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14552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五县联合质检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 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 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 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

2、,也就是结构 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 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 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 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 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 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 过去、现在和未

3、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 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象,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 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 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 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 高一语文第 1页(共 12页) 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

4、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 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 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 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 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 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 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

5、)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 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 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 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 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 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 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 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

6、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 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 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 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 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 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

7、堪怜咏 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 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 高一语文第 2页(共 12页) 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 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 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 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 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 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

8、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 现实依托,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 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 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 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 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 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

9、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 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红楼梦不仅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 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C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其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 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D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 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继承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谢道韫的才情影响了红楼梦

10、女 性人物塑造上来看,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B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 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C红楼梦长于写实,虽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 高一语文第 3页(共 12页) 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 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 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水浒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

11、示了一条“个人反抗 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 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有红学家认为,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因其结构的周密、时空的繁杂,有种 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 茅盾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 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 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

12、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 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 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 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 看情形了。 “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 G 君问。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 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 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

13、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与其说是这句 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 高一语文第 4页(共 12页) 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 的纷纷掷到他头上。 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 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 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 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

14、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 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 地睡个好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 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 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 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 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 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 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

15、不去。他们都走到 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 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 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 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 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 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 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 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 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 “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G君很诚恳地 留他。 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 G 君 看见他手里那本很

16、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 高一语文第 5页(共 12页) 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 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 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 “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 “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 呵,好多地方不懂。” 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 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G君于是问道:“你是哪里人?” “新加坡。” “什么学校?” “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

17、睫毛又闪动一下。 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 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 “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有人冒昧地问。 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 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 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 便转身走了。 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 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 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 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

18、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 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 “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 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 C.在 G 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 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 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

19、部分信息,可以推 高一语文第 6页(共 12页) 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 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 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 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 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 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 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

20、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 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7.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的印象?请概括分析。(6分) 8.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6分)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课内文言文(本题共 2小题,6分) 9.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下列我们学过的文中原句与所选成语都有一个共同 的字,它们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旗鼓相当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人成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乎其微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无伤大雅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削足适履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21、过也” 是可忍,孰不可忍 A B C D 10.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试使斗而才 百姓之不见保 不吾知也 大王来何操 钟情如我辈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 敢以烦执事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称心快意,几家能 彀? A B C 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高一语文第 7页(共 12页)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

22、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 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 “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 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 死者,何也?以其西为

23、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 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 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 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 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1下列对乙文中

24、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高一语文第 8页(共 12页)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 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这里代指秦穆公,表示恭敬。

25、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在文中是魏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文中的“百乘”即一百辆兵车。“百乘”“千乘”常 用作兵力的代称。 D“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 义不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 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信服。 B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

26、 键。 C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 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答应魏王的请求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D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 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14请结合丙文中的观点分析甲文秦穆公退兵和乙文赵王出兵的原因。(2分)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3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3)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7、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 送别 唐代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高一语文第 9页(共 12页)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 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 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 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7.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28、?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8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阐述完自己的志向后,孔子的反应 是“ ”;曾皙阐述完自己的志向后,孔子长叹一声说“ ”。 (2)“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 ” 与“ ”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一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 洞庭“ ”一句,以比喻手法分别表现了江水和湖水之美。 (4)念奴娇过洞庭中上阕写月下洞庭与天地一片清亮明洁的诗句是 “ ”。下阙中诗人“ ”的胸怀,与之气象交 融,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

29、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0 题。(6分)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 ,可以说 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于谦,无不是 “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 世界。“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 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耳濡目染, 。所谓“耕读传家躬行久,诗 书继世雅韵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 有

30、的文化禀赋。 当然,“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 高一语文第 10页(共 12页) 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 钟扬的成绩靠的是创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取得的。钟扬的故事告诉 我们“读书种子”需与实践“沃土”紧密结合,方能孕育壮苗, 。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钟扬的成绩靠的是知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取得的。 B.钟扬的成绩是靠知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取得的。 C.钟扬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创新的力

