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原卷版、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原卷版、解析版).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密1 4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19 年2018 年2017 年课标全国I 卷10 1 3,史记+贾生,19分10 1 3,晋书+鲁芝,19分10 1 3,宋书+谢弘微,19分课标全国n 卷10 1 3,史记+商君,19分10 1 3,后汉书+王涣,19分10 1 3,后汉书+赵熹,19分课标全国UI卷10 1 3,史记+吴起,19分10 1 3,宋史+范纯礼,19分10 1 3,宋史+许将,19分江苏卷6 9,汪容甫,18分天津卷8 1 3,王充,2 3分浙江卷山东卷9 1 3,陈书+谢贞,22分【调研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2、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士。九年入文渊阁,粤机务。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间,令循等理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 言 多 探 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论循1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
3、素誉鬼焉。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镒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停,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成铁岭卫。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 曰 彼 亦 忠 爱 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 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 足 操 者。然久居政她,刻躁
4、为士论所簿。其严谴则石亨辈为之,非帝意也。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万世。而亨等傲侔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曾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选 自 明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年入文渊阁,兴机务 典:掌管B.宜优间,令循等预议 预:事先C.给事中林聪等极诊循罪 论:评定D.诏辱为民,一年卒 释:赦免2.以下各组句子中,不能表现陈循“以才望显”的 一 组 是()受命直
5、南宫,日承顾问循居中,所 言 多 探 纳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谆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循婉为解,得不死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循因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得到明成祖的赏识。陈循在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修撰。明成祖到北京时,命令他拿着相关书籍到自己巡幸所居之地,并留下他随侍。B.宣德初,陈循深得皇帝喜爱:皇帝赏赐给他住宅,到各地巡视时让他跟随;即使陈循为官出了问题,皇帝也是把他放在一边,不加追究。C.陈循敢于为其他官员说话。宣德年间,陈循为因献诗触怒皇上的御史张楷求情,为上疏触2怒皇上的御史陈祚婉言劝解皇上,使陈祚免死。
6、D.陈循受到石亨等人的排挤。陈循因为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成了刻薄浮躁的作风,被士人轻视,石亨等人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谴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2)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多手彳了,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
7、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值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般拳,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孽或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8、。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第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钳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多称营葬。目:“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 选 自 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9、/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3.下列对原
10、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11、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完颜守贞本名左腐,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迂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日:“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目:“行之果何始?守 贞 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超罪己。守贞惶恐,表
12、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仍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风、王庭筠甚有时誉。上日:“出伦者难得耳。守 贞 曰:“问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4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毅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
13、,卒。上闻而悼之。谥日肃。守或刚真明亮凡朗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选 自 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字体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B.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C.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
