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符《潜夫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王符《潜夫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王符潜夫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止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义而不彰者也。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死于彘。虞公屡求以失其国,公叔戍崇贿以为罪。此皆以货自亡,用财自灭。楚斗子文三为令尹而有饥色,妻子冻馁,朝不及夕。季文子相四君,马不饩粟,妾不衣帛。子罕归玉。晏子归宅。此皆能弃利约身,故无怨于人,世享天禄,令问不止。伯夷、叔齐饿于首阳,白驹、介推遁逃于山谷,颜、原、公析困馑于郊野,守志笃固,秉节不亏,宠禄不能固,威势不能移,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
2、,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是故虽有四海之主,弗能与之方名;列国之君,不能与之钧重。守志于一庐之内,而义溢乎九州之外;信立于千载之上,而名传乎百世之际。故君子曰:“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是以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邪;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而疏广不遗赐金。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昔曹羁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义。德义弗施,聚必有阙。”今或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易曰:“天道亏
3、盈以益谦。”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注】颜、原、公析:指颜回、原宪、公皙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B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C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D故仁以义费于彼者/天赏之于此/以邪取于前者
4、/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则亦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B“申道不明”的“申”,与“又申之以揽茝”(离骚)中的“申”含义相同。C“德义不彰”的“彰”,与“而闻者彰”(劝学)中的“彰”意思不同。D家事,原指家族或家庭内部的事务,文中指的是家庭的资产、家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以周厉王、虞国的君主、公叔戍为例,指出他们都是因为过于注重积聚财富而使自己最终覆灭丧身。B斗子文三做令尹而家人挨饿,季文子辅佐四位国君而生活简朴,这
5、种选择与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相似。C真正的君子不应因外在的财物、吃穿声色、威力权势等而忧虑,而应追求如何做好事、如何坚守道德仁义等。D没有德行而财物丰富,是祸乱的根源,所以培养子孙的德行,远比留给他们丰厚的家产重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2)今或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则必可久居富矣。5伯夷、叔齐等能够“守志笃固,秉节不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今则不然多思远而忘近,背故而向新;或历载而益疏,
6、或中路而相捐,牾先圣之典戒,负久要之誓言。斯何故哉?退而省之,亦可知也。势有常趣,理有固然。富贵则人争附之,此势之常趣也;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理之国然也。夫与富贵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货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借之损。今使官人虽兼桀、跖之恶,苟结驷而过士,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使处子虽苞颜、闵之贤,苟被褐而造门,人犹以为辱而恐其复来,况其实有损者乎?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世隘然后知其人之笃固也。俗士浅短,急于目前,见赴有益则先至,顾无用则后背。是以欲迹
