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通则学习资料-企业财务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通则学习资料-企业财务管理.pptx(20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财务通则解读内容提要o 前言o 具体内容介绍o 新旧通则比较前言o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o 二、1992 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o 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o 四、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基本思路、目标 和若干关系o 五、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和实施要求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一)o 1、企业财务及实质o 2、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原则o 3、企业财务管理要素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二)o 1、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o 2、企业财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企业经营要求,遵循资本营运规律,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
2、管理工作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各种财务关系。换句话说,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管理的原则包括七项: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三)o(1)资本结构优化原则o(2)资源有效配置原则o(3)现金收支平衡原则o(4)成本效益最优原则o(5)收益风险均衡原则o(6)分级授权管理原则o(7)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四)o 3、企业财务管理要素,主要包括:o 1)资金筹集o 2)资产营运o 3)成本控制o 4)收益分配o 5)信息管理o 6)财务监督。需要说明的是,
3、重组清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可以归入资产营运范畴,但其往往是在非持续经营状态下发生的,因此应当将其作为特殊财务事项加以规范。二、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o 1992年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成就:o 1、改变企业财务制度散乱状况,统一了行业财务制度o 2、改革资金管理模式建立了资本金制度o 3、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o 4、实行制造成本法,改革了成本费用管理制度o 5、改革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建立新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一)(一)原有企业财务制度面临的问题。现行企业财务通则是在1992年颁发的,当时我国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体制的初期,因而仍然带有“财务决定税收,财务决定会计”的烙印。执行10多年以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改革调整,企业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彻底修订企业财务通则。o 目前,社会管理职能同出资人管理职能相分离,企业出资人制度已基本建立。贯彻党的十六大决定精神,国家已经基本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原来由财政部统一行使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和企业财务管理职能,需要相应作出调整,同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将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责转化为财务规章。o 公司制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新的企业治理结构已基本确立。经过20多年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主要的组
5、织形式,它所确立的企业治理结构,严格划分了股东会、董事会及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和权限。因此,企业财务制度必须按照新的企业治理结构,从财务管理的主体、范围、方式、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财政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财政管理的企业类型复杂化。我国加入WTO后,实施财政政策需要遵循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不再按照企业性质区别对待,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需要实行相同的财政待遇。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财政政策的调整变化相适应,并满足有效实施财政政策的要求。企业会计、税务职能日趋健全,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制度创新。实行“两则”“两制”以来,企
6、业会计、税务职能从传统的财务职能中逐步分离出来,并不断得以完善,对原有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三、修订企业财务通则的背景(二)o(二)改革企业财务制度的五种观点o“取代论”:以会计制度取代财务制度n 理性分析:两者内涵、作用、定位均不同o“市场论”:由市场决定企业财务行为n 理性分析:市场并非万能o“接轨论”:照搬国外舍弃统一财务制度n 理性分析:国情不同 o“自身论”:财务管理属企业内部事务n 理性分析:企业内部行为的外部效应o“国资论”:由国资机构制定财务制度n 理性分析: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四、修订的基本思路、
7、目标和若干关系o(一)基本思路 1、转换财务管理观念 2、还原财务管理本质 3、顺应产权制度改革 4、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二)改革的目标 1、建立开放的制度体系 2、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规范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以通则为主体,以企业财务行为规范、财政资金监管办法为配套,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的财务制度体系第一层次 企业财务通则:财政管理边界,投资者与经营者的游戏规则,财务制度的内涵和范围第二层次 具体财务规范:具体财务行为与财政资金相关的操作性规定第三层次 企业财务管理指导意见:服务性公共产品,引导企业形成共同的财务理念o 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o 企业财
8、务管理体制三层次:财政部门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o 以六大管理要素为对象,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改变过去“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有效的企业财务运行机制 决策机制:主体、程序、责任o 控制机制: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预警制度o 激励机制:工资与奖金、利润分配o 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民事与法律责任o(三)处理好企业财务制度的若干关系o 1、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企业财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之间有不同的分工,也有明显的区别。财务制度从国有资本投资者角度出发,兼顾维护公共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治理经济秩序,为企业及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财务行为规范
