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练习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练习题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练习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一、单选题1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2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至1910年美国城市人口总数增加到4200万。导致英美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居
2、住环境的改善B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C生产关系的变革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3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元时尚为一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明弘治、嘉靖年间已有千余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居民达二三千家。这反映了A城市化进程开始B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C集镇经济的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4英国是近代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实现城市化的判断标准是A城市的数量B城市的规模C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D城市人口的素质5下表呈现了中国近代后期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统计时间城市化率文献依据民国初年21%卜凯中国土地利用1941年20世纪30年代28%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
3、题1946年1949年17.4%罗时凡中国国情大事典1993年A城市化未引起社会关注B缺乏城市化的物质基础C民国时期研究结论失实D城市化受阻于政治环境6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7“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
4、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C对城市化处理不当,会加剧社会矛盾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8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具
5、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BCD9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020世纪90年代,美国部分地区开始引进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这种信号灯不仅能够指挥行人与车辆正常行驶,还能够预先告知红灯或绿灯所剩的时间,帮助人们判断何时起步、何时停车。这种交通信号灯A消除了交通事故的发生B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C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11右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
6、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12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的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A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B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C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D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13徽州湾里裴氏宗谱卷二“鹤山图记” 中记载:“鹤山之阳黔北之胜地也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地。”这表明村落的规划
7、注重()A宗法礼制B宗教信仰C自然环境D防御意识14河南的偃师,古称西亳,是商代的第一个都城。下面是商代的偃师商城布局示意图。据图可知。商代早期的都城()A凸显了政治和经济功能分区B受到了西方城市布局的影响C形成了严密的城市营建制度D已经拥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15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D深受封建
8、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16下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序号与城市对应准确的是()ABCD二、材料分析题17中华早期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历代城市化率列表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安放在乡村,并不安放在都市。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趋势,并简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理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社会变迁过程。以外力逼迫的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商业化和工业化的
9、初步发展固然显示了城市化文明和进步的一面,而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衰败和工业化的低度发展又突显了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城市化走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去甚远的滞缓痛苦之路,同时也为现代中国城市化垫铺了以之为起点的历史基础。摘编自行龙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材料二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18404128127696.718434172428256.618933367127698.219014264541739.8192044715474210.6193646962528111.2194954
10、167576510.6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2)中国近代城市化分可为起步、初步发展、曲折发展三个阶段。请任选其中一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划分起止时间并说明划分的理由。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材料“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森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古罗马在建筑的修建上借鉴了古希腊的实践,“虔诚”二字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11、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奴隶制的残忍性,排除D项。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增长、19世纪20年代至1914年美国人口增长,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开展的工业革命,19世纪中晚期至20世纪初开展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拉动了人口增长,D项正确。工业革命时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居住环境相对恶化,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再需要掠夺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排除B项;主要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震泽镇从仅有数十家住户的村落,发展拥有居民千余家甚至二三千余家的大
12、镇,反映出明清时期集镇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震泽镇一地的变化,不能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始”,排除A项;仅从震泽镇居民的增多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不能说明区域性经济分工明显,排除B项;直到近代,重农抑商政策才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城市化是一个整体范畴。判断某个国家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看这个国家城市人口是否超过了总人口的50%,C项正确;城市的数量、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的素质只能代表城市的发展情况并不能作为衡量是否实现城市化的标准。排除ABD项。故选C项。5D【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率在提高,而1949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1949年是解放战
13、争关键的一年,由于此时的战争影响了城市化进程,D正确;表格中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率在提高,表明城市化已经引起相应关注,故A项错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为城市化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民国前期,民族工商业发展较快,城市化率确有一定提高,故C项说法错误。6D【详解】19世纪欧洲大多数居民的健康遭受大气和水等污染影响,虽然英国有相关法令出台,但依然存在因污染引发的重大事件,说明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D项正确;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能说明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并且这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不断上升,排除A项;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
