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卫生政策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医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卫生政策学.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卫生政策 第一章 概述 1.简述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总体思路、7 个步骤、21 项动态的任务链。总体思路:即制定程序:步骤+任务链 7 个步骤:1.政策问题的确认;2.政策问题根源分析;3.政策方案研制;4.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5.政策执行;6.政策评价;7.确定政策去向 21 项主要任务:特定领域-众多问题-问题界定-优先顺序-关键问题-政策问题-问题危害-影响因素-问题根源-作用机制-政策思路-政策目标-目标指标-措施方法-可行论证-最优选择-动阻力分析-执行实施-效果问题-归因分析-确定去向 2.怎样从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特征看该程序的作用。制定程序基本特征:一是制定高价值政策是该程序的
2、基本目的;二是这个程序是一个过程一个始终围绕如何达成基本目标而展开的过程;三是这个过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逻辑相连的步骤,每个步骤具有各自的目标、操作思路和常用方法,制定高价值政策有赖于各步骤目标的实现;四是高价值政策源于科学制定,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五是高价值政策需制定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各司其职,政策制定者的职责是科学地制定政策,研究者是为科学制定提供科学、逻辑和合理的一句依据。3.论科学性和理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与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的关系 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是建立在“逻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基础上,即基本思路符合逻辑、研究方法工人、过程可操作、进
3、展和结果可考核。高价值政策也是运用“四性”指标体系,明确现有政策过程理论的不足并逐步弥补后形成的。逻辑性指在思路展开过程中,能否围绕目的表现出清晰的内外在联系及其递进关系 科学性指可考核性和科学方法 可操作性为面对一个特定目的或目标时,有清晰完整的实现思路,懂得如何才能一步步把事情做好。合理性为是否符合常理,因而能够被各方接受。第二章 政策问题的确认 1.解释政策问题确认的目标与任务、逻辑思路、操作步骤之间的关系 2.举例阐述政策问题确认的难点和原则 3.特定领域界定中的领域的含义,以及界定思路和方法 含义:对于政策研究者来说,领域是其研究范围,也就是潜在的政策问题所在的范围。对于政策制定者来
4、说,领域对应的是职责范围。界定思路:1.初步定位:一是政策研究者的自主研究,涉及究竟选择哪一方面主题的问题 二是双方合作的政策制定和研究,对研究者而言存在着潜在的初步定位 2.精确界定:明确几个问题:1.政策制定者的基本职能;2.基本职能与横向部门的交叉和重叠 3.履行基本职能可能需要协作、协调的部门;4.政策制定者的层级和管辖地域;5.确定所界定问题、收集和总结的文献范围;6.确定各方论证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3.背景分析,认识特定领域运作规律,回顾领域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方法:边界分析法,类别分析法?4.为什么要确定特定领域中究竟存在多少问题?现实中,人们或多或少均能感受到特定领域内
5、存在的问题,只是由于信息来源不同,利益主体及其认识水平的差异,问题的反映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对特定领域内的问题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确特定领域内究竟存在多少问题,是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把握领域全貌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找准问题的关键。只有全盘把握领域内存在的所有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否则,会出现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等现象,甚至导致决策过程的偏差。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是把握工作重点的基础;对政策研究者而言,这是知晓其研究主题的重要途径。这是双方进一步达成共识,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重要基础。5.政策问题、关键问题、焦点问题、问题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政策问题:政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特指经过
6、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威机构认定,应该而且可以通过特定的公共政策加以解决的问题。关键问题:指在特定领域的问题系统中,对该领域乃至社会最具有影响力,也存在相当严重性的社会问题,是在优先顺序中名列前位的社会问题 焦点问题:关键问题中的一个或数个 问题系统:同一领域或不同领域 6.谈谈问题优先顺序的建立思路和作用 建立思路:1.一种思路是,对重要性和严重性两类指标分别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两类指标的排序结果,组合得出“重要且严重的问题、重要而不严重的问题、严重而不重要的问题、既不严重也不重要的问题”,再依据可解决性指标判断和推荐关键问题。2.另一种思路是,对重要性和严重性两类指标分别进行排序,然后对两类指标向
