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hai****005 文档编号:9145104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年湖南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题(20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J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或者调整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施教区

2、范围、招生规模,并向社会公布。确定或者调整施教区范围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 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一)主要证 据不足的;(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超越职权的;(五)滥用职权的;(六)明显不当的。材料二(大意):J省N市A区顾某对施教区划分的行政行为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A区教育局的施教区划分行为,并责令被告重新作出施教区划分行政行为。A区教育局提交了应诉材料,证明经过了前期的调查摸底、召开了公众参与研讨会、专家论证会、网上公示等流程,法院驳回顾某的上诉。问题:请

3、对A区教育局施教区划分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分析,并从法律角度分析A区行政机关和法院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行政行为的可接受度?不超过400字。(20分)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综合分析能力之依法行政思维。本套题,原型为:南京市民顾某认为教育局施教区的划分不符合就近入学的规定,要求判决撤销施教区划分的具体行政行为,并重新划分。2015年12月11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顾某的诉讼请求。2016年3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公选遴选王团队一直反复强调的:全国遴选一盘棋,尤其是越大级别的遴选,遴选热点决不可能仅仅是本省的,一

4、定要纵观全国,要有全国全局思维。另外,遴选考察的是技巧、方法和积累,绝非哪个机构搞一两套模拟能够解决的。参考答案(399字)本题涉及两个合法性问题,一是“就近入学”,二是“广泛听取意见”。但“就近入学”不等于直线距离最近,而是要与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综合考虑。“广泛听取意见”的“广泛”,不是每个相对人,行政有一定的裁量空间。法院只能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而不是行政裁量的合理性问题作出判决。其二,行政审判应判断行政行为是否存在明显不当。法院在行政审判中虽然不能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问题,但对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可视为违法而予以撤销或变更。其三,法院对合理性存在瑕疵的行政行为应有所作为

5、。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但对于合理性存在瑕疵的行政行为不能无所作为。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通过司法建议书建议行政机关纠正。也可采取在判决书的说理部分向行政机关指出:“应注意到其合理性尚有提升空间,应尽可能在今后的施教区划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程序,提升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度”。第二题(15分)第一段: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第二段:2011年4月,全国小农水重点县S县小农水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郑路项目建成,投资数千万元,按照“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的标准设计施工,村民很兴奋。第三段:郑路项目存在严重的设施不完善和“建成就报废”

6、的问题,一些机 井根本就没有谁,村民反映无回音。第四段:S县水利局谎报成绩,号称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省财政厅和水利厅考评验收为优秀等次。第五段:郑路项目是豆腐渣工程,伤了群众的心。问题:政府部门充分肯定的小农项目在农民严重却成为“豆腐渣”,你如何 看待这种现象?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不超过500字。(25 分)参考解析考察的是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因为领导交办的事情我们都是要竖起耳朵来听的,如果对领导交办的事情没有听清或者没有领取,那么你在任何政府机关单位都是不合格的。同时考察的是汇报提纲的写作,这是以后遴选试题的发展趋势,多测试维度考察,充分考出考生能力、

7、基本功。参考范文(287字)用好微信平台小软件办好社会治理大事情近年来,N县政府积极推动政务新媒体改革,打造微信服务平台,创新社会治理手段方式,探索了一条新媒体与政府治理相结合的道路。一是整合力量,引导舆论,强化法治宣传。(举法治办的例子,整合了县内各个媒体发布信息,宣传法治)。二是畅通渠道,下情上达,为民意疏通提供平台。(举了纪委的例子,开通四风举报微信平台,及时受理和公布处理结果)。三是设立线上大厅,优化流程,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举了政务办微信政 务平台的例子,微信交水电煤气费等)。四是信息共享,聚力于民,发动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举了公安的微信 平台及时发布信息,让知情者帮失主找回钱