9、,会计制度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内部部职工以及外部的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践看,财务管理与会计都是两回事。财务管理重在对财务行为的前期决策和过程约束,会计核算重在对财务行为的过程核算和结果反映。o 2、与税收制度的关系。并行的o 3、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关系。不可互相代替的制度体系o 4、与市场主体法律的关系。五、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结构和实施要求(十章,78条)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四章 资产营运 第五章 成本控制 第六章 收益分配 第七章 重组清算 第八章 信息管理 第九章 财务监督第十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企业财务管理体
10、制o 新通则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实施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o 1、加强学习与培训o 2、做好新旧财务制度的平稳过渡o 3、改革企业内部财务分配制度o 4、注意落实投资者、经营者的管理权限与责任o 5、贯彻企业集团发展方针,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修订的通则。第一章 总则与附则 o 第一章共7条主要明确企业财务通则的宗旨及其法律依据、适用范围、规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内容、财政职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企业依法纳税义务、企业财务关系。第十一章附则共2条明确了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考虑及实施的时间一、企业财务通则的宗旨 o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o 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o 保护企业
11、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o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财务通则的法律依据 o 立法法o 公司法o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o 外资企业法实施条例 o 乡镇企业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二、企业财务通则的适用范围o 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企业 n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n 其他企业参照执行n 另一种观点(问卷调查)o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比照执行 o 对金融企业的特殊规定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o 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n 投资者财务管理体制n 经营者财务管理体制o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n 投资者财务管理制度n 经营者财务管理制度o 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o 制定财务战略,o 合
12、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 o 控制成本费用,o 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o 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四、财政职责o 主管财政机关o 提供基础制度(二、三、五)o 实施财务监督(一、四、六)o 促进企业改革发展o 提供财务管理服务五、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通则确立的财务管理主体: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经营者六、企业依法纳税义务 企业财务通则第六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o 企业的纳税义务n 流转税n 所得税n 财产税n 资源税n 行为目的税七、企业财务关系 o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
13、级财政机关。o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企业与主管财政机关存在财务关系,与投资者存在产权关系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形成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o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形成的全资或控股企业 这些企业作为母公司,其投资形成的全资或控股企业如果所在地与母公司所在地不同的,其财务关系原则上随母公司确定。例如由国务院及其部门、机构出资设立或者管理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财务关系隶属财政部,其投资形成的全资或控股企业,不论地域、行业,其产权关系属于集团公司,其财务关系原则上隶属财政部新旧通则的对比分析 1新通则的宗旨不再定位于企业经济核算,而是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同时针对市
14、场竞争已经比较充分,而强势的企业财务管理主体损害其他弱势的相关主体利益比较突出的现象,明确规定要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2新通则将适用范围调整为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时规定“金融企业除外”。对于其他企业,规定为“参照执行”,同时把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纳入“比照执行”的范围。这种变化,也体现了现阶段财政管理的阶段性特征。3新通则取消了旧通则关于企业设立或者变更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相关文件的规定。4新通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和基本内容作出了全新的规定,不再延续旧通则关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核算财务收支的规定,提出了财务风险、财务战略、营运资产等新的理念,体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
15、核算的区别。5新通则规定了财政职责,将财政机关“三定方案”的规定转化为财务规章,便于各级财政机关依法行政。6新通则规定了投资者、经营者的财务管理主体地位,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管理。7新通则规定了企业的财务关系。与投资者的产权关系不同,各级财政机关主要依据企业财务关系,对企业实施政府宏观财务管理,从而与投资者凭借产权关系的财务管理、经营者凭借委托代理关系的财务管理,共同构成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第二章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o 第二章共6条,主要明确了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确立企业财务运行的重要制度、界定了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的定位和职责。企业财
16、务管理体制的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通则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一、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它是规定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主要由投资者和经营者通过企业章程、内部财务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确立。二是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它是协调财政部门与企业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主要由国家以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予以确立,旨在对企业符合市场需求的行为予以引导和扶持。宏观和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制定主体和确立方式虽然不同,但一旦形成,都具有“硬约束力”,是企
