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126316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完整版)实用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完整版)实用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完整版)实用资料.doc(1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姜春舟1,王晓坤1,杨建清2(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处,河北秦皇岛066004;2.张家口市城建局,河北张家口075100摘要:大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传统中塑造自身的人格,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与校园文化有密切关系。校园亚文化日益侵袭校园主文化的领地,成为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积极引导校园亚文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关键词:校园亚文化;健全人格;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2、27991(20070120042204Sub C am pu s C u ltu r e and th eM ou l d of C ollege Stud en ts c Sound P er sona lityJI AN G Chun2z hou1,WANG X i ao2kun1,YANG Jian2q i ng2(1.D i visi on of Students c Affairs,H ebei Nor m a lUn i versity of Sc i ence&Technol ogy,Q i nhuangdao H ebe i066004;2.Zhangji akou U rb

3、an constructi on Bureau,Zhangjiako u H ebe i075100,Ch i naAbstr ac t:College students m o u l d their self2persona lity in ce rtain cu lt ura l enviro nment and trad itio n,which has c l ose re lati onship w it h ca m pus cu lt ure.Sub ca m pus culture gradua lly occup i es t he fi e l d of m a j or

4、 ca mpus cu lt ure and has beco m e an i m portant factor of the m o u l d of college st udents c personality.W ith t he co m ing of mu lti2cu lt ure,acti ve l y d irect the healthy deve l op m en t of sub2cu lt ure has beco m e an urgen t sub j ec t.K ey word s:sub ca mpus culture;sound persona li

5、ty;college student人才培养是大学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必然体现大学的特色,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气质等综合素质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体现,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基。/人格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心理品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01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人格向更协调、完善的方向发展。/亚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一部分,主导性文化的补充。任何群体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价值体系不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价值体系,体现鲜明的集团、群体个性、风格、凝聚力的文化形态。0(5教

6、育大辞典6校园亚文化,是由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普遍拥有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特殊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叛逆色彩。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形式,是指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体现于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方面。随着时代发展,日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的不断渗透以及信息化浪潮的席卷,校园文化已不再那么单纯,校园的主流文化已失去往日的权威和神圣的地位,亚文化在校园成为强势文化的倾向性逐渐增大。校园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和文化形态,必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无所不在的一只/无形的手0,支配和调动着

7、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我国,对校园亚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园亚文化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本体论研究多,方法论研究少,与实践结合不够,路径不宽,方法不灵;浅层次研究多,深层次研究少;负面影响研究不足,对校园亚文化发展的建构少有问津。本文主要从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负面影响为切入点,剖析校园亚文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以期总结和归纳出一些有效的引导策略,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一、校园亚文化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大学生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水平是随时代的收稿日期:2006207221;修回日期:2007203219作者简介:姜春舟(19522,男,高级政工师,主

8、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发展而发展的,与大学自身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互动关系。大学发展水平越高,这个社会群体亚文化的内容也就越丰富。高校校园亚文化具有多层次性,既有积极的高层次形态,也有异化、扭曲的低层次形态。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能无视低层次校园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一信息化浪潮对健全人格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赋予校园亚文化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带来了负面影响。信息文化在当代飞速发展,但它的过度泛滥,会弱化主流文化的权威,使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受到阻碍。如今的大学生,垃圾短信的互通、黄色邮件的传递、网络色情的共享,已成为部分人首选的交往方式。由于高度信息化的社

9、会传递的信息是未加整合的,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接受的不仅有优秀的信息文化,也有不良的信息文化。他们全方位地接触各种信息文化所渗透的文化价值观,民族的主流文化在信息文化的蚕食下可能会慢慢被消解或被同化。尼葛洛庞帝甚至宣称/后信息时代已经来临0,他认为:/在后信息化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0,所以,他预言:/真正的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临了02,而人格的发展和塑造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互动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0人格在集体中形成,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展现。某些方面,全社会的日益信息化也对大学生人格

10、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使他们远离现实的生活集体,以更加封闭的心态面对校园生活,而喜欢单独一人在虚拟的互联网上任意遨游。互联网和移动 等现代传媒把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由校园扩展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同时也塑造出了媒体一族。据不完全统计,有90%以上的大学生曾经上网聊天,大部分有自己固定聊天室,甚至固定的时间,而对方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在网络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游戏规则。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是因为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有他们情绪方面的特点,大学生既有成熟的一面,又有脆弱的一面,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与虚幻的形象和朋友倾诉内心的苦闷。他们往往在心理低谷时期,将上网聊天作为发泄情感郁闷的手段,有的

