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4083242).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514695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54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408324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408324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408324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20224083242).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 页 共 79 页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

2、,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3、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

4、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

5、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要求: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6、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千米=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2 页 共 79 页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 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

7、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有余数除法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6%以内绝 大 多 数 达 到每分钟做8 题4%以内绝 大 多 数 达 到每分钟做10 题四、教学措施: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在空间与

8、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五、课时安

9、排:一、测量(7 课时)千米的认识,4 课时左右吨的认识,3 课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加法,3 课时左右减法,3 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三、四边形(6 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5 课时)五、时、分、秒(3 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 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 课时)口算乘法,3 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 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0 的乘法,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 课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3 页 共 79 页八、可能性(4 课时)九、数学广角(3 课

10、时)掷一掷,1 课时十、总复习(4 课时)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1 始业教育(预备周)2 一、测量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3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4 二、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的加法;5 万以内的减法;6 国庆放假7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整理和复习;8 三、四边形四边形;平形四边形;周长;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计10 四、有余数的除法11 五、时、分、秒12 期中检测13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14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15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整理和复习16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17 八、可能性18 九、数学广角19 十、总复习20 总复习21 期末检测第一单元测量(一

1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二)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单元内容结构如下: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4 页 共 79 页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例题内容

12、例1 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 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 毫米的长度观念。例2 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 分米的长度观念。例3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例4 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例6 围绕能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13、。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第一单元第1 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 至第 2 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

14、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5 页 共 79 页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采用小组(建议4 人小组为宜)合作的

15、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 厘米、差2 个小格。宽:不到15 厘米、差2 个

16、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 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3、建立 1 毫米的概念(1).认识学生尺上的1 毫米有多长。(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 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 毫米。(3).闭上眼睛想一想1 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 1 毫米,你发现了什么生 1、把 1 厘米平均分成10 份,每份就是1 个小格,长是1 毫米。1 厘米 10 毫米生 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 厘米=10 毫米。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

17、1 厘米 10 毫米板出:1 厘米=10 毫米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手比划一下1 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 毫米。”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数学课本第3 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教学反思: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6 页 共 79 页第一单元第2 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 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

18、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1.体验 1 分米的长度。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 分米长的小棒。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

19、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2、量一量(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 0 刻度到刻度10 之间的长度就是1 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板出:1 分米=10 厘米 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 分米。6.用手比划1 分米有多长。7.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

20、米有多长。8、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9、用分米量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一的相关习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 分米()(2)一张床长5 分米()(3)小明高14 分米()(4)一支毛笔长2 分米也就是20 厘米()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7 页 共 79 页第一单元第3 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21、三年级上册P78 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 100 米的路大约需要200 步。2、沿学校 200

22、 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 分钟。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从临沭到石门到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 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 千米有多长?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千米=1000 米。2、进一步建立1 千米的表象联系实际:1 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 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

23、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 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3、估计 1 千米的距离(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2)、引导: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 千米,1 千米究竟有多长?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 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 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6、了解用途、体会价值(1)引导学生举例师:

24、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8 页 共 79 页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 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 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 千米=9000 米)2、(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 千米。3、(电脑出示自

25、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 千米。4、(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 千米。5、(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 千米。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感觉如何?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4 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内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米与千米的进率及

26、换算。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本第10 页练习二第4、5 题的多媒体课件情景图。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 千米=()米 3米=()分米 7 分米=()厘米 60 毫米=()厘米300 厘米=()米 100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7 分米=70 厘米,60 毫米=6 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题目:3 千米=()米(1)教师问:3 千米等于多少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27、)(2)、汇报讨论结果。:3 千米=3000 米,1 千米是 1000 米,3 千米是 3 个 1000 米,就是3000 米。教师在这里可以多让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只要说对了,其它方法也可以。接着,教师可以出示下列练习题,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9 千米=()米 4 千米=()米2 千米=()米 5 千米=()米订正:9000 2000 4000 5000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9 页 共 79 页以上这些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出示题目:5000 米=()千米(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

28、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二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3、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完成练习二第3 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4 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作业:练习二第5 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第 6 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 时出发到中午12 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 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 千米,四个80 千米是 32

29、0 千米,所以中午12 点可以到达。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5 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 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道 1 吨 1000 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教学

30、重点: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 吨 1000 千克,会对吨和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若干只装有10 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纳50 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 只。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重,并组织每个学生提一提装有10 千克水的塑料桶。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 1 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出示课题,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直观感受一吨水的重量(1)估计:刚才每个同学都提了这样的一桶水,你估计这桶水

