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中国文化史-教学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五讲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已闻名世界的。千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时常可以见到有关饮食的记述和描写。对时常可以见到有关饮食的记述和描写。对古人饮食习惯有个大致了解,无疑会有助古人饮食习惯有个大致了解,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下面,于我们对古代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下面,我们就主食、肉食、烹调、酒以及食器等我们就主食、肉食、烹调、酒以及
2、食器等方面分别作些简单的介绍方面分别作些简单的介绍一、粮食主食一、粮食主食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主食,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稻。现在依次叙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稻。现在依次叙述。述。1、作物(1)、黍黍sh和稷和稷j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
3、nin。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国西北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也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社为社神,稷为谷神。黍黍黍黍黄米油炸糕稷稷稷稷小米小米粥古代黍与稷还经常连在一起说。例如诗古代黍与稷还经常连在一起说。例如诗经经“黍稷方华黍稷方华”(小雅小雅出车出车),“黍稷彧黍稷彧y彧彧”(小雅小雅信南山信南山)、“黍黍稷薿稷薿n薿薿”(小雅小雅甫田甫田)等等。其他等等。其他文献中这类现象也不少。由此可见,黍在文献中这类现象也不少。由此可见,黍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稷。论语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仅
4、次于稷。论语微微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遇见隐者,隐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遇见隐者,隐者者“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按照,按照当时的伙食标准看,这顿招待饭已经是很当时的伙食标准看,这顿招待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不错的了。(2)、麦子)、麦子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mu,谋)。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播种而耰(yu播种后用耰翻土、盖土)之。”“麰麦”即大麦。大麦大麦大麦籽大麦茶小麦(3)、菽)、菽sh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说文:名。说文:“尗尗sh,豆也。,豆也。”尗即菽尗即菽
5、。诗经小雅。诗经小雅小宛:小宛:“中原有菽,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庶民采之。”菽菽大豆大豆籽(4)、)、麻麻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苴饥。麻籽叫苴(j,居,居)。麻籽在贫苦人看。麻籽在贫苦人看来味道还可以,而富贵人是难以下咽的。来味道还可以,而富贵人是难以下咽的。诗经诗经七月七月):“九月叔九月叔(拾取拾取)苴苴”。夏。夏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麻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麻籽是农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籽是农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麻麻麻籽(5)、粟、粱、稻、禾、谷)、粟、粱、稻、禾、谷古书中还时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古书中还时