7、量进行标化,进行综合排序,的出特定领域所有问题的总体序位,再依据可解决性指标,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判断。3.最佳思路是,综合两类操作思路,既有所有问题的总体序位,又有根据重要性和严重性两类指标的排序结果所做的组合结论。按严重性排序 按重要性排序 问题可解决性的判断 综合排序 确认关键问题尤其是焦点问题 作用:1.便于把握工作重点和潜在研究主题;2.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避免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偏向;3.对政策研究者而言,避免人云亦云地开展“跟风式”的研究,避免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7.为何强调关键问题应该优先进入政策议程?如何能够保证优先?原因:1.按问题的优先顺序确定工作的轻重缓急,使得关键问题
8、尤其是焦点问题优先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理论优先不一定是现实中的优先,关键条件是政策制定者职权范围的可解决性。2.社会问题大多为结构不良问题,可依据问题的结构理论,使特定领域的关键问题成为被众多领域共同接受 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不等于政策问题,两者差异在于是否可以且应该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加以解决。措施:1.明确特定领域中,哪些人群是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确定者和影响者;2.按照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分析关键问题称为政策问题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需要努力之处;3.使关键问题顺利通过政策议程。第三章 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1.政策问题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 2.试阐述政策问题根源
9、分析的基本目的及任务 基本目标:针对已确定的特定政策问题,运用公认的科学方法,分析、论证并确定其根源和作用机制。任务:1.如何在把握特定领域运作规律的基础上,定性推论特定政策问题的影响因素;2.按照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定性定量明确特定政策问题的根源、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3.在根源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的促发下,定性定量明确特定问题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4.定量模拟和论政策问题的作用机制。3.试阐述政策问题根源分析的基本步骤 1.明确进行根源分析的特定问题和信息基础;2.系统搜寻影响因素;确定特定政策问题所在范围 系统搜寻政策问题影响因素 3.确定问题根源;4.明确问题作用机制;5.定量论证问
10、题根源与作用机制 4.如何建立政策问题的作用机制?1.归纳根源于直接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其重新放回到已建立的关系链中,借助各种因素所处地位和作用细致分析,阐述特定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2.明确间接影响因素与根源、直接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间接影响因素标注到相应的直接影响因素上,阐述间接影响因素对特定问题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3.总结形成完善的作用机制。梳理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形成作用机制模型。5.试阐述政策问题根源分析在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价值政策源于科学的制定,需要在诸多问题中确认关键问题,以明确工作重点。然而明确问题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只有找准了问题的根源,并明确问题的
11、作用机制,才能对症下药,研制出治本策略乃至标本兼治的策略。因此,政策问题根源分析是研制治本策略的基础和产生高价值政策的前提。第四章 政策方案研制 1.名词解释 政策方案研制:是在明确了特定政策问题的根源、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推导解决问题的政策思路、明确政策目标,并就如何实现政策目标而研制出一系列备选政策方案的过程。政策思路:指解决或缓解政策问题的基本设想 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中的纲领性内容,既是解决政策问题的目标,也是政策实施后期望达成的政策效果。政策方案轮廓设想:是指在明确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寻求达成政策总目标及其各子目标的方法措施,并对方法措施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能够全面实现特定
12、政策目标的方案的过程。2.政策方案研制的基本目标:?1.明确实现特定字母表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2.明确方法和措施的关系及其作用程度;3.明确方法、措施的实施条件障碍及障碍消除策略;4.明确达成目标的时间要求和预期效果的优劣;5.形成政策方案轮廓。3.政策方案研制的基本任务:1.推导政策思路;2.明确政策目标;3.选择政策措施手段;4.研制政策备选方案 4.政策方案研制的基本步骤:1.政策思路推导;2.政策目标确定;3.方案轮廓设想;4.方案细节设计 5.选择政策方案研制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方案研制的时限要求;2.政策影响力的大小;3.决策者或者研究者所拥有的资源;4.方案研制过程中政策研
13、究者和制定者的参与程度。第五章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 1.如果备选方案只有一种,是否就没必要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证了呢 政策可行性论证意义重大,是政策付诸于执行前的一道理性闸门,是降低政策实施失败风险的必要环节,是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是在综合问题确认,根源分析和方案研制所得的部分信息的基础上的必要补充,针对三类政策方案做出在现实环境中是否可行和何谓最优的判断。2.简述方案可行性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终极目的:寻找高价值政策 基本目的:1.明确每一个备选方案是否可行;2.明确可行的备选方案中“何者为优”;3.修正和完善最优的备选方案;4.进一步促进政策
