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艺术学视野下的艺术史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艺术学视野下的艺术史书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比较艺术学视野下的艺术史书分析 摘要:作为读者了解艺术的窗口,艺术史为读者勾画了不同门类、不同流派、不同国家艺术发展的画卷。在世界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为人们创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史家,他们创作的艺术史论类书籍为人们敲开了艺术世界的大门。本文则选取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本书艺术的故事中国艺术史,试从比较艺术学的视野对这两本书各自的体例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比较艺术学 艺术的故事 中国艺术史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8-3359(2022)14-0168-02 关于史书的写作体例,依据文学、历史学的划分,
2、以中国文史经典为例,大致可以分为:采纳时间依次线性记事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以人物为中心绽开记事的纪传体史书史记;特地记录一个特定朝代的断代体汉书后汉书;纵观古今、不间断叙事的通史资治通鉴;以一个历史事务的发展始末为纲要的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等几种常见体例。 贡布里希撰写的艺术的故事、迈克尔苏立文撰写的中国艺术史这两本书的书写体例自然也被包含在以上几种书写体例之内。书写的内容和文史虽有门类之分;创作的主体虽有东西之异;呈现的风格虽有中外之别;但无论是文学史,还是艺术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书写目标,那就是:传授学问,传播思想、传递价值。 比较探讨的方法,不仅仅是艺术史书之间的比较、对比,这种比较不
3、仅仅是“求异”,更应当是艺术史之间的沟通、融合,精确来说应当是“求同”。以艺术的故事中国艺术史为例,来比较艺术史书之不同,更像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艺海的泛舟,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一、讲解并描述者口中的故事 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他的那本艺术的故事更是被列为中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从体例上来说艺术的故事是兼具编年体和国别体的双重性质。作者贡布里希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并描述了西方艺术史的发展。传统的高校艺术类教材往往采纳比较固定的套路来的编写,大致的编写思路是沿着某一艺术的起源、分类、特点、发展、影响向读者渐次绽开。这种编写方式好像更符合教材的规制
4、,但读者从小学到高校所接触到的教材,几乎都是沿着这种套路去编写的,难免会让读者乏味。因为艺术教化和传统教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艺术教化侧重激发学生灵感,发觉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品评艺术的标准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艺术本身就是敏捷多样富有朝气的。假如还沿着传统文化课的说教方式,编写原则,教学方式去培育学生的话,学习艺术类专业便丢失了艺术的教化的本质,自然也就实现不了“人生的艺术化”和“艺术的人生化”。单从贡布里希的这本艺术的故事来说,它和传统的艺术史教科书相比有着显明的特点。 其一,趣味性的讲解并描述方式。纵观以往史书的撰写方式,大多采纳概括事务、塑造人物、评价总结、作品举隅等固定套路。而贡布里希
5、的这本艺术的故事的不同点首先在于其讲解并描述方式的趣味性。读者从小到大,记住历史人物、历史事务,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便是通过长辈、老师、同学的口头讲解并描述,记住了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比如:当提到大禹,读者会想起大禹为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当提到曹冲,读者会想起一个黄发小儿会为测量大象的体重想出了精妙办法等等。在这些故事中,能够让读者记得住,记得牢的故事,往往是由历史人物连缀起来的,人物始终扮演的是历史发展轨迹中串联者的角色。有了人物,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事务,一个个事务的串联也就组成了故事。同理,当读者走进世界艺术的长廊中,当我们观赏达芬奇那幅传世名作蒙娜丽莎时,通过精致的画卷,我们不由得会思索在画