7、之徒,竞推上而不眼接下,争逐前而不这恤后。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而不能赈一穷;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非明圣之君,孰能照察?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人心不同好,度量相万亿。许由让其帝信,俗人有争县职,孟轲辞禄万钟,小夫贪于升食。是以伯夷采薇而不恨,巢父木栖而自愿。由斯观诸,士之志量,固难测度。凡百君子,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节选自王符潜夫论)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此A交B际C之D理E人F之G情H也I今J则K不L然M
8、多N思O远P而Q忘R近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举荐。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制,故时人热衷结交富贵之人,以求推荐入仕。B褐,粗布衣服,指普通百姓的衣服。“解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C诗,特指诗经,与论语“不学诗,无以言”中“诗”字含义一样。D所以,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所以”意思不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友交际,世代都可以亲密往来,时间越长,了解越深,所以说“朋友世亲”。这就是交际的道理,但现实中,很多人违背这一原则。B俗人不看重交往对象的道德水准,因为这些人本着势利观念处理人我之间的交际,
9、与富贵之人交往能带来切实的利益。C贫贱之人与世俗之人不同,他们像松柏一样,环境越恶劣反而越坚贞,不以利益为交友准则,坚守道义,对待友情始终如一。D作者批判了封建世俗社会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可见作者卓越的气魄与胆识,这种观念对当今社会仍有意义。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犹以为荣而归焉,况其实有益者乎?(2)未可以富贵骄贫贱,谓贫贱之必我屈也。10本文论证方式多样,请结合文本分析。参考答案:1、D句意:所以人因为道义而在那个方面花费了,上天就会在这个方面赏赐他;靠歪门邪道在从前猎取了,就会在后来衰落。因此,保持富足丰满的办法,是抑制并减损它。那才可以避免至高无上煮的
10、灾祸以及明阳的失调了。“天赏之于此”,“于此”是“赏”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除AB;“取于前者”“衰之于后”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C。2BA.正确。B.“申含义相同”错误。“申道不明”的“申”,申诉,讲述;句意:讲述正确的思想学说不明白。“又申之以揽茝”的“申”,指责;句意: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C.正确。“德义不彰”的“彰”,彰明;句意:道德仁义不能彰明。“而闻者彰”的“彰”,清楚;句意: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3B“这种选择与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相似”错误。原文“此皆能弃利约身,故无怨于人,世享天禄,令问不止”,文中举他们的例子,是为了阐述节约俭省的重要性。4(1
11、)从前周厉王喜欢独霸财利,芮良夫进谏而意见不被采纳,回去后作了桑柔这首诗来委婉劝谏。(2)如果有人赈济贫穷的人,怜悯困苦的人,那么一定可以长久地处于富裕的地位了。5不受尊贵荣耀高官厚禄的束缚。不畏惧威力权势。捍卫礼制道义,绝不违背道德仁义。参考译文:从古到今,上面从皇帝开始,下面到百姓为止,没有贪图财利而不灭亡、爱好道义而不显扬的。从前周厉王喜欢独霸财利,芮良夫进谏而意见不被采纳,回去后作了桑柔这首诗来委婉劝谏。说这种大风啊,必将有通道;这种贪婪的人啊,必将败坏他的宗族。厉王还是执迷不悟,所以最终流亡在外而死在彘。虞国的君主屡次求取宝物以致丧失了自己拥有的国家,公叔戍积聚了财物因而造成了罪过。
12、这些人都是因为财物而使自己逃亡在外,因为财物而使自己覆灭丧身。楚国的斗子文三次做令尹而有挨饿的脸色,妻子儿女受冻挨饿,早上不能考虑到晚上吃什么。季文子辅佐四位国君,马不给它吃粮食,小妻不让她们穿绸缎。子罕拒绝接受宝玉。晏子拒绝接受新居。这些人都能抛弃财利而使自己节约俭省,所以没被人们怨恨,世世代代享受天赐的福分,美好的声誉流传不息。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白驹、介推逃避在山谷,颜回、原宪、公皙哀在野外贫困得连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他们坚持志向十分坚定,坚守节操毫无欠缺,尊贵荣耀高官厚禄不能束缚他们,威力权势不能改变他们,即使有处在君位上的尊贵、公爵侯爵的高位,如果道德仁义受到危害,礼制道义不能辨
13、明,委曲像白芷一样的志向,违背像香花一样的意念,那就肯定不干。所以,即使是拥有天下的天子,也不能和他们比名声;即使是诸侯国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们受到同样的尊重。他们坚守志向于一间简陋的房屋之内,而德行影响到九州之外;他们的真诚确立在千年之前,而名声流传于几百代之间。所以君子说:“财物不多,穿的吃的不富足,音乐女色不美妙,威力权势不能施展于天下,并不是君子担忧的事。做好事不多,讲述正确的思想学说不明白,节操志向没确立,道德仁义不能彰明,对这些君子感到耻辱。”因此,贤能的人、明智的人对于子孙,在意志方面磨炼他们,而不锻炼他们欺诈;勉励他们正直善良,而不鼓励他们为非作歹;把勤俭节约的事迹拿给他们看,而
