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筏形和箱形基础(有用)-5-6.6工程实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筏形和箱形基础(有用)-5-6.6工程实例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6.1 箱形及筏形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6.2 梁板式筏形基础6.3 平板式筏形基础6.4 箱形基础6.5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6.6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要点】本节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说明箱基及筏基的设计受力特点及设计要点,主要涉及: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通过采取改变梁(板)高度、地基处理、设置后浇带等手段,满足高层建筑与低层裙楼之间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要求和解决沉降差异问题。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 6.1:北京建宏大厦梁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1 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北京建宏大厦建于北京团结湖公园北岸
2、,由A、B、C 三栋塔楼组成,地下三层、地上 26 层,建筑高度 100m,其中A 栋为独立塔楼,B、C 栋为大底盘塔楼,总建筑面积 87000m2,总平面布置如图 6.5.1。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3)上部结构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楼盖。4)基础设计采用变高度梁板式筏基,A 栋设单向次梁(见图 6.5.2),B、C 栋设十字交叉次梁,基础梁截面尺寸见表 6.5.2。实例 6.1:北京建宏大厦梁板式筏基设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2 实例分析1)本工程因地下水位较高,采用梁板式筏基可以充分利用筏基梁之间的格子空间,设置集水坑
3、等排水设备,故采用梁板式筏基。2)基础梁板在周边适量悬挑可以改善基础梁板的受力状况,使基础梁板配筋趋于均匀,但设置悬挑梁板也给基础的外防水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结构设计可通过在基础梁、板顶面做坡等方法,改善基础外防水的施工条件。3)梁板式筏基可以适量节省混凝土用量,在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实例 6.1:北京建宏大厦梁板式筏基设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2 实例分析4)本工程 A 栋(图 6.5.2 所示),中部剪力墙集中布置,其布置的区域面积为楼层平面面积的 13%,除承担全部剪力墙重量外还承担着 40%的楼面荷重,其总重量约为楼层总重量的50%,导致中部
4、墙体下基础应力高度集中,基础梁的剪力和梁底部的弯矩很大,造成这些部位的基础梁配筋极大,图 6.5.2 中轴线 2-B 交点下基础梁的下部钢筋需 33 根直径 32 的 HRB335 级钢筋,箍筋需 6 肢直径 16 间距 100 的 HRB335 级钢筋。5)由于基础底板的刚度与基础梁相比差异很大,因此底板配筋不大,配筋直径 25 间距100 的 HRB335 级钢筋。6)从施工的综合效果分析,采用梁板式筏基,施工难度大,劳动力成本较高。实例 6.1:北京建宏大厦梁板式筏基设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 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
5、1、工程实例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立交桥西北角,东二环路朝阳门北大街西侧,南邻朝阳门大街,总建筑面积 78900m22,地下共四层作为机房和车库,中国电信楼通信指挥楼地上 14 层,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地上 18 层,建筑最大高度 83m,总平面布置如图 6.5.3。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 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普通梁板。4)地基设计裙房及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主楼采用 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要求如下:(1)地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不小于 4
6、50 kPa;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不小于 520kPa;(2)基础最大沉降量不大于 40mm;(3)基础的差异沉降:中筒与外框架之间不大于 1/1000,主楼范围以外不大于 1/500;(4)基础混凝土垫层下设置 300mm 的级配砂石垫层,其最大粒粒径不大于 30mm;(5)桩体强度满足实验荷载要求时,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试验方法根据建筑地基技术处理规范JGJ-79-2002 确定。3)上部结构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 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 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
7、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2 实例分析1)当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能力(其中之一或两项同时)不能完全满足工程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地基处理(或局部进行地基处理)的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技术经济效果。一般情况下,采用不同地基形式的地基基础总费用由小到大的大致关系为: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桩基础。2)本工程主楼及其相关范围采用 CFG 桩地基处理,而裙房采用天然地基,可充分发挥天然地基的作用,减少主楼沉降,适量加大裙楼的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小主楼和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减小基础截面及配筋,节约基础费用。3)对地基处理应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不仅对地基的承载力要加以控制,而且要确保地基的