14、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当时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经营方式,排除B项;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没有概括出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本题材料含义为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并不完善,无法解决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故选C;A观点错误,排除;B错误的解读了材料,城市化不是错误,没有处理好城市化才是错误;D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提到法国城市化的时间问题。8B【详解】题干描述的是鹦鹉洲商业繁盛景象,根据“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閈(街道里巷)甚盛”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根据“列肆如栉,酒
15、垆楼栏尤壮丽”可知,当时南市的饮食服务设施较为完备,B正确;根据“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可以判断,南市是城市的外延,并未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题干中“一日可尽”指的是外地来此贸易的货物能在一日之内售罄,而非指贸易活动的时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符合题意,ACD排除。9A【详解】注意题中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判断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故A项正确;BCD项三项在题中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10D【详解】本题考查现代世界交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有利于帮助人们对红绿灯的变化作出预判,提高了人们
16、的时间观念,D项正确;“消除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带有计时器的交通信号灯不属于交通工具本身的进步,故排除B项;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主要与交通工具的改善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从时间来看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中期已经没有黑奴贸易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命脉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D【详解】汉代市集有固定的活动空间,贸易摊却安排的井井有条,由此可知,当时的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D项正确;集市有固定的活动区,并未
17、和居民区融合,排除A项;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是在宋朝,排除B项;汉代市民阶层尚未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裴氏认为鹤山之南是黔北之胜地,故把其作为发祥之地,在此建村,这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村落的建立,C项正确;宗法礼制、宗教信仰、防御意识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4D【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偃师商城有贯穿宫城和小城的排水道,反映出商代早期都城已经拥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D项正确;材料并未具体体现偃师古城的经济功能分区,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偃师商城布局受到了西方城市布局影响,排除B项;仅有偃师商城布局示意图不足以说明商
18、代早期都城已形成了严密的城市营建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5D【详解】根据材料“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的影响,,讲究严格有序、尊卑之别,D项正确;古代四合院“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四合院体现出的礼制文化,没有体现出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19、促进城市人口的提高,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英国大部分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中了,因此是伦敦,美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英国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因此是纽约,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城市化才迅速发展,因此是上海,A项正确;人口增最快,应该是伦敦,排除B项;人口增速最慢,应为上海,排除C项;三个城市中上海的工业化水平是最低的,城市化起步晚,人口增速最慢,应为上海,排除D项。故选A项。17(1)趋势:从战国开始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原因:提高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下降的原因:明清时期人
20、口增长迅速;农业平均生产力下降;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停滞。(2)理解:钱穆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重心主要是在农村地区。但从西汉至宋元,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安放在城市,其中尤以唐宋最为强盛。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详解】(1)对于古代城市化的趋势,可以以南宋为转折点,分两个阶段,从战国时代起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从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提高原因主要从农耕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等方面概括。下
21、降的原因:主要结合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农业平均生产力下降;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停滞等因素概括。(2)理解:根据所学可得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的观点,一方面指出钱穆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重心主要是在农村地区。另一方面也要年到从西汉至宋元,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安放在城市,其中尤以唐宋最为强盛。因此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18(1)特点迫于外力;文明与落后并存;影响深远。(2)起步阶段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理由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大商埠相继被迫开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城市化进程开启。但是,这时的对外开埠通商城市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附
22、力不足,且城市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化率较低。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争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理由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尤其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史上的黄金期。城市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附力,增强了城市化的拉力。曲折发展阶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理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部、中部城市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抗日胜利后,中国一度出现战后的复兴,经济和城市都出现较大发展,但很快又出现了三年国共内战,内战对城市的破坏相当严重。(任选一个阶段回答即可)【详解】(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以外力迫逼的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化文明和进步的一面”“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为现代中国中国城市化垫铺了以之为起点的历史基础”等,可以得出迫于外力、文明与落后并存、影响深远。(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将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划为起步阶段,将甲午战争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划为初步发展阶段、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划为曲折发展阶段。在说明理由时,结合工业发展、政府政策、国内战争、国外侵略等因素进行分析。答案第9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