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216268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DF 页数:124 大小:14.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教案和课课练及答案.pdf(1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件有:1、三年级全册教案(3-8 0 页)2、三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及答案(8 1 -1 2 4 页)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备课人:学 校:年 月一一 年 月年第 学期1三年级上册备课进度计划安排序号课题题目备课课时备课时间备注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水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

2、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第 一 单 元 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3、认识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热水、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水 蒸 发(吸热):水蒸气X i 蟋无色气态(看得见(无 味 、看 不 见 )摸得着 透 明 )摸 不 着 )N.有 固 定 会 流 动 ,没有固定/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聚焦:揭示课题(预 设 5分钟)材料准备:干净

3、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 .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2 .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3 .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3程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 设 2 0 分钟)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L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 .追问:你

4、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3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 课 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4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 .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6 .交流方法。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实验要在前儿天完成实验并记录。方法: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5、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方法二: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三、研讨:实验发现(预 设 13 分钟)4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问题一: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小结: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问题二: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小结: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

6、滴。问题三: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四、拓 展(预 设2分钟)思考: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形成性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o A.白色B.无 色C.透明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0A.没有形状B.有固定形状C.没有固定形状3.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体积B.有固定体积C.没有固定体积教学反思52、水沸腾了教学目标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温度不再发生变化。2.认识到水是地球上

7、卜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难点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玻璃器皿板书设计2.水沸腾了水 中:气泡产生水 加 热 水 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100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响水不开,开水不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 示 课 题(预 设2分 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你烧过水吗?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 沸 腾 了(板 书)二、探索:给 水 杯 里 的 水 加 热(预 设2 0分 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

8、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6(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1 .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 .p p t 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3 .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可用其他微课、网络视频):4 .结合p p 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5 .实验安全提示。6 .分组组

9、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 设 1 8 分钟)1 .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2 .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 0 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 0 0 就是以水沸腾时7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10、变大。形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成A.9 0 B.1 0 0 C.6 0 性课2.水沸腾时的温度()堂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渐下降练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习A.不 变 B.变 大 C.变小教学反思8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3、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重难点1、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2、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 只、冰 块 1 杯、试 管 1 支、8毫升纯净水(或

11、自来水)、水温计1 支。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凝 固(0 或 0 以下)水(液态)-冰(固态)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 4 8 的思维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92、指导学

12、生,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三、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形1.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成A.3 B.0 C.-3 性课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可配图堂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练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习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3.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A.会上升B.不 变 C.会下降教学反思104、水融化了教学目 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C,

13、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3、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4、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重难点I、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2、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 吸收热量冰-固态-水-液态-互相转化 热量水蒸气-气态-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

14、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11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二、加快冰的融化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液态)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的?)形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成A.晒太阳B.用手捂C.放 在0 C以下的冰柜里性课2.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堂A.变 小B.变 大C.不变练3.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o习A.固态转化成液态B.气

15、态转化成液态C.液态转化成固态教学反思12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3、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装5 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型号的勺子2个、汽 水1瓶、注射器1个。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水量统一 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小组1234

16、5678食盐小苏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溶液,请学生品尝。(出示糖水溶液与盐水溶液)问: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回 顾“溶解”的概念。2、在同一杯水中,哪一种物质溶解的多一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 题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课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3程师:今天我们用食盐和小苏打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1、观察比较食盐与小苏打,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同时思考在这个实验中哪些数据是相同的?哪些数据

17、要改变的?3、交流方案及强调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4、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5、实验报告会-实验汇报。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总结得出: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在水中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四.课堂评价与小结形成性课堂练习1.1 0 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A.2 0 B.3 5 C.1 0 02.5 0 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小苏打A.1 B.4 C.1 03.下列物体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白糖食盐面粉沙子碱食用油A.B.C.教学反思146、加快溶解教学1、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

18、、目标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生活习惯,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几种因素。【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每组四个杯子、一根搅拌棒,小勺、冷水、热水、食盐、冰糖、白砂糖、水果糖、实验记录单等。6.加快溶解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板书设计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搅拌教学1课时课时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溶解的快与慢”。(板书)二、探究哪一个溶解得快学(一)学生讨论、探究过1、猜一