11、甚至登录黄色网站,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二校园亚文化使大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大学生都处在心理、生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对自己的未来有非常远大的抱负,因而对自有价值实现的期望值也比较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各个高校的师生比例大多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致使有的学生因得不到老师的足够关怀而产生郁闷情绪,而且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他们的神经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然而由于心理、生理的逐渐成熟,他们能够尽量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压制在心底,更愿将自己成熟的一面展示给他人。许多大学生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按照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自发地组织了许多团体。在这些非正式

12、群体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找回在生活、学习中暂时失去的自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校园文化当中的亚系统,对于学生群体内部,它具有帮助学生社会化、价值观认同、协调学生人际关系、满足学生种种社会心理需要以及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等方面的作用。但有的高校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帮助不够,使得校园的社团成为带有明显功利的/名利场0。有的大学生视参加学生会为入党的/门槛0,评优的/阶梯0,获奖的/平台0。这些不利的因素在学生社团中蔓延,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形成了无形的障碍,使得他们过早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气,

13、也污浊了校园纯洁的氛围。(三校园同辈群体交往模式对人格的影响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校园中同辈群体的交往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除了班级等正式群体外,大学生群体以非正式组织为多,它是校园亚文化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校园内的各种非正式组织是指没有正规的组织结构,而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0的小群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有一种/同龄相往0的社会心理特征,他们乐于同自己年龄、地位基本相同的人交往,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情感,而以个人爱好、情感归属需要为前提所成立的校园内非正式组织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与正式组织相比,这些非正式组织往往是自发形成,主要靠个体间友好的情感、共同的爱好和朝夕相处等

14、来维系,依赖的是成员间的一种认可和默契。非正式组织能锻43第1期姜春舟等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炼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活动能力,满足大学生的交往和归属的需要,但也带来了有很强感情色彩和缺少理性思考等问题,容易以小团体的形式对抗集体,游离于校园主流文化之外,容易形成相互盲目地模仿和攀比的风气。例如谈恋爱是大学生的正常精神需求,本无可厚非,但是随着校园内学生同辈群体的相互盲目攀比,大学生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直露,不但在校园里形影不离,就是在教室也卿卿我我,仿佛大学校园不再是学习的净土,而成为恋爱的场所,对其他同学影响很大。因此,校园同辈群体交往的需求应得到正确的疏导和教育,使大学生的人格

15、朝良性的方向发展。二、积极引导校园亚文化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校园亚文化对大学生身心的重要作用,以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校园亚文化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探索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规律,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一确立与多元文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无法回避的是,校园亚文化的多样性与活跃性是客观存在的,亚文化反映了大学生心理的内在需求,它的产生是亚文化成员自觉文化选择的过程,是当今社会生活在校园的真实反映与投射。因此,包容亚文化,给亚文化以生存的空间是合理的选择。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一个多元社会的存在,有赖于不同文化类型的不断碰撞、交流与融合。面对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校园

16、主流文化如何与亚文化包容交汇的新课题,首先要确立一种与多元文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对习惯于单一文化的广大教育者来说,要真正直面一个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必将经历一个艰难的调整和适应过程03。尼葛洛庞帝认为,在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的时代,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而不是孩子们。如今青少年在语言、思维和信息的拥有量方面让很多成人感叹不已,成人反而经常显得捉襟见肘。/事实上,这种尴尬也体现在我们教育研究者面对层出不穷的亚文化时,经常拿不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更不用说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03在多元化激荡的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校园亚文化的研究,积极探索多元文化整合互补的对策。为此,需要从

17、教师教育开始,将多元文化的内容纳入教育理念中。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如何教育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比简单地奉行某一种教育理想更加重要。建立与多元文化下的教育相适应的多元评价制度也是当务之急。(二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规律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学贯中西的伟大教育家,特别是其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了健全人格教育理论并系统阐述健全人格教育的涵义和重要意义。在蔡元培健全人格的教育思想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将个体的学生看成是一个身心协调、知情意统一、个性和群体一致的整体,强调/诸育并举、多育互通0的原则,将大学教育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世界观教育看成是健全人格的有机整体。蔡元培

18、以形象的比喻健全人格教育诸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和谐而统一的整体。/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体育,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智育,肠胃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德育,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04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以求学为天职,不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为目的的口号,对于健全北京大学学生的人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0,/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04蔡