17、业利益相关主体必须共同遵守的“宪法”。换而言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确定过程,是企业财权的分配调整过程,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机制、具体财务制度的构建。主管财政机关投资者 经营者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企业章程、协议、内部财务制度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微观财务管理体制o 企业宏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现状o 财政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体制 统收统支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经营统一税制在财政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上,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1统收统支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由国家财政统收统支,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2利润留成阶段:197
18、8年开始,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促进企业增收节支,保证完成国家财政收入,国务院决定在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企业基金的基础上,实行利润留成办法,企业以利润留成资金按“6:4”比例用于生产发展、职工福利和职工奖励。3利改税阶段:1981年开始实行“以税代利”,逐步将企业上缴国家财政的利润,改为以流转税、所得税等各种税收形式确定下来,税后利润作为预算外资金,留给企业按规定用途安排使用。之后为了缓解国家重点建设财政资金紧缺的局面,增强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中央和国务院决定,1982年开始对预算外资金征收15的“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4承包经营阶段:1988年,为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
19、力,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务院决定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确定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企业承包上交利润可以采用“递增包干”、“基数包于,超收分成”、“微利企业上交利润定额包于”、“亏损企业减亏或补贴包干”等形式。鉴于预算外资金每年平均以2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预算内财政收人的增长速度,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从1989年开始对预算外资金征收10的“国家预算调节基金”。从1993年7月1日开始,企业实行财务制度改革,全面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制度体系,但仍未触及企业承包经营的财务管理体制。5统一税制阶段:1994年
20、1月1日起,国家实行财税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作为过渡措施,对1993年底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交的办法,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交的分配制度”。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财政主导银行主导企业自主筹资 伴随着企业利润分配体制的演变,国家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体制也逐步改革,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一是财政主导时期:在1983年7月之前,企业的流动资金基本上实行以财政为主体、以定额为基础的管理体制。财政拨款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唯一来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主要来
21、源,银行信贷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占有的比重一般较小,甚至没有。二是银行主导时期:1983年7月之后,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企业的流动资金改由银行统一管理和供应,并从全额供应转变为差额供应,即企业每年根据其利润留成的一定比例补充自有流动资金,不足部分由银行补足,将原来计划经济的资金供给制转变为资金借贷制。但由于企业流动资金补偿机制未充分建立、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银行统管”最终变成了“银行统包”,企业从过分依赖财政转向过分依赖银行。这个时期,财政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以周转金的形式进行。自1998年12月财政部门清理整顿周转金以来,这部分资金供应已逐步取消。三是企业自主筹资时期:1987年之后,国家
22、允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流动资金,但发行条件较为严格。之后,随着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筹措运营资金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了起来,并且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不断落实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企业逐步通过市场自主筹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从以上演变历程看,宏观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是从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运行,到赋予企业越来越多的经营自主权,直至承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这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轨迹是一致的,但由于改革是渐进式的,目前企业宏观财务管理体制,一方面受传统体制留下的“后遗症”影响,没有与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划清界限,仍然存在直接干预企
23、业内部微观事务的现象,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接轨论”的片面影响,将企业宏观财务管理职能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财政部门只能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或者认为财政部门对企业的管理关系只存在于税收和会计领域。凡此种种,不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秩序,不利于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基本经济制度。o 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演变1.单一的国营企业模式改革开放之前,国营企业基本垄断了整个经济领域。顾名思义,“国营企业”就是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在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模式下,国营企业就是一个个的工厂和车间,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严格意义上的微观财务管理体
24、制并不存在。2.多种所有制和治理结构并存的过渡模式1979年以来先后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三大外商投资企业法,从法律层面上肯定了企业的法人资格,区分投资者和经营者两个层次的企业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得以初步确立。例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赋予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和厂长(经理)相应职权,厂长(经理)兼有经营者和部分投资者职权,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其他形式,对厂长(经理)进行监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构建了中外合营各方、董事会、正副总经理(正副厂长)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所有制和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3.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模式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构建了企业以“新三会”股东(大)会、
