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作为高校热能与动力专业方向的骨干基础课,“燃料与燃烧”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学问面广、技术更新快以及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其教学质量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育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动身,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合理选择教材、合理制订教学内容及合理采纳教学手段等一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燃料;燃烧;课程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哈尔滨工程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燃料与燃烧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与实践”(JG2022YB09)的探讨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18-0057-02 现代社会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迫切问题,寻求新型燃料以及研发高效低污染燃烧装置已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燃料与燃烧”是一门探讨化石燃料及其燃烧规律的传统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反映最新燃料及燃烧技术,并与之保持同步的新学科。 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专业方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燃料与燃烧”以“高等数学”、“高校物理”、“高校化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传统基础课程的学问为基础,由于涉及学科多,应用学问繁复,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具有课程理论难度大、跨度大、学问点多
3、且零散和对数学要求高等特点1,2。为此,针对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特点和要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阅历,对“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内容的制订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课程内容及特点 1.课程内容 “燃料与燃烧”包括燃料、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燃料的着火理论、火焰的传播与稳定理论、预混燃烧理论和扩散燃烧理论等基础理论,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及其经典的模型等教学模块;课程主要包含:(1)燃料、(2)燃烧过程的物质平衡与热平衡、(3)化学反应动力学、(4)燃烧系统守恒方程、(5)着火和燃烧界限、(6)预混气的燃烧、(7)层流预混火焰、(8)层流扩散燃烧、(9)气体湍流燃烧、(1
4、0)液体燃料的扩散燃烧、(11)固体燃料的燃烧、(12)燃烧污染与防治、(13)船舶动力装置的燃烧等教学内容。 2.课程特点 实际燃烧过程涉及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和变换,涉及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详细过程非常困难。“燃料与燃烧”课程学问点多、理论性强、学科交叉性强。因此,一方面,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很好地驾驭前期“高校物理”、“高校化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该课程的学习又可以促进了学生对上述课程学问点的理解。 “燃料与燃烧”课程理论性强、学问涉及面广,是一门典型的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学科。由于燃烧过程的困难性,截至目前,燃烧科学的探讨
5、仍旧以试验探讨为主。先进诊断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燃烧试验获得的数据更加牢靠、精确3。20世纪以来,着火模型、火焰传播理论、反应流体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等的建立使燃烧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随着大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采纳数值模拟方法探讨燃烧过程已经成为发展趋势4,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燃烧技术的发展。但这些理论模型对于本科生而言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探究适合本科生学问结构及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二、教学方法 1.教材的选择 “燃料与燃烧”这门课程学问点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如何上好这门课,选择适合的教材是特别重要的环节。好的教材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可以有效促进老师的教学
6、和学生的学习。目前市面上发行的教材主要有国外教材的国内翻译版和国内教材两类,比如Kuo. Kenneth K.的Principles of Combustion和Turns. S. R.的An Introduction to Combustion以及国内顾恒祥编著的燃料与燃烧教材和严传俊的燃烧学等,这两类教材各有特点。合适的教材应当能够与学生的学问结构及认知实力相适应,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适应5。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材的内容要全要新,应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前燃烧理论发展水平及技术发呈现状。教材内容应当包括燃料、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燃烧物理基础、预混燃烧及扩散燃烧、液体及固体燃料的燃烧等。由于
7、是面对本科生的教材,应当内容简洁易懂、表述深化浅出、实例丰富直观、结构逻辑清楚,能有效连接理论分析与工程实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爱好。目前国内出版的燃料与燃烧教材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涵盖内容不全面,要么内容深度不够,总之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依据我校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学生培育的目标和特点,我校“燃料与燃烧”课程组的老师编写了适合我校学生运用的燃料与燃烧教材,该教材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具体讲解并描述了燃料动力学燃烧的计算方法,具体论述了燃烧热力学和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着重介绍了船舶动力装置涉及的预混燃烧和油滴蒸发限制的扩散燃烧;最终,为刚好反映燃烧技术的最新探讨进