6、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名称,如粟s、粱、稻、禾、谷等。、粱、稻、禾、谷等。粟是黍的籽粒。诗经粟是黍的籽粒。诗经小雅小雅黄鸟:黄鸟:“交交交交(鸟鸣声鸟鸣声)黄鸟,无黄鸟,无(勿勿)集于谷,无集于谷,无啄我粟。啄我粟。”后来,则用粟作为粮食的通称。后来,则用粟作为粮食的通称。韩非子韩非子显学:显学:“征赋钱粟以实仓库,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粟粱是稷(谷子、小米)的良种。小雅粱是稷(谷子、小米)的良种。小雅黄鸟: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交交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粱。”黄粱则是粱中的上品。黄粱则是粱中的上品。黄粱美梦: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
7、的书生卢黄粱美梦:从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生,在邯郸一个客店遇见道士吕翁。吕翁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送他一个枕头,这时店主正开始做黄粱饭,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卢生小睡一会,在梦中他中进士做宰相娶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美妻,儿孙满堂,生活美满。梦醒后,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人的黄粱饭都还没做熟。稻起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在中原地稻起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在中原地区的种植要晚一点,大约起于周代。区的种植要晚一点,大约起于周代。因为稻与粱都是因为稻与粱都是“细粮细粮”,所以二者常常,所以二者常常连言以代表精美的主
8、食。杜甫壮游:连言以代表精美的主食。杜甫壮游:“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这是说明这是说明唐明皇的斗鸡、舞马所耗费的都是上好的唐明皇的斗鸡、舞马所耗费的都是上好的粮食。粮食。禾本来专指稷,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禾本来专指稷,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李绅悯农诗:李绅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下土”,其中的,其中的“禾禾”字也是泛指。字也是泛指。2、食品、食品现在谈谈用粮食做成的食品。现在谈谈用粮食做成的食品。在上古,主食的花样似乎并不多。下面介绍几种在上古,主食的花样似乎并不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常见的。(1)、糗)、糗(qi)糗糗(qi),是
9、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是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炒玉米等。炒熟后碾成粉也叫糗。炒米、炒豆、炒玉米等。炒熟后碾成粉也叫糗。食糗也是生活俭朴的一种表现。孟子食糗也是生活俭朴的一种表现。孟子尽心下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舜之饭糗茹(吃吃)草草(指粗劣之食如野菜等指粗劣之食如野菜等)”,则是说舜过一般老百姓的日子。,则是说舜过一般老百姓的日子。(2)、饼、粢)、饼、粢(z)、饵、饵(r)古代也有饼,但并不是像现在那样烙成古代也有饼,但并不是像现在那样烙成的,而是把麦或米的,而是把麦或米(稻、黍稻、黍)捣成粉状,加捣成粉状,加水团成的。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水团成的。麦粉做的
10、叫饼,米粉做的叫粢(z,资,资)。饼、粢虽然性质相近,但在古。饼、粢虽然性质相近,但在古代作品中提到饼的地方更多些。代作品中提到饼的地方更多些。饵饵(r)与饼、粢同类,为米粉所做。现在与饼、粢同类,为米粉所做。现在云南还有云南还有“饵块饵块”,为米粉所制的饼状物,为米粉所制的饼状物,当即古代饼、粢、饵的遗留。当即古代饼、粢、饵的遗留。(3)粥)粥古代也喝稀饭。早在周书中就有:古代也喝稀饭。早在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清代黄云鹄的记载。清代黄云鹄所著的粥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粥专所著的粥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粥专著著。(4)、)、饡饡(zn)古代还有一种吃法叫饡古代还有一
