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2022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教案2022模板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教案2022模板7篇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2、)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12345678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熔化和凝固: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晶体有一
3、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九年级物理教案篇2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3)情感
4、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3.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5、问题。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3)巩固练习。练习题一。练习题二。(4)小结作业。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4.板书设计九年级物理教案篇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二
6、、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新课:1、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2、望远镜:图3.5-2示各部分的作用目镜:物镜:反光镜: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作光路图说明)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我还想知道教学后记:可以让学
7、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九年级物理教案篇4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
8、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
9、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导
10、入新课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方案二: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推进新课。(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
11、体说明。(1)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显然,它们吸收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它们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吗?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
12、少。这仅仅是一个实验计划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升高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安全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实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研究,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实验时一定要
13、注意安全。由此看来,本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知识。本实验的操作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同组学生互相配合,对实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3)分析与论证: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一定能做到简洁而准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教师一定
14、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二)比热容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升高1”,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教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
15、,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三)热量的计算展示问题1: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16、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103J。展示问题2:2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4.2103J=8.4103J。展示问题3:2kg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8.4103J=4.2105J。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2
17、.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3.Q吸=cm(t-t0)。4.Q放=cm(t0-t)。九年级物理教案篇5动能势能【教学内容】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第4节第1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3)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2、过程与方法:运用假设、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观察生活是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基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控制变量、动能
18、、重力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教学准备】实验探究相关器材、任务单、PPT演示稿【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让学生观看一段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录象,提问飞机在做什么运动?学生:做机械运动。教师:那飞机具有什么能呢?学生:机械能。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包括?学生:动能和势能。教师: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几天我们就具体学习。(引出题)二、新教学(一)动能出示几幅物体在动的图片。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都在运动。教师:那它们都具有什么能?学生:动能。让学生归纳动能的含义。【板书】1、动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教师:同学们能再举几例具有动能
19、的物体吗?学生:公路上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水。转动的电风扇。老师上走动时-教师:那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板书】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2)建立假设: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设计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码(替代球)各一个、斜面一个、小车一辆。(教师提示: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实验,斜面的作用)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归纳。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结论:速
20、度一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做功本领大,动能也就越大板书归纳: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练习:1、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D)A、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B、乙物体的动能一定比甲物体的动能大C、甲、乙两物体的动能一定相等D、甲、乙两物体的动能无法比较2、在行进的火车中有两个物体,甲的质量为5千克,乙的质量为2千克,则_甲_的动能比较大。3、想一想议一议车型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下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路其它道路小型客车7060大型客车、载货汽车6050?琰?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释,(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
21、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解析:(1)汽车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加以限速;(2)又因为汽车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小4、动能的利与弊视频演示: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再由学生举例说明动能其它的弊处和对人类的益处(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过渡:近年,德清的经济发展迅猛。德清各处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势能转化而。三、势
22、能(一)重力势能引入:广东正在开亚运会,运动员把杠轮举起时,运动员给杠轮做了功(学生回答),那么杠轮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板书重力势能的含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建立假设: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设计实验提供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物体各1个、小桌、1盘沙子,1把尺。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验证猜测?要求学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讨论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最后总结归纳。生活情境再现(多媒体动画演示)。【板书】总结归
23、纳:物体的质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练习:(图片在多媒体)(1)比较图中A、B两个实验可得: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2)比较图中A、C两个实验可得: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实验过渡:用学生熟悉的玩具演示,引出势能。演示:取出一音乐盒,上好发条,使其发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可看到风车不停地转动。提问:在上述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了动能和声能弹性势能(二)弹性势能【板书】1、定义: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由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如弹弓、蹦床、机械手表等。(图片展示);演示:以弹弓为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板书】2、
24、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势能的利与弊: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特别地小心。请问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义?你又会担心什么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的呢?重力势能转化而。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势能。四、堂小结:1、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2、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五、堂练习:(演示稿)六、作业布置:1、作业本B第四节动能和势能(一)2、预习本
25、P9293页九年级物理教案篇6利用内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
26、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内能的利用【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方法1、联系上
27、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二、利用内能来加热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
28、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三、利用内能来做功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的利用一、利用内能来加热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二、利用内能来做功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3
29、、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热机的应用。探究活动实验探究: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课题】蔬菜大棚中内容的利用。【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调查蔬菜大棚中内能的利用,并对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探究活动范例:城市供热活动内容调查及认识城市供热。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意识及创新决策能力。活动准备1、复习与热相关的内能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知识。2、分成四个小组,制定
30、调查方案。活动过程1、分组调查阶段学生个人调查自家使用供热设备及燃料情况。一、二小组学生调查学校厨房及教师家供热方式。三、四小组学生调查蕲春县医院的供热方式。2、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外观察、实验及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课堂交流、讨论。介绍内能的利用:利用内能做功(内燃机)和利用内能加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小结供热方式:燃烧燃料供热燃料种类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气、酒精、炭、柴、草、沼气(介绍沼气使用好处)燃烧后能量转化是燃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电能供热供热用电器种类包括电炉、电饭煲、电热毯、电取暖器、电热拖鞋、宇航员穿的电热保温装置等。(介绍电能供热好处是热效率高、无污染、操作简便)其能量转化
31、是由电能转化为内能。获得电能的方式有哪些?化学能(火力发电站);水能(葛州坝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等);风能(沿海岛屿和草原牧区的风车田);核能(原子反应堆,介绍: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韩国、日本最近核电站因事故关闭,俄罗斯因“千年虫”与美国联合核查核电站,土耳其准备建核电站招标开始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形成社会意识。)光能供热转换装置包括太阳灶、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介绍其结构及其宣传口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绿色能源”。介绍东南亚地区对太阳能利用的政策。(介绍光能供热优点是无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转化是由光能转化为内能。汇报对集中供热情况调查的结果城市、农村各2名学生介绍自家
32、供热方式。引导分析分散供热缺点: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废气废渣污染环境。二小组学生代表分别介绍学校、医院供热方式。学校锅炉产生热水、热气来蒸饭,利用余热给教师、学生提供开水、热水,学校教师没有人使用煤。学生计算:学校利用余热供开水0。10元/瓶;一个蜂窝煤0。18元,能烧三瓶开水,每瓶摊0。06元,水费0。02元/瓶,煤炉一般只能使用3个月,每瓶摊成本0。04元,实际家内燃煤供开水费用达0。12元/瓶。另外,燃煤处铁制品、铝制品、电器锈蚀严重,老化快。县医院内,锅炉燃煤产生热气,通过管道输送至厨房、各科室提供开水、热水,供手术室、妇产科等科室取暖。通过分析,学生认为集中供热是供热的较好方式。介绍
33、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指在城市一较大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内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用热。用大型或较大型的高效锅炉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使锅炉热效率达80%90%以上。集中供热发达国家有俄罗斯(1985年苏联集中供热普及率70%)、德国(集中供热普及率90%)、北欧、东欧。热电联产(CHP):采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废气用来对现有锅炉装置补充加热。火力发电效率30%35%,供热、发电联合的CHP总效率达80%。3、供热对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称“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雾。煤气等燃料生成了“温室效应”的罪恶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烧破坏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水
34、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危机是世界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使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和先进的供热技术如热电联产等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4、作业各小组以调查为基础写一篇小论文我家的供热活动小结供热涉及能源、内能、热传递、热效率等内容,学生常熟视无睹,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留心生活的意识大大增强,比如不仅仅就事物的单方面来思考问题,而是多层次、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考虑实用性的同时,考虑它的经济价值等。九年级物理教案篇7温度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
35、、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二、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学生结论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
36、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4、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课本后练习。教学后记: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