25、董事会、监事会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奠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同年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及其引发的财务制度改革,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之后,全民所有制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司制改建,确立了更规范的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绝大多数新成立的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许多集体、私营企业,也是按照公司法组建的。公司制企业明晰的微观财务管理体制,由此成为主流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基本原则:o 资本权属清晰(产权清晰)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明确所有者权益的归属。例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取得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明确其占有的国有资本金额及主管部门;公司制企业应当通过公司
26、章程、出资证明书、发行记名或不记名股票等方式,明确其股东及出资额。资本权属不清晰导致的恶果,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根据乡镇企业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规定,集体企业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但是由于集体企业发展沿革长,投资来源模糊,作为资产所有者的“集体职工”缺位甚至无法界定,产权纠纷不断,一方面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大大制约了集体企业的发展。许多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通过承包或者挂靠,戴集体企业“红帽子”的现象,使企业资本权属更加混乱。正是意识到产权明晰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o 财务关系明
27、确: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其他内资企业,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和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一般按属地原则确定财务关系。即与企业工商注册的行政管理机关同一级次的财政部门,作为其主管财政机关。o 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法定、职责明确、协调运作、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明确划分投资者如股东会(包括股东)、董事会(包括董事)和经营者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以及明确相互制衡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应遵从法定、职责明确、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等原则。企业在法律法规等国家规定的制度框架内,享有一定的弹性。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级次的有效性同一级次权责是否能清楚界定。各单位各司其职,各
28、负其责,才能保证体制顺利运行财务目标是否能分解到各级次单位,是否有利于成本归集和利润核算核算。是否符合企业生产流程或者商业模式的需要财务信息管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否在财务信息量的增加与财务信息取得成本的增加之间取得平衡。财务目标是否能分解到各级次单位,是否有利于成本归集和利润核算核算。企业整体目标必须能够逐级分解到各单位,以便事中控制和事后的财务考核、分析。例如,某企业有三个主要产品,相应设置了三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有采购、广告和销售职能。企业可以将事业部作为二级核算单位,事业部中负责采购、广告、销售职能的科室作为三级核算单位。三级核算单位分别对采购成本、广告费用、销售收入和费用负责
29、,二级核算单位对产品利润负责。n 财务信息管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否在财务信息量的增加与财务信息取得成本的增加之间取得平衡。级次设置过少,会导致财务信息量不足以及财务人员负荷加重等问题,造成粗放式管理。级次设置过多,又会带来财务目标逐级分解和财务结果逐级汇总的工作量过大,企业的时间成本(反应速度减慢)和人工成本负担加重(财务人员增加)等问题。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二)o 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n 类型:集权型、分权型、混合型 集权型指全部重大财务决策权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对下属企业采取严格控制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管理体制。为了保证控制权,下属企业一般是非法人企业(如分公
30、司)或者母公司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采用集权型体制,下属企业一般是成本中心或者利润中心。集权型体制的优点是:由母公司统一决策,有利于统一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进集团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施;最大限度法融资及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就会给整个集团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实践证明,企业通过限制财务层级,可以有效降低上述风险。o 分权型: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下属企业,母公司对下属企业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管理体制。主要特征是母公司对下属企业在财务上充分放权,子公司自行掌握财务管理权与决策权,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于一身。除了少数关系集团全局利益和发展的重大财务决策权之外,母公司几乎放弃其它财务控制
31、权。优点是下属企业经营灵活性和积极性较高,缺点是集团缺乏整体优势,下属企业各自为政,财务容易失控。适用于母公司与下属企业不存在业务关联,各自经营不同行业或者产品以及集团下属企业仅是参股公司或者母公司不能实际控制的。o 混和型:介于集权型与分权型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特征是母公司和下属企业分别掌握不同层次的决策权限,即母公司对下属企业授与适度的财务决策权限。这种体制既能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风险,适应集团组织规模日益扩大、内部分工日益明细、经营重心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成为国际上大公司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对集团财务级次的要求:集团财务级次的确
32、定是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所谓“一级企业一级财务”,母公司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有多少级,财务管理级次应当延伸到最底层的企业法人。但集团财务管理级次应当控制在有效范围内,这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必然要求n 公司法取消了累计对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限定,增加了公司财务决策自由度,也大大增加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资产或提高集团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的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德隆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过长投资链条和庞大产业背后隐藏的非法融资及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就会给整个集团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实践证明企业通过限制财务层次,可以有效降低风险n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
