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要忽视方向的把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要忽视方向的把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要忽视方向的把握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1578(2022)02-0173-02 古代有一个寓言,说一个人想往南去,结果却一味的往北走,这也就是南辕北辙。其实这样的事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出现过,那就是不留意教学方向的把握,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新理念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动身,向他们供应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沟通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新理念还提倡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2、作者。作为数学老师应在教学中体现导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化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化、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1.了解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学问和方法的本质相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相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详细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相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肯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学问看作一幅构思
3、奇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雄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1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须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数学新课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学问和运用新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别化转化的思想方法.如初中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明确提出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数学新课标只是把反
4、证法定位在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是得不偿失。 1.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很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样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详细,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详细表
5、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别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很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详细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会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2.遵循相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 实施创新教化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学问比较贫乏,抽象思维实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
6、学问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学问的教学中.老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学问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绽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得、发展新学问,运用新学问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学问的结论,就必定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本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
7、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肯定值教学之后解决.老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2.2敬重差异, 面对全体。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刚好了解和敬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敬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绽开、练习的支配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加,使学生能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如在
8、七年级其次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沟通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按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2.3驾驭心理, 提高参加。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学问过于抽象,因而学习时会显得烦躁,这是影响学习的一大障碍。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新教材中到处充溢了他们熟识的生动画面和所宠爱的卡通形象,除此以外,还有读一读、试一试、拼七巧板等好玩的数学情境、活动形式,使学生在获得主动向上、活泼欢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学问的积累和实力的提高。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境的驱动下乐学、爱学。 总之,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学问的讲授融为一体.只要一线老师课前细心设计,课上细心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创设情景,多供应机会,坚持不懈,就能达到我们的教学育人目标。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