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桃江一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173044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97 大小:3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桃江一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2018-2019年桃江一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桃江一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桃江一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2019年桃江一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

2、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骏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维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 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篓,请得自杀。”即以

3、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日枪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日:“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节 选 自 后 汉 书 酷吏列传)注 辟:征召。卜工:风水先生,算命的人。门下书佐:官吏名。水丘岑:人名。苍头:奴仆。楹:房屋的柱子。黄门

4、:宦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操兵诣府 操兵:带着兵器B.升车而去 升车:登上冈车C.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征:特地征召D.文叔为白衣时 白衣:H色衣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日/袍鼓不鸣董少平/B.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 为 卧 虎/歌 之 日/袍 鼓 不 鸣 董 少 平/C.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日/袍鼓不鸣董少平/D.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

5、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 之/日/袍 鼓 不 鸣 董 少 平/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宣执法公正严明。无论是北海郡豪门公孙丹儿子杀人,还是公主奴仆杀人,董宣都将其绳之以法。B.董宣处事沉着乐观。他在遭到弹劾被判了死刑的情况下,却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显得忧愁。C.董宣做人刚直不阿。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D.董宣为官清正廉洁。做官三四十年,死时家境贫寒,皇帝很伤心,赐给粮食二千石,按大夫礼节安葬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宣具以状对,言水丘

6、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2)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115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qi,一人一马)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1(1,用尽)C.范 增 数 目 项 王(数shu6,计数)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1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B.不然,籍何以至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D.今者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

8、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C.因击沛公于坐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第 3 题:阅读文化经典 孟子,按要求答题。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

9、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选 自 孟子滕文公下)注释戴不胜:宋臣。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薛居州:宋国人。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 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

10、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第4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1 2 4 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 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11、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船千里,旌旗蔽空,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螭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选 自

12、苏 轼 赤壁赋)2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 误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而问客日危:SB.举匏尊以相属劝酒C.知不可乎骤得申为轻易骤:突然,引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停止2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托遗响于悲风B.其声呜呜然能及游于是乎始今其智乃反不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郊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固一世之雄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用法的一 句 是()A.哀吾生之须臾B.凌万顷之茫然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就醉D.引觞满酌,颓然)A.引“月明星稀”句,是因为由

13、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联想,表现曹操当年建功立业的雄心,又为后文写曹操失败伏笔,先扬后抑。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的景物描写,采用铺陈排比手法,作者描写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写想象,写古战场情景。C.客人关于英雄不再、生命短暂以及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的议论,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另一个方面。D.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因此,他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第5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4 7题。张杖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

14、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杖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日:“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杖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杖曰:“今 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

15、实,果如检言,即诏罢之。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秋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宦官执政,自(蔡)京、(王)辅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堪。械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根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械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天下传诵之。杖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

16、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日宣。杖之言日:“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械讲学之要也。选自 宋史(有删改)4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内赞密谋B.间以军事入奏C.上矍然曰D.孝宗感悟,命得中寝赞:帮助间:偶尔矍:精神抖擞寝:停止5 .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B.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C.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

17、皆人欲/非天理D.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宰相虞允文任命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根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文,终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终止。B.张械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贤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C.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械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且言辞异常激烈。D.张械以荫补入官列,担任直秘阁;同时又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

18、语。(1 0 分)(1)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5 分)(2)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5 分)第6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 1 4 题。(选择题每题3 分,翻译题9 分,共 2 1分)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

19、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关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

20、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节选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1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3 分)其进愈难,而其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然力足D.况修短随化,终期)(3 分)1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I I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见愈奇记A.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厂V -I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至焉,于

21、人为可讥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于尽1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 一 组 是(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A.B.1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D.)(3 分)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

22、风。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1 4.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译文:_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译文:_ _ _ _ _

23、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 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瑁布

24、衣时与甫善,时博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培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博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培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

25、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 旧唐书?杜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棹舟迎甫而还B.玄宗奇之,召试文章为.奇妙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夜里D.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出过错5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授京兆府

26、兵曹参军赴河西)(3 分)棹:用桨划奇:认宵:在过:指)(3 分)甫自京师宵遁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C.D.贬瑁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阻,旬日不得食A.B.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B.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C.杜甫因为自幼同房培就有深交,所以在房培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

27、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4 分)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3分)第8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 成7 13题。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支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沛公时时问邑中贤豪。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

28、娱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 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食其所戒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日:“竖 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日:“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食其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沛公喜,赐食其食,问日:“计安出?

29、”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人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食其为广野君。(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释:握龊,器量狭窄。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子 适:到达B食其至,入谒 谒:拜见C不宜倨见长者 倨:傲慢D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 摄:整理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延食其上坐,谢之 延:延请B足下起瓦合之卒 起:出身C夫陈留,天下之冲 冲:交通要道D臣善其令,请得使之

30、,下之 善:和交好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夜缱而出,见秦伯B则长揖不拜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C与人言,常大骂视其所与,不知D乃深自藏匿荆轲废,乃引起匕首提秦王1 0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同法相同的一项是A收散乱之兵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欲以径入强秦 以其无礼于晋C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不如因善遇之D臣为内应 公为我献之1 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郦生“狂生”的一项是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乃深自藏匿食其入,即长揖不拜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A B C D1 2下

31、列评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A 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度是“深自藏匿”,不屑与交;而 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确认为“此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B 郦食其有才干,很有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C 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而对傲慢的刘邦,他“长揖不拜”,并无意中提出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

