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16330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

2、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3、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

4、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

5、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

6、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

7、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8、?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摘 要:我国二元的社会结构导致了城乡分隔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工作为新的社会群体,却被排斥在这个保障体系之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

9、直无人问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形成了制度性的缺失,正视问题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对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评析,根据农民工的实际状况,主要从制度和制度操作两个方面分析了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加强该领域研究,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保障机制 社会结构 目 录1前言- 6 -1.1研究背景- 6 -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滞后的隐患和原因- 7 -2.1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 7 -2.2、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 8 -2.3农民工社会保障隐患及问题-

10、 8 -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9 -3.1农民工建设社会保障的原因- 9 -3.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0 -3.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意义- 10 -3.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11 -3.5.社会保障建设对农民工自身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3.5.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弊端- 12 -3.5.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 12 -4.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 13 -4.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因素:- 13 -4.3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客观方面的因素:- 14 -5.1、农民工

11、社会保障建设的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 14 -5.1.1,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人口- 15 -5.1.2农民工实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15 -5.1.3农民工如何纳入社会保障平台- 16 -5.1.4农民工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6 -六、结语与建议- 17 -后记:- 19 -参考文献:- 20 -1前言1.1研究背景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农民工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新的社会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农民工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入新世

12、纪以来,“三农”问题已经衍生为“四农”问题,在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上又加上了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作为问题之一,单列出来,可见其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对农民工采取了积极引导的政策。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出台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现有研究中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进行总结的现实需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重中之重。鉴于此,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滞后的隐患和原因通过对农民

13、工社会保障问题历史才文献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整理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表现出以下两个基本特征。2.1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时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群体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有人研究发现,只有很小部分农民工有一至两项非均衡的、水平极低的社会保障,而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参保率都在10%以下,其余75。2%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1。还有人分析指出,农民工完全处在城市社会保障网络之外,尤其在失业救助、医疗看病等方面农民工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保障待遇和保障机制2。 :农民工

14、尽管是以青壮年为主的群体,但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据前述调查显示:有36。4%的农民工生过病,甚至多次生病。他们生病以后有 59。3%的人没有花钱看病,而是仗着年轻,体质好,硬挺过来的。当然另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但看病支出绝大部分是自费,用人单位为他们支付的不足实际看病费的1/12,,从农民工保障住房上看,虽然农民工进城创造了财富,但大部分农民工是无缘享受福利分房或在政府提供补贴情况下购买商品房的。他们解决住房的途径是:或租房,或借住用人单位的住房,或利用废旧材料搭建简易住所。最后,从劳动时间上看:农民工的劳动也谈不上什么劳动保障体制。农民工一旦有工作,他们的劳动往往是大大超时的。据

15、前述调查:符合劳动法一天工作8小时的仅占1/4,有3/4的农民工都属超时劳动。另外,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就更不要说了。2.2、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某些高速发展地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做了一定的规范,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政策执行和实施效果不佳。查阅资料分析指出,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与农民工有关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措施,但由于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大、及用工单位瞒报谎报实际用工情况,不能为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开展规范的保障性措施,使农民工无法在城市扎根,对城市没有归属感7。另外有人调研后指出,面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位及其对工伤、医疗保险的迫切需求,政府也尝试和制定了一些面向农民工的参保办法,但

16、问题是效果难如人意3。 2.3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这种滞后现状,会导致一系列的隐患和问题首先,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农民工绝大部分处于中低层职业,从事重体力劳动,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收入低下,还面临着失业风险,所以在陷入生活困境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容易铤而走险,从而积蕴社会不安定因素6。其次,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目前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已推进到逐步将城市户口各类劳动者涵盖于其中,是否能进一步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包括进来,关系到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能否最终形成;再次,不利于实际推进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进城农民工如不能为相应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所吸收,就将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由此会带来

17、一系列问题;第四,不利于推进城乡居民实质平等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7。第五,不符合市场分配的基本原理。农民工在市场初次分配中只能获得较小的份额,在再分配中应得到适当补偿,但城市再分配却基本将农民工排除在外,尤其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被考虑到8。鉴于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原因与本文将要在第三部分中仔细予以介绍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障碍因素有着互相交融的特征,故在此对其只是点到为止。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1农民工建设社会保障的原因 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在面对城市化是指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人口、产业(或资本)不断从农村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

18、越来越多,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过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停滞不前,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我国目前呈现出“工业国家,农村社会”理论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已有广泛共识,虽然有人存在异议,但认为有必要注重并加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研究和探索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3.2,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具有其政治意义:(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城市居民同时要为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应有的保障11。(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政府着眼长远的要求。如

19、果因农民工的流动性与劳动关系不稳定而不考虑其保险问题,那么今后再解决比现在就应对成本要大得多。(3)社会保障是国家赋予每个劳动者的一种权利,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保障农民工基本公民权的需要。3.3,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1)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增进社会的整合与稳定,是社会顺利转型的客观需要3。(2)是城市化战略推进的需要。合理解决我国城市化的难题,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要给农民工相应的社会保障11。(3)农民工得失悬殊、进退两难的处境使社会主义的公平机制没有得到应有体现,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社会保障机制,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4。(4)是新时期社会反

