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学科极创建.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130517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医学学科极创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医学学科极创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医学学科极创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学科极创建.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医学学科极创建1“学科极”概念的提出 随着社会科技的全面进步,高校的学科设置呈现滞后的局面。世界各国都在争论本学科的基础上,对学科结构进行的调整。综合而言,消逝如下趋势:第一,科学进展与社会需要促进了学问生产方式的转变,要保持学科优势,就必需对有限的学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最优组合;其次,打破了过往的学科壁垒;第三,交叉学科、优势学科群在各国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学科概念已慢慢模糊化。因此,如何对待现有学科争论方向、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力度、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整合相应学科资源,形成一个具有确定竞争实力、特色突出、分工合理、相互配套的优势“学科极”,成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1.1我国基

2、础医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所高校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看其优势学科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1,而基础医学作为重要基础学科,是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乃至整个卫生事业培育卫生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学科地位至关重要。从现状来看“,国内专业性医科院校所设的基础医学学科存在规模散,结构、布局不合理,人员、仪器设备零乱分散,且重复设置,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等问题”。2某些学科争论缺乏创新,争论内容脱离社会需求;一些学科争论虽适应社会需求,但缺乏竞争力,不能进展壮大。这些学科往往缺乏合理有效的争论梯队,试验仪器设备陈旧残缺,无法胜任重大科研项目,从而影响学科建设。 1.2“学科极”概念应运而生

3、 “学科极”是打破学科界限,将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以形成进行人才培育、科学争论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综合体。“学科极”并非简洁的学科组合或者排列,而是个相关学科的高度综合,是学科之间交叉纵横渗透,围绕某一共同领域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集成的结果。 1.3“学科极”概念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普遍意义 “学科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使师资、仪器设备、科研场所、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实现自由共享,实现多学科有机的整合,建立起多学科合作平台。这种整合使原有的学科特色更加显著。同时又能带动学科群内一些比较薄弱的学科的进展,形成新兴的优势学科。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学校能拥有众多的前沿技术和一批有活

4、力的优势“学科极”,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用“学科极”思想指导基础医学学科建设 当前单一的学科学问体系已经难以揭示物质运动的错综简洁的内在联系,必需借助于多学科学问的参与和聚焦才能够透视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我国医学学科建设与科技进展与在向高度综合、共生进展、交叉渗透、优势互补的方向进展,用“学科极”思想指导基础医学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进展的新趋势,对高校学科结构优化人才培育资源共享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打破传统院系设置,构建“学科极”进展框架我院12个主干学科按传统的学科科目设置分类,分为4个基础医学学科和8个生物学科,这样的传统建制有助于学科的纵向深化但是,在高

5、校担当产学研多样职能的今日,对于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争论来讲,体制性的障碍严峻阻滞了学科建设的进展。依据“学科极”思想,第三军医高校基础医学院打破以专业为核心的传统学科设置结构,在原有学科交叉渗透的基础上,依据高校科观、大人才观、大协作观、大资源观和大成果观的指导思想,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学科论证,逐步形成了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纽带,以现有教学、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学科极”框架(见表2)。 2.2“学科极”思想在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中的初步运用为打造优势“学科极”,扩高校科沟通领域,近年来我们以“学科极”为单位,不断发挥人才集中、学科综合的优势,在学术研讨、攻关争论、课题、成果申报、争论生培育以及教学改

6、革等方面深化开展协作和合作,不仅实现了特色优势学科的提级升位,还不断提升了基础学科的整体实力。 2.2.1科研产出状况课题申报的成功已成为体现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自“学科极”思想提出以来,我们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过程中均实行由科室论证“、学科极”论证、管理单位论证组成的“三级论证体系”,使我院课题申报的数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我院共获立项课题316项,经费1.2亿余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前期争论方案、国际合作争论等课题取得了突破。自主发表国外SCI论文207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14篇,单篇最高9.38(PNAS)。获中华医学奖一等奖、国家科

7、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军队、省部级二等奖9项,申请、授权国家专利72项。以“学科极”模式成功申报“重庆市神经生物学重点试验室”、军队“530”重点建设学科等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 2.2.2学术沟通状况为了深厚学术氛围,扩大我院学术影响力,给科技人员供应一个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沟通平台,我们以“学科极”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宽阔科技人员之间的沟通,形成思路碰撞,起到活跃学术思想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宽阔科技人员的视野,扩大了宽阔科技人员的学术圈。20062010年间,我院成功举办8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和知名专家共计259人次

8、沟通合作;与法国法兰西高校、美国加利福尼亚高校、德克萨斯高校、加拿大曼尼托巴高校等知名学府开展长期合作争论,部分海外学者定期来我院做学术沟通和科研指导,其中在双方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加拿大曼尼托巴高校共同建成了“中-加神经科学联合试验室”,形成了集科学争论、人才培育、学科建设为一体的联合开放试验室。 2.2.3人才培育状况为了进一步保证争论生培育质量,从2009年开头,我院始终以“学科极”的方式组织争论生毕业答辩工作和争论生定期学术报告会,期间,113人顺当毕业,1000余人次参加了争论生定期学术报告会。通过“学科极”联合答辩和争论生定期学术报告会为各学科间供应了学术沟通、呈现自我的平台,

9、在我院范围内逐步形成了鼓舞创新、争先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对培育综合性人才、进展新兴学科有着重要深远意义。不仅争论生培育如此,我们还将“学科极”培育模式运用到人才培育的方方面面,“十一五”以来,我们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院士后备人选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总后“科技金星”、“科技新星”5人,先后有15人入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3人次获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学科极”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转变以往单兵作战的方式,留意对学科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拥有强大的分散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当今学科进展的重要趋势。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还有利于优化学术队伍,建设创新团队,对基础医学科学争论、人才培育、资源共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将连续以“学科极”理论为指导,以构建有特色、有重点的优势学科为目标,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求精拓新,着眼将来,为建设创新型一流基础医学院而不断努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