31、有多重?为什么?(10 千克)(2)经历:现在我把这样的4 桶水倒入这只桶内,这只桶中的水大约有多少千克?谁认为自己能提起这 40 千克的水?(3)学生排队尝试(4)这样的一桶水是10 千克,4 桶这样的水是40 千克,100 桶这样的水是1000 千克,也就是1 吨。(5)谁听清楚了1 吨就是()千克?(板书1 吨=1000 千克)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0 页 共 79 页(6)想象一下,如果装了1 吨的一桶水让你提,你能提得起来吗?2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 吨的印象。(1)找个喜欢的同学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戏,了解对方有多重。(2)汇报:

32、你背的是谁?有多重?(3)如果按每个同学25 千克计算,4 个同学有()千克,()个同学就有1000 千克重,也就是 1 吨。(4)让 40 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40 名学生的群体。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都是1 吨,你能用吨来说一句话吗?一头牛重500 千克,2 头牛重 1000 千克,也就是1 吨。一袋水泥重50 千克,20 袋水泥重1000 千克,也就是1 吨。一桶油重200 千克,5 桶油重 1000 千克,就是1 吨。一头猪重100 千克,10 头猪重 1000 千克,也就是1 吨。(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

33、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用吨作单位的东西。课件出示:蓝鲸大象大型机床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出示: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4、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交流(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

34、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二)教材说明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

35、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1 页 共 79 页(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四)课时安排:9 课时第二单元第1 课时加 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难点: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课件播放:中国特有的珍惜动物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36、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接着框出或用颜色显示下面的部分。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76284 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 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让学生尝试进行估算,从中获取知识。)教师: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

37、?让学生看教材或在屏幕上出现教材第18 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可使用画外音)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3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通过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学习进位加法,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学习的加法和以前学习的加法不一样,激发学生掌握新方法的兴趣。)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 410,写 0 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 6 向百位进 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

38、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4反馈练习。第18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做一做 2 练习五第1、2 题。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2 页 共 79 页3 在同样方框内填入同样数字.(设计新颖多样的练习,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得发展。)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2 课时减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2.

39、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 的连续退位减法。3.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 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4.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5.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2.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 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

40、有多远?地图上有吗?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图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数学起源与实际生活,利用学生熟悉的旅游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1.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请你们观察22 页的图与23 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识图能力的培养不是容易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图意,

41、需要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又什么办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然后找几个同学汇报方法。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好?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517-348 应该怎么计算的?一边板演,一边说竖式计算的步骤,全班一起做到下图的步骤,停。接下来给2 分钟时间,请你和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做。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3 页 共 79 页讨论结束后,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同时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由于学生已

42、有相关的知识做铺垫,我放心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效果更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 后再计算。(要注意:认真书写,仔细计算)2.例 2 现在我们把517 改成 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同桌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哪一组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找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

43、。把讲解权交给学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其它学生发表意见。)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3.独立完成25 页第 1、4 题4.判断对错:(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接下来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学习例 3,怎样计算500185?(在计算退位减法时,当被减数连续两次不够减要连续两次由前一位退一,又加又减,计算上的思维过程比较复杂,要重点加以引导,加强联系,建立清晰的表象。)(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

44、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2)班内汇报交流。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验一题多解的思路。方法 1:185 可以分成 100 和 85,500100400,400 85315 方法 2:18515200,500 200300,300 15315 方法 3:500200300,300 15315 方法 4: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500 185 315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巩固

45、练习:4002642.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 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 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 减)注意:退位减法0 上有点(退位)用9 减。(在这里突出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交流,开放性的结果,使学生乐于学习,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多样性。)3、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数字.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4 页 共 79 页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减法,你知道了什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要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

46、后再计算。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3 课时加、减法的验算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教学难点: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你单独买过东西吗?媒体出示超市场景图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 页第一幅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实际生活常识导入新课,让学生从生活中接受新知识,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

47、屏幕显示。(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2)妈妈付了200 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新知识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 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

48、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1)用 48 135,看得数是不是183。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铜陵市长江路小学LW整理第 15 页 共 79 页(2)用 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3)用 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

49、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3反馈练习:第27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一层进一层练习设计,让学生展示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凝聚力。)4556 101 5645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2 练习七第1 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3 用 0-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你的收获?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4 课时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50、、巩固笔算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理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验算还有估算,大家掌握的好吗?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笔算、验算、估算)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笔算我们已经练习大量的万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吗?你认为在笔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可以举例说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反馈!根据学生整理板书:相同数位要对齐进位加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不忘加上进位“,退位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