20、贫困的重要举措。农民工作为农村“精英分子”的身份和责任使得他们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对其家庭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极有可能导致因伤、因病而致贫甚至于返贫。 3.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意义(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利于引导农民工放弃兼业型转移、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从而可以改善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为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必须建立一个不分所有制、不分用工形式、涵盖所有劳动者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要求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11。(3)可以引导农民工对劳动力流动的投资。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减少了他们流动的心理成本,增加了流动的间接收益和净收益现值,从而有利于农民工的流动投

21、资7。(4)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可以提高农民工抗风险能力,降低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对于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7。(5)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有利于维护雇佣农民工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以及企业的发展与长期利益最大化。3.4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具有积极意义(1)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时期弥补国有企业职工可能出现的保险金支付不足,有利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6。(2)农民工虽然持农村户口,但他们已与城镇职工一样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体现其公平性5。(3)农民工作为社会边缘人,他们应有社会保障制度来维护自身权利,建立农民工社会

22、保障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6。(4)从长远来看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既能减少改革的阻力与成本,又不会扭曲社会保障一元化目标,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必然要求。 3.5.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对农民工自身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1)数量众多的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基本社会保障与他们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完全不对称,这是绝对不合理的;(2)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苦、累、脏、险的工种,受工伤、疾病困扰可能性非常大,会保障是农民工实现基本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求;(3)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是关爱和保护农民工中妇女、儿童这种生理与社会双重弱势人群的需要,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4)有利于

23、对农民工消费行为的引导,使他们在满足目前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能兼顾其长远利益10。 三、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可行性与障碍因素有效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和制度建设,需要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状况和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这就要求在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作用与意义有充分认识的同时深刻剖析该制度安排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要探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阻碍因素,也需要对其有利条件进行必要把握,在辨证分析中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 3.5.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弊端 有人认为在我国真正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如果盲目推行城乡接轨,很可能会增加企业和农民工的负担,国家也将付出太大的监督成本9。另

24、外有人表示反对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因为对农民工来说现在首要任务是增加即期收入而非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二是近年来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都没搞好,而且农民工流动性很大;三是让农民工加入社会保障体系会增加企业成本9。还有人认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具有负效应表现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对我国城市化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有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 3.5.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利条件 有学者指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二十年,国家财力和政府承受能力已逐步增强。而且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过分强调国家财力不足和过高估计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代价是一种

25、思想上的误区,应分类分层对农民工进行保障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一是具备相应的政治条件,二是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三是经济条件也已基本具备11。还有学者认为,建立初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政府应该着手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尤其是一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机制,更好地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道主义精神11。4.1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首先存在主观方面的因素:(1)农民工没有得到基本的身份认同,一部分人单纯站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忽视农民工自身的基本权益;(2)大部分的农民工雇主缺乏自觉保护农民工的意识,政府为

26、促进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农民工的保护;(3)农民工自身由于主客观原因不敢或还没有意识到需要维护自己应有的基本权益,维权意识缺乏12。(4)城市居民对对于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较强的抵触心理,担心会引来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12。(5)一些地方搞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往往是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扩面指标层层向企业进行安排,也不管农民工是不是真正需要,这种行政强制的工作开展方式让农民工心生反感8。 4.2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因素:(1)现有制度安排的障碍。主要是国家为保证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严格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12。(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

27、障问题没有相应的立法,使相应的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实现强制性原则;(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甚至是缺失。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形成,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严重脱节,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38。(4)农民工虽然人数众多却由于其弱势地位和较低的组织程度使得其争取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的能力不足,他们的诉求和意愿难以引起决策层的应有重视。 4.3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客观方面的因素:(1)农民工表现出的极大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不仅反映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职业及单位之间20。(2)作为保障对象的农民工规模巨大且构成复杂。我国农民工数量非常庞大且还不断增长,而且层次不一、

28、构成复杂,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别9。(3)农民工经济收入上的障碍。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和收入很不稳定,这种状况使其难以取得进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资格。(4)社保资金的障碍。近年来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状况使得维持原社会保障体系尚力不从心,如果再把农民工纳入其中将会不堪重负13。 5.1、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前文中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等问题的论述,最终还需归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框架体系与基本思路上,这也是化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落脚点。 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到国家的财力,更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和现实需要,可以

29、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根据社会保险种类不同的功能和农民工的需求,目前,可优先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1特别是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加快建立健全针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对于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可以先实行一些既能满足农民工需求,又方便与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相对接的过渡性、阶段性措施。从纵向构成看,大多观点认为当前由于主客观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不宜也不可能求大求全、齐头并进,而应坚持分类分层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策略和基本原则,依次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积极而有效地逐步维