14、不让他们看到奢侈浪费的行为;将至理名言留给他们,而不将财产留给他们。所以董仲舒一辈子不过问家业,而疏广不把皇上赐给自己的养老财物留给子孙。子孙如果贤能,不依靠家产之多就能富裕;如果他们不贤能,就会因为家产多了而招致怨恨。所以说:没有德行而财物丰富,是祸乱的根源。从前曹羁说过这种话:“要保住上天赐予的积蓄,必须施行那道德仁义。道德仁义不施行,那积蓄一定会有缺失。”如果有人赈济贫穷的人,怜悯困苦的人,那么一定可以长久地处于富裕的地位了。周易说:“上天的规律是减损满的来增加虚的。”所以人因为道义而在那个方面花费了,上天就会在这个方面赏赐他;靠歪门邪道在从前猎取了,就会在后来衰落。因此,保持富足丰满的
15、办法,是抑制并减损它。那才可以避免至高无上煮的灾祸以及明阳的失调了。6、EIM句意: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此交际之理”是判断句,应在宾语“理”后断开,即E处断开;“人之情也”承前省略主语,也是判断句,在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开,即I处断开;“今则不然”中“不然”是句子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应在“然”后断开,即在M处断开。7DA.正确。B.正确。C.正确。诗,特指诗经,句意:诗经里说。/不读诗经,就没办法说话。D.错误。二者用法和意思相同,均表原因,译为的原因。句意:这就是而高洁处士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
16、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8C由“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可知不是贫贱之士,而是有德行之士。9(1)士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2)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于自己。10引用论证,引用了俗语和诗经的内容,论述交友应该坚持的原则;对比论证,将不同德行和地位的人进行对比,论证世人交友看重利益而不注重德行;举例论证,举韩安国和翟方进的例子,论证当今人更加看重利益。参考译文:常言道:“人要旧的好,物要新的好。兄弟之间世代疏远,朋友之间却世代相亲。”这是交际的道理,也是人之常情。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思慕远方的人却遗忘近旁的人,背
17、离老朋友而奔向新朋友;有的人经过数年而渐渐疏远,有的人在半道上就互相抛弃了,他们违背了先哲的遗训,背弃了长久约定的誓言。这是什么原因呢?回头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形势的发展有其固定的趋向,情理有其固有的规律。富贵之人,人们争相去攀附,这就是形势固定的趋向;贫贱之人,人们争相离去,这就是情理固有的规律。与富贵之人交往,从长远看有被称誉举荐的好处,从眼前看有金钱财货方面的好处。和贫穷卑贱的人交往,从大处看,有救济借钱方面的花费,从小处看,有借出物品的损失。现在假如官员即使兼有夏桀和盗跖的恶行,如果他乘着豪华的车子去拜访士人,士人仍然会以此为荣而归附于他,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好处呢?假使处士兼
18、有颜渊和闵子骞的贤德,如果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人,人们仍然会以此为耻辱且害怕他再来,更何况实际上还有坏处呢?只有那些古直刚烈、高义远志的贤人才不会这样。他们的恩情一旦结交,便永远不会松懈;尊重之情一旦生于心中,即便贫贱也会愈加坚定。诗经里说:“那些善良的君子,他们坚守道义始终如一。用心坚定犹如绳结。”所以说天地寒冷才知道松柏的坚毅秉性,世道险恶才知道人性的坚定执着。庸俗的士人目光短浅,急于眼前的利益,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就争着上前,看到对自己无利的就转身离去。因此急功近利的人,争相攀附上面显贵的人却无暇接待下面穷困的人,争相追逐前面权重的人却无暇体恤后面贫贱的人。因此,韩安国能够送给田蚡五百金,却不能救济一个穷困之人;翟方进称赞淳于长,却不能举荐一个贤才。韩安国和翟方进,都是前朝的忠良之臣,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今这褒败之世那些才能低劣的国相呢?这就是奸诈之人争相结党以上位,而高洁处士则愈加被遮蔽的原因啊!除非圣明的君主,谁能够明察这些呢?富贵未必值得尊重,贫贱也未必可以轻视。人心各有所爱,气度量识也相差甚远。许由辞让帝位不受,俗人却争夺区区一个县职;孟轲能够辞去万钟的俸禄,小人却贪恋升斗的官粮。因此伯夷采薇而食毫无悔恨,巢父甘愿在树上结巢而居。由此看来,士人的志向和气度,确实很难估量。所有做官的人,不可以凭借富贵傲慢对待贫贱的人,认为贫贱的人一定会屈从自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