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范本bocn.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范本bocn.ppt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不 学 礼,无 以 立 孔 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 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 仲 礼仪的重要性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一)礼仪的起源 1 1、礼仪起源于人类为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礼仪起源于人类为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1 1)为维持自然的)为维持自然的“人伦秩序人伦秩序”而产生礼(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而产生礼(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例如:例如:“尧舜之时,五礼兼备尧舜之时,五礼兼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孔融让梨”(2 2)为)为“止
2、欲制乱止欲制乱”而制礼(维系封建等级差别的需要)而制礼(维系封建等级差别的需要)2 2、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活动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礼的繁体字礼的繁体字“禮禮”3 3、从祭祀之礼扩展而为各种礼仪、从祭祀之礼扩展而为各种礼仪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礼仪的发展(二)礼仪的发展 1 1、起源时期:夏朝以前、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2 2、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1 1)“五礼五礼”在商代已有完备的礼制,周代将其扩充和用于规范整个社会,都起到了制约和干预的在商代已有完备的礼制,周代将其扩充和用于规范整个
3、社会,都起到了制约和干预的作用。作用。“五礼五礼”指:指:吉礼吉礼祭祀之礼,为祭祀之礼,为“五礼五礼”之首之首 嘉礼嘉礼婚嫁、宴请等喜庆场合之礼婚嫁、宴请等喜庆场合之礼 宾礼宾礼是朝见天子或会见之礼是朝见天子或会见之礼 军礼军礼军旅之礼军旅之礼 凶礼凶礼丧葬、灾祸之礼丧葬、灾祸之礼 (2 2)“三礼三礼”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中,只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中,只仪礼仪礼一书一书就记载就记载1717种礼仪,可概括为六个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拜礼)。种礼仪,可概括为六个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相见礼、跪拜礼)。一、礼仪的起
4、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二)礼仪的发展(二)礼仪的发展 3 3、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4 4、强化时期:秦汉至清末、强化时期:秦汉至清末 例如:例如:汉代,礼仪已成为社会成员一切行为的规范。汉代,礼仪已成为社会成员一切行为的规范。礼记礼记王制王制所说的:所说的:“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我国一些重。我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多在汉代得以
5、定型。要的传统节日大多在汉代得以定型。二二、吉礼、吉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礼记礼记祭统祭统说: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按照按照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大宗伯大宗伯的说法,吉礼用以的说法,吉礼用以“事邦国之鬼神示(祇)事邦国之鬼神示(祇)”,是祝祈福祥之礼。主要,是祝祈福祥之礼。主要内容有:内容有:祀昊天上帝祀昊天上帝 祀日月星辰祀日月星辰 祀风师、雨师等祀风师、雨师等 祭社稷、五帝、五岳祭社稷、五帝、五岳 祭山林川泽祭山林川泽 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祫祭先王、先祖祫祭先王、