8、包)。第三题(25分)材料:政府投资的水农项目(即给农民浇灌农作物的项目),农民反映建成后就成了豆腐渣工程,有的机井根本不出水,有的只冒一点水就没了。往乡镇府投诉也没反应。县里却说没接到任何投诉,省里来验收却说非常好,下一年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问题:假如你是H省网信办的工作人员,请你总结提炼N县发展政务新媒体的经验,撰写一篇典型经验推介材料的提纲,不超过400字。(15分)参考解析考察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公务员遴选考试的办文、办会、办事 三种能力中的办事能力,对这一民生类话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目前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参考答案(399字)问题:一

9、是政府GDP至上的政绩观与群众实际“获得感”的脱节;二是项目预期目标和实际效果的脱节;三是项目验收标准与项目效应脱节;四是政府应对质疑的态度和群众满意度脱节;五是公布的数据和群众实际感官的脱节。对策:第一,明确工作要求。在管理责任、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强化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应管理方面,确保投资安排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第二,细化落实责任。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负责主体责任,对所属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总责,增强责任感。第三,实行公开操作。要按照公开、透明、有效的原则,确保投资和项目安排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严禁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建设资金。第四,遵循建设程序。项目建

10、设要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第五,加强监督检查。政府要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对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第四题(40分)第一段: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第二段:A省6个县市区放管服迟迟不见行动受到国务院的追责。第三段:荷塘区在A省率先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第四段:某市不动产登记中心100多人利用权力替人“了难”,收“好处费”,被纪委严厉查处。第五段:四川绵阳政务服务中心,利用微信公众号“绵阳政务”开展审批业务,推进“五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预审,线下 办

11、理。问题:根据材料及中央有关精神,就如何进一步落实“放管服”写一篇对策 性论文。(40分)要求:1.对问题认识深刻,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符合国情政情;2.论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逻辑缜密,文字表达流畅;3.不超过1200字。参考解析考察的是政策理论的理解能力和文章的写作能力,这一热点要多看下克强总 理的重要讲话以及周边省份,如浙江省提出的“最后一公里”,多看这样的热点, 可以解答好该题。深度解析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几点思考?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分析了本届政府成立三年来的行政体制改革进程,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推进政府管理

12、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会议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的改革进行了部署,并提出要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毫无疑问,“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实属不易,笔者结合学习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和近几年的实践调研,谈一些思考。一、对“放管服”改革理念的再认识“放管服”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政府自身建设的完整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深化。“放”的核心是政府角色定位问题,是要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

13、会边界和相互关系,难点是如何补缺位、纠错位、控越位,让政府归位问题,考验的是政府定力和推动改革的能力,目的是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管”的核心是政府管理转型问题,管理变革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涉及管理体制、部门职责、政府层级、运行机制、技术平台、法制保障等方方面面,目的是建设现代政府。“服”的核心是在“放”与“管”的全面深刻变化基础上形成的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服”既是改革举措,也是改革目标,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也成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是

14、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放管服”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与“双创”和发展新经济紧密结合、互促共进,形成经济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比较充分的就业。二、对“放管服”改革进程的再认识在强力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改革政策供给太快、太多,感觉体系乱、概念多,有的还存在一些冲突,造成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乱,群众和企业对制度改革也缺乏基本预期。首先,改革进程中附加功能“太多”。大的方面说,刚开始只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接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再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从“放”“管

15、”两个轮子都要圆到“放管服” 三管齐下再到“放管服转效”五位一体;小的方面讲,以清单制度为例,刚开始还纠结于是审批权力清单还是所有行政权力清单,接着又引入了责任清单概念,再就是开始探索负面清单,有的地方提出了监管清单、服务清单、资格认定清单和财政支出清单等等。从中不难看出政府改革力求改变过去重权力轻责任,重发展轻民生,重企业轻民众,重生产轻生活等价值导向和功能追求。其次,改革政策供给“太快”。不少改革推进机构完成任务般地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部门和地方应接不暇,前一波没落实,后一波又来了,来不及研究消化,改一改文字就进行了转发。不少市县也没深入研究,没拿出务实落地举措,一些地方取消了不知道,下放