19、猜,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使食盐或糖溶解的快些?2、下面我们就来做两个对比实验:一 是“搅拌与不搅拌”;二 是“冷水与热水”。(出示课件)程3,小组讨论、交流:15师生小结:(出示课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二)师生合作探究实验活动1、怎样来做这两个实验呢?2、出 示“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出示课件)3、出示:冷水与热水的实验步骤:(出示课件)4、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有影响。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小结:A、搅拌能加快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溶解;C、捣碎可以加快溶解。四、吃糖比赛游戏五、课堂小结。形成性课堂练习1.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可以改变()条

20、件。A.一 个B.两 个C.三个2.在 做“温度与溶解快慢关系”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oA.水的温度B.搅拌情况C.食盐的多少3.下列各种措施中,不能加快食盐溶解的是()0A.搅 拌B.用热水C.加盐教学反思167、混合与分离教学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目标2、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3、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饱和盐水1、食 盐1、沙、滤纸、清 水1、蒸发皿1

21、、放 大 镜I、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lo板书7.混合与分离设计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过滤蒸发沙不能溶解在水中教学1课时课时()如何分离食盐和沙教课件出示实验步骤:仔细观察过滤前后烧杯中的液体和滤纸的变化,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学实验分析:溶解的主要特点是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过实验结论:食盐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沙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程(二)分离食盐和水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17教学反思2.分组实验:用加热的办法让水分蒸发减少,观察蒸发皿里食盐与水的变化。(在分组实验前,教师应强调安全事项:

22、1、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2、加热后的蒸发皿、石棉网很烫,不要触摸。)(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1 .交流汇报:2 .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是盐。可见用蒸发减少水分,可以分离出食盐。(四)海水制盐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五)联系生活,拓展外延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行去探究.形成性课堂练习1 .在蒸发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来加热。A.外 焰 B.内焰C.焰心2 .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A.网 筛 B.风 车 C.磁铁3 .石棉瓦在蒸发实验中的作用是()。A.支 撑 B.盛放物体C.使物体受热均

23、匀18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3、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难点:在探究活动,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板书设计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看到了什么现象纸形状变化大小变化橡皮泥形状变化大小变化颜色变化水形态变化相同点:还是原来的

24、物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一、聚集:揭示课题(预 设7分钟)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图片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图片导入,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图片。19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学生回答水融化时变成冰、变成了液态的水了。结冰时水从液体变成了固体了。)2、提问思考: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慢慢的晒干了。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预设: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见了、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跑的空气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

25、空气中了。3、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课件出示学生活动手册。说明要求: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的表格上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图片,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图片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纸的形状改变、气球大小改变、木棒颜色改变等)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2 0 分钟)20 材料准备:各 种 纸 6张、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活动手册等活动前课件出示:1、活动要求:学生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2、活动

26、问题:问题1:我们做了什么使纸(橡皮泥)发生了变化?问题2: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问题3:它们变化后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活动一:1、教师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折纸模型,进行简单的制作。(注意时间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上述问题完成对活动手册的填写对学生手册填写预 设 1:把纸折起来、剪一剪、撕一撕等。预设2:学生根据实验能描述实验现象。预设3:学生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3、交流展示环节:请学生讲解自己完成的活动手册(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分析结论,纸改变了形状但是都还是原来的纸。)(展示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

27、。)活动二:1、提供橡皮泥和刮刀,让学生用这块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注21意时间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2、学生制作时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并按要求填写到活动手册上。3、完成后安排以小组上台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悦。预 设 1:把橡皮泥捏一捏、刮一刮、揉一揉等。预设2:颜色改变、形状改变等。预设3: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橡皮泥形状预设改变但是还是橡皮泥。(展示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教师提问:想一想,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还是橡皮泥吗?纸变化后还是纸吗?(引出下一环节)三、研讨:(预 设 5分钟)1、提问: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很多变化,有没有相同点?

28、(预设:大小改变、形状改变等)教师引导:水结冰后还是谁吗?(预设:学生:是。)制作泥人后还是橡皮泥?(预设:是)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最相似的相同点请同学们说一说。(预设:它们都还是原来的物质。)2、在分析小结中得出结论: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然后对比橡皮泥、水、纸变化的相同处:发现物质的大小、形状等特征的改变不影响物质的本质变化。四:回顾和拓展(预设8分钟)1、生活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大家还知道你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预设:酒精的挥发、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2、回顾溶解。教师准备溶解小实验,请学生观察并结合第4、5两课22的所学说一说相关?

