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两小儿辩日》-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弈》《两小儿辩日》-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弈两小儿辩日1.文言 文 两则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作品、文章21.学弈3 学 弈围棋,下围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4 孟子(约公元前前)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zu)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
2、家。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思想与言行。作者简介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i)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i)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若之矣(y)。为(wi)是其智弗若与(y)?曰:非然也。学 弈6注意文中的多音字:缴 zhu 弓缴 jio 缴械 缴获为 wi 因为 为了 wi 以为 行为7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学 弈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
3、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的人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者也,判断句,一般解释为“是的人。”)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10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的教导译文: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使:让。诲:教 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112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弈秋的教导认为就要来到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拉弓
4、箭去射它。它:天鹅 虽:虽然。之:指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援:引,拉。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1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前面那个人前面那个人 译文:虽然和前面那个人一起学习,(学习效果)却不如前面那个人了。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1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后面那个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就是指前面那个人译文:难道说是后面那个人的智力不如(前面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为:谓,说。其:他,指后一个人。与: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15思考: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有什么不同?请说出几个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一心一意 请
5、用几个词概括后面那个人的特点。心不在焉、一心二用、三心二意、心神不宁16思考:同样师从弈秋这位这位棋界高手,为什么一人成功,一人失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因为学习态度不同,所以学习效果也不同,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17写法1、对比的写法:把两个人学弈时的表现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2、运用设问的修辞,发人深思,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说明了文中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结果却不同的原因。从而说明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18“之”的用法(1)助词,表示“的”,例如“通国之善弈者也
6、”(2)代词,表示“它/她/他”,例如“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例如“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4)动词,表示“去、到”,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19练一练请用文言文复述学弈这个故事。说说你从中收到了什么启发。202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理解课题,提出问题。读准字词,读通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疑释惑,体会道理。复述故事,熟读成诵。第二课时2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23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7、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24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 乎!”25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缘故)/(他们)
8、(辩论、争论)26 一儿曰:“我 以 日 始出时 去 人近,而 日中 时 远也。”一儿 以日初出 远,而 日中时近也。说 认为距离(中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27一儿曰:“日初出大 如 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 不 为远者小 而 近者大 乎?”如同 到了 就 这是 吗(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28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 日中如 探 汤,此不为 近者热 而 远者凉 乎?”清清凉凉 到了把手伸到热水里去(另)一个小孩
9、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向热水,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愿得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29 孔 子 不 能 决 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判断谁认为你知识,智慧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301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2.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3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
10、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32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事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的道理。33科学家的解释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因为,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有山峰、树木等地面物体作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高悬在空旷的天空,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一些。实际上用仪器测太阳的视直径,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都是一样的。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早晨,太阳斜射,同束阳光照射的面
11、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因为斜射阳光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辐射散热,日出前后地面热量亏损到极大值,因此,早晨气温低,显得凉爽。而中午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热量集中,另一方面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热量盈余,气温已经升高,因此,中午就热得多。34联系课文,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1。我 以 日始出时 去 人近。()()2。及 其 日中 如 探汤。()()3。孰 为 汝 多 知 乎?()()()35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 也。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辩论争胜负缘故认为距离正午到清清凉凉伸手热水判断谁 认为你通“智”,智慧是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