11、种吃法叫饡(zn,赞,赞)。说文。说文:“以羹浇饭也。以羹浇饭也。”即与今天的盖浇饭、即与今天的盖浇饭、维族的抓饭相近。维族的抓饭相近。二、肉食二、肉食肉食肉食(包括水产包括水产)是古人副食的主体。是古人副食的主体。1、牛羊猪狗、牛羊猪狗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狗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狗肉、野味也是肉食的重要来源。肉、野味也是肉食的重要来源。古人以牛羊豕古人以牛羊豕(sh猪猪)为三牲。祭祀或享为三牲。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有牛羊叫少牢,宴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有牛羊叫少牢,太牢是最隆重的礼。礼记太牢是最隆重的礼。礼记王制: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天子社稷
12、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及羊、猪迅速,所以王制上规定:猪迅速,所以王制上规定:“诸侯无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指稀有珍贵之物指稀有珍贵之物)。”郑玄注:郑玄注:“故故谓祭享。谓祭享。”大夫以大夫以下既然平时不能杀羊、犬等,不得杀牛当下既然平时不能杀羊、犬等,不得杀牛当然更不在话下了。牛肉比较珍贵然更不在话下了。牛肉比较珍贵。“牛牛”、“酒酒”并称而被视为美食,看来直至宋代并称而被视为美食,看来直至宋代依然。依然。羊是较普通的
13、肉食。羊肉中羔肉美于大羊。羊是较普通的肉食。羊肉中羔肉美于大羊。诗经诗经七月:七月:“四之日其蚤四之日其蚤(早早),献,献羔祭韭。羔祭韭。”“蚤蚤”是对司寒之神的祭祀,是对司寒之神的祭祀,用羔是较高贵的。礼记用羔是较高贵的。礼记曲礼:曲礼:“凡凡贽贽(初次见面时送的礼初次见面时送的礼)卿羔,大夫雁。卿羔,大夫雁。”则羔贵于雁则羔贵于雁。猪也较普遍。豕又称彘猪也较普遍。豕又称彘zh,豚,豚tn是小猪。跟羔、是小猪。跟羔、羊之间的关系一样,豚比较好吃,所以羔豚并称羊之间的关系一样,豚比较好吃,所以羔豚并称以代表美味。世说新语以代表美味。世说新语任诞:任诞:“阮籍当葬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
14、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肥豚与酒,即所谓肥豚与酒,即所谓美食,都是丧葬之礼所不容,阮籍葬母而大吃,美食,都是丧葬之礼所不容,阮籍葬母而大吃,此其所以为放诞。此其所以为放诞。1论语论语阳货:阳货:“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馈)孔子豚。孔子豚。”权势显权势显赫的阳货送给著名学者豚,并想借对方回拜的机赫的阳货送给著名学者豚,并想借对方回拜的机会见面,这说明按当时的标准看,一只豚已经不会见面,这说明按当时的标准看,一只豚已经不是很轻的礼了。是很轻的礼了。1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古人喜欢吃狗肉,但在人们生活中的
15、地位古人喜欢吃狗肉,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低于猪。低于猪。因为食狗者多,所以屠狗就成了一个专门因为食狗者多,所以屠狗就成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在古书里提到的职业。在古书里提到“狗屠狗屠”的地方要的地方要比说屠羊等多得多。例如战国时有名的刺比说屠羊等多得多。例如战国时有名的刺客聂政,即客聂政,即“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史记(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列传)。刘邦的大将樊哙也刘邦的大将樊哙也“以屠狗为事以屠狗为事”(樊哙樊哙列传列传)。2、山珍水产对有些山珍水产,古人有特别的嗜好。熊掌、豺、貉、豹胎、鹑、鲤鱼等等。三、烹调早在周秦,烹调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烹
16、调的主要方法在从春秋到秦汉阶段已经基本具备了,后来的改进提高,主要是在炊具与火力的演进推动下向着精、细发展。1、周礼中烹调方法:(1)、煎。即把醢(hi,肉酱)煎了以后加到稻米饭(淳熬)或黍米饭上,再用动物油脂浇在上面。(2)、炮。古代的炮与今天不同,今天称把鱼肉等用油在急火上炒熟为炮,而古代则指在禽畜外面裹涂上泥巴后放到火上或火中去烧。(3)、醃。把新鲜牛肉切成薄片,放在好酒里浸泡一昼夜,然后加上佐料食用。(4)、擣do。把牛羊或其他野味的里脊肉持烂,去其筋腱、薄膜,加上佐料。(5)、熏烤。把牛肉用草扎起,洒上桂、姜、盐,烤干,这种做法类似现代南方的风干牛肉、牛干巴。此后有两种吃法:或加醢煎
17、食,或擣成粉末。肝膋lio也是烤:一只狗肝,用网油包住,放在火上烤焦。2、后代的烹调方法后代的烹调方法愈演愈精,名称改变了,但其原理是一样的。古书中常见的一些吃法或肉食品名称,如炙(zh)、脍(kui)、醢、脯等,其中也都包括着上述的一些烹调技术。(1)、炙即烤肉。炙字下边是火字,上边的形体则是肉字的变形。这个字形象地表现了“炙”的方法。炙这种吃法来源于远古游牧生活中的野餐,炙就是现在烤羊肉串的先声。(2)、脍。脍。释名:“脍,会也。细切刀,令散,分其赤白,异切之(即把肥肉与瘦肉分开切),已,乃会合和之也。”脍为极细的肉丝。但其细致的做法,今已失传。在当时古代人的心目中脍与炙一样都是美味。现在