29、的要点(预设:10 0 毫升水能溶解3 6 克食盐、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颗粒小溶解快等)。3、回顾混合与分离。提 问 1:我们要怎样把沙和食盐分离?(预设:筛子、溶解和过滤等)提 问 2:食盐和水又是怎样分离的?(预设:晒太阳、加热、蒸发等)4、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的变化。形成性课堂练习1、水的三态是:()、()、()。2、把一张A纸折成纸飞机后发生了什么变化:()a.形状改变 b.颜色改变 c.性质改变3、冰是属于水的三态中的()a.气态 b.液态 c.固态4、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形是因为:()a.乒乓球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定回原形b.热水受热膨胀把乒乓球定回原形

30、C.乒乓球本身受热膨胀变回原形教学反思23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教学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目标2、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3、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4、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重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2 个透明塑料袋、2 个玻璃杯、1 个水槽、1 根香、1 个打火机、1 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 杯洗洁精或肥皂水。板书1、感受空气设计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

31、和不同。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教学1课时课时一、聚焦:揭示课题(预 设 5 分钟)教 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学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过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24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一一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预 设 25分

32、钟)(一)游戏一:感受空气 材料准备:每 组 1 个大透明塑料袋、1 个气球、1 个哨子1.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 个哨子、1 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不能松开袋口)。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4.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二)游戏二: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

33、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2.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25思考理由。4.学生汇报交流:(1)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填入气泡图)(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三、拓展:认识物质三态(预 设 5分钟)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四、小结与延伸(预 设 5分钟)1 .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

34、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2 .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形成性课堂练习1 .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B.空气很难密封C.空气都有声音2 .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B,都是无色无味的C.都要占地方3 .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A.牛 奶 B.酱 油 C.冰块教学反思26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1、让学生了解“空间”和“占据”的含义。目标2、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难点用实验的

35、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教学多媒体课件准备课件、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钟罩、一些气球、一个打气筒板书2.空气能占据空间设计会湿水进入杯子不湿杯内有空气教学1 课时课时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教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学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 P T 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过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程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

36、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 P T 图文出示实验提示)。27(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一组(-)压杯入水我会观察: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 你 在 图 1和 图 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 .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3 .小组汇报交流。(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没变)(

37、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预设:没湿)(3)纸团没有湿,杯中水面没有变,说明水槽里的水有没有进到杯子里面?(没有)(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预设: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28(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团会湿呢?(预设:杯子压下去倾斜了,空气泄露了,水进到杯子里,纸团就湿了)(二)扎孔观察1 .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2 .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

38、行实验。(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3)松开手指,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二)扎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松开手指后杯子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请 你 在 图3和 图4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还有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3 .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4 .简单交流:(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预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预设:水跑到杯子里面了)(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29(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预设:空气被水挤出了小孔)(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

39、(水)(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湿了)(7)湿了的纸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三)打气观察1 .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2 .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3 .P P T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三)打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4.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里的水慢慢变少,水位下

40、降。)(3)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30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1 .提问思考(投影展示学习单):在刚才的三次实验中,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挤出去了,纸团湿了,第三次往杯子里打气时空气把水挤出杯子,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2 .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3 .提问引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内容(出示课题),现在谁能告诉大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 去“吗”字四、拓展延伸,应用挑战1 .谈话激趣:刚才李老师让小朋友们玩了气球,还想不想玩?

41、但是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会吹气球?2.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里面的气球,谁来吹?(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家说说原因。预设:子里面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所以气球就吹不大。(2)能吹大。怎样能吹大?预设: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去你要不要再试试?(3)看瓶解惑:老师在这个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个小孔,第一次吹的时候,老师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气没法跑出去,占据了瓶子的空间,31气球就没法吹大;第二吹的时候,我把手松开了,吹气球的时候就把瓶中的空气挤出外面,气球就吹大了。(4)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生活中,很多

42、地方用到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原理(P P T 出示气垫等图片),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去生活中研究一下这些物品。形1.把纸团粘在塑料杯底部,把被竖直倒扣在水槽中(杯子全部浸没),杯子中的成纸 团()o性课A.会 湿 B.不会湿C.会掉卜来堂2.小明按下图做了一个压杯入水实验,观察发现杯子内的纸团没有湿,是因为练()。习A.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B.杯子中有水C.水没进入杯子教学反思323、压缩空气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压缩空气有

43、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通 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篮球一个、打气筒一个;廿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牙签四只、橘子皮。板书设计3.压缩空气特征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可被压缩和扩张原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一、聚焦:揭示课题(预 设 2 分钟)1.出示气泡图提问: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它是看不见、无色、无气味、会流动、可以被压缩)2.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研究空气的另外特征。33二、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预 设2 0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两个注射器、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

