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docx

上传人:柒****a 文档编号:9183062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3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今天正好教这两首小诗,像往常教诗一样,我先用正楷将两首诗抄在黑板上,然后就开始了新课。简单地疏通了一下诗的意思之后,教学进入了赏析阶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首先从课题入手,仅仅11个字,就把时间、地点、事情交代清楚了,堪称简洁、精炼的好题。然后,我问学生:“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个字、词或者句子?”生:“翻”,资料上说是打翻的意思,我觉得解释为翻滚更好。黑云来势汹汹,从天边翻滚而来,抓住了夏雨“急”的特点来写,还从侧面写了风。生:“白雨”,雨本来是没有颜色的,由于雨下得大,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所以就成了白色。说明夏天

2、的雷阵雨下得很大。生:“乱”,毫无章法,杂乱无章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暴雨打在船头,溅起的水珠像调皮的孩子似的,蹦蹦跳跳进了船舱。生:“忽”,一阵风将云和雨都吹散了,拨云见日,让人心情舒畅。说明夏天的雨来也快,去也快。师:同学们都关注了诗中的字,从中读出了夏雨的特点,这很好!文章中写到了哪些自然景象和景物?作者是怎么把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生:“云”“雨”“风”“水”“山”“船”“地”“楼”生: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的,好像是从上到下,又好像是由远及近。反正是根据下雨的过程依次出现的。师:作者是“醉书”,自然是粗线条的概括,就好像用文字即兴创作了一幅写意水墨画。其实这幅画的作者不仅仅是苏轼,

3、还有生:大自然师:对,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作者如此巧妙的构思,如此精炼的语言,仅仅是为了写景吗?生:(思考片刻)师:可以联系作者的生*和遭遇来想想。生:作者写景的同时好像也在借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感。作者一生报国无门,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师:那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始,诗人的心情好像夏天下雨之前一样,突然间就感到有些郁闷,心中有点不舒服,但是这种感觉还没有完全占据他的心(黑云翻墨未遮山)。然后,他来到望湖楼喝起了酒,天也下起了雨,几杯酒下肚后,诗人有些醉了(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阵风吹来,天渐渐放晴了,诗人抬头看看周围,移步窗前,凭栏临风,顿时感到心里的阴霾

4、一扫而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涌上心头。(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赏析也是从题目开始的。题目中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比前一首诗的题目还要好。紧扣“送”展开赏析师:从诗歌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具体体现在哪个字上?生:“送”师:可是诗歌的内容却在写西湖六月的景色,写了莲叶、荷花。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看来,大诗人写文章也有离题的时候。生:(有人说“是啊”,有人说“不是”,还有人在沉思)一生试探着举手说:我觉得没有离题,诗中写到了“莲叶”、“荷花”,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可能是诗人想对林子方说,我们俩的感情深厚,此时真是难分难舍

5、。(生纷纷举手)生:诗人还写到“莲叶”“接天”、“映日”“荷花”,可能是说自己和友人的感情就如同这些一样,如果自己是“荷花”,那友人就是“日”,彼此互相映衬,相映成趣。生:“无穷”说明情深意长、“别样”说明与众不同。作者就是用这些比方来告诉友人,其实,他很希望友人能够留下来。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

6、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

7、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从诗题看,这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友时即景发兴之作。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的一个古寺,今存。林子方,作者的朋友。这首诗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怀。西湖的美是多彩多姿的,该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去描写她的美呢?绝句这种短小精粹

8、的诗体,不允许作者面面俱到地铺叙。于是,诗人选取了眼前所见的莲叶、荷花,予以集中描绘。头两句,概括抒写西湖的六月,六月的西湖,切时切地。指出六月西湖的风光毕竟不同他时他处,即不同于西湖的其他时节,不同于六月的其他地方。这就有力地吸引着读者,把读者的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去。四时,通常指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六月以外的时节。怎么个不同呢?三、四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际无涯;在这莲叶中间,挺立着一朵朵红得特别出色、红得特别艳丽的荷花。荷花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朝阳映照其上,增添了无限光彩,所以显得如此美丽动人。这两句是对偶句子,“莲”、“荷”

9、本是一物,而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可见其苦心。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映日”所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赏析+练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晓出:太阳刚升起。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译文】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阅读训练】(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

10、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赞叹)(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和“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与“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碧红映日荷花)(3)诗人先写_,再叙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感受实景)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

11、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2一、复习导入新课。1、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为这人间天堂的美景所倾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谁能来背一背?2、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