8、总沉降和差异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4)CFG 桩顶的褥垫层是复合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褥垫层,可以充分协调桩与地基土之间的作用,真正实现共同工作的设计构想,结构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 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7)与实例 6.5.1 相同,本工程(图 6.5.4 所示),中部剪力墙集中布置,其布置的区域面积为楼层平面面积的 21%,除承担全部剪力墙重量外还承担着 38%的楼面荷重,其总重量约为楼层总重量的 50%,导致中部墙体下基础应力高度集中。但由于采用平板式筏基,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筒体角部基础的剪力
9、和底部的弯矩,可以按一定区域内加权平均合理配筋,图6.5.4 中,中筒墙角处下部钢筋均匀配置,共配三排钢筋,其中第一、二排均为直径 36 的 HRB400 级钢筋间距 150mm,第三排:中国电信通讯指挥楼为直径 25 的 HRB400 级钢筋间距 150mm;北京电信通讯机房楼为直径 32 的 HRB400 级钢筋间距 150mm。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实例6.2:中国电信通信指挥楼/北京电信通信机房楼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8)在厚筏板基础中,对设置板中部钢筋虽规范有要求但工程界观点不同,本工程采用设置暗梁的方法,利用筏板钢筋作为暗梁纵向钢筋,在基本不增加基础纵向钢筋的
10、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关键部位筏板的抗剪承载力,既可以在基础底板中起骨架作用,解决板顶钢筋的架立问题,又可以很好地解决中筒角部及柱底处基础板的配筋集中问题。9)从施工的综合效果分析,采用平板式筏基,施工难度小,劳动力成本较低,但材料费用相应增加。10)本工程机房活荷载在616kN/m2,应注意电信楼工程与一般民用建筑工程的不同,其楼面活荷载差异很大。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实例 6.3:北京天元港国际中心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2 实例分析1)勘察报告建议采用的基础方案:(1)主楼部分建议采用 CFG 桩复合地基方案及水下钢筋
11、混凝土灌注桩方案;(2)裙楼部分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并考虑加大结构自重或设置抗浮桩满足抗浮设计要求。2)本工程裙房部分的竖向荷重较小,场区地下水历史水位较高且动态变化规律复杂,裙楼的抗浮设计问题是结构设计的大问题。实例 6.3:北京天元港国际中心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五节 工程实例及实例分析2 实例分析3)本工程主楼和裙楼的荷载差异很大,基础的差异沉降的控制问题也是本工程基础设计的重大问题。4)地基设计中对主楼采用 CFG 桩复合地基,可以满足主楼荷载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主楼的地基沉降,而裙房为超补偿基础(结构总重量小于挖去的土重),地基的沉降属于回弹再压缩
12、变形,沉降量很小,合理设置后浇带,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施工期间主楼与裙楼的差异沉降。5)本工程主楼和裙房采用相同的基础底面标高,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裙房的抗浮问题,利用地下室室内回填混凝土来实现地下室的抗浮,其经济指标好于采用抗拔桩方案。2)本工程基础设计的其他问题与实例 6.1、6.2 大致相同。实例 6.3:北京天元港国际中心工程平板式筏基设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要点】本节在总结筏形及箱形基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结构设计中的下列主要问题:按弹性地基梁板法计算筏基时,计算结果不可信问题;主裙楼一体的建筑,减少主裙楼差异沉降的措施不当的问题;考虑“半截墙
13、”对基础的支承作用问题;地下室结构强度计算与裂缝宽度验算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厚筏板混凝土采用 28 天龄期的问题;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等。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1 原因分析1)采用自动导荷与上部结构接力运行,其荷载和刚度接口存在问题;2)对计算假定及其适用条件认识不透,片面追求采用所谓“先进”的计算模型,导致计算结果不可信;3)对计算资料不做适当的简化处理,致使计算模型复杂,传力不直接,计算奇异。2 设计建议1)应充分认识目前阶段基础设计的现状,重视基础的概念设计,避免盲目依赖程序;2)对复杂基础(截面及荷载等)应进行适当的简化,自动倒荷时,应对复杂的上部结构
14、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剔除那些对基础计算影响不大而又有可能引起基础计算奇异的结构布置和荷载分布,提高对计算程序的操作和驾驭能力;3)要慎用上部结构的刚度凝聚方法,必须采用时,宜采用最简单的计算模型,避免计算结果怪异。4)对复杂受力的筏板基础,必要时应将按弹性地基梁板法的计算结果与简化计算结果相比较,对计算结果综合取值,合理设计。一、按弹性地基梁板法计算筏基时,计算结果不可信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二、考虑半截墙(仅地下室有墙,地上无墙)对基础板的支承作用时,未采取相应措施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1 原因分析1)由于柱荷载较大,为