6、先祖 禘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 春祠、夏禴(礿)、秋尝、冬烝,享祭先王、先祖;以上是祭人鬼。春祠、夏禴(礿)、秋尝、冬烝,享祭先王、先祖;以上是祭人鬼。以下从以下从天、地、宗庙天、地、宗庙三类,分别加以介绍。三类,分别加以介绍。祭天神祭天神祭地祇祭地祇祭人鬼祭人鬼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1 1、圜丘祀天、圜丘祀天 周代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有燔燎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有燔燎 (也叫(也叫“禋(禋(ynyn)祀)祀”)、)、酢、酢、嘏(后世也叫嘏(后世也叫“饮福饮福”)、赐胙等仪式。)、赐胙等仪式。秦代秦代祭天的资料甚少,只知道有
7、三年一郊之礼。祭天的资料甚少,只知道有三年一郊之礼。汉代汉代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武帝初,行三年一郊之礼,即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三年轮一遍。成帝建始元年(前32 32 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年)在长安城外昆明故渠之南建圜丘。翌年春正月上辛日(第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一个辛日)祭天,同祭五方上帝。南北朝南北朝郊祀制度也有一些变革。一是少数民族政权祭天虽采汉制,但常有民族传统礼仪掺入。郊祀制度也有一些变革。一是少数民族政权祭天虽采汉制,但常有民族传
8、统礼仪掺入。二是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庙,都不用牺牲,而用果蔬。三是圜丘坛外建造屋宇,作为更衣、二是梁代南北郊祭天地社稷、宗庙,都不用牺牲,而用果蔬。三是圜丘坛外建造屋宇,作为更衣、憩息之所。憩息之所。隋唐隋唐圜丘制度与东汉相似。隋代将祭祀昊天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定为圜丘制度与东汉相似。隋代将祭祀昊天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定为大大祀祀,祭星辰、五祀、四望等定为,祭星辰、五祀、四望等定为中祀中祀,祭司命、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等定为,祭司命、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等定为小祀小祀。唐代祀天。唐代祀天一年四次。一年四次。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1 1、圜
9、丘祀天、圜丘祀天 宋代宋代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圜丘合祀天地后,要在皇城门楼上举行特赦仪式,赦免囚徒;改日,要到景灵宫祖宗神像前行宫祖宗神像前行“恭谢礼恭谢礼”。辽代辽代祭天与祭山并举,设天神、地祇之位。金世宗大定后才有较完备的南郊圜丘祀祭天与祭山并举,设天神、地祇之位。金世宗大定后才有较完备的南郊圜丘祀天之礼。天之礼。元初元初有蒙古民族的有蒙古民族的拜天礼拜天礼。宪宗时曾在日月山拜天,且合祭昊天后土。元世祖忽必。宪宗时曾在日月山拜天,且合祭昊天后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时才在大都(今北京)丽正门东南七里处建祭天台。成宗大德时建圜丘,南郊祀烈至元时才在
10、大都(今北京)丽正门东南七里处建祭天台。成宗大德时建圜丘,南郊祀天。天。明代明代改变圜丘礼制,改变圜丘礼制,合祀天地合祀天地。清代清代基本沿袭明制,但保留了本民族入关前基本沿袭明制,但保留了本民族入关前“谒庙谒庙”之礼,入关后改称之礼,入关后改称“祭堂子祭堂子”。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2 2、祈谷、大雩(、祈谷、大雩(yy)与明堂)与明堂 (1)1)祈谷祈谷 唐高宗显庆二年(唐高宗显庆二年(657 657 年)及玄宗开元二十年(年)及玄宗开元二十年(732732年)所定礼制都有祈谷礼,仪式与年)所定礼制都有祈谷礼,仪式与圜丘祀天大致相同。明初无祈谷之祭,嘉靖十年(圜丘祀天大致相
11、同。明初无祈谷之祭,嘉靖十年(1531 1531 年),定孟春上辛在大祀殿行祈谷年),定孟春上辛在大祀殿行祈谷礼。后祈谷之祭改在惊蛰之日举行,礼仪规格略小于大祀,不设从祀坛位,不行燔柴。清礼。后祈谷之祭改在惊蛰之日举行,礼仪规格略小于大祀,不设从祀坛位,不行燔柴。清祈谷礼仿明制,乾隆时,将大享殿更名为祈谷礼仿明制,乾隆时,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祈年殿,以合祈谷之义。,以合祈谷之义。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2 2、祈谷、大雩(、祈谷、大雩(yy)与明堂)与明堂 (2)(2)大雩大雩 是是求雨之祭求雨之祭,在无风旱灾害发生时是例行之祭,于,在无风旱灾害发生时是例行之祭,于仲夏仲夏举行;
