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宜春三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174156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97 大小:3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宜春三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2018-2019年宜春三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宜春三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宜春三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2019年宜春三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

2、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 4 分)、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距关,毋内诸侯()、沛公奉卮酒为寿()、不如因善遇之()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每空1 分,共 4 分)、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入,吾 得 兄 事 之(、籍吏民,封府库,而 待 将 军(、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 8、下列句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 项 是()o

4、 (2 分)臣为韩王送沛公者且为之奈何君为我呼入谁为大王为此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A、C、B、D、1 9、翻译下列句子。(2分)、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第2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 成7 9题。(6分,每小题2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 易 水 上,既 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

5、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

6、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A.持千金之资币物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币:礼品遗:给予、赠送谢

7、:感谢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2 分)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A.B.C.D.9、下列对送别场面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

8、,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第3 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日“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

9、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日:“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瞪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骤骑咯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

10、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注:染衣:指僧徒穿的缁衣。缁衣由黑色染成,故称染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忧服阙 忧:担心B、与季直素善 善:友好C、领 左 卫 司 马 领:兼任I)、政尚清静 尚:崇尚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

11、参军,并不起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A、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C.等到陶季直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子孙没有钱财给他入殓与停柩,听到此事的人没有人

12、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人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7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3 分)译文:_(2)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4 分)译文:(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3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3、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4 题:文言文阅读(1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日:“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 曰:“臣请陈之:臣故畜将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

14、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西汉刘 向 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惇牛:母牛。夷吾:即管仲。咎繇:人名,法官。4 .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臣名之(命 名)B.公诚愚矣(诚恳)C.臣故畜殍牛(养)D.管仲正衿再拜曰(使正,或:整理好)5 .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D.桓公认

15、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6.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3 分)()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3 分)翻译:(2)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 分)翻译:_ _ _ _(3)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4 分)翻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5 题:阅 读 烛之武退秦师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

17、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济而夕设版焉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 D、与郑人盟7 .下列关于“之”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子犯请击之A、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不同8 .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邻之厚,君之薄也吾欲之南海B、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也B、佚之狐言于郑伯C、夫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郑伯请烛之武出面说退秦师,烛之武一开始推辞,这充分体

18、现了他谦虚的品质。B、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说话,让秦王产生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性。C、烛之武借用历史事件是为了加深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D、烛之武进一步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晋贪欲的特点,预示了晋灭郑后必犯秦,使秦意识到灭郑于己不利。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13题张复斋传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19、。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质)。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

20、,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祝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

21、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日: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清?刘大概 张复斋传)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 诛:索取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蒙:受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楚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11.以下句子

22、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 一 组 是()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亩粮止一升A.B.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先生出贿付其父宜准湖乡下地例,一C.D.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

23、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1 3.把下列出自课本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 分)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3 分)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4 分)第 7 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 2 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闲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日:“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

24、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骡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微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

25、,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 自 后 汉 书 朱 晖 传,有改动)注:掾属:佐治的官吏。绐:欺骗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 确 的一项是(2分)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C、数年,坐法免 坐:因犯罪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

26、:对说1 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2分)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土也,勿夺其节。”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骡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A.B.C.D.1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侧艮朱晖的人格。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壁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

27、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1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2)主簿大惊,遽以白就。(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第 8 题:(3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 一7 题。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零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

28、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斌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日,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

29、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鹫。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麻,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

30、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清史稿,有删节)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斌策玉廷必变计 策划 B.江宁巡抚缺,方廷推 推举C.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 告诫 D.及蠲江南赋 减免5 .以下各组几句中,全都表现汤斌廉洁刚正的一项是(3 分)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斌察其廉,奏留之。索脉,斌不应而斌属吏独无 及蠲江南赋。洁己率属,实心任事。A.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总兵

31、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成功地让他离开,并且使其军哗变溃散。B.淮安、扬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灾,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失察下属官员而降职调任,皇上知道汤斌很廉洁,于是将他留任。C.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顺昌祠,并告诫各州县毁掉类似五通神祠的祠堂,修建学宫。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D.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但皇帝没有同意,只是让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5 分)译文: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

32、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9 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 9 题(2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

33、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成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

34、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6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人之力而敝之 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B./C./D./7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是()(3 分)夜缱而出,见秦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伯说,与郑人盟A.B.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秦、晋兵临城下,

35、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缱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9 .翻译下列句子。(1 0 分)(

36、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第 1 0 g:第 1 1 题:古诗文阅读(共 3 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做 912题。(每小题3 分,共 1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

37、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9、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10、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3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邻之厚,君之薄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1、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洞其中 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2、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第 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T 2 题。(9 分,每小题3 分)李迪字复古,其先

39、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 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

40、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日:“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

41、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 宋 史 李 迪 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1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1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

42、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翻译句子。(10分)12(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分)12(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分)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詹鼎传 明 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

43、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 珍 开 府 庆 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赚,请于鼎。持不可,曰:

44、“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谐之,系鼎狱,半载乃释。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

45、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 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选 自 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C.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D.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46、项是()A.B.C.D.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辄能言诸生所诵夜坐饼灶下,诵 不 休 为 其 府 都 事,有廉名简牍满前,须 臾 而 决 鼎 为 草 表 谢,辞 甚 恭 而 辩 刑 部 有 詹 鼎 在,胜百辈A.B.C.D.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C

47、.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4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8、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3 分)译文:(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3 分)译文:第 1 4 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 1 3 题。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缓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

49、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9 .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I).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 0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的不同是A.六王毕,四海一 B.蜂房水涡 C.朝

50、歌夜弦D.骊山北构而西折1 1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A.六王毕(灭亡)蜀山兀(变得光秃秃)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直 走 咸 阳(趋向)各 抱 地 势(随着)夫(让)C.雷 霆 乍 惊(突然)而 望 幸 焉(宠幸)秦(让)D.缕立远视(长久)朝歌夜弦,1 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杳不知其所之也B.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C.辇来于秦D.盘盘焉,困困焉为秦宫人(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成为)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让)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缗立远视,而望幸焉1 3 .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