14、制定者和研究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任务:1.明确需要论证的对象及其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所需资源;2.确定可行性的判断标准及指标体系;3.根据标准和指标体系,确定特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尤其是针对标本兼治、治本和治标这三类方案判断每一个备选方案是否可行;4.针对诸多可行的备选方案,结合政策潜在效果与震荡等,综合判断确定现实中的最优方案。3.简述可行方案和最优方案的区别和联系 可行方案:指通过各种方法论证,具备实施的现实条件与能力,并可以通过执行产生预期效果的政策方案。最优方案:在可行的基础上,按照具体的衡量标准,被论证为解决问题效果最好而负面作用最小,成本最小二社会影响最好的方案。事物都有其绝对性和
15、相对性,绝对性要求方案具备足够的可行性,相对性要求被实施的方案应该是最优的,尤其是现实中最优。现实最优的方案必然或必须是可行的,最优方案是相对的,是现实中的可行的最优,绝非理论的绝对最优。4.简述判断政策方案可行与否的思路、步骤 1.运用指标体系判断单一指标是否可行;运用“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可行性标准和指标体系判断 运用“必要性、可操作性、科学性、时效性与合理性”标准和指标体系判断 2.综合判断特定备选方案是否可行。明确指标权重,尤其是一票否决的指标;明确各部分判断指标的优先顺序;综合判断方案整体“是否可行”;5.简述方案择优的思路与步骤 1.明确政策方案的基本优先顺序。基本的优先顺
16、序从最优到最次依次为:标本兼治、治本、治标政策思路。也就是基本的优先顺序遵循政策思路优先的原则,这只是基本的优先顺序,而非最终的优先顺序。2.分析建立方案择优的标准和指标值。标准与指标同可行与否判断中所述 3.方案择优。依据效果优先原则,在确认效果大小和优先顺序的前提下,判断其他条件是否在可接受或承受的范围内。第六章 政策执行 1.填空题:1.将观念形态的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方案的过程,称为:政策执行 2.政策实施计划制定原则为:责任明确原则和指标合理原则 2.简答题:1.请简述政策执行在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执行是高价值政策制定程序中的第五步。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
17、纳后,把政策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即把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变为现实形态的东西。政策执行过程通过各项政策内容实施,解决政策问题。政策执行决定了政策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与范围,任何政策都必须通过执行环节才能发挥作用。政策执行是解决社会问题最直接的环节,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同时现行政策执行情况也是后继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基础。2.政策执行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动力阻力分析,采取增加(保持)动力、减弱(消除)阻力的合理有效措施,按照政策方案规定的程度和范围,逐步将政策有观念形态转变为显示形态,实现政策目标。3.请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步骤。1.明确政策内涵;2.分析动力阻力;3.制定实施
18、计划;4.配置执行资源;5.管控政策实施。3.论述题 请论述政策执行中动力阻力分析的作用和思路 作用:1.动阻力分析是确保顺利执行并偏差最小的有力手段;2.通过动阻力分析,最大限度消除阻力,同时增加动力,推动各方行为主体按照政策方案所规定的方向调整,最终达到政策目标所要求的状态;3.准确识别和界定动力和阻力行为,成为实现政策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思路:1.首先要界定清楚政策执行过程中行为互动的“主体”-利益相关者;2.分析明确利益相关者基本特征,即动力方还是阻力方;3.分析动阻力源的认知、其他选择和行为条件。强调认知是重要因素,是因为人的行为是以对客观的认识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 强调
19、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其他选择,是因为按照政策目标的方向调整行为,仅仅是利益相关者的一种选择,除此之外,利益相关者应该还有其他的选择。所谓的行为条件,指影响利益相关者行为方向的各种客观因素,这是保证政策能够执行的外部环境。第七章 政策评价 1.为什么要进行政策评价?政策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已具备专业资质的评价者为主题,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公认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排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环境等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后,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确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评价是检验政策测试实践效果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明确政策效果,检验政策思路,判断政策价值,以及为确定政策的去向提供依据。2.为
20、实现“通过评价提高政策价值”,如何理解政策评价的思路和重点?1.要实现“通过评价提高政策价值”的目的,需要评价政策效果,明确政策价值,发现并找到影响政策价值的主要因素,指明针对性完善思路。因此,从实现政策评价的目的出发,政策评价的整点主要是评价效果、效果归因分析。2.任何一项政策从计划到实施,均是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或是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某种社会问题。因此,政策效果主要看政策问题解决或预防程度。当然,政策是否引起社会混乱和震荡,是否产生新的问题也成为衡量效果的组成部分。3.简要介绍政策评价的四项任务和考核指标,举例说明其现实意义 任务:1.明确评价思路与重点;2.构建评价指标;3.评价数据收
