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完整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完整版)资料.doc(8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2消费函数:指反映消费支出与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C=+y3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C表示消费增
2、量,Y表示v收入增量,则MPCC/Y 凯恩斯认为MPC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C表示消费支出,Y表示收入水平,则APCC/Y 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S表示储蓄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6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7投资乘数:是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同KI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则KI=YI,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KI=11MPC,式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8政
3、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比例。以g表示政府支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kg=y/g=1/(1-) 9转移支付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Ktr=Y/tr=/1-10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11平衡预算乘数: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
4、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kb=kg+kt=1二、单项选择题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 )之时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2. 假设总产出是540美元,消费是460美元,而计划投资是70美元,在该经济中(B) A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B.存货中包含有非计划投资C存在非计划储蓄 D.非计划储蓄等于非计划投资3.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B )。将变大 将变小不变 不一定 4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50,自发投资增加10元,将导致( B )A均衡收入水平有1
5、0元的增加 B.均衡收入水平有20元的增加C自发消费水平有10元的增加 D.投资将增加20元5.总漏出大于总注入而造成的经济不均衡可通过以下哪一项来调整?( C )A.刺激投资的增加; B. 减少税收;C.A和B; D.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6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上,( D )A.非自愿的存货积累为零;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GDP没有变动的趋势; D.上述各项都正确。7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T为定量税,那么政府购买乘数是( D )A0.8 B. 1.25 C. 4 D. 58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T为定量税,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
6、的收入水平将( C )A保持不变 B.增加3美元 C.增加1美元 D.下降4美元9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往往被认为是下列何者的增加所引起的( B )A进口 B.意愿的自发支出 C.税率 D.私人储蓄10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25,那么自发支出增加10亿美元将使均衡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A )亿美元 B.10亿美元 C.250亿美元 D.40亿美元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国民收入增加,并引致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12.如果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B)不变 增加 减少
7、 不确定13.支出乘数的大小:(D)与总支出()曲线的斜率正相关 与总支出曲线的斜率负相关与总支出曲线的斜率不相关 仅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14经验表明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B)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等于15.下面哪一种情况可以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得最多?(A)A政府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开支增加500亿美元B.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0亿美元C.个人所得税减少500亿美元D.企业储蓄减少500亿美元三、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变量的增加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 ABDE )A出口 B.投资 C.税收 D
