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诗经_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_鲁洪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诗经_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_鲁洪生.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OI : 10. 13763/j. aiki. jhebrn. psse. 2006. 06. 022 2006 年 11 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2006 第 29 卷第 6 期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9 No. 6 【诗经研宄】 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 鲁洪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经义,故历代学者对 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最多
2、。欲准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的 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地解读作品。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存在多种 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 ;诗经婚恋诗中多用比、兴, 存在许多性爱隐语。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 概全,也不能刻意求深,过度解释。 关键词 :诗经 ;婚恋诗 ;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 1 222. 2 20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87(2006)06-0077-08 诗经婚恋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诗 经中关
3、于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诗的总称,数量较 多。朱熹诗集传认为国风中有 54 首系于男 女之事;闻一多风诗类紗将国风中 159 首 (他 漏掉了庸风。定之方中 )分为婚姻、家庭、社会 三类,所说的第三类中也有许多是言男女之事的, 如 野有死麇、溱洧等,即便不计此类,仅全部 是说男女之事的婚姻、家庭两类就己有 91 首之 多。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则认为国风中有 52 首爱情诗、 20 首婚姻嫁娶诗、 25 首家庭生活 诗,雅中有 8 首婚姻家庭诗,合计已达 105 首 11,超过诗经总数的三分之一。 读解诗经婚恋诗,要了解历代学者的解说。 古代经学家的解说影响极大,其影响甚至比作品 本身的影响还要大。
4、由于诗经婚恋诗多用比、 兴,诗义隐晦不明,古代学者又多刻意求深,比附 经义,故历代对诗经婚恋诗的解释分歧最大 最多。 先秦时期人 们还承认国风多言男女之事, 如荀子言:“国风之好色也 ”( 荀子 。大略 )。 春 秋战国时期赋诗言志中时引诗经婚恋诗以言己 志,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子太叔在郑伯招待 赵孟的筵席上赋郑风。野有蔓草,借男女“邂逅 相遇,适我愿兮”以表达自己对郑伯的友好情 意 21(P1997),赋诗言志虽然并未直接涉及诗本义, 但其“引譬连类”、“感发志意”的读诗、用诗的方 法,直接影响了之后古代学者对诗经作品的读 解,也直接影响了“以儿女之事言君臣之义”文学 传统的形成。 两汉至
5、唐的经学时代,婚恋诗遭受 到最为严 重的歪曲比附,经学家无视婚恋诗的本义,而一概 以政教美刺解说,甚至以诗附史,将婚恋诗与左 传、国语和史记等史书所载的史实联系起 来,将诗经婚恋诗历史化、政治化,通过解说诗 义来宣扬儒家经义,如郑风。子矜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 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 兮 。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 。” 毛诗序说 :“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 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郑人与子产论毁乡 校事,毛诗序的解释可能与这段记载有关。 宋代学者 虽未脱离经学的囿限,但在一定程 *收稿日期 :2006-06-12 作者简介 :鲁
6、洪生( 1951-),男,文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宄。 7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6 期 度上能用文学的眼光去读诗经婚恋诗,能在一 定程度上认识到诗经婚恋诗的本义,能够认识 到“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 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3 (P2)但毕竟是经学家, 仍旧用经学的标准去评价,斥之为“淫奔之 诗, 3 (P54) 元、明时期经学空疏,但出现一些对诗经婚 恋诗文学特征的分析。 清代多种学派并行,既有“汉学”,又有“宋 学”,还有非汉非宋的独立思考派。清代一些学者 己能从人性的角度解说诗经婚恋诗,如王夫之 说 :“饮食