21、集;4.评价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4.为衡量一项已实施政策的效果,需要从哪些方面重点展开,如何构建评价指标?请举例说明 1.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2.特定政策目标实现对政策问题的解决程度。举例自行脑补 5.比较内部和外部评价的优势和弊端,以及如何弥补推荐思路。内部:优势:1.对于组织及其政策方案以及实施过程有着较为全面透彻的了解 2.具有不断进行监控与评价活动所需要各种条件的制度基础;3.在某一既定组织内,负责政策评价的个人或机构,有机会直接影响政策执行过程,评价结论易于转化为确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弊端:1.难以保证评价客观公正性,倾向于以经验判断替代科学研究 2.易受上级领导压力左右,评价易成
22、为论证领导领导意图的过程 外部:优势:1.利于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正确性 2.善于运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来检验政策的基本理论及政策的实际效果 3.某些时候并不必依赖与组织有限的资源开展工作 4.对于政策执行客体的主观感受与需求,可能比内部评价人员有更正确的认识 弊端:1.全面获取资料难度大,对政策演化过程把握需要学习过程,某些时候过于强调复杂方法运用而忽略实用性,评价结论反馈需要一个向决策者解释的过程 2.非系统整体评价、结论科学性难以保证、对个别利益集团的过分关注反而会对政策的总体实施造成损害 6.为什么要进行政策评价可行性分析,制度化与否对政策评价可行性的影响?政策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23、主要是分析社会层面难点形成的环境条件,而这些条件往往是相互影响和依赖的。一般而言,如果政策评价缺乏制度化保障,相关人员对政策评价工作,要么不重视,要么怀疑甚至排斥,政策评价所需的组织,人力等方面资源难以保障;即使有相应的评价,大多为简单的内部评价,难以保证评价的公正客观性。7.简述常用的政策评价分析思路和四种比较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法 优点:简便,对数据资料要求低,易实现,分析成本低 缺点:无法排除干扰因素影响,测量精度低“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优点:较为简便,可排除部分干扰,优于简单对比 缺点:仅排除时间相关干扰,误差仍存在,时间序列资料难获得或成本高“有-无”政策
24、对比分析 优点:排除大部分干扰因素,结果较为精确 缺点:两对照地区不易寻找,评价周期较长,投入较高“控制-实验”对比分析 优点:理论上可完全排除干扰因素,结果最为精确 缺点:实验设计要求高,评价周期长,投入高 第八章 确定政策去向 1.填空题 政策去向包括:政策延续、政策调整、政策终结 2.简答题 1.简述政策去向的目标和基本任务 目标:科学合理的确定政策的归宿 基本任务:1.首要的是采集评价信息;2.其次明确基本取向;3.最后就是确定有关具体内容 2.简述政策法律化基本条件和隐含条件及二类条件之间的关系 基本条件:是 1.有立法必要;2.经过实践检验成熟的或比较成熟的、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
25、隐含条件:是 1.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政策;2.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能长期发挥效力的政策;3.社会条件许可。基本条件对于政策法律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隐含条件是说特定政策满足基本条件的同时,必然隐含着满足其他三项条件。不能认为隐含条件是可有可无的。两者的关系:1.基本条件是隐含条件的发展和具体化;2.隐含条件是基本条件的后盾,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又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关系。3.论述题:请就政策去向变化规律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论述 规律:随着政策价值的增加,政策延续的可能性由零趋向于最大接近于 1,政策调整的概率则是一个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政策终结的变化规律与政策延续相反,由最大
26、1 趋向于 0.在每个特定政策价值点上,三种政策去向的概率总和等于 1.意义:特定政策价值状态对应的政策去向都不唯一。具体政策的政策去向很可能是复杂的组合形式,即对于一个显示了特定价值的政策,部分内容可以延续,部分内容需要调整,部分内容需要终结,明确具体内容是关键。第九章 政策制定与政策研究的优势互补 1.简述政策制定和政策研究优势互补机制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各自拥有相对的优势和劣势,而且一方的长处和优势很有可能是另一方的短处和劣势,所谓的优势互补是指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借用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相互协作配合,形成相加或相乘的效应,以制定高价值
27、的政策,无疑,优势互补对实现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举例说明优势互补机制的基本原则 1.共同目标,双赢策略:2.诚信服务,成果共享:3.有机分工,优势互补:4.共同发展,风险共担:3.详论政策制定者和政策研究者双方存在的全方位优势互补基础 1 在命题设计方面:政策制定者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特定领域的群体,对存在问题的把握能力毋庸置疑,而如何科学把握工作重点和空白,如何系统、规范、科学、逻辑和可操作地做好命题设计方面却是政策研究者的优势 2 在现场组织方面:为降低研究现场调研成本,制定者承担命题现场调研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研究者主要承担现场调研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和质量监控工作。3 在数据整理方面:调研数据录入、处理和分析,是政策研究者的强项,由其组织人员集中快速进行数据计算机录入更为可行。4 在研究成果方面:研究报告撰写、学术成果总结以政策研究者为主,行政报告、工作实践成果总结以政策制定者为主,由政策研究者协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