14、罢D.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元,旧时新皇帝即位时,不用前朝君主的年号,而在即位之次年改用新的年号。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大夫,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朝廷百官与地方官吏。C.诏,天子下达的一种命令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可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完颜守贞深受器重
15、。世宗认为守贞才能超过他的兄长,以后可以重用,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面对章宗的询问,他能用史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关于汉宣帝综合考核名实方面的问题。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表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自然会有杰出人才出现。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任职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美,接援后进。二、阅读下面的
16、文言文,完成问题。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拳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簿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目:“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日:“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用替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思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 梁(梁,魏国的
17、都城),欲见犀首。犀首谢弗见。轸口:“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日:“公何好饮也?”犀首日:“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厌事,厌于事,有很多事做)可 乎?”目:“奈何?”口:“田需约诸侯小学,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目:“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枣,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日:“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事其。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
18、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日:“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目:“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 日:“不闻。”口:“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日:,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富贵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 往 听 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目:“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剌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剌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剌之,一
19、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剌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6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正生剌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日:“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O(选 自 史记张仪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日/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B.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C.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
20、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D.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指秦惠王,战国时秦国的国君,那时其他国家的国君也称呼“王 。从秦王嬴政开始,称呼国君为“皇帝”。B.闾巷,乡曲,都是指县城,“乡曲”是较小的县城。C.从亲,合纵相亲。指战国时除秦之外的六国合纵结为联盟。D.乘,古代称一车四马为一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在秦王面前中伤陈轸说,陈轸用丰厚的礼物随便地来往于秦楚之间,应当为国家外交工作。如今楚国却不曾对秦国更加友
21、好反而对陈轸亲善,足见陈轸为自己打算的多而为大王打算的少啊。秦王当时还真的相信了。B.魏国的犀首在魏王手下不被重用,陈珍替他出谋划策,使他得到重用,甚至,魏、赵、齐三国宰相的事务,都由犀首决断。C.庄子剌虎的故事很生动。这个庄子不是写 逍遥游的庄子,他看到两只老虎吃牛,就耐心等待它们吃,等待它们争斗搏杀,最 后”一举必有双虎之名”。D.文中陈轸计谋多,会说话,特别能旁证博引。他先在秦国,后来又到了楚国,再又回到了秦国,秦王几次怀疑他,都被他巧妙化解。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2)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22、。7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不忽木,字用臣。资禀英特,进止详雅,竺理奇之,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同子聚羊许衡。览诸经,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帝遣通事脱虎脱护送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革驿吏几死,诉之按察使,不敢问。不忽木受其状,以僧下狱。脱虎脱直欲出僧,木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脱虎脱逃归以闻,帝曰:“不忽木素刚正,必尔辈犯法故也。”继而燕南奏至,帝曰:“我固知之。”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尝指不忽木谓其妻日:“他日籍我家者此人也
