的加法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准确进行两个数的加法运算;第二节课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准确进行多个数的加法运算。2.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记忆法则)。2.2教学难点:异号两数加法的实际意义及法则的归纳。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
11、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利用已学数学工具探索新知;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在法则的提炼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概括的学习能力。在本节的设计过程中,利用了一道开放性习题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充分跨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生活情境刘翔是世界男子青年锦标赛110米栏的冠军,是中国人的骄傲。从他的体育精神中我们应该学习他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激励学生爱国、立志。将跑道抽象为数轴,起跑点为原点,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说明:这种从生活到数学的建模,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出发,为创设下文的探索情境作一个兴
12、奋点的刺激,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并且能够积极尝试、探索。4.2体验进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数学是问题的心脏”,是教学的出发点,由问题引入课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未知欲。开放式探索刘翔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往返跑步进行训练,他连续跑了两段路,共跑了80米。问刘翔两次以后的位置可能在哪里?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条件不唯一,结果也不唯一的开放性题型,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它的优点在于:只要理解题意,任何一个学生都能答对至少一种正确答案;同时它的答案又分多种情况,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完备性,很容易丢失答案,并且这种错误在别人的提醒中能马上恍然大悟。这是一道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及答案适用分类讨论、培
13、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题。在本题中,包含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有理数加法加数的几种类别(从正负性上区分),在求和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经历从实物模拟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转化。教学方法:用课件帮助学生思维从“实物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并优化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弱势因势利导。预计困难:学生直观思维理解“共跑了80米”就是在离出发点80米远的地方。这是一个距离与位移的概念混淆并且教学中不宜新增概念。 条件中的“两段”和“80米”分别对应加法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可能放弃。处理方法:教学中学生思维上的弱点也可能会成为他这堂课思维的亮点,让学生在练习纸
14、上尝试“实物操作”思维方式,自己突破思维瓶颈。在学生正确理解80米的条件使用方法后,再让学生比较80与加数的绝对值、和的绝对值的关系,在理解能力上更上一层楼。区别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列式子”,“列等式”,问“为什么”逐步递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试最近发展区。教学注意点: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对开放题的探索浅尝止,不深究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剪辑学生答案尽快引出课题。4.3探究规律,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用分类讨论的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规律的归纳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得出的学习发现组织语言,减少指示或命令性语言,争取把课堂静止或学生不理解时间减至最少。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
15、,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
16、符号的确定)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有理数教案4一、课题 2.9有理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3计算:(1)3(-2); (2)-35; (3)(-2)(-5)(二)、导入新课因为3(-2)=-6,所以3x=-6时,可以解得x=
17、-2;同样-35=-15,解简易方程-3x=-15,得x=5在找x的值时,就是求一个数乘以3等于-6;或者是找一个数,使它乘以-3等于-15已知一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就是在小学学过的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讲授新课1有埋数的倒数0没有倒数,(0不能作除数,分母是0没有意义等概念在小学里是反复强调的)提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答: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求分数的倒数是把这个数的分母与分子颠倒一下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什么性质所以我们说: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定义对有理数仍然适用这里a0,同小学一样,在有理数范围内,0不能作除数,或者说0为分
18、母时分数无意义2有理数除法法则利用有理数倒数的概念,我们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因为(-2)(-4)=8,所以8(-4)=-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仍适用于有理数除法,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作除数例1 计算:课堂练习(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2)计算:3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观察上面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除法的商的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掌握符号法则,有的题就不必再将除数化成倒数再去乘了,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相除,这就是第二个有理数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0).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化简分数例2
19、 化简下列分数:例3 计算:(4)(-7)3-203(-7-20)3=(-27)3=-9(四)、小结1指导学生看书,重点是除法法则2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除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商的符号;(2)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3)利用乘法计算结果七、练习设计习题2.12 1、2、3、4、5、6题八、板书设计2.9有理数的除法(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例1、例2(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9有理数的除法教案有理数教案5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综合运用
20、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教具准备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2.计算。(1)(-8)+(-6); (2)(-8)-(-6); (3)8-(-6);(4)(-8)-6; (5)5-14.五、新授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
21、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6:计算:(-20)+(+3)-(-5)-(+7)。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则它改写为(-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解:(-20)+(+3)-(-5)-(+7)=(-20)+(+3)+(+5)+(-7)=(-20)+(-7)+(+3)+(+5)=-27+(+8)=-19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用式子表示为a+b-c=a+b+(-c)。式子(-20)+(+3)+(+