16、了接不住,接下了没优化,继续卡、繁、难。经常可以感到地方政府部门改与法难抉、利与义难全、放管间犹豫、线上下徘徊的情绪和心理。再次,现实情况“太乱”。有的地方三证合一,一证三号在试点,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有的甚至在进行五证合一的探索。比如2015年到2016年发布的关于监管改革的系列文件,理念也先进,方法也可行,但由于体制、法制和运行机制惯性,落地还缺乏相关配套举措,探索改革的部门在上下沟通和左右协调方面遇到很多障碍,再比如大数据监管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综合执法中的上下对接问题,证件清理中的相关法律条款和文件要求取消问题等等。三、对“放管服”改革推进机制的再认识推进政府改革是社

17、会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部门政策文件的物理相加,而是要各种制度产生化学反应。实践中,一些政策制度“最先一公里”就存在很多不合理内容,不少已经通过法规政策固化,比如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就涉及几十部法律,相关管理制度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管理实际运转中很多要求和举措多以方便部门自我管理为出发点,较少从民众视角设计流程和制度,政府工作人员改变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也很难,不设前置审批就不知该如何监管,总担心出问题承担责任;触动部门权力利益也太难,实践调查证明,含金量高的事项“群众点菜”十之八九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启动,“地方点菜”的下放事项能落实的也不到三成,改革靠部门推进不可想象。现实改革中地方政府缺

18、系统谋划,缺改革专门人才,存在不系统、不协同、不深入、不落地等现象。首先是谋划不系统。是否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一揽子改革举措,不少地方缺乏谋划,比如浙江推出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天津开展的十个“一”改革,江苏简政放权“517”改革等就具有借鉴作用。其次是部门不协同。政策法规、权力下放、联合监管、信息共享、中介组织、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中梗阻问题。再次是改革不深入。比如一些地方在制定责任清单时,竟然没有执法部门监督检查职责的内容。最后是政策不落地。事前指导和行政服务跟不上,群众获得感不足,与老百姓相关的政务服务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在一些地方还不明确,民生、社会领域的改革力度有待加强,大家寄

19、予厚望的互联网+思维,概念多过操作,系统开发不少,功用发挥不足。因此,改革推进机制必须进行整体谋划,合理布局,策略推进。四、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一)渐进式改革是否遇到瓶颈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渐进式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问题是改革进入深水期,渐进式改革是否也遇到瓶颈和制约,在某些领域或某些环节是否可以采取激进式变革方式,很多试点地区和自贸区的改革实践经验,可否快速全面铺开。十多年来,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充分意识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四待”问题需要突破。一是行政审批体制待突破。在这方面是否构建一窗式服务,是否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是否组建行政审批局等,

20、已有的成功经验 很多了,是否该明确方向了;二是监管权责体系待健全。部门间监管职能交错、边界不清、事中事后协同监管难,信息不共享、标准不统一,大数据监管难,一个市或县综合执法局机构进行了整合,上下左右沟通协调都挺难的,是否也可以明确下一步改革举措了;三是政务服务流程待优化。是否构建统一的基于民众办事的线上线下咨询、办理、取件平台,部门间政策法规协同清理修改和并联审核管理等问题也需要解决;四是审批信息系统待整合。几乎所有的审批、监管和服务事项的办理都要通过一定的信息化系统,现实情况是这些系统各自为政,国家层面是十二“金”工程,烟囱林立,很多系统一插到底,系统间共享兼容的主观意愿和技术标准都存在很多