8、.储蓄 E.政府购买2.均衡产出的条件可以表述为(ACE )。A.计划投资=计划储蓄B.计划的总支出=总产出C企业的非计划存货为零D.实际储蓄=实际投资E.实际的总支出=总产出3.以下各项乘数效应相等的有(ABD )。A自发投资 B.政府购买 C.政府转移支付 D.出口 E.税收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MPC+MPS=1 B.APC+APS=1 C.若APC递减,则APS递增 D. 若MPC递减,则MPS递增 E.MPC和MPS均递减5. 当注入大于漏出时,国民收入如何达到均衡(ABD )?A增加投资减少储蓄B增加出口减少进口C减少进口增加进口 D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 E增加税收
9、减少政府购买四、简述题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假定条件是什么?答:(1)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有家庭、企业两个部门;(2)企业投资是自主的,不随着产量和利率而变动;(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应量(短期内的价格粘性);(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NP、NI、PI、DPI 都相等。2.乘数原理的作用条件是什么?答:四个假设:1,经济中存在生产力的闲置(失业、开工不足) 2,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物价不变)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 4,由于总供给无限,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分析法3.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
10、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为零。, 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点击查看大图时的需求线点击查看大图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32。假设消费函数c=a+byd,税收函数T=T0
11、+ty,如图132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时的需求线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4.试在一张图上画出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决定同一均衡收入的两种方法。五、计算题1.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意愿投资I=50(单位:十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
12、出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意愿投资仍为50,均衡收入、消费、储蓄个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化后,乘数有何变化?答案:1解:(1)均衡收入(Y)=(C0+I0-bi)/(1-c)=(100+50-0)(10.8)=750,消费=100+0.8750=700,储蓄=750700=50。 (2)非愿意存货积累=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比原来的收入增加1000750=250 (4)消费函数变化后:收入=
13、(100+50)(10.9)=1500, 消费=100+0.91500=1450储蓄=1500145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为2000,比原来收入增加2000150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1/(1-c)=1/(1-0.8)=5变为10,即:k=1/(1-c)=1/(1-0.9)=10。经济学方法论第 一 章 经济学方法论概说第1 节 经济学方法论的界定一、经济学方法的内含 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哲学 1、经济哲学的三种典型观点: 是经济学方法论,是用哲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 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对经济理论、经济行为及其规律的哲学研
14、究、反思; 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哲学,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形而上学; 经济哲学取 2、主要研究六大问题:经济本体论、经济价值论、经济规律论、经济决策论、经济实践论、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经济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又贯穿另五种理论之中。 方法论与经济学方法论 1、方法论与本体论本来是同一,所以掌握方法论对认识本体很有意义。 2、方法论处于本体论与认识论之间。 3、方法论因学科而不同。 经济学方法论是其中的一种。 4、经济学方法论具有双重性: 一是属经济哲学,是其中的方法论;二是受经济学研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方法论是在批判古典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或研究范
15、式的重大特点是批判性,正是在批判中才形成其批判方法。 经济学方法论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方法。 经济系统学科层面、经济学科逻辑思维层面、具体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反思。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外延 方法论的三大层面 1、哲学方法论层面, 2、系统科学方法论层面, 3、逻辑思维方法论层面。 经济学方法论的层次 1、哲学方法论层面: 哲学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 具有类似哲学意义的研究方法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经济学原理或定理; 在经济学中,有些基本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如劳动三重性理论,历史发展三阶段理论。有些分析工具(理论)也具有方法论意义 2、系统科学方法论: 系统科学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 经济研