7、男女之欲,人之大共。” (诗广传 )崔述说 子矜 :“其诗亦未必皆淫者所自作,其中实有男 女相悦以诗赠遗者。 ”( 读风偶识 )姚际恒则驳毛 诗序说:“刺学校无据,疑亦思友之诗。 ”( 诗经通 论) “五四”以来,力求恢复诗经婚恋诗的本来 面目,或分析婚恋诗产生的原因,或运 用文化人类 学、民俗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揭示婚恋诗的丰富 的社会内容。“五四”以来的学者多认为郑风。子 矜是一首少女思念情人的爱情诗。从学术研究 的角度说,虽然目前的研究相较经学而言毕竟是 向求真求实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旧存在许 多不足 :在本义探寻上,或把文本表层宣示义简单 当作诗人本意,或把诗人与诗中主人公混为一
8、谈, 或断章取义将诗经研究庸俗化 ;在评价上,存在 简单化倾向,等等。 为了正确读解、评价诗经婚恋诗,我们有必 要对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任何诗人都生活在具体的社 会文化背景之 中,时代社会因素直接影响诗人的创作动机,欲准 确读解诗经婚恋诗,首先要论世知人 (为了凸显 文学鉴赏一般规律的先后顺序,我们将孟子的“知 人论世”调整一下顺序),了解诗经婚恋诗创作 的文化背景,以便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以便正确 地读解作品。 一、诗经时代多种婚姻形态并存 人类婚姻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原始群婚、按 辈份划分的族内血缘婚、同一氏族部落的男女不 得通婚的族外伙婚(恩格斯称之为普那路亚家 庭)、一
9、个男子或女子在众多的妻子或丈夫中往往 有一个主妻或主夫的对偶婚及一夫一妻的专偶 婚。诗经时代大致是由对偶婚向专偶婚过渡的 阶段,对偶婚是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 过渡时期的婚姻形态。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妻多 夫,发展为男女双方各自有一主妻或主夫的同时, 还可以有若干临时的异性朋友,也就是一妻多夫 与一夫多妻并存。由于主夫、主妻的婚姻相对稳 定,所生子女己经能够确认自己的父亲,再加上频 繁的战争使男女失衡,且男性具有生理优势,能够 创造更多的财富,男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对偶 婚也由最初的一妻多夫逐渐演变为一夫多妻而成 为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婚姻形态。专偶婚则是进 入奴隶社会之后的婚 姻形态,是
10、财产私有制的产 物,生育合法的子女以继承财产成为婚姻的一个 很重要的目的。 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达几百年,而这 几百年间存在不同时期婚制、婚俗的差异,所以不 能用某一时期的婚制婚俗去解说、评价不同时期 的婚恋诗,不能一见到男女的自由结合就认为是 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要考察 作品的创作时代,也许那时封建礼教还没有影响 到平民阶层,她们所反映的是对偶婚阶段的婚姻 生活。 诗经婚恋诗的创作地域广阔,存在不同地 域婚制、婚俗差异。如周南、召南是因周公姬 旦、召公姬 II 分 郏(今河南郏县 ) 而治划分的两 个地区的诗歌,其创作直接受到周朝礼乐文化的 影响,故其婚恋诗与周礼之婚礼的
11、关系相对紧密。 郑、卫本殷商故地,沿袭殷商礼俗,汉书。地理 志 :“河内本殷之旧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 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国 语郑语 :“郑、郏之间,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 君,而未及周德。”礼记。乐记 :“郑卫之音,乱世 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陈,近楚 ( 在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 ),巫风盛。元 刘玉汝诗缵绪说陈风 :“歌舞祭祀而亵慢无 礼, 楚俗尤甚。” 14 (P122)郑、卫、陈中的婚恋 诗所反映的婚恋习俗与周礼差异较大,故对不同 地域的婚恋诗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 而论。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婚恋 生活,按照诗中主
12、人公的社会地位划分,大致可以 鲁洪生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 79 分为平民婚恋诗和贵族婚恋诗。有些诗主人公的 阶级地位很难确定,这只能作大致的划分。由于 诗经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婚姻形态也存 在差异,故诗经中贵族与平民婚恋 诗所反映的 婚姻形态也十分复杂。周人制定的婚礼首先约束 的是君王贵族,而平民还更多地保留着对偶婚阶 段的习俗,故对不同阶层的婚恋诗也要作具体分 析,不能一概而论。 (一)平民的婚恋诗 平民婚恋诗反映平民的婚姻形态己由对偶婚 向专偶婚过渡,其具体表现也十分复杂。有些诗 反映出平民还没有受到更多礼法的约束,还保留 古老的遗风,青年男女还有自由择偶的自由,如 邶风。静女、郑