33、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697号明确提出,国有大型企业要“对层级过多的下属企业进行清理、整合,通过关闭、破产、撤销、合并、取消企业法人资格等措施,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除特大型企业集团外,企业集团财务级次一般应限定在三个层次以内,即企业集团的投资链条一般只延伸到孙公司。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集团管理的扁平化,降低母公司和政府的监管成本,又能够避免企业财务级次过多后,下属企业利用投资转移企业资产、投资效率低下、偏离集团发展战略、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等不良后果。三、企业财务决策制度(一)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明确决策规则、程序、权限和责任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通
34、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者听取职工、相关组织意见的财务事项,依照其规定执行。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n 财务决策制度是财务运行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财务决策制度能够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的预见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合理、优化配置企业有限的资源,均衡各方利益,避免摩擦和争执等等。近年暴露的一些公司高管经济犯罪大案,肇端便是企业在委托理财这类牵涉大额资金的重大财务事项上,授权随意性很大,财务决策制度形同虚设,公司的独立董事、执行董事和其他高管甚至对相关决策一无所知,更说不上参与决策或者监督了。o 财务决策的一
35、般程序n 提出财务决策需求 财务决策类型可以分为经营决策分析(主要确定企业产品、生产结构等重大经营战略)、信用决策分析(主要确定企业投资对象、客户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投资资金的安全性和获利性)、筹资决策分析(主要确定筹资方式、筹资规模、筹资成本)、投资决策分析(主要确定投资项目、投资方案、投资回报)、税务决策分析(主要确定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等。相应地,企业战略、生产、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应当提出相关的财务决策需求。n 确定牵头部门 企业应有一套内部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决策部门和权限。从归口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考虑,财务决策进行。般应由财务部门牵头或者参与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n
36、 论证分析牵头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为制定决策寻找尽可能充分的信息作为参考。收集的信息可能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信息、产业或者行业情况、企业本身财务信息等,信息来源可能包括公开的经济数据、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调研、企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等。根据决策类型和收集的信息,再设计各种备选方案,并对每一个方案的得失与利弊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和评价。n 方案抉择按审批权限,将备选方案提交最终决策者,由其根据企业财务目标,选出一个方案,并落实执行的部门和责任。企业财务决策制度(二)o 财务决策常用方法n 定性方法:依靠个人经营和综合分析对比定性决策的方法有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管理人员
37、意见法、群众意见法等。n 定量方法:确定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定量决策的方法既有适用于确定型决策的本量利分析法、边际贡献分析法、线性规划法、差量分析决策法、回归分析法、培欣决策法、马尔可夫法等,也有适用于非确定型决策的决策树法、等可能性法、小中取大法等。n 定量方法一定比定性方法科学吗?n 例如信息量不足时,只能依靠定性决策;要求快速决策时,往往需倚重有关专家的个人判断。因此,采取哪种决策方法,应当视决策事项、决策时间、可得信息、决策成本、决策者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尽可能进行集体决策,才可能作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决策。o 职工(代表)大会在财务决策中的作用 n 法定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
38、财务事项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五十二条要求,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均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60号)明确提出,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向职工公布。o 财务决策回避制度n 关联交易中,投资者、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情况,投资者、经营者应回避 这体现了公司法的精神。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
39、利益,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是有效贯彻实施公司法的要求。关联交易问题在上市公司中较为突出。例如,2005年ST猴王黯然退市,中小股东损失惨重,矛头一致指向第一大股东猴王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猴王集团和ST猴王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党委书记都是由同一个人担任,两家企业的人、财、物基本分不清,使得猴王集团在从ST猴王取现、以ST猴王名义贷款、要求ST猴王为其提供担保贷款等重大财务事项上,都可以很容易地作出决策。据查,猴王集团用这三种形式从ST猴王提走了近10亿元资金。如果ST猴王对财务事项决策实行
40、回避制度,大股东就很难进行这方面的操纵。正因如此,目前关联交易的表决回避制度主要在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及有关部门监管要求中体现。o 实际上,除上市公司外,其他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有效保护企业利益,同时要求在投资者、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冲突时,相关投资者或经营者在关联交易事项的决策时方需回避,避免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无冲突时其仍无法行使决策权,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问题。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一)企业财务通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o 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n 筹
41、资风险n 投资风险n 现金流量风险n 利率风险n 汇率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二)o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n 原则o 风险与收益均衡o 不相容职务分离高风险、高收益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则,企业必须为追求较高收益而承担较大的风险,或者为减少风险而接受较低的收益。在市场机会既定的情况下,对一个企业而言,风险与收益均衡意味着:一是收益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应选择风险最低的;风险相同或接近的项目,应选择收益最高的;二是收益和风险不同的若干项目,收益最高的项目不一定最好,因为其风险往往也最高,应当以企业能承受相应风险为前提,再按前两点要求选择项目。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除了来自外部市场,还源自企业内部。
4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能够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避免决策和执行“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及其引发的财务风险。n 财务风险管理体制o 组织系统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设置可以随企业的规模和组织结构不同而不同,如大型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而中小型企业可由专职人员承担风险管理的任务,因此通则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即“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o 信息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外部各企业之间的双向交流为目的,对风险管理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分析、报告和反馈的专门系统o 预警系统:财务风险管
