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14968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63 大小:19.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1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L-1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

2、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四】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

3、 道 1 分=6 0 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 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 道 1 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 千米=1000米,学会千

4、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 道1吨=1000千克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 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7.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

5、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措施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

6、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六】教学时间安排一、时、分、秒(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练习一.1课时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整理和

7、复习.1课时三、测 量(6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千米的认识.2课时吨的认识.2课时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加法.2课时减法.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倍的认识(3课时)倍的认识.1课时解决问题.2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口算乘法.1课时笔算乘法.8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四边形.1课时周长.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九、数学广角一集合(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第 1

8、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 道“1 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 立 1 秒 及 1 分(6 0 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

9、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 格 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 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

10、反馈。4、小结:秒 针 走1圈,就 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 就 是1分钟,所 以1分=60秒。(三)练习:体 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 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完成 练习一 第 2 题。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2 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11、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 0分,6时,9时5 0分等。4

12、、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 生 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 0+6 0=1 2 0 分b、2时就是2个6 0分,即6 0 x 2=1 2 0分(4)教师小结。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 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 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

13、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 秒=1 分(1 0 个 1 =1 个 1 0)60 分=1 时(1 0 个 1 0=1 个 1 0 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 3 0 分离家,7时4 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 走到9。走了 3 大格,是 1 5分钟。b、4 5-3 0=1 5,是 1 5 分钟。4、小结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

14、、完成第5 页“做一做”。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填空:(1)50 分比1 时 少()分,1 时比4 5分 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 时。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 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15、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 6+3 0 4 8+2 0 4 9-2 0 5 6+3 2 8-92 4+9 3 5-2 0 4 6-7 9 8-9 0 7 8+9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

16、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o(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 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 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 5,把 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

17、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 看成 30+5,先算 30+30=60,4+5=9,再算 60+9=69。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列式计算: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39+40=79 79+4=83B、30+44=74 74+9=83C、30+40=70 9+4=13 70+13=83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

18、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15+55=61+39=35+66=23+28=32+46=53+36=37+54=15+65=18+26=41+56=13+29=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四、课堂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

19、的多样化。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2 6+4 1=1 9+4 1=5 6+2 8=8 3+1 2=7 5+1 1=7 5+2 1=6 7+2 1=7 2+1 5=4 5+2 4=5 8+4 2=5 7+1 7=4 8+3 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 5-2 0=3 5-2=3 6-8=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1 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专线大巴

20、票价:4 8 元,普通快客票价:6 5 元,动车票价:5 4 元)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 5-3 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 1:先算 6 5-5 0=1 5,再算 1 5-4=1 1。生 2:也可以先算6 5-4=6 1,再算6 1-5 0=1 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21、,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 4 分成5 0 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 5 中先后去掉5 0 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生:列式6 5-4 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 5-4 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 下 列():先 算6 5-()=()再 算()。()=()生:把4 8拆分成4 0和8两部分,从6 5里分别去掉4 0和8。可以先算6 5-4 0=2 5,然后再算2 5-8=1 7,也可以先算6 5-8=5 7,然后再算5 7-4 0=1 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22、。(3)比较算式。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 练习二 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完成“练习二”第7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

23、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5 3+6=8 5-5=6 7+9=7 2-6=2 0+4 0+3 0 0 0=9 0 0-7 0 0+8 0=3 0 0+2 0+6 0=8 0-6 0+2 0 0=1 0 0+4 0 0+5 0=9 0 0-3 0 0-2 0 0=2、口答。(1)6 个百和7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 7 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 4

24、 0 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 4 0 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二、探究新知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 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 8 0+5 5 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 1:3 8+5 5=9 3,所以 3 8 0+5 5 0=9 3 0。算法 2:3 0 0+5 0 0=8 0 0 8 0+5 0=1 3 0 8 0 0+1 0 0+3 0=9 3 0算法3:因为3 8 个十加5 5 个十等于9 3 个十,所以3 8 0+5 5 0=9 3 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

25、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百 十 个3 8 0+550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 呢?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 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 第(2)问题,从题中你

26、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 5 0-3 8 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 1:5 5-3 8=1 7,所以 5 5 0=3 8 0=1 7 0。算法2:5 5 个十减3 8 个十等于1 7 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百 十 个5 5 0-380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 5 5 0-3 8 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 1 0 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 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

27、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I”。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 练习三 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三”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3、完成 练习三 第3题。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

28、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4课时估算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 0 2 1 人,约 是()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 9 2 米,约 是()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 0 9 5 元,约

29、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 0 2 本,约 是()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 5 朵,一盆花3 3 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1 5 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2、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

30、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1 :221大 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 一定大于4 0 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k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 以 把221看 成220,239看 成230,221大 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

31、,221+239 一定大于 450,450 比 4 4 1,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 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2、完成“练习三”第8

32、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3、完成“练习三”第13题。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测量第 1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

33、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 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 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 1 毫米 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 1 毫米 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

34、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1 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 毫 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 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厘米=1 0 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毫米。(教师准备1 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 1 毫米 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 毫米 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

35、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 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 7 毫 米(3厘米=3 0 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 0 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 做一做 第1、2题。第 1 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 厘米1 厘米地鼠,不满1 厘米的再1 毫米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36、 2 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 练习五 第2 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 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 道 1 分米=10厘米、1 米=10分米。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

37、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 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 1 分米=10厘米、1 米=10分 米。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 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

38、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 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 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

39、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1分米=1 0 0毫米5、实践活动。(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2)指名汇报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 练习五 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完

40、成 练习五 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 练习五 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

41、: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1厘米=()毫米 1 0毫米=()厘米1分米=()厘米 1 0厘米=()分米1米=()分米 1 0分米=()米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2)5个1 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42、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 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 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 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1)1厘米是()毫米?(2)2 厘米是()个 10毫米?(3)就 是()毫米?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4)学生回答2 厘米就是2 个 10毫米,即 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 厘米与 20毫米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 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

43、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10厘米是1 分米,80厘米有()个 10厘米?(2)()个 10厘米就是()分米?(3)80厘米等于()分米?(4)在学生回答了 80厘米里面有8 个 10厘米,即8 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 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3、

44、组织练习。50毫米=()厘米 20分米=()米4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20厘米3 毫米=()毫米 80厘米+8分米=()分米(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4、归纳总结。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 0。(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三、巩固练习1、完成 练习五 第4题。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

45、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2、完成 练习五 第8题。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3、完成 练习五 第1 0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四、课堂小结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46、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 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 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 千 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 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教学步骤: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47、?(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 厘米。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 千米,(教学例4)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图 1:火车已经行驶了 180千米。图 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

48、60千米。图 3;离南京还有9 8 千米。图4:地图上的1厘米、2 厘米、3 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 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 千米 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 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 个来回。10个 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 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 千米=1000米追问:2 千米

49、=(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 千米里有2 个 1千米,就是2000米)4 千米=()米9 千米=()米3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长?(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 千米。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现在你脑子里有1 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 千米的长度。(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实际运用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

50、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1、第一关(练习六第4 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 千米。2、第二关(练习六第8 题)一圈400米,5 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3、第 三 关(练习六第1 4题)(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4、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