13、风。野有蔓草等。有些诗则反 映出平民的婚姻己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 婚礼的约束,如庸风柏舟、豳风伐柯等。 有些诗则反 映出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现象,青年 男女既有自由择偶的可能,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 到婚礼的影响,如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 前者是被迫接受,后者则是自由择偶之后,为适应 时俗,为提高社会地位,为保障婚姻的长久而主动 接受婚礼的要求。男女主人公青梅竹马,相恋多 年己私定终身,待定婚期时却说“匪我愆期,子无 良媒”。 由对偶婚向专偶婚过渡期的婚姻仍是松散的 结合,随时有解体分手的可能。加之男尊女卑的 社会地位,男子具有婚姻的主动权,随时可以休弃 妻子。薄情丈夫不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14、,无辜妻子 却要遭到非议猜疑 。卫风。氓、小雅。谷风等 便反映了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中不平等的婚姻 状况。 诗经时代的平民婚姻是由对偶婚向专偶婚 发展过渡时期,平民婚恋诗中有些诗还比较多地 反映对偶婚阶段的习俗,还没有受到周代婚礼的 约束,青年男女还可以自由选择意中人。 如召南。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漱,野有死鹿。白茅 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巾兑兮,无使 龙也吠。”历代学者对此诗有多种解说: 恶无礼。毛序:“野有死麇,恶无礼也。 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 王之化,虽 当乱世,犹恶无礼也。” 刺淫奔。欧阳修诗本义 :“纣时男女淫奔以
15、成风俗,惟周人被文王之化,能知廉耻而恶其无 礼,故见其男女相诱而淫乱者恶之。” 美贞女。朱熹诗集传 :“南国被文王之化, 女子有贞节自守,不为强暴所污者,故诗人因所见 以兴其事而美之。” 山民为婚。王质诗总闻 :“寻诗时亦正,礼 亦正,男女倶无讥者。” 今人多认为此诗是写平民青年男女的幽会恋 爱。从“野有死麇,白茅包之”可以推知事件发生 的地点:野外林间;可以推知青年男女的身份 :平 民的可能性偏大 ;甚至可以推知事件发生的原因 : 在工具简陋的年代,能够捕杀到奔跑速度极快的 獐子,“吉士”该是何等的强焊敏捷,谁家少女见此 吉士不怀春?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是读解此诗 的关键,“怀春”、“诱
16、之”可以理解为互文,一见钟 情,两相情愿。能捕杀到獐子的“吉士”使少女“怀 春”,“有女如玉”使吉士动情,于是“男女相诱 ”( 欧 阳修 诗本义 ),男以麇鹿猎物诱女,女以告诫之语 诱男,貌似婉拒劝阻,实则告诫启发 :不是不让动, 只要你慢慢来 ;不是不让动,只怕狗叫让人知。紧 张、害怕、羞涩、渴望、欢喜、亲昵、含蓄,又急不可 待,千种风情尽在“无使龙 吠”中。 读解诗经婚恋诗要对当时的有关习俗礼教 有所了解。在婚礼等社会因素约束婚姻行为之 前,男女媾和更多是情感交流的方式,鲁田贝克在 给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作“引言”时引用贝特海的 话说 :“在某些社会里,科学知识尚未影响妇女之 地位及其期望,她
17、的性行为远比文明社会之妇女 单纯。只要她的情人或丈夫乐于与她行房,她便 心满意足。 ” l5(P9) 还要对女子特有的心理有所了解。从爱情心 理学的角度说,女子对待性事是“天生的隐晦与不 诚实”5 (P32), 陷入爱河,动了真情的女子的情欲 是极其隐私的,不愿 被人看透识破,故作矜持状, 常说婉约语,甚至会说心口不一的反话,“许多妙 龄女郎面对将近的佳期,常表现着可笑的举止,把 那些花前月下新奇微妙的感受当作莫大的秘密, 甚至对善意的父母也不愿吐露。冒着危险 的,秘密的偷情,反而充盈着罗曼蒂克的气氛,激 起她无限的激情。” 5(P156)此即一例。清代学者 牛震运说 :“古诗鸡鸣犬吠,兄嫂当
18、知之与无使 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6 年第 6 期 尨吠同旨。 ”( 诗志 至少在不愿让人知 晓这种心 理上是相同的。 (二 )贵族的婚恋诗 诗经时代贵族婚姻实行的是媵妾婚(也称 媵嫁婚)。由于君王贵族涉及到权位继承、财产分 配等问题,更加注重权位、财产继承人的合法性, 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以约束君王贵族的婚姻 及权位的继承与财产的分配。在君王贵族的婚姻 上实行媵妾制,在权位继承、财产分配上实行嫡长 子继承制。所谓媵嫁婚,即天子、诸侯娶对方嫡女 为正妻的同时,嫡女的同姓姪娣要作为媵妾一同 陪嫁过来。释名 *释亲属:“侄娣曰媵。”公羊 传成公八年 :“媵者何?诸侯取
19、一国,则二国往媵 之。” 左传成公八年:“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 姓则否。”周朝的制度是,“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 妻一妾 ”( 白虎通义嫁娶篇 ); “ 诸侯一娶九女 ”( 公 羊传 在公十九年 );“ 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 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6)当时有 关男女乞子、乞婚配的祭祀活动很多,墨子明鬼 篇说 :“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有 云梦也,此男女所属而观也。”礼记乐记 :“天子 亲往,后妃率九嫔御(即交媾之喻)。”闻一多高唐 神女传说之分析 :“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如 齐观社,三传皆以为非礼,而谷梁解释非礼之 故曰是以为尸女 也。郭先生(指郭沫若)据说 文尸,