22、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这个式子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例6的运算过程也可简写为:(-20)+(+3)-(-5)-(+7)=(-20)+(+3)+(+5)+(-7) (加减法统一为加法)=-20+3+5-7 (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加号)=-20-7+3+5 (加法交换律交换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19 (异号两数相减)六、巩固练习1.课本第24页练习。(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原式=1+3-4-0.5=0-0.5=
23、-0.5(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原式=-2.4-4.6+3.5+3.5=-7+7=0(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原式=(-7)+(-5)+(-4)+(+10)=-7-5-4+10 (省略括号和加号)=-16+10=-6七、课堂小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八、作业布置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九、板书设计:1.3.2
24、 有理数的减法(2)第四课时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用式子表示为a+b-c=a+b+(-c)。2、随堂练习。3、小结。4、课后作业。十、课后反思有理数教案6一、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
25、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二、 教材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
26、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厘米);()()()()()(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问题:()
27、由课题引入中知道:个相加等于,可以写成算式(),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后反思事项:()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28、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29、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教后反思事项:()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
30、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活动内容:()。计算:(); ()();(38)(83);(3)(13);()。计算:()(。); (35)(56)(2);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计算:(8)214 ; 45(256)(710);23(54); (2413)(167)043;54(1。2)(19); (37)(12)(815)。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教后反思事项:()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
31、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2)例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问题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2.有理数乘法法则
32、如何叙述?”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4.你的困惑是什么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教后反思事项:学生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问题解决;联系扩广预习作业;略四、教学反思: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33、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有理数教案7一、 学什么1、 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 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二、 怎样学归纳概念n个a相乘aaa= ,读作: 。 其中n表示因数的个数。求 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例1:计算(1)26 (2)73 (3)(3)4 (4)(4)3例2:(1) ( )5 (2)( )3 (3)( )41.(1)10,(1)7,( )4,( )5是正数还是负数?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思考题:1、(a2)2+(b+3)2=0,求a和b的值。2、计算 ( 2
34、)20 09 +(2)20xx3、在右 边的33的方格中,现在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往方格内放硬币,一种每格放100枚,三 学怎样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细菌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分裂成两个),经过两个小时,这 种细菌由1个可分裂成( )A 8个 B 16个 C 4个 D 32个2.一根长1cm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 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A ( )3m B ( )5m C( )6m D( )12 m3.(3.4)3,(3.4)4,(3.4)5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4.计 算(1)(3)3 (2)(0.8)2 (3)02004 (4 )12004(5)1
35、04 (6)( )5 (7)-( )3 (8) 43(9)32(3)3+(2)223 (10)-18(3)25.已知(a2)2+|b5|=0,求(a)3( b)2.2.6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一、学什么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二、怎样学定义: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例题教学例1:1972年3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截至20xx年1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已飞离地球1220000000 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距离。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00
36、00000 (2) 57000000 (3) 123000 0000 00例3.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2.31105 3.0011041.28103 8.3456108思考:比较大小(1)9.2531010 与1.0021011(2)7.84109与1.01101 0学怎 样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14160000得 ( )A.3.1416108 B. 3.1416109 C. 3.1416101 0 D. 3.14161042.稀土元素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稀土资源总储藏量约为1050000000吨,是全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将1050000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7、为( )A.1.051010吨 B. 1.05109吨 C.1.051 08吨 D. 0.105101 0吨3.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很 大的链,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3000000 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3108 B. 3107 C.3106 D. 0.3108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示:我国的总人口已达到13亿。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亿为 。5 .比较大小:10.9 108 1.11010 ; 1.11108 9.99107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32000 (2) -80000000 000 (3)2895.8 (4)-
38、 389999900000000有理数教案8第一章 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数和负数概念: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
39、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
4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4万元表示_。3.已知下列各数: , ,3.14,+3065,0,-239;则正数有_;负数有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 ,+3.1, ,20xx,+20xx;其中是负数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零下15,表示为_,比O低4的温度是_。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地,最低处为_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课题:1.1正数和负数(2):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用正、负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