8、展,增加了新型船舶动力装置所采纳的燃烧技术6。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我校老师及探讨生们的探讨成果。教材针对性强、内容新奇,强调了“燃料与燃烧”课程的理论性和工程应用性,培育了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和素养。 2.教学内容设计 “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具有目标性、实效性、科学性、启发性,为此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当留意以下几点: 内容要重点突出。“燃料与燃烧”课程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着火理论、火焰传播与稳定理论、液体燃料及固体燃料的燃烧等部分,但在各部分内容的讲解上要有重点。课程中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是整个课程的理论基础,讲解内容包括化学平衡、热
9、化学、化学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活化分子碰撞理论及链锁反应理论等。其中,化学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阿累尼乌斯公式和链锁反应理论可作重点讲解。关于着火理论,授课重点放在闭口系统着火理论模型的建立和结果分析上,并分析燃烧放热量和散热量随温度的改变曲线,确定着火温度与初始温度、物理化学因素和散热强度的关系。对于火焰传播与稳定理论,授课的重点在火焰传播概念、气体的动力燃烧与扩散燃烧及火焰稳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解。对于预混燃烧,授课的重点在瑞利公式、郎肯-雨果尼奥公式的推导,以及爆震波、缓燃波的性质,并分析层流火焰的传播速度。对于扩散燃烧和液体燃料的燃烧,重点在伯克-舒曼理论、燃料射流的
10、唯象分析、液体燃料的雾化、蒸发模型及液滴的质量燃烧速率。对于固体燃料的燃烧,碳的燃烧化学反应及碳粒的燃烧速度可作为授课重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燃料与燃烧”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课程涉及的相关理论模型比较抽象,不易驾驭。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需与工程或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必需将理论与详细工程案例或燃烧相关生活案例相结合,以详细案例作为切入点,将困难抽象的理论概念穿插到生动、详细的案例中进行讲解。对于热能与动力专业的本科生,笔者结合船舶柴油机,利用燃烧学理论讲解燃烧室结构设计、燃油燃烧过程、过量空气系数、着火等这些详细设计方案背后的理论依据,从而强化对燃烧理
11、论的理解;结合汽油机和柴油机,讲解点燃和压燃,讲解不同燃烧方式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影响,讲解烃类燃料着火点和自燃点的区分;结合家用燃气灶台,讲解燃料的扩散燃烧。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课本理论与实践统一。 3.教学方法设计 采纳启发式教化。在“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问结构及认知实力动身,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纳提问、探讨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加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他们在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中理解驾驭燃料与燃烧相关的学问点,并逐步驾驭应用相关学问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提升团队合作实力。 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
12、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就“燃料与燃烧”而言,燃烧过程细微环节可以被生动地显示出来,危急试验也可被充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有效地理解相关燃烧理论和燃烧过程。但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老师讲课速度加快,课程信息量增加,学生课堂惊慌度增加,易造成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授课速度,影响教学效果。板书比较敏捷,便于限制授课节奏,适合于讲解困难理论模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板书引领学生的思维,进行具体的讲解和推导,学生易于理解和融会学问。但是,板书速度慢、效率低。因此,在“燃料与燃烧”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13、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种考核手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纳多样化的考核手段,了解学生对课程学问点的驾驭状况,督促学生的学习。平常成果、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案例分析、阶段考试和小论文等都可以作为考核手段。但无论采纳何种形式的考核手段都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增加学生对本课程本专业的相识动身。 三、结论 综上所述,“燃料与燃烧”融合了“高校物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和“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学问。在教学过程中应点面集合,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实践实力、团队合作实力和创新实力的培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作为老师,须要不断学习
14、,刚好驾驭该课程新的学问点,刚好更新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邓文义,苏亚欣. “燃烧学”课程建设与探讨J. 中国电力教化, 2022(27):73-73. 2苏磊. 燃烧学-教学有感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2(34):134. 3Kuo, Kenneth K. Principles of Combustion 4严传俊, 范玮. 燃烧学M. 西安: 西北工业高校出版社, 2022. 5王保文, 王为术, 高传昌.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燃烧学”教学内容设计J. 中国电力教化, 2022, (30):101-102. 6周松,孙凤贤.燃料与燃烧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高校出版社,2022(即将出版). 作者简介: 周松(1967-),男,江苏宜兴人,哈尔滨工程高校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船舶发动机燃烧与排放。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