18、还有成语“脍炙人口”,意即如脍、炙那样为人所同嗜,因而被人们口头传诵,也是把脍与炙视为同类美味的。(3)、醢hi醢是肉酱。醢的制作过程很复杂,一般是先把肉制成干肉,然后铡碎,和盐搅拌,再用好酒浸渍z,密封在瓶子里,经过一百天才可食用。作工这样细,手续这样多,其味道之美可知。用以制醢的不仅是牛羊豕肉,野味、水产也可以做,如兔醢、麋醢、鱼醢、蜃(shn蛤蜊)醢等。(4)、脯古书中还常提到脯,凡肉皆可做脯,如牛、羊、豕、鹿、鱼等。郑玄说:“薄析曰脯。”即制作时要把肉切成条状。孔颖达:“不加姜桂以盐干之者谓之脯。”依孔说,则古代的脯与现在的腌咸肉相同。脯的特点是“干”,因此枣、果等腌制成干果也叫脯。(
19、5)、调料:盐、梅等之外,姜、桂、酱。古代调味用梅,是作为甘甜之味入菜肴的。为什么不用糖呢?原来现在所使用的易溶的蔗糖大约至唐代始有。老学庵笔记)卷六:“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何物?云:以甘蔗汁煎。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这条史料说明,至迟到宋代,已经普遍食用甘蔗糖了。四、酒我国酿酒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说是与种植生产同步的。据说殷朝人特别喜欢喝酒,纣王就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见史记殷本纪)。据说殷即因此而灭亡。尚书中的酒诰,就是周成王告诫殷的遗民要以纣为鉴,不要沉湎于酒的。现代出土的殷代酒器极多,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的确很盛。古代作品
20、中所描述的喝酒情况,有的很吓人。例如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酒,而且表示还能再喝;唐代的王绩号称斗酒博士:他能每天喝一斗酒;宋代的曹翰酒量更大,喝了好几斗酒后仍然十分清醒,“奏事上前(皇帝面前),数十条,皆默识(记住)不少差。”与这些人相比,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其实古人之所以能喝这么多酒,奥秘在于古代的酒并不是烈性的。1、酤g、酎zhu、醲nng、醇古代的酒一般都是黍煮烂后酿成的,成酒的过程很短,而且没有经过蒸馏,其所含酒精量远远不能跟“老窖”、“陈酿”、“二锅头”比。烈性酒在我国出现得较晚,至早不过南宋。淡酒也有浓烈程度的不同。酿造一宿即成的叫酤(g),也
21、叫醴(L),其味甜。现在的糯米甜酒、醪(Lo,劳)糟即与醴相似。历时较长、经多次酿制加工的酒叫酎(zhu)。比醪、酎更烈的酒叫醲(nng)、醇。说文:“醲,厚酒也。”“醇,不浇酒也。”厚即酒味厚、酒性烈;不浇即不掺水,也就是酒精度数高。2、清酒、浊酒酒酿成时汁与渣滓混在一起,是混浊的,若经过过滤,除去渣滓(糟),就清澈了,所以古人常说浊酒、清酒。显然,浊酒是较低级的酒。五、食器古代烹调与饮食所使用的器具,跟烹调的技术、饮食的习惯密不可分。就现有文献和出土文物看,最早的饮食器具为石制、陶制,后来人们掌握了采矿、冶炼技术,就开始使用铜器。铁的熔点高,而且较脆,需要更高的技术,因而铁制器具的出现最晚
22、。饮食器具,特别是炊具,还有一个从大到小,从粗到精,从厚到薄的过程。我们祖先最初使用的是石炊法,即利用石头来传热。据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参考后代的习俗和传说,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先把石块或石板烧热,然后把谷物放在上面烫熟;如果是要“煮”的食物,就把水与食物放在石坑或其他容器里,用火把石头烧热,不断地探入水中,直至水沸物熟。但是,这些都还没有地下挖掘的实物作证明。现在有文献和实物的证明,可以使我们确知的。是陶、铜、铁的器皿。下面依次介绍一些常见的炊具、食具和酒具。1、炊具上古的炊具有鼎、鬲(l)、镬(hu)、甑(zng)、甗(yn)等。鼎是煮肉和盛肉的。当时的肉食并不像后代那样一律切成小块,而
23、是除了“羹”之外,一般都要把牲体解为几大块(随着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分解为二体、七体、二十一体),也有不进行体解而煮全牲的时候。因此,鼎都比较大。鼎以圆腹三足的为多,也有方腹四足的。因此后代常说“鼎足而立”,或说“鼎足”、“鼎立”,意即力量三分或三家对峙。鼎口处有直立的两耳,可以穿进杠子以便抬举。在鼎下烧火。因为鼎大,壁厚,烧火无灶难以集中火力,所以可以想见当时用鼎煮食多么费力、费燃料。鼎鼎司母戊大方鼎鬲是煮粥的。其形与鼎相近,三足是空的,与腹相通,因为鬲都较小,承重不大,空足可以支撑而不至破损,更重要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受火,加快米熟的速度。由此也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节省能源”了。鬲鬲镬是