12、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二、悟诗情。1、这首诗里没有一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2、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能不能说一说你的预习所得?先在小组里议一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作者、写作背景、词语、诗句意思)3、播放视频,谈感受。(美、壮观)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情景吗?出示词语积累: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碧盘滚珠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嫩蕊凝珠轻摇曼舞5、试试看,怎样能读出这种美呢?读出你不同的感受来。自由读、指名读(配乐)6、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从寺中走出时,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

13、、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沁人心脾,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学生朗诵古诗)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7、一池的绿叶红花,让我们大家读出了别样的风情、别样的滋味。播放歌曲。谁也想来高歌一曲?8、播放课件西湖六月一望无垠的荷花盛开景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否给予了你心灵的震撼。面对此情此景,杨万里写下了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的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每人写两句诗,写出你此时的所见及所想。(指名上黑板板书。)三、拓展1、孩子们,同样是写西

14、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出示表格。2、小组讨论,汇报。3、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成了写荷花的千古绝唱,其实他还有一首写荷花的诗也是脍炙人口。知道是哪一首吗?出示小池。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首同样写荷花,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送荷花诗。4、诗题中一个“送”字,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不少学过的送别诗,谁能背诵几句?5、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你怎样理解?6、总结: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四、作

15、业:1、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继续收集关于描写西湖的诗,描写荷花的诗,送别诗,比较异同。3、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3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

16、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17、别样红”。(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从诗题看,这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友时即景发兴之作。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的一个古寺,今存。林子方,作者的朋友。这首诗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怀。西湖的美是多彩多姿的,该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去描写她的美呢?绝句这种短小精粹的诗体,不允许作者面面俱到地铺叙。于是,诗人选取了眼前所见的莲叶、荷花,予以集中描绘。头两句,概括抒写西湖的六月,六月的西湖,切

18、时切地。指出六月西湖的风光毕竟不同他时他处,即不同于西湖的其他时节,不同于六月的其他地方。这就有力地吸引着读者,把读者的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去。四时,通常指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应当理解为六月以外的时节。怎么个不同呢?三、四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际无涯;在这莲叶中间,挺立着一朵朵红得特别出色、红得特别艳丽的荷花。荷花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朝阳映照其上,增添了无限光彩,所以显得如此美丽动人。这两句是对偶句子,“莲”、“荷”本是一物,而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可见其苦心。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映日”所致。夜雨寄北

1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文体常识,理解诗句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理解诗意并赏析诗歌。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传统文化魅力及诗的意境美。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感知诗中塑造的艺术形象。难点:体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的意境美。教法选择诵读、比较与讨论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准备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课总数第67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3.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

20、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欣赏西湖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欣赏西湖四时美景,导入新课。1.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到过西湖,并写下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看老师把这首诗写下来。(板书这首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西湖,感受西湖的迷人风光。二、读古诗,知诗意,想诗境。1.看到同学们自信的神情,我知道同学们肯定会读会背这首诗了,谁想展示一下?2.指名学生说诗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诗文,选择一个话题,与同桌交流。我知道了哪一句诗能读出这个意思?我看到了从哪一句诗看到的?

21、我想到了哪句诗让你想到了?(评价语:你能真会读书,你真会思考,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感受很独特)3.苏轼曾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明媚的早晨,还是绚丽的黄昏,不论是晴雨雾雪,还是春夏秋冬,西湖都是那么迷人。诗人杨万里眼中,西湖什么时候最美?(六月中)4.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这赞叹:啊!5.诗人用哪一个词表达了对西湖的独爱?(毕竟)。(打出原诗)(读)6.我们理解古诗,有时需要按现在的语言习惯调整词语的顺序。想一想,可以怎样调整呢?读一读,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你对古诗真有研究,是呀,诗人这样写正是为了和仄押韵和更好地表达感情。你能读出作者对六月西湖的

22、特别喜爱吗?7.在诗人的眼中,六月的西湖是最美的。请同学们读读后两句诗,六月的景色美在哪儿呢?8.同学们想一想,无穷碧的莲叶,青翠欲滴的莲叶,一个挨着一个,一片连着一片,铺满了西湖,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诗中哪一个词体现了这一特点?(接天)接天的莲叶中点缀着怎样的荷花?为什么会别样红呢?(阳光映照和绿叶衬托)9.莲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它们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从眼前一直铺到天边,是多么壮观呀!让我们再读一读,去想象这样的画面,去感受这样的美。(指板书)三、悟诗情。学习了诗句,我们再关注诗的题目。从题目中我们读懂了什么?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不是诗

