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130065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5篇 论语是孔子出事后由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的宏大巨著。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汇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篇1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开了灾祸。按事物进展的规律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开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

2、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气。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

3、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毅、坚决、质朴、语言虚心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污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简洁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

4、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关怀培育仁德。而仁德的人应当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关怀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进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一再反省自己:关怀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伴侣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动身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进展。子曰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依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进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熟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可以兴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决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进展显得极为重要。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篇2 论语,一篇布满高尚的文章。今日,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消逝了孔子才智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

6、用。 翻开第一页,就看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温习以前的学问,这莫非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了,这那莫非不是特殊兴奋的事情吗?假如有人不理解我,我却并不怨恨,这样的人莫非不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得真对!求知得意其乐,交友诚意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我宠爱读书,读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自从我有点阅读力气起,书就对我有强大的吸引力。要是遇到一本好书,它就能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阅读时候会将书中的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自己的思想行为作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养。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

7、知天下事。”可想而知,书有多大的作用!学问丰富了,就能拥有宽广的胸怀。 就如我读论语学而这一部份就使我受益无穷,增长了学问。我们应当多读书。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日看来照旧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宠爱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

8、到! 孔子,一个创下许多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照旧活在我的心中!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篇3 孔子还特殊挑食。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不合时令,不吃;切割得不好,不吃;没有合适的酱,不吃。我想,现在最挑食的小孩,生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罢了! 读完论语,我不仅对孔子的鄙视更进一步,而且更多了一种亲近感。孔子并非什么高不行攀的“至圣”,他也是一个有优点、有缺点的一般人。他似乎从书上一跃而下,成为我的一个好伴侣。 伴侣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由于牵扯到伴侣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论语有关结交伴侣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伴侣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

9、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冲突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需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化浅出、言简意赅。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高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慢慢演化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照旧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白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亮的文学特色。本文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敏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

10、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篇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才智的光线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学问后,就会有新的发觉,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学校时的课原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觉一些以前不曾留意的新的学

11、问,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厌烦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宠爱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假如她/他发觉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即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当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假如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奇妙,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终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

12、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当坚韧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韧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冷静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隐秘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韧不屈的品德,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当坚韧面对,鼓起士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著论语读后感大全篇5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始终闪耀着特别的光线。两千多年来

13、,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线,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月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今日,是一个经济飞速进展,共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如何调适对他人的心态,是首要解决的一个人生观问题。面对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对敌人慈祥就是对敌人残忍。论语中,长者们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有空闲的时候,多多去翻一翻这种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古书,每次掩卷深思,都会使你的思想升华。 “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耳熟能详的名句

14、是孔子在叙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轨迹:三十岁能够自强独立,四十岁对各种事情都了解了,而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而到六十岁就一切坦然面对,任何“忠言”也不会逆耳了。对此,我们当然不能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思,我们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岁月匆忙,时间如梭,转瞬间我已在教室里度过了8个春秋;回首过去,不禁反躬自问:这些年来我学到了什么,人生境界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又想到自己肩负着“祖国的希望”这一使命,就会由心底涌动起动力的源泉,激励自己把精力投入到精益求精的学习中去。 子曰:“默而志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云:“饭疏食陋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15、如浮云”。孔子吃着粗茶淡饭,枕着胳膊睡觉,而另一方面,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可以看出圣人的事业并非是“苦行思想”,而是始终乐观地迎接将来,对将来布满着信念和希望,而且把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以至于完全沉醉到工作的欢快中去了。难怪他的同学对他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读到此处,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身为一个同学,我毕竟有没有做到同学应尽的责任。我有没有学习着并欢快着呢?我有没有对学习产生埋怨呢?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宗教改革家路过一个工地,许多人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那个人没好气的回答说:“你看不见我在服苦役呀!”他又去问

16、其次个人,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平和多了,他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改革家又去问第三个人,只见第三个工人擦了擦头上的汗,微笑着说:“我在建筑一座教堂。”这三个人做的事情一模一样,但是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却不同:第一个的态度是悲观主义态度,他把任何事都当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前的苦难也是的确存在的。其次个的态度称为职业主义态度,因此他知道这一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也知道他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资。第三个人则是理想主义态度,也就是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认为有价值。孔子云“发愤忘食而知老之将至!”和第三个人一样,都是用欢快的心态在工作着,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使得他桃李满天下。并且成就了孔子一代圣贤的英名。 简洁地说,论语用最简洁的话语、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圣人最真实也最深刻的哲理,论语的内涵博大精深,意蕴深长,值得我们青少年伴侣深思熟读之、领悟运用之、发扬光大之,让这颗国学经典中的绚烂明珠永放光线。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