12、在大旱发生时则无论夏举行;在大旱发生时则无论夏秋,随时举行。秋,随时举行。隋唐隋唐时,孟夏之月在圜丘行雩礼,如遇旱灾,则另有祈太庙、祈太社、祈时,孟夏之月在圜丘行雩礼,如遇旱灾,则另有祈太庙、祈太社、祈五岳山川海渎于北郊等祭礼。如久雨,则禜祭于国门。五岳山川海渎于北郊等祭礼。如久雨,则禜祭于国门。明嘉靖时明嘉靖时在圜丘坛外泰元门东侧建在圜丘坛外泰元门东侧建雩坛,行大雪礼。雩坛,行大雪礼。清代清代在圜匠雩祀祷雨。乾隆后设例行的常雩之祭,遇干旱则大雩行礼。在圜匠雩祀祷雨。乾隆后设例行的常雩之祭,遇干旱则大雩行礼。常雩初在立夏,嘉庆后改在立夏后择吉日举行。常雩初在立夏,嘉庆后改在立夏后择吉日举行。二
13、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2 2、祈谷、大雩(、祈谷、大雩(yy)与明堂)与明堂 (3)(3)明堂明堂 礼记礼记月令月令说它是季秋之月大享天帝的地方,大享是报答天帝的恩佑,把收获的说它是季秋之月大享天帝的地方,大享是报答天帝的恩佑,把收获的新谷及牲畜进献给天帝。一说明堂是祭祀祖宗或者是天子布政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明堂、新谷及牲畜进献给天帝。一说明堂是祭祀祖宗或者是天子布政的地方;也有人认为明堂、太庙、灵台、辟雍、路寝等都是一回事,名异而实同。太庙、灵台、辟雍、路寝等都是一回事,名异而实同。汉长安明堂中心建筑复原图汉长安明堂中心建筑复原图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3 3、五帝
14、、五帝 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小宗伯小宗伯有有“兆五帝于四郊兆五帝于四郊”的说法,的说法,“兆兆”即设坛而祭;即设坛而祭;礼记礼记月月令令将一年四季与五人帝、五人神、五方相配,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有迎气祭五将一年四季与五人帝、五人神、五方相配,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有迎气祭五帝的礼仪。五帝之祭各依方位与颜色,就连祭器、祭品也要与之一一相应。帝的礼仪。五帝之祭各依方位与颜色,就连祭器、祭品也要与之一一相应。史书记载祭祀五帝,见于春秋初期的秦国。史书记载祭祀五帝,见于春秋初期的秦国。秦襄公作为周天子的诸侯居于西陲,便作秦襄公作为周天子的诸侯居于西陲,便作西西畤(祭坛),祭白帝畤(祭坛),祭
15、白帝。后来,又先后建造了。后来,又先后建造了祭祀青帝的密畤祭祀青帝的密畤,祭祀黄帝的上畤,祭祀炎帝的祭祀黄帝的上畤,祭祀炎帝的下畤下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保留着对这四畤的祭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保留着对这四畤的祭祀。汉高祖二年(前汉高祖二年(前205 205 年),又增建北畤,祭祀黑帝。年),又增建北畤,祭祀黑帝。汉文帝时,在渭阳修建了五帝庙,汉文帝时,在渭阳修建了五帝庙,由皇帝亲祭,这是由皇帝亲祭,这是五帝的正祭五帝的正祭。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4.4.日月日月 相传古代帝王相传古代帝王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一说月坛)。(一说月坛)。日坛日坛称为称为“王宫
16、王宫”,也称,也称“大明大明”,月坛月坛称为称为“夜明夜明”;祭日在春分之朝,祭月在秋分之夕祭日在春分之朝,祭月在秋分之夕;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这是日月的,这是日月的正祭。另外,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正祭。另外,郊祀天地常以日月从祀;诸侯觐见天子之礼要到南门拜日,北门拜月;祈年、禜(禜(yngyng)祭等也都要祭日月。)祭等也都要祭日月。二二、吉礼、吉礼(一)祀天(一)祀天 5.5.星辰星辰 星辰之祭主要是五星、二十八宿星辰之祭主要是五星、二十八宿。五星是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五星是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
17、,北方辰星,中央镇(填)星;二十八宿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中央镇(填)星;二十八宿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祭星也泛指众多的星象之神,祭祀天地时从祀的星神数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祭星也泛指众多的星象之神,祭祀天地时从祀的星神数以百计,较大的有以百计,较大的有周礼周礼所说的司命、司中、司民、司禄。注释家说司命主老幼,司中主所说的司