15、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而采用筏基;2)考虑防水要求而采用筏基。3)确定基础方案时,对采用筏基方案与局部地基加固方案未进行必要的经济技术分析。2 设计建议1)大柱网结构与小柱网相比,柱底内力增加的幅度很大(如柱网 12m 时比柱网 6m 时增加 4 倍),相应地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2)大柱网时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的刚度增加幅度不大,常造成筏板厚度及其配筋增加很多,加大结构费用;3)有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局部地基加固方案,提高柱周围地基承载力,减小独立基础的底面积和基础高度;4)当地下水浮力不大时,应优先考虑采用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利用防水板及其上的填土重量平衡水浮力。5)采用局部地基处理方
16、案后可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一般情况下提高的幅度可达30%50%),从而可大大减小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和高度,减小结构费用,应优先考虑采用此方案。三、多层建筑柱网很大且设有地下室,当地下水位不高时,仍采用筏基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2 设计建议三、多层建筑柱网很大且设有地下室,当地下水位不高时,仍采用筏基6)实例分析:某商场,地下一层(地下室底面标高-5.000,地下水位顶面标高-3.000),地上三层,柱网 12m1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中柱柱底轴力值为 9000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采用变厚度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时,基础底板厚 400mm,柱根部
17、位考虑冲切要求加厚至 1200mm;当采用局部地基加固(柱根周围 66m 的范围)方案时,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独立基础底面积 57005700,基础高度 200。经初步比较,全工程可节约基础费用三百万元以上。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五、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基底平均反力计算不当1 原因分析1)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当地下水位标高低于基础底面标高时,基底的反力分布由地质条件和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刚度决定,底板的反力分布曲线变化较大;2)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当地下水位标高高于基础底面标高时,基底的反力分布受地质条件和基础及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底板的反力分
18、布曲线变化比较平缓。2 设计建议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无论有无地下水,基础底板的平均反力均为 P=W/A,其中 W 为上部建筑(包括地下室及基础自重)的总重,A 为基础的底面积。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六、主裙楼一体的建筑,减少主裙楼差异沉降的措施不当1 原因分析1)主裙楼一体的建筑,主楼一般为欠补偿基础,基底压力大,地基沉降量也大。裙房一般为超补偿基础,或基底附加压力很小的欠补偿基础,地基沉降量较小。主裙楼差异沉降大;2)可采取减小主楼沉降、适当加大裙楼沉降的相应技术措施,减小主裙楼的差异沉降;3)技术措施围绕影响沉降的几大因素(如:调整基底面积从而调整基底附
19、加压力,调整或改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等)展开。2 设计建议1)减小主楼沉降的技术措施有:(1)采用压缩模量较高的中密以上砂类土或砂卵石作为基础持力层,其厚度一般不小于 4m,并均匀且无软弱下卧层;(2)主楼采用整体式基础,并通过采取“飞边”等技术措施,适当扩大基础底面积,减小基底总压力,从而减小基底附加压力;(3)当采用天然地基效果不明显或经济性不好时,主楼可采用地基加固方法,以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4)当采用地基加固方法效果仍不理想时,主楼可采用桩基础(如现浇钻孔灌注桩,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七、筏板基础悬挑端配筋设计不当1 原因分析1)筏板基础
20、悬挑板端采用基础大直径钢筋上弯做法(图 6.6.3),既浪费也不便于施工;2)筏板基础悬挑板端上部采用内跨基础上部大直径钢筋直通做法(图.6.3),造成浪费。2 设计建议1)上述部位均可采用小直径钢筋,做法见图 6.6.4;2)为减少结构设计工作量,筏板基础悬挑板端钢筋做法(图 6.6.4)可只在结构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表达,详图中不再表示。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七、筏板基础悬挑端配筋设计不当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八、外墙与筏板交接处配筋不当1 原因分析有资料提出外墙钢筋与底板钢筋采用图 6.6.5 做法,造成外墙钢筋与底板钢
21、筋的集中搭接,不仅传力不直接,而且并未简化施工。2 设计建议有条件时可采用图 6.6.6 的钢筋搭接做法,以优化外墙钢筋与底板钢筋的传力,同时简化施工。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九、箱基或筏基与柱子交接处,墙或梁宽要求大于柱宽1 原因分析为满足柱、墙钢筋的锚固要求,采取直接加宽箱基墙宽度或筏基梁宽度的做法,造成浪费。2 设计建议1)当上部为多层框架结构时,箱基内、外墙(或筏基梁)与柱子交接处,可不设八字角(图 6.6.7);2)当上部为高层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时,箱基内、外墙(或筏基梁)与柱子交接处,宜设八字角(图 6.6.8);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