16、究中运用系统学科方法论所产生的理论,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如经济系统论、经济控制论、经济信息论等。 3、逻辑思维方法论 有两类: 、是与对象同一的方法: 对象有什么特性、特征,就应该用相应的方法表现。例如,对象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所以就有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静态与动态统一、个体与总体统一、直接性与间接性统一、历史与逻辑统一、一般与特殊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的方法; 具有客观性、是与主体的发展相适应的方法:具有主观性 受主体的发展程度和目的决定,有选择性。如 阶级及分析的方法,非阶级分析的方法。 一般逻辑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如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 某些经济学特有的分析方法,也具有方法论
17、的意义。一般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第2节 经济学方法论的特性一、具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征 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精神、价值、艺术、文史等)不同; 与自然科学相比 有复杂性、不可重复试验性、目的性和价值判断, 1、复杂,人的行为不象物那样简单、单一; 2、制度、经济运动等不可重复试验,不象物体运动可重复试验; 3、人的行为有目的,不象物体运动是自然发生的; 4、经济运动有价值,不象物体运动自身没有价值。 与人文学科相比 1、以外物为对象,结合物的运动看人的关系,不是只考察人与人的关系。 2、可形成共识;人文学科通常是个别性的。 3、可实证研究,以实
18、证方法为主;人文科学主要以解释方法为主。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 1、明显的实用性 2、定量性 3、开放性 2、但又研究思维,思维离不开人的精神和价值。 3、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奔向社会科学 数理(定量)化 技术性(可操作性)开放性 心理、行为分析、价值分析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特性 主体性特征 哲学很重视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上的作用。主体又是与阶级立场、发展程度相联系的。阶级立场决定眼界的高低远近深浅,发展程度决定主体的实力和认识水平、科学化程度等。有双重主体:主观主体和客观主体。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主观主体有两种:代表资产阶级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客观主体也有两种: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马克
19、思作为研究的主观主体和被研究的两种客观主体: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关系 观念世界观特性 主体必有意识和观念。从主观主体看:哲学首要问题是世界观,经济观就是世界观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化。经济学方法以一定的经济观为出发点。资产阶级学者以为资本主义社会是“自然”的社会,其经济观也是非历史的。这决定其方法论从根本上看也是非历史的。从客观主体看:资本家的观念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其观念对其行为的影响。主观主体不能忽视客观主体的观念。 方法论特性 1方法论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中把握客体的属性和规律而获得一定成果的方式的理论。研究主体:在形成、应用、检验、发展方法论中起主导作用;客体:对方法论的形成、应用、检验、
20、发展起制约作用;实践:在方法论中起决定作用,它对主体产生认识需要、认识对象、认识能力认识工具和时空范围产生重大影响。不是先验的,在行为或认识还没有开始之前,不能形成方法。又可成为先导。行为或思维是连续发生的,以前过程形成的方法对以后的过程可以成为先导。相对性:过程发展没有完结之前,认识和行为实践对过程规律的认识就没有完结。 2、方法论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中介。 两个指向:在不同过程中的作用 它指向理论,是对实践和科学发展的理论概括,使之具有普适性; 它指向实践,是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具体化,以便能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两方面中介作用: 强调应用,将理论推向实践; 使理论应用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这实际
21、上也是一种指向,即是理论指向实践。 方法本身可因广泛的实践、经实践证实可行,并进一步用于认识和实践,而转化为知识、理论(方法论)实践可使方法转变为知识, 运用知识本身就是方法。任何知识体系都可以成为方法。 3、方法论属于应用哲学。 可将哲学的应用功能具体化。 在使哲学发挥社会功能方面的特征:导向性:战略性、战术性指导间接性:通过培养和训练人普遍性:主体能动性:充分地发掘和认识客体。是无言规律变成可认识、言传的东西,还能发现不同客体之间的关系,改变客体的运行方向,使之更美、对人有用、为人所用。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特征 1、有与哲学一样的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实践等; 2、指导客观主体认识和把握经
22、济过程的规律、矛盾分析; 3、从属于方法论,是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具体运用,既借助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经济研究,又引导一些理论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形成经济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4、它深受科学哲学如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的影响。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经济学特征 反映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具有经济学的科学性质 有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的对象 客观性,不可随意裁剪 有纵横坐标和四个层面有特殊的价值判断 有假定、假设条件 有实验、试验 可实证化 特别是通过数学方法达到“可检验、逻辑一致、可积累”, 可预测 具有经济学的人文性质 对象具有人文特质,经济学方法论指出经济研究的都是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 表现了经济学发展要从