21、问题,即便同一部门,不同业务单元信息也不能共享。笔者曾在一个部门一张办公桌前看到四台电脑,据说根据不同情况要分别启动十多个办理系统。如何推进这些系统整合融通,不仅是技术问题,更要突破部门利益和行为习惯进行顶层谋划,是更大层面的治理决策问题。(二)碎片化改革如何走向整体推进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政府管理“碎片化”、公共资源运作“碎片化”、行政组织结构“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等状况,让人民群众办事费尽周折。在改革进程中,改革推进机构立足全局,以问题为导向,但具体改革议题选择、事项选择甚至改革政策和具体举措都要几上几下充分征求部门意见,部门不同意的改革动议往往都会流产。近几年取消和下放行政审

22、批事项的选定就是这样的历程,很多加强监管的文件也是部门牵头制定出来的,即便是地方政府被赋予试点改革的权力,在方案形成过程中,下级委办局也要向中央分管部委充分汇报,征得同意,这样的制度设计往往导致下一步改革的碎片化。国家的改革方案是部委方案的汇总,当某一部委提议的改革措施在落实的时候,往往发现缺乏其他各部委相关政策的配套,而且,即便是同一部委历年下达的政策和改革举措也缺乏连贯性。于是,不少政策公布了却久久无法落地,或者落地了反而造成企业办事更加不方便。当前“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打破政府部门的条块式划分模式、地域、层级和部门限制,为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提供全新的平台,要对政

23、府部门间的、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整合,在政府与社会间构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依靠政府机构间及政府与公私部门间的协调与整合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政府,使得提供更完备、全面、无边界的整体性治理成为可能。(三)从数量速度到质量效益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同时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这是总结近几年“放管

24、服”改革时经常提及的成绩单和成效图。不难看出,在这一阶段,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改了没有和改革了多少问题,下一阶段,应该重点考量改革的质和效了,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到的新兴市场主体的活跃度问题,改革的速度和数量不错,质量和效益空间依然很大,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有缺位、服务常错位和改革红利未充分释放等一系列问题。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更是发展理念的全面展现,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各个行业的产品、各个领域的管理、各种类型的服务中注入质量和效益的理念和要求。(四)关于互联网+改革问题关于互联网+改革创新的理念和制

25、度举措,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网上审批、“互联网+政府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各项工作。现实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公开和数据难共享,如果政府部门间数据信息不共享、企业信息不主动提供,互联网+改革就是个伪概念。国务院要明确具体部门牵头,重点是政务而非技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构建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为全面、切实解决目前各自为政的“部门信息孤岛”问题提供统筹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制定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网上身份认证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出台一系列旨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整合措施、管理办法和实施步骤。整合构建统一的数

26、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资源,盘活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库资源,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逐步推进各级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支撑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和协同共享。五、关于全国一盘棋推进“放管服”工作的建议从理念上说,中央政府层面“放管服”基本上就够了,缺的话再加上“法”,这里的法指的是要于法有据,更要符合法治精神和运用法制思维处理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但地方政府还要做好“领、接、改、评”,才能确保改革政策落地。“领”就是要统领,要有整体谋划,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出台务实管用适合本地区的系统化改革方案;“接”就是要领会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精神,要引领部门和社会

27、组织接好下放或取消事项管理问题,要在人、财、物、机构、技术装备等方面予以实实在在支持;“改”就是要利用网络服务平台和实体政务办事大厅两个平台的信息技术优势和集成办公优势,做好服务流程优化、管理机制创新和新型制度建设等改革创新工作;“评”就是要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要考评办事审查的效率、协作协同的效能、服务监管的效果,要考察改革的力度、工作的强度和群众满意度,要看速度是否快了,收费是否少了,作风是否好了,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专家学者、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人民群众的督查考评作用,以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完善举措和推进改革。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各专题组和功能组密切配合,