32、服了刘邦。D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1 3 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 分)(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 分)(3)乃引起匕首提秦王。(3 分)第 9 题: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歌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干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33、”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D.项王军壁垓下 壁:营垒5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 分)力拔山兮气盖世。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34、A.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所杀汉军数百人。B.C.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B.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倒退数里。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35、言,籍独不愧于心乎?”第 1 0 题:阅读课内文言文 劝学,完成练习。(1 2 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36、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A、学不可以己 已:停止。B、假舆马者 假:借助。C、臂非加长也 力 口:增加。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故木受绳则直C、吾尝终日而思矣D、蛟龙生焉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醉则更相枕以卧人非生而知之者犹且从师而问焉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37、、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7、翻译句子(每题3 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

38、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第 H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 题。(2 0 分)耶律奴妻萧氏,小字意辛,国舅驸马都尉陶苏斡之女。母胡独公主。意辛美姿容,年二十,始适奴。事亲睦族,以孝谨闻,尝与娣姒会,争言厌魅以取夫宠,意辛曰:“厌魅不若礼法。”众问其故,意辛曰:“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抚下以宽,毋使君子见其轻易。此之为礼法,自然取重于夫。以厌魅获宠,独不愧于心乎!”闻者大惭。初,奴与枢密使乙辛有隙。及皇太子废,被诬夺爵,没入兴圣宫,流乌古部,上以意辛公主之女,欲使绝婚。意辛辞曰:“陛下以妾葭孳之亲,使免流窜,实天地之恩。然夫妇之义,生死以之0妾自笄年从奴一旦临难顿尔乖离背纲常之道于

39、禽兽何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虽死无恨!”帝感其言。从之。意辛久在贬所,亲执役事,虽劳无难色。事夫礼敬,有加于旧。寿隆中,上书乞子孙为著帐郎君。帝嘉其节,召举家还。子国隐,朝统间始仕。保大中,意辛在临潢,谓诸子臼:“吾度卢彦伦必叛,汝辈速避,我当死之。”贼 至,遇害。(辽史?烈女 传 萧氏意辛传)注 娣 姒(d i s i):W f f i o古时妇女称丈夫的弟妇为娣,丈夫的嫂子为姒。厌(y而)魅:用迷信的方法,祈祷鬼神或诅咒。厌,噩梦,通“魇”。葭草(j i d f i i):芦苇里的薄膜。古人常用来比喻虽然疏远但还有点联系的亲戚。乖离:背叛分离。乖:违背,不谐调。4.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

40、意思,不正确的一 项 是(2分)A.年二十,始适奴适:女子出嫁B.奴与枢密使乙辛有隙隙:空隙C.妾自笄年从奴笄年:(女子)成年。D.子国隐,朝统间始仕仕:做官,任职5.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毋使君子见其轻易B.使免流窜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事夫礼敬,有加于旧佚之狐言于郑伯臼B.争言厌魅以取夫宠皆白衣冠以送之C.厌魅不若礼法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杀之D.毋使君子见其轻易府吏见丁宁7.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妾自笄年 从奴一旦

41、临难顿尔乖离 背纲常之道于禽兽何异B.妾自笄年从奴一旦临难 顿尔乖离背纲常之道于禽兽何异C.妾自笄年 从奴一旦临难 顿尔乖离背纲常之道于禽兽何异D.妾自笄年从奴一旦临难 顿尔乖离 背纲常之道于禽兽何异8 .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本文传主萧意辛事亲睦族,且重礼仪,反厌魅,教诲她婢以礼法取宠于丈夫,认为女子如果靠厌魅取宠于人则是有愧于心的。B.萧意辛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拒绝了皇帝让她免于流窜的好意,反对在大难临头时弃夫不顾,坚持与夫同行,侍奉丈夫更加礼敬。C.萧意辛得知贼人卢彦伦反叛的消息,坦然应对,无柔弱女子戚戚之容,而有女中大丈夫从容之风,最后为国死节。

42、D.萧意辛的事迹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下的公主之女,皇帝姻亲,萧意辛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奇女子了。其一言一行,今日读来,犹让人为之敛容,让人肃然起敬。9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虽死无恨!(5 分)译文:(2)保大中,意辛在临潢,谓诸子曰:“吾度卢彦伦必叛,汝辈速避,我当死之。”(5 分)译文:第 1 2 题:阅读下文,完成1 3 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 1 0 分)陈轸去楚之秦。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

43、言,子欲何之?请为子车约。”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楚人有两妻者,人挑其长者,詈之;挑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 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取长者客日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楚与不。”(取材于 战国策)【注】陈轸: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曾两次为秦相。割K(t i百o):逗引,诱惑

44、。1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少 者 乎 取 长 者 客 曰 长 者 詈 汝 少 者 和 汝 汝 何 为 取 长 者 曰 居 彼人 之 所 则 欲 其 许 我 也 今 为 我 妻 则 欲 其 为 我 詈 人 也。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仪认为陈轸常常把秦国的国情偷偷泄露给楚国,希望秦王马上杀掉陈轸。B.秦王不希望陈轸去楚国,秦王表示如果他去别的国家,就可以为他准备车马。C.陈轸表示离开秦国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表明自己与楚国真正的关系。D.陈轸认为如果自己经常把秦国的国

45、事泄露给楚王,那么楚王定会收留自己。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9分)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王史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 在 淮阴侯事中。汉王引兵东定三秦,

46、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部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

47、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日:“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节 选 自 史 记 萧相国世家)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B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去:离开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

48、 距:距离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辄:立即8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部表现萧何“功人”“勋烂”的一组是(3分)()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数使使劳苦丞相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A.B.C.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C.虽然萧

49、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心他会乘机反叛,所 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 称“勋烂”。1 0.翻译下列句子。(10分)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0、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答:_第 14题:文 言 文 阅 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4 7 题。贡禹字少翁,琅哪人也。以明经繁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议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