43、理的预警系统是按一定的指标体系,分析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环境,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在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后提醒决策者及时采取防范和化解措施。o 监控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系统,是专门对企业所承受的财务风险动态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控制的系统,对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反映,并采取相应防范和化解措施。n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基本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集合意见法、专家调查法、情景分析法、业务流程分析法等。财务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量化估计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期造成的损失,评估方法包括方差法、贝塔系数与资本资产
44、定价模型(CAPM)。o 企业可以采取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主要有:o 1、规避风险o 2、预防风险o 3、分散风险o 4、转移分险五、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o 企业财务通则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完整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应当包括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预算形式、编制流程、执行与控制、预算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内容。企业在设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时,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整合
45、财务预算制度与财务决策、财务风险控制、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六、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一)企业财务通则第十二条规定:“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审议批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二)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三)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事项。(四)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五)按照规定向全资或者控股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o 基本管理事项决策权n 审议批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o 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n 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
46、、利润分配等o 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n 内部财务监督n 外部财务监督o 对经营者的财务考核 o 财务总监的委派或推荐o 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组织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化和复杂化、财务管理体制级次增多的情况下,投资者为了保障自身利益,按照一定程序向其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派出特定人员或机构,代表投资者进行财务监督而形成的制度,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1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演变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深圳、武汉等地的政府在改进我国原有的总会计师制度基础上,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财务总监制度,开始在国有企业推行。目前,财务总监制度在上海、山西、浙江、江苏、广东、淮北等地已推广实行
47、,各地实行的财务总监制度虽有不同,但基本内容都包括:名级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按投资关系,在管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设置财务总监,并按照一定条件聘任或委派财务启建立总经理与财务总监联签制度,等等。n 财务总监的委派(推荐)及管理目前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有政府委派模式和董事会委派模式,前者主要适用于股权较为集小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后者则常见于股权较为分散的国有控股企业,主要区别在于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的机构不同。但即使如此,政府委派的财务总监也必须履行董事会任命程序。一般的做法是:投资者(通常为政府财政部门)对拟委派的财务总监进行严格的任职资格考核;财务总监对
48、委派其履行职责的投资者负责,其薪酬由投资者支付,定期向投资者报告企业的资产营运和财务情况,对特殊、重大的财务事项要及时报告;财务总监应当避免任何可能损害其独立性的活动,不得超出投资者授权的范围履行职责,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区别比较项目财务总监 总会计师来源 西方国家公司制 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适用范围 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制企业 国有独资或国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公司治理地位 对董事会负责,一般属于董事会成员 对经营者;总经理负责产生方式 股东会;董事会委派或董事会聘任 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工作报告关系 委派股东或董事会 厂长或总经理职责 兼具所有者监督职责和
49、企业价值管理职责履行经营昔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职责工作局面 协调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 协调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及自接影响组织结构定位 是企业财务资源的第一把关人,与总经理一起对企业的财务安全运行负责 协助厂长或总经理管理企业财务工作、调配工作侧重点 侧重于价值管理、财务监督和财务审汁侧重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o 投资者的管理授权n 授权的必要性:通则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规定对投资者权益有重大影响的财务决策权归投资者行使,但在现实情况中,由于企业规模大、业务复杂、所有权结构分散、投资者管理能力和精力不允许等多种因素,投资者往往无法履行通则赋予的全部财务管理职责。在这种情况下,
50、投资者可以授权经营者行使部分财务管理职责,从而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n 授权不转移投资者的责任:投资者对经营者的授权,除了采取合同约定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企业章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等有效方式进行。但是,这种职责履行权的转移不会导致风险的转移,即原来由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责任在授权后仍应由投资者承担,如经营者在授权范围内作出了错误的对外投资决策,导致的损失不应由经营者承担,而应进入企业的利润表,即最终由投资者来承担,这也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n 有限授权:投资者经营者的授权应该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将所有的财务管理职责都委托经营者行使,否则就失去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例如财务监督和财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