20、陈也,像卧之形,说尸女即通淫之意,这 也极是。”又说:“齐国祀高楳有尸女的仪式, 月令所载高楳的祀典有天子亲往,后妃率九 嫔御(即交媾之喻 ) 一节,而在民间,则周礼媒 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与夫桑中、溱洧等 所昭示的风俗 ,也都是祀高楳的故事。这些事实 可以证明高楳这祀典,确乎是十足的代表着那以 生殖机能为宗教的原始时代的一种礼俗。” 弗雷泽还发现:原始人认为人与自然是交相 感应的,因此可以通过“模仿巫术”来相互促进,于 是在祭礼中, 常有以集体的两性交媾来促进万物 繁殖的内容,人们常常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行动 把植物再生的戏剧表演同真实的或戏剧性的两性 交媾结合在一起,以便促进农产品的多产、
21、动物和 人类的繁衍 7(9)。 若如是,春天男女交媾不仅 促进人类的繁衍,还会促进农业的丰收。 诗经婚恋诗中男女恋爱多发生在春天,除 了春天祭高楳、男女集体婚媾的习俗与原始宗教 意识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诗经婚恋诗中男 女恋爱多发生在春天与周代的社会需求、相关礼 制也有着直接关系,当时人是生产力的主要方面, 无论农耕的收获还是战争的胜负都依赖 、决定于 人的数量 ,人丁兴旺是国力强盛的保障。于是,统 治者干涉青年男女的婚姻,要求男 30 岁,女 20 岁 者要及时婚姻,要早生,多生。周礼媒氏记载 说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会之。”
22、农业社会的需求刺激了古老习俗的延续。 从婚制说,是群婚制的遗传;从生理本能说, 春天是里比多最兴奋的季节,积蓄了一冬天的能 量有宣泄的生理需求;与气候回暖等自然因素也 有关,漫漫寒冬终于熬过,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一 片绿色,春意盎然,不仅给青年男女户外的交往活 动 提供了可能,还直接刺激影响男女情欲的发生, 使时间名词“春”逐渐成为男女情欲的借代,如郑 风野有死麇说“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婚恋诗还反映了古代男女互赠礼物以定情的 习俗,如“士与女,方秉苘兮”;“伊其相谑,赠之以 勺药。 ”( 溱洧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 荑,询美且异。 ”( 静女 )若按马林诺夫斯基野蛮 人的
23、性生活所言,此习俗与所赠“商”、“荑”等定 情物也同样是源于原始巫术。原始人认为某些植 物可以增强自己的魅力,触发爱情。 诗经中还有一些反映贵族淫乱的作品,如 邶风新 台,诗序 :“刺卫宣公也。纳 。是诸礼的根本,“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 义 ;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而后君臣 有正。故曰:昏 (婚)礼者,礼之本也 6KP1681)。 朱熹诗集传卷七引吕东莱语说 :“有天地然后有 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 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 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 之本 ,万物之先也。道之升降,时之治乱,俗 之 汙隆,民之生死,于是乎
24、在。 ” 3(P85) 于是认为“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 左传庄 公二 十四年 )。对男女的行为做出种种规定,如 “男女不杂坐 ”( 礼记 .曲礼 ),“男女不交爵”,“男 女不同席而坐 ” ( ),“ 男女不通衣裳” (),等等。 为保证财产继承人的血缘关系的婚礼,首先 在涉及财产继承的贵族中实施。被中国古人视为 “礼之本 的婚礼,对婚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约束, 如对婚姻关系的缔结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诗 经婚恋诗对此多有反映,如齐风南山“蓺麻如 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析 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豳风伐柯“伐
25、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 很多婚礼是建立在婚俗的基础之 上的,婚礼 的制定完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后礼记所言“六 礼”的纳彩(收受彩礼)、问名(媒人提亲)、纳吉 (男 方卜吉,女方正式认婚)、纳征(下礼落订,也称纳 币)、请期(婚期的商定)、亲迎(迎亲接新娘),在 诗经中也多有表现。卫风氓中的“尔卜尔 筮,体无咎言。”即是对纳吉的反映 ;鄘风 *干旄 中的“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即是对纳征的反映 ;召南 鹊巢中的“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卫风 *氓中的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是对亲迎的反映。如 韩奕 四章描写的是韩侯亲迎其妻。按礼法
