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医技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医技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师、医技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1.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指标:医院感染发病率应8%,医院感染漏报率应10%;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无 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 0.5;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应达 100,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应达 100;抗生素使用率应控制在 50%。3. 医院感染诊断的主要依据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病人入院至发病 时间及该感染性疾病的平均潜伏期。病人的病原
2、体与医院环境物品、医用设备、医护人员的病原体有无同源性。临床医师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判断。4. 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拆开外装后方可放入无菌间及无菌柜,打开无菌包前应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潮湿、 发霉,是否密闭,是否达到灭菌(查看灭菌指示卡或胶带)及有无过期。5. 手术皮肤消毒范围:手术野及其外 15cm 以上部位由内向外擦拭(污染伤口则由外向里)。6. 伤口愈合分级:甲级愈合:愈合良好,没有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愈合欠佳,如线头周围炎,血肿积液,红 肿,硬结等经处理切口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7. 感染链三要素:感染源、易感宿主、传播途径8.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医疗
3、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9. 物品灭菌方法有:物理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干热消毒柜消毒(干热消毒法)。化学灭菌方 法:2%戊二醛浸泡 10 小时。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过氧化氢气体灭菌、等离子水灭菌等。物品消毒方法有:各类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油膏、粉剂等不可用高压灭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应干热灭菌。 10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绷带、碗等)打开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24 小时;使用已经打开的上述物品前应查看开启时间,超过24 小时不得使用。 11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
4、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感染手术用品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感染性敷料应放于指定容器内,贴有特殊感染标识,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统一处理。12. 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 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13. 手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 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14. 医院中的生活垃圾应放在黑色塑料袋(未被污染的一
5、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应放入黑色塑料袋内);医疗废物应放在黄色塑料袋,专人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统一送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各垃圾袋不能装满,只能装到 3/4。15. 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各 类垃圾不能混合收集,应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16. 普通洗手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 秒钟,流动水洗净。六步洗手法:取 35ml 清洗剂于手心,两手心对搓。手指交叉,手心对手背彼此对搓。手指交叉,手心对手心彼此对搓。双手互握互搓指背手背。双手母指彼此在掌心搓揉
6、。双手指尖互在掌心搓揉。以上每一步骤 10 秒钟,整个洗手过程 1 分钟。17.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 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18、医疗锐器刺伤时应急处理程序(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
7、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 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2) 用 0.5%碘伏或 75酒精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3)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 24 小时内报告医务科、保健科和院感办,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 小时内作 HIV、HBV 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 可疑被HB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5) 可疑被HC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 抗体检查,并于 46 周后检测HCV 的RNA。(6) 可疑被HI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 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
8、复查(如 6 周、12 周、6 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 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19、保护性隔离: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 的感染,而采取的措施。20、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
9、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 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21、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措施1、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治、护理病人时应着装整齐,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为防止血液、污染液体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操作时必须按程序使用防护用具,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隔离衣等。2、 运救护外伤出血病人时除戴戴口罩、帽子、手套外还应穿防水隔离衣。3、 手术、注射中不慎接触HBSAg(+)病人的血清后应立即采取抗感染措施:局部消毒处理;24 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一支(400U),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由科室报医务科,经批准后在 6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4、 用热力灭菌器、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灯时应注意防护,以免造成烧伤、灼伤。5、 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6、 疗垃圾回收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帽子、胶皮手套、防水袖套和围裙、胶鞋等,必要时穿隔离衣。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消毒清洁双手、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