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姓 名: 学 校: 周口广播电视大学 学 号: 081170410 指导教师: 赵 学 海 完稿日期: 2009年12月 目 录论文提纲2摘 要3关键词3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3(一)教学设计4(二)教与学的和谐4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5(一)加强说的训练,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5(二)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5(三)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6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7(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比较法8(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性学习法8参考文献9提 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问题,在对于
2、教学越来越重视的当今社会,这种研究建立了它一定的社会突出地位。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及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等研究方面综合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以及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目的是让教师能对教学有更深入地认识,对于教学有更科学地把握,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既是一个理论性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问题
3、,在对于教学越来越重视的当今社会,这种研究建立了它一定的社会突出地位。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以及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等研究方面综合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以及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可行性进行了讨论,目的是让教师能对教学有更深入地认识,对于教学有更科学地把握,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研究 数学的学习具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功能,学生
4、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在思维和情感品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数学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数学学习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和数学观。因此,数学教学的主要责任就是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让他们能从数学的角度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会从中提出问题,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以及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对于学生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影响,可见,对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深远。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数
5、学教研员以形成正确理念、提高教学效益为目的的行为,是从数学教学活动的现实出发,总结和分析教学的经验,探讨和运用教学的规律,改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加速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正进入一个改革和深入发展的阶段。教育的发展不仅在教育政策、管理体制、教育思想、教育计划、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让我们去研究。而且,还对更深层的问题各学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主要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更是首当其冲。开展数学教学的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义不
6、容辞的任务。(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学设计理论要研究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这些方法的方法,它不是一种静态设计的能力,而是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是一种现场诊断和决策的能力。因而教学设计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和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佳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教学设计所研究的,包括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
7、状态、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分析确定教学任务、评定教学结果,以及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可由从事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来承担,他们往往把教学设计作为自己备课和授课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教教师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班级就某一内容的教学所作设计和准备。(二)教与学的和谐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生生多边活动, 只有教与学诸因素和谐,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传递、加工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感染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为此,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中,重在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个过程, 而不在其容量的大小,重在
8、师生间情感、知识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都找到成功、找到自信,进而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健全的人格。2.互动式教学。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即时反应,发现其真实的学习需要,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案。动态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轻松自由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许多的对话、交流,在这种交流中进行学习,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教师也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思路, 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与体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二、
9、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一)加强说的训练,实现数学语言的习惯语言从宏观上来分,可以分为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生活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来交流的普通语言,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随意性大。数学语言是用来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化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它具有简练、严谨、抽象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受认知规律和生活阅历以及思维特点的影响,掌握并运用数学语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只要有效的借助生活语言来理解数学语言,同时引导学生逐渐从生活语言走向数学语言,是非常可行的。 那么,如何从生活语言走向数学语言呢?数
10、学学习中借助生活语言作为桥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显然,真正的数学思维有赖于内化了的数学语言的支持,高度符号化的数学语言系统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必要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走向数学语言。(二)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现代课堂教学中首要突出的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思想。现代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当具备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发散思维的特性。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呢?第一,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发散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
11、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冲突性引入”、“障碍性引入”、 “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
12、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第三,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只有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才能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
13、佳境。第四,训练思维的联想性。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植树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植树问题相同,因此可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例如: 把一根木棒锯成3段需要8分钟,那么照这样计算,锯成5段要几分钟?很显然这个题目就是植树问题中“两头都不种”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
14、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总之,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造。因此,激励学生发散思维,把求异创新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三)培养孩子生活数学的观念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此,教师就应该做到:1. 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
15、律的一种方法。若教育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却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2.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再比如,在高年级相反数认识的学习中,如果光是让学生认识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等概念,往往
16、缺乏一定的实践意义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制定一定的数学小游戏:现在的学生在班级中一般都有自己的学号的,教师可以随机点一位学生的名字,让其他同学说出这位同学学号的相反数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相对快乐多了,也体现了“寓教于乐”、“做中学”的思想。3.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善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
17、。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4. 创设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景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加强感知,突出重点,激发思维。使数学生活化。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精髓。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
18、中的具体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学的愉快,学的扎实。(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比较法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乌申斯基曾经也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
19、、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挖掘每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究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发现规律的过程。然而,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加强探究方法指导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小学数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一个成功的探究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实现探究有效的关键。小学数学探究课题应尽量取材于与小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内容。探究内容源于生活,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兴趣,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
20、来的快乐,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另外,探究内容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背景,即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根据学生现有的条件能否完成这一探究活动?完成这一活动需用多长时间?还需要哪些材料资源的支持?2、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是提高探究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在学生接受或自主确立探究课题后,围绕该探究课题进行的方案设计、资料收集、实验操作等,每一环节均要明确其目的是什么?任务何在?只有明确了探究目的和任务,探究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活动的价值,否则势必造成探究意义的失效性。3、改变教师的“导演者”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活动中,常有教师以“导演者”形式出现,把探究的选题
21、、方案设计、资料调查及实验操作等整个过程全部设计安排好,学生按照教师编写好的“脚本”,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活动,整个过程步骤整齐划一,结论一致。如此,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应改变这种“导演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唱主角”,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确立探究课题,设计探究方案,并按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和宏观调控者形式出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做一些咨询服务,了解学生探究动向,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只要我们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对教学深入认识,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成长,并且在同样的时间内收获更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 金成梁 小学数学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版2 叶季明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版3 陆丽萍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版4 吴亚萍.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