18、命、司中、司民、司禄。注释家说司命主老幼,司中主灾咎,司民主户口,司禄主赏功。灾咎,司民主户口,司禄主赏功。二二、吉礼、吉礼(二)祭地(二)祭地 1 1、方丘祭地方丘祭地 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水泽水泽,即以水环绕;即以水环绕;方丘方丘,指方形祭坛,古人认为地属阴而静,本为方形。,指方形祭坛,古人认为地属阴而静,本为方形。水泽、方丘,象水泽、方丘,象征四海环绕大地。征四海环绕大地。祭地礼仪与祭天大致相近,但不用燔燎而用瘗埋,即祭后挖坎穴将祭地礼仪与祭天大致相近,但不用燔燎而用瘗埋,即祭后挖坎
19、穴将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祭地用的牺牲取黝黑之色,用玉为黄琮,黄色象土,琮为方形牺牲等祭品埋入土中。祭地用的牺牲取黝黑之色,用玉为黄琮,黄色象土,琮为方形象地。象地。2.2.四望山川四望山川 “四望四望”是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是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同一山川,至其地而祭之,直呼为祭,远望。同一山川,至其地而祭之,直呼为祭,远望而祭之,则名曰而祭之,则名曰“望望”。望祭也在国都四郊举行,四方各建一坛,以望祀一方的名山。望祭也在国都四郊举行,四方各建一坛,以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祭品用牲要与各方之色相合。正祭之外,国家如有军事行动,也要预先进行望大川,祭品用牲要与各方之色相合。正祭之外,国家如有军事行
20、动,也要预先进行望祭。称为祭。称为“前祝前祝”;战争获胜后,燔柴以望,称为;战争获胜后,燔柴以望,称为“告成告成”。国家如果有凶灾变异,。国家如果有凶灾变异,也要进行望祭,天子向受灾方向行礼祷告,祈求神祇的佑护。也要进行望祭,天子向受灾方向行礼祷告,祈求神祇的佑护。二二、吉礼、吉礼(二)祭地(二)祭地 3 3、封禅、封禅 “封禅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正义曰: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这就是这就是“封
21、泰山封泰山”、“禅梁父禅梁父”。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相传远古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的有七十二家。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4.4.社稷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于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建国以社稷为先,于是“社稷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称。祭祀社稷神也成为国家的代称。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在社稷坛。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报春祈秋报”之祭。之祭。二二、吉礼、吉礼(三)宗庙祭祀(三)宗庙祭祀 在殷商甲骨文中,对祖先的祭
22、祀已有较完整的制度,由于史料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在殷商甲骨文中,对祖先的祭祀已有较完整的制度,由于史料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究探讨。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周代的礼制。1 1、帝王宗庙祭祀帝王宗庙祭祀 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所谓昭、穆,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递邅排列下去。诸侯五庙,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递邅排列下去。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
23、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士一庙。2.2.大夫士庶宗庙祭祀大夫士庶宗庙祭祀 大夫、士立庙依次递减,庶士、庶人不得立庙,这是宗法制度严格规定的大夫、士立庙依次递减,庶士、庶人不得立庙,这是宗法制度严格规定的。大夫、士、。大夫、士、庶祭祀祖先的礼制,大体上经历了庶祭祀祖先的礼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礼经规定的制度,大约是周制。第一个阶段,是礼经规定的制度,大约是周制。第二个阶段是周礼的变通和改造,私庙制度逐渐完善。第三个阶段是宗族祠堂制度的出现,第二个阶段是周礼的变通和改造,私庙制度逐渐完善。第三个阶段是宗族祠堂制度的出现,大致