28、围绕“放管服”所遇到的普遍性的与顶层设计相关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许多跨部门不协同的难点和堵点问题进行了联合攻关,特别是在指导地方和部门推进改革创新方面搭建平台,出台了系列文件,召开了多次现场会议,为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政府履职方式创新给予了有力指导和引领。当前一个重点是要做好“放管服”改革精神落地的推进工作,应鼓励地方成立相关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等改革机构,确保相关文件在地方能够生根发芽,取得进展和实效。建议明确各地政府以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作为主管机构,可以与各级党委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或者与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两块牌子

29、一套人马。下设若干工作小组,统筹“放管服”工作,不一定完全对等中央政府,但设立政府监管改革小组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小组应该成为选项,协调小组办公室可以与各级审改办合二为一,也可根据研究或统筹力量设在政府办,这样的机构设置有利于上下衔接和统筹协调。各地方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或者推进职能转变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统筹谋划一个地方的改革工作,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不协同、难落地等问题。六、关于“放管服”改革的一些具体建议(一)“放”的方面国家部委层面,囿于法制、观念、利益和能力,担心改革进程出现问题要承担责任,不积极回应“群众和地方点菜”,必须做出格局上的调整。一是企业、项目和个人的

30、审批事项可否不到部委再审批,现在不少事项是省一级政府打包统 一上报来批,把关效果一般,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加强规划管理和科学论证;二是技术检验类许可,比如电梯,可否认证后不再审批许可,而是通过事中事后监管和标准化评估来实现管理;三是资质资格类,该动一些打着生命安全、生产安全旗号许可事项了,不少加强监管的机构,还在使用老办法设许可门槛,有些实践证明效果一般,比如医师证,保健品和药品专业人员资格证等,可否取消许可,改用其他评价方式和事中事后监管方式予以管理。大家经常抱怨不同部门难以协同下放某一事项,实际上部门也有苦衷,毕竟同一事项的管理责任和管理内容不同,对下级部门的承接能力也是考验,但改革不应停留在

31、某一事项审批要不要、放不放,而应研究整个行政职权体系的合理分工问题,在进一步改革中考虑相关监管职能和机构的整合问题。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再出发再攻坚,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清理部门规章和省级人大条例、省级政府规章为重点,切断掌控行政权力者以此寻租、与民争利的灰黑路径。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还要同步清理具有审批特性的其他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二)“管”的方面政府管的改革在体制、机制、法制、能力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寻求突破的空间。一是要构建科学的监管职责体系,完善综合监管,推进市县两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减少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消除监管盲点,在机构未进行大的调整前,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

32、、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制定部门监管责任清单,明确监管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建立登记注册、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监管机制,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二是政府部门内部应探索审批监管服务分开,解决内部职能边界,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权力运行机制,比如有些地方在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时对部门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归集行政审批权,明确内部对外监管处室;三是进一步探索中央和地方监管职能和责任划分问题,要构建新型监管体系,不能回避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划分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监管永远难以制度化落地。比如环评、能评等一些中介服务事项,可否让地方承担更大责任;四是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先照后证”,很多

33、前置审批变为后置审批,但没“证”企业还是运行不了,还要进一步清理后置审批事项,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必要的后置办证事项。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五是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的监管制度,信息归集共享机制真正建立起来、顺畅运转,事中事后监管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六是强化信用监管。搭建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扎实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尽快健全相关制度,将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贷审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的审批程序,整合监管资源和执法力量,推行协同监管和综合执法,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创新经营异常名录和“黑

34、名单”制度,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七是丰富智能监管。积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和加强市场监管,鼓励开发综合监管系统,使用智能化执法终端,实现监管和执法办案的全程信息化,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整合抽查抽检、网络市场监测、违法失信、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监管风险监测研判,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八是创新日常监管。普遍推广“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确保监管执法的科学性、公正性。此外,地方政府必须要求所有基于办事人申请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律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审批流程,强化窗口主导