23、对物的研究转向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表现了经济研究向伦理的复归;表现了经济研究向政治的复归;反映经济研究的价值性、规范性采用人文语言阐述,而不是单纯用数学语言建构。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特点 经济学方法论的主体特点方法是一定主体掌握和运用的,具有主体性。物的运动本身不存在方法。例如自然界的运动。方法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指的是那些不以阶级、民族、文化为转移而应用的方法;特殊性指的是那些特殊的阶级、民族、文化偏好或避讳的方法,如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方法 方法受主体阶级性、先进性、发展阶段性的影响方法受主体选择和适应性影响方法受客体发展的影响 对简单事物未必用
24、复杂方法。 客体特点 与对象的存在和运动特性有同一性。第3节 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一、与经济运动的发展有紧密关系 经济运动要求揭示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但最初的财富增长明显表现在流通过程,经济学家对经济学方法论形成的作用。对复杂经济运动的思考,要求经济学家选准出发点,抛弃原始唯心主义的方法,采取对实际运动观察分析的方法。 早期重商主义受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抛弃从神学的观点来观察经济现象的方法,用商人(资本家)的观点来研究一切社会现象和事物,把注意力放在论证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关的“世俗利益”上,并开始注意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实际的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从流通转向生产过程而复杂化,人们开始考虑和
25、寻找正确的、合理的方法来研究经济。二、以哲学发展为基础 哲学方法的发展导致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1、人文主义使重商主义能够撇开神学研究经济现象等世俗利益; 培根(1561 1626)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对当时的经济学家影响很大。培根强调可知论,他坚决地驳斥了封建教会的唯心主义经院哲学,论证人可认识和利用自然,认为自然界中有客观的自然规律。伏尔太、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对封建专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们提出自然和社会应当建立在“自然秩序”之上,并把“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相对立。对重农学派的影响。2、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洛克(经验主义哲学家) 第一性的质(内省)、第二性的质(外验)、形而上学对斯密的
26、影响斯密效仿牛顿的实证方法,试图把一切经济现象还原为抽象个人的行为。认为人类经济活动为“看不见的手”推动,就象天体的第一推动力一样。3、人性论、个人主义、人性假设休谟的人性论,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自私”“贪欲”自然本性的结果;边沁的功利主义对李嘉图的影响。4、演绎分析 唯理主义 康德的演绎分析 迪卡尔的唯理主义 对李嘉图影响,他又力求以演绎克服斯密的双重研究。4、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经济研究的巨大贡献。列宁的哲学研究对其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帝国主义经济的作用。5、心理和数理分析数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对
27、边际学派也有影响。边际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运用微分增量概念于经济学研究中;此外,19世纪中叶,生理学家维伯(17951878)发表了感觉强度和耐久力的研究成果:为了使感觉的强度按算术级数增加,刺激的强度必须按几何级数增加。换言之,在短期内,如果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则感觉强度必须递减。这种理论为边际主义提供了依据。边际学派在70年代以后,分为两个支流:一个是以心理学为分析基础的心理学派,以奥地利(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学派为代表;一个是以数学为分析基础的数理学派,以杰文斯、瓦尔拉、帕累托为首的瑞士洛桑学派。克拉克注重心理,属心理学派。6、现代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证伪主义 波普尔 历史主
28、义 库恩 多元主义:理性与非理性兼具 三、以经济发展阶段为依据 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斯密的双重研究 李嘉图的强制抽象研究 马克思的深化外化统一 逻辑与历史统一 庸俗经济学的表象法萨伊马歇尔 2、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干预 凯恩斯的总量分析、心理分析 第4节 学习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一、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 1、有助于掌握经济哲学 从经济学方法论反向经济哲学 2、有助于把握经济学本体“理性” 同时也有利于反思“理性“ 3、有助于理解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理论的关系 从新的角度了解不同经济理论之间争论 4、有助于掌握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二、运用经济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理论创新和发