23、。”因其退食,责以不坐曹理务,欲加之罪,遂以疾免。车驾还自上都,其弟野礼审班侍坐辇中,帝曰:“汝兄必以某日来迎。“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处其灌甚回其榛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二十八年春,帝猎柳林,彻里等劾奏桑哥罪状,帝召问不忽木,具以实对。帝大惊,乃决意诛之。罢尚书省,复以六部归于中书,欲用不忽木为丞相,固辞。帝曰:“朕昔听桑哥,致天下不安,今虽悔之,已无及矣。朕识卿幼时,使卿从学,欲备今日之用,勿让也。”不忽木日:“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从。”帝曰:“然则孰可?”对日:“太子詹事完泽可。向者籍没阿合马家,其赂遗近臣,皆有簿籍,唯无完泽名;又尝言桑哥为相,
24、必败国事,今果如其言,是以知其可也。”乃拜完泽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大德三年,干于官,年四十六,谥文贞。(节 选 自 元史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寤/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B.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癖/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C.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瘤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D.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寤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
25、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高宗等。B.国子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主管教务训导之职。C.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如:帝辇、凤辇。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古代帝王死日崩,有爵位的大官死日薨。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A.不忽木天资聪颖,博闻强识。曾先后师从太子赞善王悔、国子祭酒许衡。许衡常常称赞不忽木,认为日后其能成为王公辅相之人。B.不忽木廉正守职,执法公允。西僧横行无法,差一点将驿吏鞭打致死,不忽木毅然接受连按察使都不愿受理的案子,惩处了作恶者。C.不忽木不畏
26、权臣、险遭报复。不忽木为被桑哥诬告杀害的杨居宽和郭佑辩护,因此得罪了右丞相桑哥。桑哥想加罪于不忽木,不忽木因患病而免遭加罪、报复。D.不忽木淡泊名利,让位于人。元世祖欲用不忽木为丞相,但是不忽木决然辞让,力荐完泽,世祖最终采纳了不忽木的建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2)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众。解密1 4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019 年2018 年2017 年课标全国I 卷1 0 1 3,史记+贾生,1 9分1 0 1 3,晋书+鲁芝,1 9分1 0 1 3,宋书+谢弘微,1 9 分课标全国n卷1 0 1 3,
27、史记+商君,1 9分1 0 1 3,后汉书+王涣,1 9 分1 0 1 3,后汉书+赵熹,1 9 分课标全国m卷1 0 1 3,史记+吴起,1 9分1 0 1 3,宋史+范纯礼,1 9 分1 0 1 3,宋史十 许 将,1 9分江苏卷6 9,汪容甫,1 8 分天津卷8 1 3,王充,23 分浙江卷山东卷9 1 3,陈书+谢贞,229【调研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留侍焉。洪熙元年进侍讲。宣德初,受命直南宫,日承顾问。赐第玉河桥西,巡幸未尝不从。进侍讲学士。正统元年兼经筵官。久之,进翰林院学
28、士。九年入文渊阁,野机务。初,廷议天下吏民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至是荣、士奇已卒,循及曹鼐、马愉在内阁,礼部援故事请。帝以杨溥老,宜优间,令循等理议。明年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土木之变,人心汹惧。循居中,所 言 多 探 纳。进户部尚书,兼职如故。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帝皆从其计。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给事中林聪等极迨循罪。帝是聪言,而置循不问。循本以才望显,及是素誉照焉。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箫镒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停,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
29、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英宗复位,于谦、王文死,杖循百,成铁岭卫。循在宣德时,御史张楷献诗忤旨。循 曰 彼 亦 忠 爱 也”,遂得释。御史陈祚上疏,触帝怒,循婉为解,得不死。景帝朝,尝集古帝王行事,名 勤政要典,上之。河南江北大雪,麦苗死,请发帑市麦种给贫民。因事进言,多 足 球 者。然久居政地,刻躁为士论所薄。其严谴则石亨辈为之,非帝意也。亨等既败,循自贬所上书自讼,言:“天位,陛下所固有。当天与人归之时,群臣备法驾大乐,恭诣南内,奏请临朝。非特宫禁不惊,抑亦可示天下
30、万世。而亨等傲悻一时,计不出此,卒皆自取祸败。臣服事累叶,曾著微劳,实为所挤,惟陛下怜察。”诏号为民,一年卒。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选 自 明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年入文渊阁,兴机务 典:掌管B.宜优间,令循等顼议 预:事先C.给事中林聪等极诊循罪 论:评定10D.诏替为民,一年卒 释:赦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把握实词含义,可以使用双代入法,即把选项给出的意思代入语句中,看是否符合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把语句代入原文中,判断是否符合语境。B项,把 事先”代入句子中,符合句意;再把句子放到“帝
31、以杨溥老,宜优间”的语境中,可以判断 出“事先”的解释是错误的,应 解 释 为“参与”。误区警示1.忽略古今词义变化。有些实词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区别,辨析时要关注词语的古今词义变化,如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词义的转移等。2.不能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推断,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教材上出现过的,命题者出题时注重联系教材内容,使考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活学活用。3.忽略语境。文言实词大多有多个义项,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也大多不同,辨析时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如上题中的B项,将“事先”代入句子“令循等预议”中,语意通畅;将整个句子代入原文中,才能判断出“事先”的