26、规 定,天子至庶人都要亲迎 ,礼记昏义:“父亲 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 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人,揖让升堂,再 拜奠雁,盖亲受之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 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人,共 牢而食,合卺而醅,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 也。” E6(P168 )“ 韩侯迎止,于蹶之里”即写韩侯行亲 迎之礼。“韩侯顾之,烂其盈门”,是写韩侯行曲顾 之礼。毛传 :“顾之,曲顾道 (导 )义 (仪)也。”孔 疏 :“既受女,揖以出门,及 升车授绥之时,当曲顾 以导引其妻之礼仪。” 8诗经中很多的思乡诗就 出自远嫁他乡不得归宁的贵族妇人之手。如邶 风泉水,诗序
27、 :“泉水,卫女思归也。嫁于诸 侯,父 母终,思归宁而不得,故作是诗以自见也。” 四、性爱隐语 读解诗经婚恋诗还要注意诗经婚恋诗多 用比、兴,存在许多些性爱隐语,如以鱼喻女子,以 与鱼相关的钓鱼、鱼篓、食鱼、烹鱼等意象喻娶妻。 如陈风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 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 妻,必齐之姜 ?”以“食鱼”喻“娶妻”,以鱼喻女子。 齐风敝苟 :“敝苟在梁,其鱼鲂鰥。齐子归 止,其从如云。”以“敝笱在梁”捕鱼喻“齐子归止”, 以鱼喻“齐子”。谷梁传成公五年:“妇人之嫁曰 归,反曰来归。”左传庄 公二十七年:“凡诸侯之 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孔颖达疏:“见绝而
28、出, 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可知“归”指女子 出嫁。 邶风新台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 求,得此戚施。 以“鱼网之设 ” ( 捕鱼)喻“燕婉之 求 ”( 迎娶新娘)。 召南何彼铱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以“其钓维何?维丝伊缗” 喻迎娶“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曹风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 之子,不遂其媾。荅兮蔚兮,南山朝哜。婉兮娈 兮,季女斯饥。”以“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喻“彼其 之子, 不遂其媾”;以“季女斯饥”之饮食之饥喻性 爱之饥。 鲁洪生诗经婚恋诗创作的文化背景 83 诸如此类的性爱隐语在婚恋诗中还有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偏概全,不
29、能一见到诗 经中鱼及与鱼相关的描写就认为是性爱隐语,要 具体分析,有些是性爱隐语,有些则另有喻意,有 些则是写实。如鹤鸣 :“鹤鸣于九渊,声闻于外 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以鱼譬喻贤臣、能士 ; (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丞然罩罩。君子有酒,嘉 宾式宴以乐。”这里则是写实,鱼没有暗喻 ,只 是一 般的、用于宴会上吃的鱼。 关于诗经中性爱隐语形成的原因,有多种 推断,如孙作云认为是“即景生情,因物见志”,他 说 :“因为古代男女在春天聚会、在水边祓禊唱歌, EP旱半 f, 亭咳早亭,所以在诗中往往用钓鱼、食 恋爱 is成为一种专门性的隐语。, 有些学者则认为是源于初民的卵生意识。 商颂玄鸟:“天
30、命玄鸟,降而生商。”大雅生 民 :“鸟覆翼之,后稷呱矣。”人之生似卵之生。女 娲抟黄土造人、洪水神话兄妹躲在瓜或葫芦里,是 卵生的变种。按照原始巫术的相似律、接触律分 析 ,模拟性的动作,相似 的事物,物我互渗,便会发 生实际作用。于是与卵有关的卵生之物 ,诸如鱼 鸟龟蛇,以及某些似卵之物,诸如瓜果子实,甚至 珠环圈球,便都被賦予与卵相关的神秘意味。生 与性紧密相连,在懂得两性结合与生育也有关系 后,巫术仪式中普遍存在的性活动,最直接的期待 便是生殖。鱼鸟瓜果子实等已经凝结了生殖意味 的物象,自然会辗转辐射到性爱婚媾方面。其实, 只要与“生”、“性”存在相似、相关关系,都有可能 被賦予有关“生
31、”、“性”的神秘意味。 诗经婚恋诗中有时还以伐薪、析薪、束薪喻 婚姻,以薪喻女性。魏源诗古微汉广 :“三百篇 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必燎炬为 烛,故南山之析薪,车辇之析柞,绸缪之束 薪,豳风之伐柯,皆与此错薪、对楚同兴。” 如 :周南 *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 于归,言秣其马。”“翘翘错薪,言刈其萎。之子于 归,言秣其驹。”以“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言刈其 篓”喻“之子于归”。 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 注释: 引自(闻一多全集 第 3 卷,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如之何?必告父母。”“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以“蓺麻 、“