29、展 2、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3、有助于经济现象的理解- 4、有助于经济研究第 二 章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第1节 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渊源一、经济学,指的是近代以来基于商品经济和资本运动发展的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所以主要涉及欧洲的哲学家。二、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影响 1、原子论 个体主义 最初的经济是家庭本位的理财学; 2、和谐论 强调从个体到整体 个体外部的需要 3、目的论 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等中介的作用,预设行动的明白。 4、理性选择 目的论与唯理论结合:基于特定的目的或利益的认识阶段或能力 经济理性 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其方法特征:理性主义态度、个体主义倾向、功利主义目的
30、 哲学理性,理性就是意识、心理活动;理性就是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定;就是一种能动性行为的自控力;就是实现效用和目的的手段;是一种评价和价值尺度的价值判断。第2节 近代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一、近代认识论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狭义运用抽象推理达到事物或真理认识的思想倾向; 广义推崇理性、反对非理性的观点或倾向。认为理性思维必需合乎逻辑、重视方法论。有经验主义(一切理性认识都来自经验)和唯理主义(根本原则是先验的)。 都构成经济理性主义,成为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二、经验主义是古典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培根强调“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例行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说:“一般说来,英
31、国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把培根和霍布斯当成自己的哲学家”。 资本论第1卷第428页脚注(111)他对配第的影洛克 第一性的质(内省)、第二性的质(外验)、形而上学对斯密的影响经济现象学研究 归纳分析三、唯理主义 笛卡尔推崇理性、逻辑演绎。 对李嘉图的影响。经济生理学研究 演绎分析理性经济人 四、辩证唯物主义对古典认识论(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第3节 现代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的科学哲学有: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一、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1、形式逻辑的框架和试验科学的基础,即以经验为基础,运用逻辑工具将其体系化
32、,再从现有体系推演出新的结论,最后以经验方法验证。 一方面,它要符合逻辑演绎原则,要求公理化,由公理、基本概念出发演绎推导出其他概念。有点象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但它把演绎推理看成是一种假定或假说,再用经验数据来鉴证它。 另一方面,它要符合证实原则:是从理论的外部来检验理论的优劣和可接受性标准。它要求对构成理论前提或假设、理论的推论结果或预见进行检验,只依赖于预见和经验检验的相符程度。但经济学理论无法通过实验来检验,只能主要利用历史数据的检验,所以要依靠计量经济学。即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对理论所涉及的有关变量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21、80)它涉及的问题主要是理论:其前提是否现实的
33、;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还是不可证实的或不可证伪的。(22)或者是对其前提、或者是对其结论的证实或证伪。选取的数据是否可靠、齐全、任意。证实原则以归纳法为基础。(79) 2、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应用:经验分析尽可能强调数量和计量表示。 经济学的形式化,表现在公理化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将全部理论和方法转化为一致的数学形式。 实证原则对经济学可检验性的要求,体现为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利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理论涉及有关变量进行相关的回归分析。 3、逻辑实证主义对经济学的影响 引发对经济学实证与规范、理论与政策的导向、不同思考范式类别的划分,刺激经济学家注意理论的客观性检验。 其强调“是”即“应该”,有可能导
34、致认识建立在或然性的基础上,它观察的事例总是有限的。这又引出批判理性主义和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 波普尔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批判“从观察到理论”的科学性。1、证实主义拒绝形而上学,但有些“形而上学”虽不能为经验证实或证伪,对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有些貌似脱离现实时空不可证实的思想,如法拉第、爱因斯坦关于“场”的设想,虽不具备“可证实性”,但却是真正科学的。可见证实原则混淆了“分界”问题和“意义”问题。2、证实原则可能阻止对理论预设的质疑。为防止观察过程出现偏差,证实主义进而为理论的可行范围更加周密的假设。但是,现代经济学已经指出,“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完全竞争”等绝对性预设是不现实的。3、提出“
35、否定后件”的命题。A和B是连带关系,主导从属关系。 若正面推理: 若反过来: 大前提:若A为真,则B为真, 大前提:若A为真,则B为真, 小前提:已知A为真, 小前提:已知B为真, 结论: B为真 不能得出结论:A为真 A的真实可决定B的真实 B的真实不能决定A的真实 肯定前件有意义 肯定后件对肯定前件没有意义 再换位:大前提:若A为真, 则B为真, 小前提:已知B不为真,必能得出结论:A也不真 B的不真能决定A是否不真 否定后件导致否定前件总是正确 例:夏天若出太阳,天气就热。启示: 肯定前件有意义,肯定后件没有意义,否定后件总是正确; 证实思维永远不能确认一个命题的准确性;他认为,科学的理