23、人杨万里沉醉于美景而忘却了朋友?四、古诗讲究和仄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唱起来也别有一番情趣,现在我们来唱一唱吧!五、拓展延伸。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5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终究”、“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二)能力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4、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规范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同学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同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台。五、媒体选用情况表:内容要点学习水*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注意反应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

25、创设氛围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作者简介知识CAI课件文字表达(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同学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协助理解同学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边写画、交流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资料边看边读边记六、教时布置:一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26、(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同学读诗;(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一起点?(送别之作)(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CAI课件)。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1)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2)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同学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同学反复吟诵古诗。4、写写画

27、画,品味诗情:(1)各学习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作画、写话等)(2)交流、评析。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同学自已吟诵;(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八、形成性练习: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6一、导入新课导入:*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三苏”之一的苏轼。我们就来学*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和苏轼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他们是怎样借景抒

28、情、情景交融的。二、出示目标(同上)三、学法指导1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2听多媒体范读后,反复读诗。(注意节奏和感情)3精读全诗,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4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5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四、学生先学,教师巡视1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可惜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

29、回长安。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中成就最大的。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2词语解释。何当:何时能够。却话:重提,再说。却,还,再。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能够相聚在西窗下1指名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大小李杜或苏轼的诗歌。2出示学习目标,并强调重难点。3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诗歌的方法。4出示学习任务及要求。5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或点拨,着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鼓励

30、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做到有理有据。1.叫到名字的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名言,其余的补充。2.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3.回顾并总结出学法要点。4.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并进行先学。5.学生先查资料按名时地著称的要求整理出作者的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剪烛长谈,再来回忆诉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翻墨:形容黑云像倒翻的墨汁。跳珠:形容雨点打到船上像跳动的珠子。3学习课文内容。(1)听范读两遍,跟读;(2)看幻灯片理解诗意;(3)读完诗歌夜雨寄北,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明确:两个。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两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

31、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4)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下来,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5)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天气变化之快,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来的?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五、检查学生的先学效果诗句赏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

32、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了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感。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1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出现了两个“期”,有没有重复之嫌呢?(明确:从字面来看是重复,本来回避这种重复很容易,把第二个“期”改为“时”:“君问归期未有时”,也是可以的,但这样可能有些潜在意味的损失。因为第二个“期”,强调一种失望的感觉。你的“期”,是日期,更重要的是期待,二者通通没有,不但是近日期没有行期不能马上回来,就是未来何期,

33、也没有确定。日期和期待,双重意味,表面上是日期,深层的是期待,是思念。两个“期”字表明诗人不想用委婉语,而用直率语正面冲击对方的心理。)2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七、当堂训练6指名学生逐一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尤其要照顾和了解中后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7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找出差距与不同。8指导学生在课文相应的地方做标记或记笔记。9点拨,纠正,补充,总结并延伸。10.巡视,检查背诵与默写11.梳理归纳要点,进行比较。6.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翻译任务。7.叫到名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其余学生纠正或补充。8.看

34、大屏幕,进行对照,及时记好笔记。9.各抒己见,抓住重点,力求落实到具体的字词上,能自圆其说即可。10.练习巩固。11.结合板书谈一谈收获或启发。作业设置1背诵默写本首诗。2预习其余三首诗。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导学案比较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

35、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赏析你喜欢的诗句。(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

36、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提示总结: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

37、雨过天晴,风*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四、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7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

38、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预习作业:1、正确、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近背诵的程度;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4、若有条件,可在网上百度网站中分别输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中间是空格)以及“诚斋体”,有选择地查阅一两篇对这两首诗的鉴赏文章。结合着对重点词语的圈点,选择最重要的词句赏析,直接摘录在课本空白处。对感兴趣的,以及你认为特别精彩的赏析语句,可作摘抄。5、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

39、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交流预习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欣赏诗出示画江雪;欣赏画出示本诗。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

40、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个人揣摩朗读;小组交流朗读;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第五板块作业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8毕竟中,风光不与同。_,_。4、反馈交流。美美地读一读。5、总结全诗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

41、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9【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理解诗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

42、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4齐读,让

43、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接天:与天相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别样:特别。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

44、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4.找朋友诗句诗句意思连线。5.填写诗的内容晓出_送_,_。毕竟_,风光_。_无穷碧,_别样红。6.指名填空。7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1欣赏荷叶荷花的图片,播放音乐2交流看完图片后的感受。3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1)同桌读。(2)指名读。(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4)齐读。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

45、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寄情于景(板书)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

46、。(学生自由朗读、品味)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六、背诵古诗1.背诵古诗。2.同学们课外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读一读。【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无穷碧寄情于景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10【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