19、元培的真知灼见有力整顿了北大的校风和学风,也为探索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在多元文化激荡的新形势下,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包容各种亚文化的存在,并予以必要的引导。一方面应提炼校园亚文化的积极意义,对于那些符合时代发展方向、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的校园亚文化形态要大力弘扬,使具有积极性质的亚文化形态保持存在空间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引导校园亚文化中的主流方向,使亚文化成员自觉地选择和接受积极、向上和健康的文化内容。必须摆脱多少带有居高临下意味的/主文化0和/亚文化0二元思维方式,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由不同背景社会成员组成的多元文化的熔炉,通过多元文化的交

20、流与碰撞,让校园成为探寻和孕育未来44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社会生存与发展智慧的场所。尽管文化的/多元泛滥0增加了大学生文化选择的难度与文化受害的机会,既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在文化多元和社会的变革下,大学生人格模式的选择,只有选择了时代需要的人格模式,才能有美好的现在和光明的未来。(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人格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1、要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辅导教育工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可以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 、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计算机网络、校刊、校报、版报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四加强校园文化的隐形渗透功能从文化形态史观的角度看,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种文化浸润的过程,需要某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为其创造条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末就提出了/学校即社会0、/

22、教育即生活0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会无意识地接受某种影响,隐形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渗透。主流文化的传承有很多途径,可利用隐形文化氛围的渗透,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道德需求出发,建设具有较强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作用的校园文化环境,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过:/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世界,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0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可以运用隐蔽方式来传播社会主流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校园这一独特的生活环境中,通

23、过社团活动、俱乐部等组织形式渗透主流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俱乐部组织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合作感和创新精神,更能在调节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莫雷,颜农秋.大学生心理教育M.广州:闽南大学出版社,1996.2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3侯定凯.从亚文化到多元文化: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3(3:40243.4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02133.45第1期姜春舟等校园亚文化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人格与幸福感-大学生实证研究3杜夏华苗元江冯骥白

24、苏妤【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1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与幸福指数以及幸福感各维度相关显著; 回归分析发现:怀疑性、自律性、忧虑性、实验性4种人格特质对幸福指数的预测力达到30. 9%; 忧虑性、稳定性、实验性、聪慧性4种人格特质对生活满意的预测力达到34. 4%; 忧虑性对正性情感的预测力为20. 5%; 怀疑性和自律性对负性情感的预测力为14. 5%。结论人格负向特质(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 影响幸福感; 实施积极人格培养, 优化人格品质对提升幸福感有重要作用。【关键词】人格特

25、质;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积极人格Persona l ity and subjecti ve well -be i n g -An E m p i r i ca 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 ts . D u X iahua , M iao Y uanj iang , F eng J i , et al N an 2chang U niversity , N anchang 330031, P . R . China【Abstract 】Objecti ve To exp l ore the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pers onality

26、and subjective w ell 2being . M ethods 103students w ere questi oned by M HQ and 16PF . Results Correlati on analysis found that Doubt , anxiety and tensi w 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 on w ith happ iness index and vari ous di m ensi ons of subject w ell 2being ; R egrecssi on analysis found , self 2d

27、isci p linary , anx 2i ous and experi m ental pers onality traits could forecast 30. 9%of happ iness A and intellectual per 2s onality traits could forecast 34. 4%of life satisfacti on ; A nxietys p 5%; T he p redictability of doubt and self 2disci p line to the negative feoling w ere 14. 5%.Pers ch

28、aracteristics (doubt , anxiety and tensi on affected subject w ell 2being . I m p le m enting p and op ti m izing character quality p layed an i m 2portant role on enhancing subjective w 【Key words 】Pers onality ; students ; Positive pers onality , 一种是探例如经济、文化等, 另一种是着手从个体的内在角度, 例如人格加以考察。人格与个体差异和幸福感密

29、切相关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类型的人更可能快乐或幸福? 存在幸福或者快乐的性格特征吗? 换句话说, 存在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稳定的人格因素吗? 幸福感本身是一种人格变量吗? 这些问题已经被活跃的幸福感研究者注意到了1。国内外学者大量研究证实了人格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2。但以往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大三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 或大五人格量表来测量人格特征, 而基于多种人格特质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试图用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量表, 更全面地揭示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 1研究对象选取江西省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剔除不完整问卷后共获得无缺省值样本103人, 其中男生31人, 女生

