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概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概论.ppt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一、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农民的社会化 三、农民的现代化一、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一)农民的含义1、什么是“农民”?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1)M罗吉斯、拉尔伯J伯德格的定义: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就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农民并不是完全自给自足型的,他们至少是部分市场定向的,他们要购买一些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需要社会的服务。尽管他们要卖出部分农产品,但他们并不是像商业农场主那样把农业作为一种企业。(2)克利福德盖尔茨的三条标准:经济标准、政治标准
2、和文化标准 经济标准是指农民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介入货币和市场关系。政治标准是指农民在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处于从属地位,要服从那些有权阶级的法令和要求,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给这些阶级。文化标准意味着农民是有着文化传统的社会的一部分。(3)日本农协规定农民要具备四个条件:A、生产性土地面积必须在0.1公顷以上;B、拥有一头以上耕牛;C、全年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在90天以上;D、在农村社区内拥有长期稳定的住所。2、中国学者的定义 主要从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工作时间、居住地点等五个角度来进行定义:(1)社会身份或者说身份制。这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评定标准。(2)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社会关系
3、中的位置。(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4)工作时间:农民全年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在90天以上。(5)居住地点和居住时间:在农村连续居住3年以上。农民是指具有农村户口,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简单的手工劳动为主,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地位较低的一个阶层。(二)农民的特征 第一,数量多,流动性强时 间 农村人口(亿)乡村人口(亿)1990年 8.9590 8.41382000年 9.2819 8.0837 2005年 9.4907 7.45442006年 9.4813 7.31602007年 9.5094 7.14962008年 9.5
4、579 7.03992009年 9.6110 6.89382010年 9.6618 6.71132011年 9.6808 6.56562012年 6.4222 第二,农村职业分化简单,阶层结构复杂 农村八大阶层:乡村管理者阶层、乡村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或者私营企业的管理者阶层、乡村知识分子阶层、乡村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阶层、乡村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乡村贫困者阶层。第三,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较低 2010年,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小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2%。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科学素养水平达到4%左右,而农村居民科
5、学素养仅达到0.7%。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第四,农民观念中的现代化成分增加了,但传统观念仍然普遍存在二、农民社会化(一)农民的社会化 最早使用“社会化”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他在社会学的问题一书中首先用“社会化”这一概念来形容群体的形成过程,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就是社会现实内化的过程。中国学者的观点:其一:社会化是指个人凭借其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其二:社会化
6、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其三:从人格的角度去界定,认为社会化是自我意识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化的概念有一个变化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指个体如何从“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社会化 农民社会化是指农村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中,按照农村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要求,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
7、个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活动的社会人的过程。问题:农民为什么要社会化?(二)农民社会化的必要性(1)社会化是农民适应农村生活、参与农村生活、在农村社会环境中生存的前提。农民必须学习农村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劳动技能和生活方式,才能在农村社会环境中生存。(2)农民社会化是农民内化农村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的过程。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除了靠政权、法律、纪律等控制工具外,还依赖道德、习俗、舆论等工具。(3)农民的社会化是形成农民个性和人格的过程。农民在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群体心理的影响下,形成农民阶层特有的共性;农民通过选择社会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和个性。(4)农民社会化是农村文化传承的
8、重要前提。农村文化传递常常是口传身授,通过民歌、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来承载。(三)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农民社会化主要包括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文化社会化和角色社会化。1技能社会化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技能社会化是指农民个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的过程,包括衣食技能(个人维护生存的能力)和职业技能(个人谋求生活的本领)。2政治社会化增强政治观念 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现有的政治制度,形成政治信念、思想观点和政治态度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有政治意识的社会成员。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意识如何?3文化社会化学习社会规范 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 文化社会化就是要通过各
9、种手段和途径,把农村的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传授给农村社会成员,使每个成员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并内化为他们的信念、目标、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4角色社会化获得适宜的社会地位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当前农民角色社会化遇到的问题:一是角色冲突。二是农村妇女角色不清。(四)农民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是指个体的生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生物因素是人的社会化的自然条件,受遗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较难改变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成长的社会外部环境,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家庭、邻里、学校、同辈群体、职业团体
10、和大众传媒等。农民社会化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有:1、家庭 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 感情慰藉 接触外部世界的通道 2、邻里 学习生活技能和生产技能 情感交流和满足 3、学校 学校的系统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懂得如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4、同辈群体 由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似、社会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又称为伙伴群体。同辈群体的社会化与家庭社会化、学校社会化不同 5、职业团体 职业团体是成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乡镇企业、打工群体
11、 6、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指用来传递信息的各种手段,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唱片和网络等。三、农民的现代化(一)现代化和农民的现代化 世界现代化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席卷了整个西欧和北美。19世纪未到20世纪中叶,现代化浪潮向世界许多地区扩散,形成了以日本和前苏联为代表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民族国家走上独立的道路后,迅速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发端于19世纪末的欧洲。在社会学思想史上,社会学的几位主要创始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亨廷顿等对社会现代化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什么是现代化?两种代表性观点
1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现代化就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从社会发展视角上看,认为现代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我们认为:现代化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推动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人口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现代化的特征:第一,在经济上,社会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3、经济增长的内容由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工业为主,社会日益工业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第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日新月异,知识和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态度日益世俗化,旧的人群关系解体,从以血缘、地缘关系为主导转变为以货币关系为主导。商品意识、市场观念伴随着现代产业文明的扩展而普及开来。第四,教育的普及与发达,促使知识日益扩散于整个社会,人们对自身及环境的了解日益深刻和丰富,从而使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第五,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更新,人们的职业、地位及地理上的流动性增强,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第六,政治上更加民主化,市民社会与政治
14、国家双向互动,社会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平等、民主、自由成为社会政治的主要特征。人的现代化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的现代化问题,把现代化看作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英格尔斯: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现代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得以实现。现代人应具备12个方面的品质:(1)准备接受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4)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并惜时;(5)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
15、社会和个人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究效率;(6)有计划性,在个人和公共生活中趋向于制定长期计划;(7)知识性,即注重对事实的考察,尽可能多的去获取知识;(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即相信周围的人和社会组织能够实现他们的任务;(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乐于让自己和后代去选择非传统所尊敬的职业;(11)相互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12)了解生产及其过程,期望能在认识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什么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是指农民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抛弃传统因素的束缚,不断的接受现代的新观念、新思想,培养现代生产、生活技能和人格的过程。叶南客:
16、现代化农民的10项品质(1)对社会变迁的反应由反对到接受;(2)农业科学水平由较低向较高;(3)业余休闲由较少向较多;(4)对土地的依赖由较高到较低;(5)甘冒风险的意志由较低到较高;(6)接受教育的兴趣甚低到较高;(7)与社区内他人关系较密到较疏;(8)对社区以外的认识模糊到清楚;(9)地方派系纠纷甚多到甚少;(10)对合法组织不积极参加到热心参与。(二)农民观念的现代化 1.独立意识:建立个人的主体意识 2.开放意识:观念和行为由封闭转向开放 3.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4.科技意识: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三)如何实现农民现代化 课堂讨论:小组汇报时间20分钟左右。问题讨论,要求小组成员全部参与。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内容、演讲水平、课件制作、答辩情况进行打分,实行百分制。专题研讨成绩占总成绩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