44、注射器。提问:你会使用吗?(学生上来演示)提问:用手握住的地方叫什么?(预设:针筒)针筒上面还有什么?(预设:刻度)这个可以动的部分叫什么?(预设:活塞)2.演示抽一段空气。提问:现在老师如果把活塞往里推,手不放开,你觉得推得动吗?(预设:推得动或者推不动)如果能推得动,能推倒哪里?(学生在活动手册中进行预测)提问:如果把活塞往外拉呢?(预设:拉得动或者拉不动)出示活动手册,学生进行预测,指导学习如何记录,提示用力不能太大。交流预测,问题指向:能不能压缩?压缩的程度怎么样?扩张的程度是多少?3.如果把空气换成同样多的水呢?能推得动或者拉的动吗?再预测。4.出示活动手册第六页,明确要求,记录现象

45、。5.学生相互合作,感受空气能否被压缩。三、研讨:发现以及解释原因(预 设1 5分钟)1.学生交流反馈: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34刻度有什么变化?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2.提问: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3.教师解释: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思考: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当空间变大时。微粒又会怎么样?(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6.学生修正观点。四、拓展:知识应用(预 设3分钟)1.学习了今天

46、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3.小游戏:空气压缩枪。形成性课堂练习L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oA.瓶 子B.风 扇C.轮胎2.充足气的足球踢的远的原因是()。A.足球质量比较好B.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大C.踢的力比较大教学反思354、空气有质量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3.亲历称量的过程,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测量。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重量的结论。教学难点:准确、规范地开展实验,能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教学准备多

47、媒体课件皮球、打气筒、天平秤、祛码。每组细木条做的小天平一架,铁架台一个,气球、气球夹各两个,铁垫圈两个。板书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聚焦质量问题,观摩操作方法(预 设 5 分钟)材料准备: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本课用的简易天平、皮球、绿豆1.出示一年级实验中用过的简易天平,让学生回顾天平的用途。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天平倾斜的时候),也可以用回形针的数量来表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的时候)。出示本节课要用的放大版的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这个天平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质量问题。(说明一下指针和刻度如果看,偏转意味着什么。)2.出示一个皮球,我们也像用回形针一样称一称皮球的质量是多

48、少,只不过今天我们不用回形针,改用绿豆,至于为什么用绿豆,等这节课结束你就知道啦。3.教师演示称皮球的质量。36在左盘放入皮球,左边变重,指针向右边偏转,往右盘中慢慢倒入绿豆,当天平开始动起来后变成几颗几颗加,直至天平平衡。让学生说一说:皮球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皮球的质量相当于右盘里那么多的绿豆的质量。)二、探索:思考探究方法,严谨实验论证(预 设 2 0 分钟)材料准备: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1.皮球是有质量的,相当于这么多绿豆,木块也是有质量的,相 当 于()颗绿豆,这一杯水也是有质量的,相 当 于()绿豆(教师事先称过把图加上去),那么我们

49、这个单元主要在研究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学 生 思 考 1 分钟,请几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2.不管你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还是没有质量的,都只是你的猜想,科学家他们一开始也在这样猜想,然后他们就去寻找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我们也来想一想用我们讲台上放着的这个实验装置怎样去证实我们的猜想?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如果想不到,适时出示打气筒。)3.教师小结方法:我们可以往皮球里打入1 0 筒空气,再放回左边的盘里。提问:天平怎么样变化判断空气有质量呢?预设:天平左边倾斜表示空气有质量,天平仍旧平衡说明空气没有质量。4.如果天平左边下降了,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提问:那怎么样让天平

50、再次平衡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操作。(预设:加绿豆。)提问:加进去的绿豆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相当于增加的空气的质37量。)5.出示注意点:(1)分工明确(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人人都要观察下天平的变化),按序进 行(不记得步骤的看黑板),测两次,记录数据;(2)轻声交流,动作幅度要小(任何剧烈的行动都会影响天平的平衡);(3)天平快要平衡的时候绿豆要一颗一颗的加,加得多了就取出,但是一定要记住数量。(4)听到铃声收好材料坐端正。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查看学生实验进度,绿豆数量出来的在班级记录表上记下来,展示用。三、研讨:实验结果和发现(预 设 1 2 分钟)材料准备:班级记录表1 .请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