30、72人, 年龄范围在1822岁, 平均年龄20. 5岁。1. 2研究方法1. 2. 1综合幸福问卷(M HQ 该问卷包括一个幸福指数, 两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 9个维度(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 , 共有50个项目, 9个维度, 采用7级计分, 幸福指数按9个等级进行评分, 问卷效度系数较满意; 在信度方面, 同质性信度9个维度的C ronbach 系数, 其生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和谐家庭氛围的大学生, 这是因为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 能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 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3. 4警校大学新生心

31、理健康状况的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分析该研究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 这是因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之一; 家庭收入情况较好的大学生因为衣食无忧, 不会因为经济状况担忧, 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好。4结论警校大学新生中来自边远农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4类家庭的大学生; 离异、单亡和双亡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家庭的大学生; 生活在暴力、冷淡、争吵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和谐家庭的大学生; 低收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5参考文献1杨娣, 江立成. “问题”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32、学报, 2006, 7:272302王强. 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 6:6232625(收稿时间:2021210210983中国. 江西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330031E 2m ial :huaherook 163. com 3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与幸福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号:DAA 080081 值在0. 67420. 9056之间, 各分量表分半系数(Sp lit halfreliability 在0. 66030. 8835之间3。1. 2. 2卡特尔16PF 该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卡特尔教授

33、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编制而成。本研究使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提供的中文版本, 16PF 量表共187项题目, 含有16种相互独立的特质构成: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俗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 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统计处理。2结果2.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从平均值看, 分数最高的依次是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 较低的有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表1幸福感各维度水平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幸福指数x4. 374

34、. 372. 544. 675. 465. 065. 535. 745. 046. 55s1. 181. 100. 761. 000. 960. 920. 921. 140. 851. 47表2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相关矩阵(r 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幸福指数乐群性0. 1520. 0520. 150. 100. 160. 180. 2530. 080. 080. 10聪慧性20. 1520. 0720. 1120. 100. 0 . 0520. 032320. 0620. 07稳定性0. 31330. 1320. 2030. 120. 2030.

35、2230. 30. 2430. 17恃强性20. 0520. 050. 190. 0220. 0520. 1320. . 0. 0520. 11兴奋性0. 22320. 0420. 170. 2230. 032. 0. 3030. 150. 12有恒性0. 0120. 1220. 0920. 02. 20. 0620. 040. 0520. 06敢为性0. 2730. 0320. 08. 31330. 120. 30330. 000. 28330. 08敏感性20. 0620. 140. 20210. 080. 0 . 1320. 1120. 11怀疑性20. 293320. . 33320.

36、 443320. 23320. 313320. 27320. 363320. 4033幻想性20. 0. 0720520. 303320. 0820. 1520. 1720. 0820. 253世故性0. 03. 20. 21320. 1020. 0620. 110. 0120. 040. 040. 10忧虑性20. 33330. 45330. 21320. 433320. 463320. 343320. 443320. 26320. 413320. 3633实验性20. 24320. 140. 0420. 1720. 22320. 0720. 1220. 24320. 0520. 2733独

37、立性20. 1020. 1630. 0320. 1520. 1520. 1920. 1220. 263320. 0520. 2633自律性0. 2130. 1120. 170. 030. 1520. 050. 140. 080. 140. 16紧张性20. 243330. 190. 32333333333333注:3P 0. 05, 33P 0. 01, 下同。2. 2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相关矩阵为了探讨人格特质与幸福感之间关系, 我们计算了16种人格特质与幸福指数及9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 , 与幸福指数相关显著的依次有:怀疑性、紧张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幻想性; 怀疑性、忧虑性与幸

38、福指数以及9个维度均显示出显著负相关, 紧张性除与负性情感外, 与其它维度均达到显著负相关。提示这3种人格特质对幸福感影响较大。2. 3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 以及幸福指数的的影响, 我们分别以幸福指数、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为因变量, 以16种人格特质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模型1:怀疑性、自律性、忧虑性、实验性4种人格特质进入对幸福指数的回归方程, 预测力达到30. 9%; 模型2:忧虑性、稳定性、聪慧性、实验性4种人格特质进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 预测力达到34. 4%; 模型3:忧虑性进入

39、对正性情感的回归方程, 预测力为20. 5%; 模型4:怀疑性和自律性进入对负性情感的回归方程, 预测力为14. 5%。根据上述结果, 建立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路径模型(见图1 。表3人格特质对幸福感的逐步回归分析因变量预测变量标准化Beta 系数tR 2幸福指数怀疑性20. 2523. 31330. 309自律性0. 203. 2933忧虑性20. 1722. 403实验性20. 1722. 333生活满意忧虑性20. 1322. 3330. 344稳定性0. 215. 3533聪慧性0. 1224. 3533实验性20. 2822. 133正性情感忧虑性20. 2725. 09330.