30、护和实现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8。尤其绝大多数观点都指出工伤保险问题的解决尤显必要和迫切,应该首先建立针对农民工的以普遍性为原则的工伤保险制度,解决好关联农民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及其全家幸福的工伤问题。另外有人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障还应包括其他保障项目。有人提出农民工的无保障状况是引发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在大城市建立“公共劳动”形式的社会救助体制2。还有人认为应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并通过职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式建立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制度6。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上,当前理论界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和争论,没能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更没有能为大家基本接受的成熟方案,主要

31、有以下几种观点。 5.1.1,社会保障体系应将农民工纳入到现有的城镇人口有人提出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应将农民工纳入其中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但鉴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多元化要求只能适时地分层分类将农民工纳入12。还有人认为应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可供选择的两条途径是通过户籍改革将其变成城镇居民进而纳入镇社会保障体系或者通过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将农民工直接纳入5。 5.1.2农民工实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以往的材料分析,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不现实也不可靠,但对农民工一开始即推出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缺乏财源及其他资源,因此现阶段应推出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

32、制度,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障模式”12。另有人指出农民工身份的过渡性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城乡衔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其勾勒了一种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架构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从该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项目、基金筹集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52。5.1.3农民工如何纳入社会保障平台部分文献表述的意义为可将农民工纳入到一种“低门槛、开放式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新计划”中,搭建中国社会保障新平台。其认为近年部分城市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做法可能剥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是一种短视甚至是歧视,但如果把农民工纳入到这种社会保障新计划实行全国统筹则不会发生这种问题,而且这种做法具有其合理

33、性与可行性。 5.1.4农民工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部分文献表述的意义为将农民工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认为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和参照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两种模式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具备可行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应把农民工纳入到应加快改革和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最终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过渡。除了以上的四种观点,有的解决思路中没有明确提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归口问题。有人认为农民工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其具有客观、正当而迫切的社会保障诉求,应采取分类分层保障的办法依次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12。还有人基于现实权衡

34、考虑提出了“低起点、多层次、土地换保障”的农民工社会保障设想和解决办法13。 六、结语与建议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的结构因素,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流动不居的状态,加之其所从事的职业也各具特色,因此在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采取分类分层的保障办法,优先解决突出的基本的保障问题。综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已有研究尤其是专业性的论文,可以看到该问题已逐步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去年以来论文数量有了较大增加,认识也日渐由感性走向理性、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这必将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化解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笔者

35、觉得研究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有待今后注意或改进。首先,就有雇主的农民工而言,最迫切的是研究在总体上还很不深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由来已久,但从对其研究的数量上看,笔者搜集到的该方面文章不过三十余篇,其中比较正规的专门性研究就更为稀少;从研究的拓展情况来看,现有研究大部分着眼点还很笼统,分化和展开不够;从研究的氛围来看,虽然有过一些论争,但总体还很薄弱,离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这样的重大社会政策确立还不相称。其次,研究的实证性有待加强。已有的研究基本限于纯理论和经验研究范畴,实证成分稀缺。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以及相关情况的调研不足和缺乏第一手调研资料使得对现实状况的把握不够精确、肯定和深入,从

36、而导致研究结论尤其是构建方案的可行性与说服力不强。 第三,研究中存在一些偏颇。首先表现在研究中的结构性偏差,即对作为农民工社会保障重要部分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很少涉及,尤其是对后者忽于关注。另外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不够,重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阻碍因素探讨而轻有利条件分析。第四,研究设定的解决方案还比较粗糙,系统性和实践性不足。究其缘由,固然有研究历时不长的客观原因,但上面提到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基本问题的分析认识不够全面深入而产生的一种脱离制度安排的基础性工作即直奔具体方案设计的不合理取向难免使设定方案的有效性打了折扣。第五,研究的国际视野与

37、经验借鉴有待重视。我国的改革发展与赶超战略要求有充分合理借鉴他国经验教训的意识,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上亦应如此。然而现有研究中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举措的引进与参考还明显不足,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种倾向也一定程度存在于当前农民工问题的总体研究之中。 后记:时光茬蒋,岁月如梭,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三年来,不敢说学业有成,至少是追求不懈,回首往事,不禁感慨、感动和感激。凡事但求无愧于父母的养育、恩师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所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从一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今天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决定将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也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民工社会问题的阐述

38、,受益匪浅。也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感谢导师*教授,她治学严谨,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下,对我们给予悉心指导、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这一点将永远铭记在心。感谢*教授、*教授、*教授等老师,对本人的帮助颇大,表示深切的感谢。 此外,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们,感谢对本文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写作误区和盲点,所幸最终能坚持下来,囿于学识,不足之处,请诸位师长指正。 参考文献: 1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新视野。2001,(5)。2构建面向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南京社会科学,2003,

39、(增刊)。3农民工社保背后的七大问题。半月谈,2004,(7)4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学术交流,1994,(5)。5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 6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1期 7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 鹭江出版社,2000。8建立健全城镇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2)。9边缘群体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探析。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3)。10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天府新论,2003,(2)。11洪大用。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 学术交流,1994,(5)。12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 中国农村经济,2004,(1)。13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14农民工社保背后的七大问题。半月谈,2004,(7)。15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劳动学会。2004年12月- 2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