32、解释是错误的。技法点拨1.联想迁移法。利用已经学过的实词,找出相似的语境,从而推断出词语使用的正误。2.语法推敲法。根据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词语解释的正误。如上题中的A项,“九年入文渊阁”“典机务”的主语都是“陈循”,“机务”是宾语,“典”是谓语,结合语境可知,“典”解 释 成“掌管”是正确的。3.结构推断法。文言文讲究对称,一个语句中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有意思相同(近)、相 反(对)的特点。如 李 密 陈情表 中 的“既无伯叔,终鲜兄弟”,从结构对应的角度分析,“无”与“鲜”的意思应该是一致的。2.以 下 客 组 旬 的 沅 不 能 袤 顼 徐 福“以才鬼哀”的二1星15受命直南宫,日
33、承顾问循居中,所 言 多 探 纳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净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循婉为解,得不死1 1A.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解答这类题目,要先审清题干,弄清筛选标准;然后明确题干考查内容的确切意义;最后找出所给六个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区分“直接”与“间接”,“他人”与“传 主 是 说 陈 循 受 到 皇 帝 的 重 用。是说陈循能够以中立的角度看待问题,所提建议多被皇帝采纳。是说陈循因葬妻子与乡人争墓地。是说陈循因为接受了皇帝赏赐,对易太子之事不敢谏律。是说陈循与他人一起构陷考官。是说陈循替陈祚说情,陈祚得以保全性命。误区警示1.审题时没有抓住筛选
34、标准。题干一般会给出明确的要求,往往有“直接”“间接”“全部”等2.混淆人物 事件。题干一般要求筛选出能表现传主某种品格的句子,有些考生因为没有弄清楚,把其他人物的行为或品格当成传主的行为或品格,导致筛选错误。技法点拨1.确定题干关键词(人物、表范围的词语、品格或特征)。筛选文中的信息类试题一般的表述形式是“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传主某种品格或精神的一组是考生可以先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筛选,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然后再从品格或精神的角度筛选剩余的选项。如上题题干要求筛选“不能表现陈循 以才望显”的句子,解题时应该先从“陈循”入手,排除不是描写陈循的事迹的句子,然后再从“以才望显”的角度分析,筛选出
35、不能表现陈循“以才望显”的句子。2.在语境中理解句意。考生要把要求筛选的句子放到原文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理解句子的含意,然后将其与题干中的筛选标准相对照,准确筛选。如上题中的第句“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可以发现,这句话是说陈循与他人一起构陷考官,这是陈循做的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能表现他“以才望显”。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有,不正确的一项是(rA.陈循因熟悉朝廷的典章旧例得到明成祖的赏识。陈循在永乐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修撰。明成祖到北京时,命令他拿着相关书籍到自己巡幸所居之地,并留下他随侍。B.宣德初,陈循深得皇帝喜爱:皇帝赏赐给他住宅,到各地巡视时让
36、他跟随;即使陈循为官出了问题,皇帝也是把他放在一边,不加追究。C.陈循敢于为其他官员说话。宣德年间,陈循为因献诗触怒皇上的御史张楷求情,为上疏触怒皇上的御史陈祚婉言劝解皇上,使陈祚免死。12D.陈循受到石亨等人的排挤。陈循因为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成了刻薄浮躁的作风,被士人轻视,石亨等人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谴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文中涉及的人物和事件较多,考生在阅读原文时要注意画出人物和事件,避免混淆。B项,由原文中的“宣德初巡幸未尝不从”和“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而置循不问”可知,“也是把他放在一边,不加追究”的是年号为景泰的明代宗,而非年号为宣德的明
37、宣宗,选项混淆了人物。误区警示1.对某些词句的意思理解错误,导致判断失误。2.对人物、事件、时间把握错误。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大多是对传主一生经历的概括,所以时间跨度大、事件比较多、涉及的人物也较多。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往往把不相干的人物、事件或者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相关事件糅合在一起。考生如果不细致分析,就会判断失误。如上题中的B 项,分号前的内容讲的是宣德年间皇帝对陈循的喜爱,分号后的内容讲的是景泰年间皇帝对陈循的喜爱,这里涉及两个皇帝,而选项故意混淆两个皇帝,造成选项不符合文意。技法点拨1.圈点勾画,梳理文脉。阅读材料时,要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等,梳理文章脉络。2.明确错误选项命制方
38、法。命题者在命制归纳概括题的选项时,往往会使用下面几种方法:曲解文意,背离原文,即故意曲解文中词语、句子的意思,造成选项不符合文意;歪曲言行,误解形象,即歪曲传主的言行,错误概括传主的性格、思想等;混淆时序,嫁接事件,即颠倒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或把不同的事件杂糅在一起,或把不是传主的事件放到传主身上;片面理解,以偏概全,即对人物的性格、事件的原因或结果表述不全面,只用其中某一个方面来代替整体;胡乱联系,无中生有,即对文中的信息加以发挥,故意用文中没有的信息来表述传主的性格或事件的过程、意义等。明确了命题者常用的设误方法,就能快速准确解题。3.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辨别。从根本上说,文言文的归纳概
39、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所以无论命题者使用什么方法来命制错误选项,都是考查对文本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13因此解答归纳概括题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对应辨别找出其异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也先犯京师,请敕各边精骑入卫,驰檄回番以疑敌。(2)成化中,于谦事雪,循子引例请恤,乃复官赐祭。【答案】(1)也 先(率领军队)侵犯京城,陈循请求皇帝下令让各边关的精良骑兵进京护卫,迅速传送公文给回人来迷惑敌人。(2)成化年间,于谦的事得到昭雪,陈循的儿子引以为例证请求抚恤,才恢复官爵赐予祭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答此类题,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关