40、205负性情感怀疑性0. 143. 72330. 145自律性20. 0822. 4333讨论本研究发现:第一, 怀疑性、紧张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幻想性, 6种特质与幸福指数相关显著, 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影响幸福指数的人格特质依次怀疑性、自律性、忧虑性、实验性4种人格特质。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3种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各维度均达到显著负相关, 提示这3种人格特质093 在影响幸福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二, 不同的人格特质及其组合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分影响是不同的。忧虑性、稳定性、实验性、聪慧性4种人格特质可以解释生活满意34. 4%变异; 忧虑性可以解释正性情感20. 5%变异; 怀

41、疑性和自律性可以解释负性情感14. 5%变异 。S , S 与外倾和神经质之间的相关关系4,5。D e N Cooper (1998 元分析也发现, 幸福感是一种与多种人格特征有关的变量。很多人格特质明显与幸福感相关, 提示长期的人格类型与个体差异对应不同的幸福感。例如, 大五人特质(Costa&M cC rae , 1992 , D e N eve 和Cooper 报告了外倾性(extraversi on 和适宜性(agreeableness 与S WB 具有稳定的正相关, 但神经质(neuroticis m 与S WB 有稳定的负相关。D e N ene 和Cooper 对有关的研究元分析

42、表明, 与幸福感相关最大的人格特质是压抑的防御性、信任、情绪的稳定性、机遇-控制点、顽强、积极情绪、内向性集体自尊和紧张6。另外, 其他一些研究表明与幸福感相关的人格特质主要有自尊、乐观、自我概念和控制点等7。本研究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 忧虑性、怀疑性、紧张性是影响S WB 核心特质。我们认为:第一, 人格是影响幸福感的核心因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一个焦点是对幸福感的预测, 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许多研究发现, 外在的因素如人口统计项目(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地位、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员工地位 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而情境因素和日常生活事件对S WB 的影响可能主要在短期

43、内8。在预测幸福感时, 人格因素即使不是最好的预测指标, 至少也是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9。第二, 积极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特质与S WB 是否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 是前者影响后者还是后者影响前者, 抑或二者相互影响? 是否由于其他变量的存在缓冲了二者间的关系? 如何才能揭示人格影响S WB 的过程和心理机制? 这是人格与幸福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格的负向特质会削弱幸福感, 而积极的人格品质可以提升幸福感, 培养和发展积极人格品质, 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 提高生活满意度, 而且可以富有成效地提升幸福感水平。Snyder 研究认为, 满怀希望的人形成了自己能应对挑

44、战和不幸的信念, 并坚持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 他们关注成功而不是失败, 当目标遇到障碍时, 他们较少体验到消极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幸福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造就健康人格10。4参考文献1苗元江.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 南京师范大学, 2003:121222田林. 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关系的综述. 心理行为与研究, 2004(2 :46924733苗元江.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 青年探索, 2007(4 :302344石满, 丁新华. 军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3 :18921915程俊卫.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45、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14(2 :14421476De N eve E M , Cooper H. The H appy Pers onality:A M eta-A nalysis of 137Pers onality and W ell -being . P sychol ogy Bulletin , 1998, 124(2 :19722297M yers D G . TH E PU RS U IT O F HA PP I N ESS :W ho Is H appy 2A nd W hy ? M . London :The A quarian P ress , 1993:105

46、21268Diener E . et al . Subjective w ell 2being:Three decades ofp rogress .P sychol ogicalBulletin , 1999, 125(2 :27623029张兴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述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3 :99210210崔红, 王登峰.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2 :2342240(收稿时间:2021210212193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作用研究钟杰, 李波, 钱铭怡(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100871

47、【摘要】目的:考察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的直接效应和干扰效应,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36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 其中男生196人, 女生169人, 平均年龄20. 651. 59岁。所有被试填写了自尊量表、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1 自尊对心理症状和羞耻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2 自尊在神经质人格影响心理症状路径中的干扰效应显著; (3 精神质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心理症状的因素得到验证。本研究最后对自尊与羞耻感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互动观点。【关键词】自尊; 羞耻感; 人格; 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2 04-0241-05Esteem in the Personality , Shame and Mental H E ffectsZH ONGJi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