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21例文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过程和方法 读中感悟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图片 算盘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
2、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张石匠拜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文中画出本课会认会写的字。 2、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3、指生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4、老师发现同学们读课文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相信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的故事。 5、(评价语: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语言表述也很准确。)张石匠是一位手艺
3、高超,远近闻名的老石匠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要拜一个小伙子为师呢?指名说:比试连连失败。 6、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比试前、比试中和比试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三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学生回答:比试前(1-5),比试中(6-9),比试后(10)。 三、品读感悟 分析理解比试前的内容。 师:下面让我们来到太行山脚下,看看比试前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感受一下两个人不同的态度。 师:傲慢的张石匠又吹上牛了,他说他的技能无人能比,“无人能比”是什么意思? 生:技能,已经到顶了。 师:是啊!把话都说绝了,一个小伙子和他杠上了,是怎样的情景
4、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张石匠开始对小伙是一种什么态度?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分析张石匠的语言:看不起人,蔑视小伙子。板书:看不起。 师:面对张石匠的傲慢,小伙子什么态度?分析小伙子批评劝诫中又很尊敬张石匠。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再次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手艺高的人我见过,可没见过像你这么傲的。”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5、。 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 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 刻东西 2、两名学生分别读“刻碑洗字”部分。(6、7段)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3、师:自读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能表现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请你用声音来传达出张石匠的手艺高超。 多媒体出示:活干得干净漂亮,那些字的点、钩、挑、捺,笔笔匀称,秀丽端正,丝毫不走样。 4、对比看小伙子的手艺,读中体会。 只见那字个个如龙飞凤舞,似有惊涛骇浪之势。就是那“飞白”“转笔”的地方,也洗得干净利落。更使人惊奇的是,和纸上的字对比,大小、章法、布局分毫不差。 出示图片,解释
6、“楷书”“草书”“飞白”。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飞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 5、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 生将小伙子与张师傅从刻字难度、速度、成品的精美度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第八段的句子) 过渡:张
7、石匠服输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他为什么不服气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前张石匠的一番话,读一读,说一说。 (出示张石匠的话)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相机板书:看不起-不服气) “怕”可以换成什么词?预设:也许、莫非、可能、难道-从这一个字中你能体会出此时张石匠是什么心情?板书:不服气。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既增加了难度,希望让自己大显身手,又可以难住小伙子,让他败下阵来。 6、在这次比
8、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么?请说一说。生联想汇报。 7、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时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画出描写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结果的句子。 2、读一读、品一品。 3、同桌互相说一说。 8、汇报:第二次才艺大比拼谁更精彩?理由是什么? 学生从算盘的大小、灵活度、精美几方面进行汇报。 教师出示算盘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9、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9、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知错就改 说到做到 耿直 相机板书:心服口服(自愧不如) 问:张石匠的举动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联系实际谈。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只想让你懂得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四、拓展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2、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续写课文。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即使高人一筹也不要骄傲,要向更高
10、的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最后老师送给大家几句俗语。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五、作业 续写张石匠拜师 板书设计: 张石匠拜师 刻碑洗字刻东西 看不起不服气自愧不如 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通过品读感悟,体会用总分的方法叙述一个场景,并学习老舍先生具体细腻的描写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3、运用总分的方法, 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 学习老舍先生具体细腻的描写和总分表达方法。 教学难
11、点: 围绕一个特点进行多方面细致生动地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知道北京的春节很长,有一个多月,可是老舍先生却只选了六个特殊的日子,谁能说说?(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而在这六个日子中, 老舍又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请生说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
12、在了我们的眼前。 二、阅读课文 现在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最热闹的(除夕、元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除夕、元宵写热闹的。 1、默读第7、11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两个日子写热闹的? 2、小组交流。 3、汇报。 预设 除夕 开头第一句,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概括出除夕的特点热闹; 作者从香味、色彩、声音等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问:还能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提炼写作要由条理、层次性) 元宵 总分(先写总貌,再分写它的特点) 排比(写出灯的种类多、材料、造型) 用词丰富 三、堂上练笔 1、北京的除夕热闹非凡,广州的除夕也毫不逊色。谁知道广州的除夕什么地方最热闹?(花市)
13、 2、播放花市的图。 3、如果让你写这个场景,你想介绍花市的什么特点呢? 出示句子:广州的花市真 。 问: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特点? 4、练笔 5、组织部分学生展示练习片段,相机点评 四、总结全文 教师回顾总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总 分(条理、层次) 除夕 热闹 味觉、视觉、听觉 元宵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小学语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
14、法。 教学流程: 一、扣文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灯光”,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如: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等。 4、寻找灯光:划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5、(课件出示)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静静地读,依据这些语句,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避免重复,抓住重点:_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
15、牺牲自己的生命。 6、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设计意图:传授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文章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扣文题,勾画相关语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这正是学法的传授。生字教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课堂给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理清课文表达顺序,认识倒叙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二、理文脉,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
16、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多好啊!”出现了次,第次是(谁) 在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会想。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引导学生体会第三次郝副营长说这句话时的神态。 什么叫“陷”?怎样地陷?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方向的学习,展示学的过程。) 三、奔中心,聚焦“灯光” 1、学到这,
17、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聚焦“灯光”。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2)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
18、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想:(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写: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3)读: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放,对于重点及难点,也应适当地点拨。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通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
19、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采用“想”“写”“读”三种方式,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四、拓文路,升华主题 1、最后的告别: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 2、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推
20、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设计意图:拓展文路,让孩子们郝副营长作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观看影片,阅读书籍,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课本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
21、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解释”。利用解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解释,让学生根据解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22、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
23、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 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
24、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解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枫桥夜泊 1、 根据解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
25、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2、3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和树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吗?(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水之美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四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板书:水) (二)、快速浏览,找出总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 1、指导体会顿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三)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水的这些特点呢?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
26、批注。 交流: 1、第一个特点多 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 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 3、第三个特点清 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 4、第四个特点柔 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B、出示动词想象
27、画面。 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 (四)、学习总结部分 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 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 3、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大胆质疑 1、作者的写法中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2、为了是文章更有条理,层次更清晰,可以怎样调整? 四、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用上今天学习到的方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 小学语六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
28、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翱翔 莽莽 昆仑 水浒 女娲 大禹 萦绕 蹒跚 敖包 铭记 纤夫 焊接 璀璨 芦笙 唢呐 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n jng) 哈达 (h h)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