40、键词语的正确翻译,如 第(1)小题中的“敕”“卫”“驰檄”“回番”,第(2)小题中的“雪”“恤”等;二是遵循文言文翻译的相关要求,做 到“信”(尊重原文意思)和“达”(语意通顺连贯)。误区警示1 .强行翻译专有名词。文言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器物名等,可保留原文,不需要强行翻译。如上题中的“也先”“于谦”都是人名,不需要翻译。2.不翻译陌生词语。要求翻译的文言语句中会出现一些陌生词语,有些考生因为不会翻译,就照抄下来而不翻译。如上题中的“回番”不能照抄下来,要翻译成现代汉语“回人”或“回族人3.翻译不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翻译的语句符合现代汉
41、语的语法习惯,要特别注意对倒装句式、固定句式等的翻译。技法点拨1 .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要求翻译的文言词语。2.增删法。由于古代汉语中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多是双音节词,所以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要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另外,要删去无意义的虚词。3.移位法。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其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句子。4.保 留 法。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不必翻译,保留原文即可。5.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适当改换词语或句子结构,使译文与原句大意保持一致。调研画 褥 高 考 课 标 全 国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42、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14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多于彳了,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既维叔父暹名先人见而呈二谓卷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膜充盈,门徒
43、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妈考,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抄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耀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乎秣营葬。目:“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44、。(节 选 自 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日/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
45、件。接着通过找一些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最后反复诵读、推断。即可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谢弘微)幼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知人之名,见到他后认为他很特别,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沉稳聪明早慧,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人材,有一个像这样的儿子,也就足够了”。15误区警示1.误把语意停顿当作标点停顿。文言断句考查的是标点停顿,而有些考生把语意停顿当成了标点停顿,从而出现断句的错误。2.混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节词虽然能够组合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但在文言语句中不
46、是一个词语,有些考生常常受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的影响,把两个单音节词理解为一个双音节词,以致断句错误。3.关注语句意思而忽略语法。如上题,从语法关系的角度分析可排除A、C 两项。技法点拨1.通读文段,明白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想正确断句,要先把相关文段通读几遍,力求对文段乃至全文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2.语法关系,断句关键。在通读文段的基础上,要注意联系自己掌握的语法关系来断句。一般而言,动词的前后不能断开(省略句除外),因为它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有宾语。3.专有名词,不容忽视。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国名、官职名、地名等,中间不能断开。如上题,混”是“继叔父”的名字,中间不能断开。4.
47、虚词位置,断句标志。有些虚词的位置是固定的,如“夫、盖、若夫、至若、凡、且夫”等发语词,常用在句首;“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也、者、乎、矣、欤、焉、耶”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尾。明确了虚词的位置,就有助于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F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答案】B【解析】
48、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涉及古代姓名字号、宗法礼仪、官职俸禄等,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B 项姻亲”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不属于血亲。16误区警示1.不熟悉相关文化常识而误选。2 .不关注相关提示信息。有些文化常识可以从文本中给出的相关提示信息分析推断出来,如上题 B项中的“姻亲”,文本中有“中外”道俗义旧 以及 选自 宋书”等信息。考生判断时不注意这些
49、提示信息,就会选错。技法点拨1.平时注重积累文化常识。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天文历法、地理、交通、官职、科举、称谓、礼俗、法律刑罚、音乐、传统节庆等方面的内容时,要通过翻检资料,积累相关知识。2 .从分析词语含义的角度把握文化常识的内容。解答文化常识类题目时,要关注文化常识的相关词语,从词语含义的角度进行分析。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丁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
50、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 项细节错误,原文是“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不 是“极有文才口才”,而 是“言辞简约”。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2)而曜好威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