31、量、实践的力量、知识的力量。 D.钟扬的成绩是靠创新的力量、实践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取得的。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分) 俗话说春困秋乏,又到了随时能感受到疲乏困倦的时候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 打哈欠呢?_,主要存在进化说、大脑缺氧说、唤醒假说、温度调节说等几 种理论。打哈欠会“传染”。当你看到周围的人打哈欠时,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 打个哈欠;更有趣的是,当听到打哈欠的声音,看到打哈欠的字眼,甚至联想到打 哈欠的情景,你都可能不知不觉地打起哈欠来。_:研究表明,人打一个哈 欠,平均只需要 6秒钟,但就在这

32、短短的 6秒里,你的大脑、眼睛、肾脏、肝脏, 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处。_,临床发现,大约有 7080的缺血性脑中 风病人,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打哈欠。 四、名著阅读(4分) 22.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特点鲜明,作者会在回目或叙述中冠以一字形容,如 “痴宝玉”“凤辣子”“贤袭人”“俏平儿”“酸黛玉”等。请从书中任选一个你 熟悉的人物,仿照下面示例(示例人物除外),结合原著相关情节,围绕一字特点 对人物作简要叙述。(字数 80 字左右) 【示例】“慧紫鹃”:寒冷时,她让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郁结时,她说出了黛玉 的心中所想;情辞试莽玉,让宝玉露出对黛玉最为热烈最为真挚的情感,让二人

33、的情 感能直接展现在贾府一干家长面前,足见其聪慧。 五 、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764 年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图书毁于一旦, 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学校上下得知了这场重大事故,有一名学生面色尤其凝重, 高一语文第 11页(共 12页) 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的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 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一位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优哉游哉 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这批受赠的图书中的唯一珍本。 怎么办?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磊落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

34、的思想 斗争后,这位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学校。 霍里厄克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 以奖励,然后把他开除出校。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校纪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 看守更安全有效。 行人闯红灯、随意插队、随地吐痰、景区刻字甚至阻停高铁等违规现象在我 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综合考虑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高一语文

35、第 12页(共 12页)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五县联合质检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曲解原文,材料一说“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B偷换概念,材料二说“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D扩大范围,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说的是“不少学者指出”。故选 C。 2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曲解文意,“浪漫主义作品 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不正确,原文没有将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

36、义 作品作比较的意思。故选 B。 3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这种解读思维是传统的线性情节结构分析,而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红楼梦 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故选 C。 4(4分)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 的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然后分别从东晋时期、明清时代加以阐述,最后得出江南 性情文化传统在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的结论。论证方法上,主要运 用了例证法(举例论证),例如东晋的谢道韫、明代的唐寅、清代的“蕉园诗社”“清 溪吟社”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江南文化对红楼梦的影响。 【答案】5.

37、C 6. D 7.(6 分) 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 “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态度却从容不迫; 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 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 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 8.(6 分) 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 1 物的轮廓; 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 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 精神状态。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A.“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

38、什么作用”错误。结合原文“与其说 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 可知,青年的到来起到了暂时安定人心的作用。 B.“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错误。结合原文“闹哄哄的七 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 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 分析可知,文章只是描写了几个人进来的场面,没有暗示“几位新客” 对此有些不满,因为他们本不打算睡觉。 D.“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 奋”错误。结合“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 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

39、然给了他 们无限兴奋”分析可知,对青年人的身世的了解不是“推想”,而是青 年人明确告诉给他们的,让他们兴奋地也不是“推想”的过程,而是 感觉到“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 故选 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错误。原文没有详细记录这些人的 心理活动,只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展示了人物特点。 2 故选 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原文“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 手提着一支左轮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 与其说是这句话的

40、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 定心剂”分析可知,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 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态度却从容不迫; 结合原文“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 着头,在读一本书。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他 们之中的 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 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分析可 知,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 动; 结合原文“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 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 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分 析可知,青年是归国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