35、,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全程电子监察,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服”的方面首先是创新服务理念。建议研究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两个问题。提高服务“双创”的效率,为企业开办、成长和推出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政府的相关改革集中在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资建设项目报批环节,这两个环节是企业入口改革和企业投资环节问题,也就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如何服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困难时期的金融和政策方面支持尤为重要,金融机构对国有和民营企业区别对待,造成很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许多金融领域不正常现象。此外还应研究出台企业退出机制政策制度,不仅包括问题很多的僵尸企业,还有

36、活力不足的新办企业。另一方面,要研究与民众关系密切的就是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问题。据调查,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需要办理400多个证件,多数证件只用一次,证件清理任务繁重,应该成为改革重点,增强民众的改革获得感。再就是民生服务问题,要区分公共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等概念和范畴,对于那些不该政府管的应该换种改革思路,采用市场机制机制解决。要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多渠道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其次是优化服务方式。政务服务中心是解决政府与公众“最后一公里”或者说“最后一米”的问题,“放管服”改革必须打通这

37、一道关,要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推进改革的抓手,加快构建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一个部门一个窗口对外、一级政府一站式服务”的要求。通过转变传统管理方式,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基本流程和办事依据,简化无谓证明和烦琐手续,推进政务服务的协同化、便捷化和智能化,切实解决传统管理环节多、材料多、往返多等现实问题,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证明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切实做到“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动”,力促“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条块分割”向“整体联动”转变、“群

38、众来回跑”向“部门协同办”转变。再次是加强对各地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在调研中地方一直呼吁国务院设立中央政府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根据多年调研和沟通汇报,笔者认为,现在可以在国务院信息公开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加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办公室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和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对中央政府各部门设立服务大厅、窗口进驻、事项办理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并对全国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刻变革,是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相忍

39、为国、让利于民,以政府减权限权,激发市场社会新活力,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培育新动能,打造高效透明低成本的政务服务体系,要以“啃硬骨头”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以“三严三实”狠抓落实的作风,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出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真抓实干,狠抓落地,将“放管服”改革做深、做透、做到位,不断推向深入。参考范文(1167字)做好“减法”需紧抓“放管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要通过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建立规范政府权力责任的“总台账”。今年要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 减权过程能减则减,除涉及重大安全和公共利益等事项外,

40、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 都要依法依程序取消。对于“简政放权”,总理曾连续五年将其作为“开年当头炮”,并在各大重要会议上作出了重要部署。这充分彰显了中央“坚持改革不动摇”的决心和魄力,更对外释放了强烈信号: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切实做好“放管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政府权力做好“减法”。“放”就必须一步到位。简政放权不是简单的废止一批红头文件,更不是简单的压缩机构和编制,而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必须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将改革一次到位。“简”是手段,要在精简冗余机构、人员的基础上,将流程再造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和企业少跑点路、多办点事。“放”是目

41、的,政府要敢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动土,要勇于对各项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开刀”,为企业和老百姓减轻负担。决不能该放的权不放,该简化的事项不简,搞变通、搞打折、搞放虚不放实,更不能嘴上喊着“简政放权”,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管”就必须该管则管。改革绝不意味着政府成了市场的“守夜人”,让市场进入无序竞争状态。市场秩序要稳定,社会经济要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套标准明确、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政府监管机制。对那些不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要放手让市场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政府要做的是将关口后移,将行政审批与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结合起来,让长效监管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42、对那些涉及普遍公共利益的事项,政府应该及时介入,避免市场规律失效带来的公共利益受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厘清公私边界,实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服”就必须优化服务。无论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还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建立服务型政府。压缩编制、精简机构、流程再造、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等并不难实现,但如何在这些措施落实后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更好的公共服务体验感,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除了加快构建“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等综合事务办理格局,提升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外,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将服务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转变全能型“管理者”为专业型“服务者”。角色转换了,心态才会跟着转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衙门作风才能真正失去滋生土壤。“开弓没有回头箭”,简政放权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容不得一丝懈怠。唯有在“放管服”上实现齐头并进,才能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让活力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迸发,让市场在法制化环境中有序高速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