32、析薪”喻“取 妻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 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缎束 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 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 ”以“束薪”、“束 刍”、“束楚”喻男女婚姻。 豳风东山以“有敦瓜苦,蒸在栗薪”抒发对 妻子的思念。“瓜苦”、“栗薪何以成为婚恋隐语, 袁梅诗经译注说 :“古时婚礼,将切开的瓠瓜 (葫 芦 )给新娘新郎各执一半”,“将一束柴薪放置洞房 内,象征永结同心。” 廖群诗经 与中国文化则认为与民间婚俗 “草姑娘”有关,说山东胶东一带婚俗,结婚之日, 夫家大门后各树谷秸一束,中置枣
33、、栗子、花生之 类,外罩女孩红衣,谓之“草姑娘”。 图腾乞子、高媒乞子、社、祖等宗教活动皆在 灌木丛中举行。春秋元命苞载:“姜妮游闻宫, 其地扶桑 ,履大人迹生稷。”就近联想,以桑、薪代 女。如卫风氓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 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的容貌。 其实从原始思维的角度说,最根本的原因是 外物与内情之间的相似、相关的关系。外物只要 与男女婚恋之情、性存在相似、相关者都可以用作 性爱隐语的喻体,如周南汉广以“汉之广矣,不 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喻“汉有游女,不可 求思” ,豳风东山以“仓庚于飞,熠耀其羽”喻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等等,只不过鱼、薪及相关 意象作为性爱隐语的
34、频率相对高一些罢了。 总之,诗经婚恋诗的创作时间长、地域广, 存在多种婚姻形态与婚俗,而婚礼对不同时间、不 同地域、不同婚姻形态的影响是不同的 ;诗经婚 恋诗中多用比、兴,存在许多些性爱隐语,解读、评 价诗经婚恋诗要考虑这些因素,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既不能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也不能刻意求 深,过度解释。 17、 26 页。 8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6 期 左传桓公十六年杜预注:“淫 El 醒。”宣公三年杜预注:“淫 季父之妻曰报。” 此处采春秋公羊传说,左传说天子不亲迎。 参考文献: 1 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 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 2 孔颖达
35、 .春秋左传正义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 版 . 3 朱熹诗集传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0. 4 李山 .诗经的文化精神 M.东方出版社 , 1997. 5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 M 作家出版社 , 1986. 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诗经与周代社会研宄中华书局 1966年版 ,316 页。 6 孔颖达 .礼记正义。昏义(卷六 H ) 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 . 7 弗雷泽金枝 M.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8. 8 孔颖达 .毛诗正义 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影印版 . 9 何休 .春秋公羊传 M.徐彦 .春秋公羊传注疏 .北京:中华 书
36、局,1980 年影印版 . 责 任编辑傅丽英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love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LU Hong-she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Whereas the Book of Songs makes use of metaphors and analogies regarding love poems? dif-ferent unde
37、rstandings have historically been obtained. So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argues for an approach to the more proper semantic understanding, i.e. 9 the pursuit of the knowledg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which covers the poets motives, marital customs in relation to region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All this helps rid of the partial reinterpretations of the love poems in the Book of Songs. Key words: Book of Songs; love poems? cultural backg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