36、论都是全称命题,而有限的经验所能证实的只是个别或单称命题,是以偏概全。它永远不能使科学摆脱假说或猜测的命运。(82) 经过证伪以不断“试错”的演化,能够得到逼近真相的判断;他认为,一个理论或命题的科学标准在于可证伪性。(82) 理论的预测性功能依赖于其抵抗证伪的能力; 证伪原则是判断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 4、波普尔规划了一条科学探索之路: 依据现实情景,大胆猜测; 用相关经验对比猜测结果,严格检验; 若被证伪,即应放弃。 5、评价:有价值,如对西方经济学,完全经不起证伪;要有历史性,证伪不是简单地、不管时空条件地任意选择一个事例比对,现在被证伪,未必将来不可证伪。例如不能简单地用苏联解体来证明
37、共产主义失败。证伪的事例有讲究。简单比对证伪,反而不利科学研究。二、历史主义 库恩对归纳主义持批判态度,却对历史、科学史很重视。被称为历史学派主义学派。 他也认为,证伪主义只重视分析、忽视社会、历史、心理的因素在科学划界中的作用。他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在一定的范式中,而范式的形成或摈弃都决定于科学研究共同体的心理、信念。(83)其核心概念和逻辑: 范式。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对研究领域中的事实内容、结构的一个基本判断,以及由此批段决定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工作模式等。 马克思的研究范式还包含一定的观察研究立场、视阈、思路、方法及处理思想材料的逻辑等。 其作用: 1、为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平
38、台; 2、对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梳理整合; 3、内置了研究议题的轻重缓急,蕴含着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科学共同体。有相同研究范式、面对共同课题、采用共同思想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研究者群体。 常规科学。在一定范式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活动,其任务不是创新,而是遵循既有范式开展具体的解释。 科学革命。范式的转变,以解决旧范式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现象。 他认为,经济学革命的实质是新、旧范式之间的抗争,是范式的转换。是一定的范式占支配地位。(23)理论的检验和划界过程,实质上是一定的科学研究共同体面对相互竞争理论范式进行选择的过程。(83)选择的准备是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有效性。(84) 他认为现代经济
39、学有三种范式: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激进经济学、前苏联计划经济范式。它与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区别:受科学共同体有效保护,科学状态是连续被保护的稳定状态,是一种防守性的方法论。而证伪主义则认为科学是连续革命的状态,是一种进攻性的方法论。 按此方法,经济学的发展只能是范式的转换,主流、支配地位的改变。不是取代、消灭。这种革命的进程: 从旧范式中解放出来,进入新的情景和领域; 建构新的范式; 寻找原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关联; 经过对新的前提预设、初始状态、边界条件进行调整测试,初步形成新的理论范式,并成为主导性的分析力量。三、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要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以及科学进步和知识
40、退化的区分标准。1、有最基本的理论构成“硬核”,具有不可反驳性,对任何经验事实的攻击具有免疫性;2、保卫硬核的规则:规定什么问题不能被追寻,什么工具适合使用;3、改善和发展理论的原则:规定研究方向和最好的工具;4、由诸多辅助性假设、实际理论、经验约定构成“保护带”。如果保护带中的每一个变化都是经验内容的增长,就意味着它预测到了新颖事实,是理论的进步。他强调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事实证认,而非证伪。证伪本身不能体现价值和意义,不能成为追求的目标。他也反对库恩,在面对反常事实时,不能强迫用旧范式去解释,而应拓展新的领域,发现新的知识,解释新的事实。如果一种理论要耗费主要精力去应对反常事实的挑战,已经退
41、化,说明它已经不再具有上升性。四、后现代主义 延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的批判, 由本质论进入关系论; 指出所谓的本质论为追求本质,诉诸心理、理性,离开具体情景而分析本质毫无意义。转而把分析的重点放在不同个人行为互动和制约的动机分析上。 由方法论转向修辞学。指出经济学方法论与政策建言不同。所以应该着眼于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修辞。例如用种种新的修辞手法表达思想。 由单边论转向博弈论。后者解释了理性的悖论。 由静态论转向过程论。第4节 经济学方法论从理性主义向非理性主义转换一、经济学“理性主义”运动 1、阐释解决问题的两种思维路径: 一是进化论:只需借助事物的竞胜争存,无需假设“理性人”直接解
42、释; 二是借助“工具人”假设。认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方法是注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2、它有三个发展阶段: 马歇尔认为,只有在均衡状态时经济人的行为才是有序的、稳定的,也才是理性的。这必然导致均衡分析。马歇尔有两种均衡,经济力学的均衡,是静态的,把一些动因存而不论,在简单的条件下研究均衡;在此基础上研究经济生物学的均衡,是动态的,即把静态均衡撇开的条件引入,研究它们对原有均衡的作用,发生新的均衡。马歇尔的均衡指的是个别消费者和个别厂商之间的均衡,所以称“局部均衡”。后经萨缪尔森改进为数学方法,把理性选择人所面临的可选择的东西叫做“变量”,不可选择的出叫做“参量”,用数学分析方法找到其致用函数或目标函数,在给定参量下,寻找变量的最优值,即“解”。再验证这些“解”是否确实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化。最后这一步叫做“比较静态分析”。 阿罗进一步建立“一般均衡”理论,并使之成为公认的分析语境。例如“效率”“帕累托最优”等都以“一般均衡”为假设前提。“一般均衡”指的是全部消费者与全部厂商的均衡。 后来,博弈论引入经济学,解释“经济人之间的博弈”。但理性主义也不断受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