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满族剪纸.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169933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巫闾山满族剪纸.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在辽宁西部,锦州以北,有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它就是医巫闾山。东北有三大名山,即长白山、千山、医巫闾山,医巫闾山为三山之首。医巫闾山历史上是游牧民族和山林民族聚居的地方,萨满文化是医巫闾山文化的根基。医巫闾山人的先祖在当时生产力低下、自然环境恶劣的生活中,渐渐形成了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祖先神的信仰,用肯定形式去表示这种崇拜。神偶即是随身携带的祈祷神像,它是用树皮、兽皮剪刻的,或是用木头雕刻的。当医巫闾山人定居下来后,这种神偶的造型就被剪纸艺术传承爱护下来。医巫闾山地区满族剪纸至今仍保留着游牧民族、山林民族崇拜自然神和先祖神的萨满文化内容。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人是一个群体,山

2、里山外、十里八村,长到耄耋老人,幼到挂着红布兜的顽童,都能动上三剪刀。这种艺术活动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剪纸作品,形式单纯,内容广博,是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古老的民谣、传闻、地方戏与大秧歌,是剪纸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使得这种貌似简约的艺术形式,蕴含着宇宙、自然与艺术家内心之间神奇的和谐。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大多以风俗画的布局,大写意的手法,画面构图严密饱满,层次分明,粗犷中蕴含微小。神偶雕刻常用的阴刻工艺,使画面气概恢弘,意蕴深厚,经常使人浮思遥想,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进入了神话世界。许多剪纸作品既有萨满文化肃穆简洁的神奇色调,又有农耕文化的灵动活泼,不仅在内容上融合了多民

3、族的文化,在艺术形式上也是多民族艺术特色的完备结合。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工具主要运用大剪刀,年轻作者有运用小剪刀的,不运用刻刀;对纸张运用不严格,通常运用色调浓重、质地厚实的单面红纸。技法主要是打腹稿、剪顺手走、手随心动,剪前不描样,实行对称剪法、阴阳结合剪法以及粘贴组合等。用剪坚决,大刀阔斧,形象刻画不做过多雕镂,简洁而又有力度,体现出质朴、深厚、磅礴的气概。 另一类剪纸作品,记录的是医巫闾山各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其中有对民族领袖努尔哈赤英雄业绩的描述;有对萨满巫术场景的再现;还有对满族及北方民族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祭祀、消遣等日常生活的记叙。这些或温馨、或火爆、或壮美

4、、或凄美的画面,倾注着作者赤诚的民族情感,传递着对民族文化的骄傲和依恋。 马凤兰、张波等人的剪纸作品“锔盆锔碗”“打铁”“做豆腐”“织布”“纺线”“打太平鼓”“跑旱船”“见面礼”“回娘家”“坐福”等表现的是满族山人日常与农业生产休戚相关的生产方式和民间礼俗。 价值与意义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原汁原味的北方民间乡土艺术,传承和见证着昌盛的古代文明,是医巫闾山人劳动才智的结晶,也是我国田野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珍宝,具有极其宝贵的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宗教学的史料价值。 比如,通天树是萨满文化中“天梯”“山神”崇拜的具象符号,在北方山林民族的传闻中,人间的萨满是通过通天

5、树与天神沟通的。李淑清的作品通天树、费连玉的作品祭树、齐桂兰的作品生命树、汪秀霞的作品树神等,都简洁完整地表达了山林民族的萨满文化宇宙观,尤其是通天树的三层枝干正是萨满文化三层天观念的直观表现,形象地再现了北方民族对自然神的崇拜。 再如侯桂芝的作品媳妇人和祖神、李淑清的作品媳妇人、汪秀霞的作品嬷嬷人等,其中的“腹乳如山”形象,则是满族山民用剪纸记录下来的远古时期的女始祖神像,特殊是那些头上长满果实、腰上围着柳叶、手举柳枝的人物造型,更是透露了上古时期人类的自然神信仰。这些文化元素至今仍保留在医巫闾山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是多么的难能珍贵。 生殖崇拜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行为,表

6、现这类行为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品有拉手人系列、抓髻娃娃系列,而这些剪纸中的拉手人、抓髻娃娃形象正是生殖崇拜的祭祀神偶。 现状 随着社会的转型、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一代民间剪纸艺人的离去,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也将面临艺随人亡的危机。比如,民俗专家王光曾采访过的民间剪纸老艺人就有多人已经离世,剪纸技艺也随之而去,只留下了一幅幅宝贵的剪纸作品。另外,由于现实生活的压力,一些中青年剪纸艺人忙于外出打工养家糊口,没有时间再剪纸了。如今能够驾驭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统内容、技艺的作者主要是锦州城乡老年妇女,分布在北镇、凌海、义县等地的乡镇。 爱护与传承 为了使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得到有效爱护和传承,锦州市政府、

7、文化局、各县(市)区政府责成文化主管部门主动实行爱护措施,支持民俗专家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进行调研考察。民俗学家王光集二十余年的勤奋调查,已出版了孤独的山神神山医巫闾等几本专著,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就是一本关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力作,该书较为具体地记录和介绍了医巫闾山民间剪纸的状况,对已经进入老年的民间艺人的剪纸作品进行抢救性的挖掘,积累了一大批珍贵的剪纸作品。她的另一部关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汪秀霞的口述史也已截稿,这本书对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锦州市政府、北镇市政府组织全县剪纸艺人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了“中国•锦州•北镇满族

8、民间剪纸艺术展”,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目前,锦州有关部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办公室,制定了五年爱护安排,由市群众艺术馆主抓并对县(市)区的爱护安排实行检查、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搜集、挖掘、整理医巫闾山民间剪纸作品及相关资料,对原有成果实行整理建档,由专业探讨人员对全医巫闾山地区的民间剪纸进行全面普查,对已故或在世的老民间艺人及其作品进行搜集整理或文字记录、拍照、摄像,全部资料分类整理、归库立档。仔细调研民间艺人的传承,将剪纸内容编入地方乡土教材,在一些地方的小学开设剪纸工艺课,把技艺传给下一代。关切健在的老艺人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有贡献的老艺人赐予荣誉和物资嘉奖,供应必要的创

9、作经费和作品展示的机会。 近年来,医巫闾山青年一代剪纸作者,对传统的剪纸艺术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了满族民间剪纸的优秀传承人。比如,赵志国的剪纸作品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强的写实性;张波借鉴了连环画和水墨画的艺术,更受到皮影艺术的影响,能剪出场景宏大、人物众多的表现民族风情、记录农业技艺的作品,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增加了新的内容;还有蔺心宇的树叶剪刻、秦晓玲的布贴加剪纸的形式等的探究,都取得了胜利,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均选自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王光著,学苑出版社2022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高校文学院) (责任编辑:王哲先)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