24、专门煮肉的。郑玄说:“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镬也是大腹,圆形,但没有足。因为鼎受火过于猛烈足部容易损坏,所以镬作为煮肉器更为常用。古代的酷刑烹就是把人扔进镬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秦王说:“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也,臣请就鼎镬。”他们所说的便都是烹刑。镬镬甑甑是蒸饭的工具,类似今天的笼屉,直口,或口边向外翻卷,立耳,平底,底部有孔以通气,很像现在的筚(b,毕)子。米放在甑中,甑放在鬲上,鬲中放水。甑更常跟釜(f)配套使用,所以古书上常以釜甑连言。甑釜“釜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
25、,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曹植七步诗:曹植七步诗:“萁萁(豆秸豆秸)在釜下燃,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煎何太急?”釜2、食器古代食器的种类很多,跟今天的器皿差别较大的有簋(gu,轨)、簠(f,府)等。古代也有盘、碗等食器,与现在所用的差别不大。簋簋的形状很像大碗,圆口,大腹,下有圆座。但也有有耳或方座的。最初用以盛粮食,后来也用于进餐。簠簠f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
26、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簠3、酒器上古的酒器有尊、壶、卣(yo)、彝、罍(以上为盛酒器)。爵、觯(Zh)、觚(g)、斝(ji)、觥(gng)等(以上为饮酒器)。尊尊作为专名,是敞口、高颈、圈足的大型盛酒器。上面常常饰有动物形象,于是有牺尊、象尊、龙虎尊等名称。壶壶的特点是长颈、大腹、圈足(圆座),有的有提梁,有盖。卣(yo)卣是椭圆形的大扁壶,有盖和提梁。彝彝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盖,有的有耳。说文:“彝,宗庙常器也。”罍罍是大型盛酒器,有圆有方,短颈,大腹,有的口大,有的口小。爵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名。作为专名,其形为深腹,前边有流酒的槽(
27、“流”),槽与口相接处有柱,底部有三足,可以放到火上温酒。爵觚(g)觚是最常用的饮酒器,多与爵配套使用。觚的口像喇叭,长颈,细腰,圈足。斝(ji)斝的形状像爵,但圆口,也有圆底的。觥(gng)觥也用以盛酒。其形像一只横放着的兽角或瓢。有盖,由锐端往外注酒,多作兽形。六、古人饮食的习惯1、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yng。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
28、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享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第二顿饭叫餔(b)食,又叫飧(S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所以说文说:“餔,申时食也。”(从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谓餔时。”因为一日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此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论语公冶长:“宰予(孔子弟子)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乌。涂饰)也,于予与何诛(责备)?”为什么学生白天睡个觉孔子就生这么大的气?因为“昼寝”必在两餐之间,吃了睡,醒了又吃,不久日落又该就寝,这一天将什么也干不成了。2、古
29、人席地而坐。肉在镬中煮熟后用“匕”把肉取出放到俎(Z)上,然后将俎移至席上,食者用刀割取。酒则贮存在罍等大型盛酒器中,要喝时注入壶、尊,放在席旁,然后用勺斗斟入爵、觯(Zh)、觚(g)、斝(ji)、觥(gng)等酒器中饮用,饮罢,饮酒器再放回到席上。上古吃主食时主要用手捏。其实吃肉时,用刀割开后也是用手抓着往嘴里送的。正因为手与直接进口的食物接触,所以古人饭前要洗手。孔颖达:“古之礼,饭不用箸(茲,筷子),但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絮(洁)净。”最初食器直接放在席上,后来有了托盘,即放在托盘上再上席。托盘为长方形或圆形,四足或三足,古代叫案。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这位妇女能够捧举,是因为食案既小且矮。以上所述古人饮食的状况,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实际上多数都是贵族富人的所食所用,贫苦人是很难享受到的。贫困者的生活在古代诗文中虽然也有所表现,但大多不够详细具体,因此,富贵者的饮食状况与我们阅读古书、了解古代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关系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