22、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地下室结构强度计算与裂缝宽度验算标准不统一1 原因分析1)基础及地下室外墙采用塑性设计方法,却未进行构件的裂缝验算或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2)基础及地下室外墙的外侧一般都有防水层,地下室外墙防水层在接近地表部位,由于受水位波动的影响,较易老化,但其具有可更换性,而基础的外防水在使用过程中确未曾发现由于其破坏而漏水的情况;3)出于对基础及地下室外墙外防水耐久性的忧虑,以往结构设计中一般不考虑外防水对基础及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环境的有利影响。2 设计建议区分不同使用要求情况,按本章第一节的相关设计建议进行地下室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验算。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
23、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一、筏板厚度较大时,混凝土采用 28 天龄期1 原因分析1)由于基础的受力很大,设计计算需要较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但未考虑其强度增长的实际需要,而统一按 28 天强度设计;2)未区分基础构件与地面以上的普通混凝土构件在受力状态上的不同,对基础类构件按标准龄期要求混凝土的强度。2 设计建议1)基础设计中,可规定采用龄期为 45 天、60 天或 90 天的混凝土,施工时间越长,龄期可取较大值,这样在同一混凝土最终强度条件下,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减小水化热,减少收缩量;2)可在混凝土中掺粉煤灰,并采用 60 天强度;3)在大厚板基础施工图中,应明确基础混凝土的龄期,取 6
24、0 天或 90 天。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二、筏基或箱基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水浮力计算差错1 原因分析1)地下水以孔隙水的方式存在于地基土中,并以其水压作用于土颗粒,使地基土处在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下,从而影响地基土的强度及压缩性指标,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土中原被地下水占居的空间变成孔隙,加大了地基的可压缩性,常导致地基沉陷,地下水回灌,使地基土回到或接近原有的应力状态,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2)当有地下水时,地下水浮力与土共同承担了结构的重量,但同时又将承担的重量反作用于土体,地下水浮力的存在分担了上部结构的部分重量,同时也改变了土颗粒的受力状态;3)某资料算例
25、:“一栋地上 36 层,地下 2 层的高层建筑,若筏板底埋深 9m,基坑开挖卸去的土重为 918=162kPa,相当于 10 层楼的标准荷载重量。施工完毕后地下水位恢复至地表下 2m 处,则地下水回升 7m,其浮托力为 70kPa,相当于 4 层楼的标准重量,所以地基实际所需支承的仅为 36+2-10-4=24 层楼(包括地下室在内)的荷重,即相当于卸去 36%的上部荷载,从而大大降低了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上述算例中地下水的浮托力改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随着地下水的逐渐上升,基础的重量由土独自承担转变为由土和地下水共同承担,地下水承担基础重量的同时,又将等量的水压力传给地基土,对土体有侧向压力
26、,有利于土体承载力的提高。2 设计建议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二、筏基或箱基地基承载力计算时,水浮力计算差错2 设计建议土压力的计算涉及地基承载力的验算及地基沉降分析,结构设计时,应仔细分析,避免计算错误。可适当考虑稳定地下水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沉降的有利影响。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三、地下室外墙设置很长(或通长)窗井时,未设置分隔墙1 原因分析1)地基土对结构的约束主要通过对地下室外墙的约束来实现,因此地下室外墙为实现地基土对结构约束的重要结构构件;2)地下室外墙设置的窗井,在通常情况下,其支承条件要弱于地下室外
27、墙,墙平面抗侧刚度相对较小,为此,应加墙对窗井墙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当地下室外墙设置通长窗井时),以确保约束功能的实现。2 设计建议1)应在窗井墙内部设置分割墙,以减小窗井外墙的无支长度;2)窗井分割墙宜与地下室内墙连续拉通成整体(图 6.6.9);3)当窗井墙的底板与基础底板平齐时,应考虑窗井墙对基础底板的支承作用,窗井的底板不应按基础底板的悬挑板计算,可将其作为支承在地下室外墙和窗井外墙上的单向板设计,窗井隔墙按从地下室内墙伸出的悬臂梁计算,并按hw/b 6 来确定墙截面,即其中 V 为窗井墙根部的剪力为窗井隔墙厚度为窗井隔墙的有效高度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
28、题十三、地下室外墙设置很长(或通长)窗井时,未设置分隔墙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四、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1 原因分析1)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小施工区段的结构长度,减少混凝土强度产生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及消除施工期间的差异沉降等;2)当后浇带浇注并在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后浇带的使命即告完成,后浇带不能直接消除结构在使用期间的温度应力;3)后浇带存在时间对地下水的降水和后续施工影响较大,建设及施工单位常要求封带时间前移(尤其是沉降后浇带);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四、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2 设计建议1)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合