6、卷的背后会有多么精彩的故事,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的灵感来自哪里?为何会描摹一位微笑的女性?他们可曾相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其二,简洁叙述的背后有着更深的内容和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思索。正如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所言:“我们日常生活里经常见到这幅画,好像司空见惯了首先我们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是:活灵活现。但每次看她都有些不同,她好像在不断改变此时,达芬奇解决了始终以来艺术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之前绘画的人物形象像雕刻而不像真人,我们描摹得越仔细,看起来就越生硬,人物缺乏一种生命感这就是达芬奇发觉的闻名画法渐隐法”1。在贡布里希的笔触下关于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一段的描述,活灵活现,语言晓畅,丝毫没有端
7、起高校者的架子,就像一位老人在向小孩讲故事一样,在讲解并描述的同时,也勾画了艺术发展的历程。简洁的语言,趣味的讲解并描述,让读者不仅仅观赏了传世画作,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因为图画背后的故事远远要比图画本身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二、旁观者笔下的轮廓 中国艺术史主要介绍了远古时期的艺术到20世纪中国艺术。通过对这些中国艺术的梳理,作者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不同门类、不同时代艺术以国外人的旁观视角进行了线性的梳理。 本书的写作体例基本上是根据编年体的形式对中国历代的艺术进行了整体的勾画,除了线性记录以外,还采纳较为细致的分类方式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整合。本书和常规艺术史类教科书相比,有
8、如下特点。 其一,显明的时代感。在这本中国艺术史中,作者笔中所描绘的中国艺术在发展、进步、流行、传播中始终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作者始终没有遗忘所描摹的那个时代最典型、最详细、最精致的艺术品。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秦汉时期的雕塑石刻;从三国六朝的宗教艺术到隋唐时期的绘画、唐三彩;从两宋时期的宫廷绘画到元朝时期的青花瓷瓶;从明朝的文人画派到清朝瓷器和装饰艺术;从民国风韵到建国风采等等。作者以线性的记录方式,根据时间先后的依次,对中国艺术进行了历时性的描绘,在时间的画卷中勾画出了中华五千年艺术发展的整体风貌。作者不仅仅是书写了一部极简中国艺术史,更是通过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创作的背景的梳理,带领读者
9、回顾了中华五千年绚丽的文明史。 这部中国艺术史以时间为线索,以时代为背景,以作品为载体,以国外学者的视角,客观冷静的描绘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历程,这种艺术历程的梳理以绘画、工艺美术为主,兼顾书法、陶瓷、漆器、雕塑等等,但也略有缺憾的是本书对中国音乐艺术、中国戏曲艺术没有绽开论述,或者是囿于音乐、戏曲更侧重时间的表现力,精彩的瞬间转瞬即逝,身在国外不常来中国的作者难以搜集资料的原因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思索,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的去书写自己所熟识的中国艺术史,远远要优于描绘自己所不擅长的其他领域要更为实在。 中国艺术史虽说是写史,却文采斐然,通读下来更像是一篇篇叙事散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挥洒着自己的文采,
10、在娓娓道来中讲解并描述着中国艺术的故事,完全擺脱了以往艺术史教科书式的讲解并描述方式。 其二,客观冷静的旁观视角。正因为作者苏立文是一个外国学者,所以他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艺术史,毫无保留地指出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些存在的问题。作者并没有将眼光局限在中国艺术上,而是将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外部文化融合了进来。比如作者在书中大篇幅的介绍了佛教进入中国本土后对中国艺术形态、表现领域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作者还借鉴了西方艺术史风格演化的方法推演来描摹中国艺术史,这也给国内学者撰写此类艺术史类书籍供应了全新的视角。 沿着历史的踪迹对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历时性”的分析,就像是一根红线串联起了艺术发展史上的
11、人、事、物,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现象进行“共时性”的概括,让读者从一经一纬,两个维度去探寻艺术的奇妙,在比较艺术学的视野下去探讨艺术的发展,透过文本分析和体例比照探讨,对于打开学者的探讨思路,视察视域是大有裨益的! 在比较艺术学的视野之下对艺术史上进行体例分析,是对艺术史书撰写脉络梳理,也是中外艺术史书探讨视域的对比观照。探讨艺术,学会对比和比较是不行缺少的“黄金法则”。因为,比较是艺术创作的方法总结,比较是艺术探讨的思路拓展,比较是艺术品鉴的类型划分,比较是艺术阅历的梳理观照,比较是艺术理念的全新贯彻,比较是艺术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