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地理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地理7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设计地理7篇教学设计地理篇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展示“亚洲地形图”。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
2、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4、引入地形剖面图。(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
3、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
4、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
5、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课后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设计地理篇2【教学内容】樱花之国日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日本的地理位置。2、读图说出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二、过程与方法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2、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通过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学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引导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日本地震并引发海啸导入。二、了解日本。问:1、你对日本了解多少?2、为什么日本的文字、建筑风格,甚至城市街道的名字都可以找到我们中国的文化痕迹呢?3、为什么日本的和服像中国古代的服装?学生回答(可讨论合作)教师归纳: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技术的国家。从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到近现代广泛受西方欧美文体和技术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1
7、、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2、看地图册p18日本在亚洲的位置图问: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属于亚洲的哪一区?3、看地图册p4世界地图,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四、学习日本的地形特征。1、看教材p28图750日本地图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在图上标出所找的四在岛屿,记住它们的名称。)2、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这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同座讨论,教师引导)3、看地图册p18日本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城市。问: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引导问:陆地基本地形有哪几种?日本地形有哪些?)五、了解日本
8、的气候特征。看教材p1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问:日本有哪些气候类型?六、小结。?板书】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北温带38万平方千米岛国四大岛为主体东京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地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日语以山地地形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教学设计地理篇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
9、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通过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掌握分辨乳蓄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大家要注重自然规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2.培养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
10、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那么一日三餐我们除了五谷杂粮和蔬菜,还会吃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吃肉,除了肉我们还可以改善下子自己的生活喝点牛奶。大家身边应该有订牛奶的同学,那大家知道这牛奶从哪里来我们吃的牛羊肉又从哪里来呢好的,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解释下,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板书】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过渡】那么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首先我们以阿根廷为例,为大家介绍大牧场放牧业。?播放幻灯片】出示面向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提问】师:大家把幻灯片上的图片和书本结合起来后,发现大牧场
11、放牧业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生:有牛肉和羊毛。?讲解】对的,主要产品有牛肉和羊毛。那么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提问】那么大家就不禁会想了,为什么在在美国、阿根廷的大牧场上,牧牛占重要的地位,而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大牧场长,养羊占很重要的地位呢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讨论下。?播放幻灯片7】?讲解】大家结合了当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还有社会经济当地的交通情况之后可以了解到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1.干旱、半干旱气候,不宜发展种植业2草类茂盛,牧草优良3.地广人稀,地租低廉4.交通便利
12、,市场广阔5.技术先进,集约经营?过渡】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到的区位条件来分析、分析下其特点。?讲解】大家可以发现:1.面向市场2.生产规模大3.专业化程度高4.依赖交通和保鲜技术5.重视科技应用;这五个主要的特点。?提问】在学习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区位条件以及特点之后,那么老师就需要大家延伸一下了,请大家结合中国草地资源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分布图分小组讨论中国能采用大牧场放牧业模式吗如果可以,那是为什么如果不行,那又是为什么然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出一个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学设计地理篇4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
13、及扩张结果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板书)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提问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
14、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提问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
15、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学生思考、回答略。提示我们知道,世界上共有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彼此张裂。当板块碰撞,隆起的部分就形成了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就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结果。这样的运动一直在继续着,想象一下,几亿年之后,这个地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学生想象、回答(有可能会变成海洋)进一步提问既然这个地区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区,那么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火山喷发)的
16、确,这个地区有许多的活火山和死火山,其中的死火山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峰,海拔5895米。引导学生在图中确认乞力马扎罗山的位置转折(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再来看看这里的河流状况,这里有哪几条主要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根据该地区的地势特征,判断一下它们的流向分别是怎样的。其中尼罗河和刚果河分别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流入了哪个大洋?学生回答略。进一步提问看看这个地区有几个主要的湖泊?其中三个位于东非裂谷带附近,请你们猜测一下,两者有没有什么联系?(湖泊的形成与裂谷带一样,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补充还有一个地方需要介绍,这就是好望角,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它,这是非洲的最南端,同学们知
17、道为什么称他为好望角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了解一下好望角名字的由来新课结束,复习反馈板书设计:第十三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位置和范围二、“高原大陆”1.高原为主2.东非大裂谷:范围、成因3.刚果盆地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教案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较好的贯彻了初中地理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教案设计注意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剖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得到提高,并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
18、设计地理篇5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
19、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5.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
20、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
21、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评价点拨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小结过渡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板书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提出问题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2.随着现代
22、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评价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
23、会现象的地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讨论引导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
24、习惯。2.运用地图的步骤: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反馈练习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
25、样的地图,为什么?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课堂小结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教学设计地理篇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
2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
27、天。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中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
28、差5.地方时计算:中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教学设计地理篇7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
29、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为什么热带各地的
30、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