29、理采取后浇带、加强带等措施;2)当结构超长或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解决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3)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沉降一般呈现以下主要规律: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四、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2 设计建议1)根据结构设计的需要,合理采取后浇带、加强带等措施;2)当结构超长或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应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解决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3)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沉降一般呈现以下主要规律:(1)在施工初期(基础施工完成后不久),施工基础以上几层时,由于基础重量大、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尚未形成,地基沉降速度快;(2)当施工至基础以上一定楼层(
30、如基础上 5、6 层)时,沉降速率达到最大值;(3)当继续上部结构施工时,由于基础及其以上几层刚度已逐渐形成,上部结构的架越作用加大,地基沉降速度减慢;(4)差异沉降不仅产生在与主楼相连的一跨,在离主楼若干跨内也同时存在。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四、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4)后浇带应设置在构件应力较小的部位,有地下室时,后浇带应结合基础及上部结构布置的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其平面位置一般宜上下对齐(见图 6.6.10),当后浇带不穿越竖向构件(如剪力墙或地下室挡土墙、框架柱、支撑结构等)时,后浇带可在同一跨度内适当移位;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
31、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四、后浇带设置的相关问题5)后浇带的封带时间可根据工程进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伸缩后浇带封带时间较容易满足,在满足封带时间要求后,可由下而上逐层浇注后浇带混凝土;而沉降后浇带的封带时间,主要取决于高层建筑的沉降完成情况,应根据实测的沉降值在计算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提前封带。难以准确把握时,可提请召开专项论证会。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五、对基础提出延性设计要求1 原因分析延性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基础构件,规范仅提出特殊情况下的抗震设计要求,对其他情况的基础一般可不考虑抗震设计要求。1)“地基规范”第
32、 8.4.10 条规定: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无地下室且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基础梁除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外,计算时尚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乘以 1.5 和 1.25 的增大系数;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无地下室或单层地下室平板式筏基,计算柱下板带截面受弯承载力时,柱内力应按地震作用不利组合计算。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六、箱基及筏板钢筋不区分情况全部通长1 原因分析1)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计算筏基时,由于设计计算中没有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影响,为此,规范提出相关的配筋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关键部位的配筋和设置一定数量的通长钢筋,来考虑整体弯曲的影响;
33、2)按弹性地基梁板法计算时,由于在设计计算中已考虑了整体弯曲对基础内力的影响,因此,规范不再规定通长钢筋的设置要求;3)对电算结果不放心,心中没底,过分强调结构安全,加大基础配筋。2 设计建议1)在结构设计中,应区分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计算的筏基和按弹性地基梁板法计算的筏基这两类不同情况,准确执行规范,合理配筋;2)一般情况下,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假定计算的筏基,由于计算中没有考虑整体弯曲的影响,其配筋量要小于按弹性地基梁板分析所得出的计算结果(特殊部位除外);3)对于受力比较明确的构件及部位,应仔细配筋,以节省结构费用。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七、筏基设计
34、时,基础的梁、板构件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1 原因分析1)规范未明确提出基础的梁、板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要求;2)设计时不重视基础的梁、板构件的最小配筋率问题。2 设计建议1)一般情况下,筏板或梁应满足卧置于地基上的板配筋要求;2)考虑筏板基础配筋的归并要求,当筏形基础的梁、板构件(包括箱基的底板)各截面的配筋量比该截面的计算配筋量多 1/3 以上时,可不考虑该截面的最小配筋率要求。第六章 筏形和箱形基础第六节 筏形及箱形基础的常见设计问题十八、设置板中钢筋问题1 原因分析1)“地基规范”第 8.4.9 条明确提出对厚板宜设置板中钢筋的要求;2)厚板中部设置钢筋在工程界争议较大,主要观点如下:(1)厚
35、板施工时需要分层浇捣,应设置板中部钢筋;(2)厚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需设置中部钢筋;(3)任何情况下均不需要设置厚板中部钢筋,原因是国内外大量未设置厚板中部钢筋的工程,没有发现由此产生的问题。3)设置厚板中部钢筋,施工困难。2 设计建议1)一般情况下,应慎重处理厚板中部钢筋的设置问题,确有可靠依据时可不设置厚板中部钢筋;2)对特别重要的工程,可结合基础的承载力设计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基础暗梁,以综合考虑基础设计与施工的要求;3)对于超厚板,可结合厚板施工中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设置适量的中部钢筋。对钢筋间距及中部钢筋的层间距可做适当调整;4)对限额设计的工程,建议不设置板中部钢筋,相应的钢筋架立措施等由施工措施确定,在结构施工图上不作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