24、始于南宋。大致始于南宋。三、三、嘉嘉礼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周礼周礼说,嘉礼是用以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亲万民”的,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有:有:饮食之礼饮食之礼 婚、冠之礼婚、冠之礼 宾射之礼宾射之礼 飨燕之礼飨燕之礼 脤(脤(shnshn,社稷祭肉)膰(,社稷祭肉)膰(fnfn,宗庙祭肉)之礼,宗庙祭肉)之礼 贺庆之礼贺庆之礼 在等级制度下,无论什么礼仪,都随地位的尊卑贵贱而有仪节繁简多寡的不同,不在等级制度下,无论什么礼仪,都随地位的尊卑贵贱而有仪节繁简多寡的不同,不可能对可能对“万民万民”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周礼周礼所说的
25、嘉礼的几项内容,后代也有不少变化,从所说的嘉礼的几项内容,后代也有不少变化,从飨飨燕饮食、冠、射、乡饮酒、养老优老、帝王庆贺燕饮食、冠、射、乡饮酒、养老优老、帝王庆贺等方面加以介绍。等方面加以介绍。三、嘉礼三、嘉礼(一)飨燕饮食之礼(一)飨燕饮食之礼 在殷商甲骨文中,对祖先的祭祀已有较完整的制度,由于史料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在殷商甲骨文中,对祖先的祭祀已有较完整的制度,由于史料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究探讨。后代宗庙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还是周代的礼制周代的礼制。1.1.飨燕礼飨燕礼 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大宗伯大宗伯说:说:“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
26、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上古时,飨、燕是有区上古时,飨、燕是有区别的。别的。飨礼飨礼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牛牲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但并不真吃真喝,牛牲“半解其体半解其体”,并不分割,并不分割成小块;献酒爵数有一定之规。成小块;献酒爵数有一定之规。燕礼燕礼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主宾献酒行礼后即可开怀畅饮,在寝宫举行,烹狗而食,主宾献酒行礼后即可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所以,有人说:一醉方休。所以,有人说:“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飨礼规模宏大,有一定之规,重飨礼规模宏大,有一定之规,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2.2.饮
27、食之礼饮食之礼 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大宗伯大宗伯说:说:“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这里说的。这里说的“饮食饮食”也是也是宴饮,通常专指宗族之内的宴饮,通常专指宗族之内的“宴饫(宴饫(yy)”,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饮食。族宴,指宗族兄弟合,而不是日常家居的饮食。族宴,指宗族兄弟合族宴饮,大抵有两种,一种是逢祭而宴,一种是以时而宴。族宴饮,大抵有两种,一种是逢祭而宴,一种是以时而宴。三、嘉礼三、嘉礼(二)冠礼(笄礼)(二)冠礼(笄礼)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冠礼应当是从原始社会的冠礼应当是从原始社会的“成丁
28、礼成丁礼”演变而来演变而来的。冠礼是的。冠礼是“成人之道也成人之道也”,“将责成人礼焉也将责成人礼焉也”,要按照,要按照“为人子,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四个方面的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具有四个方面的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具有“孝、悌、忠、孝、悌、忠、顺顺”完美品德的人。完美品德的人。冠的形式冠的形式:一种叫缁布冠,以黑麻布制作;一种叫皮弁,以白鹿皮制作;一种叫爵弁,:一种叫缁布冠,以黑麻布制作;一种叫皮弁,以白鹿皮制作;一种叫爵弁,也称玄冠,以赤而微黑的细麻布制作。也称玄冠,以赤而微黑的细麻布制作。三、嘉礼三、嘉礼(二)冠礼(笄礼)(二)冠礼(笄礼)
29、笄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笄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女子在女子在15 15 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岁许嫁之时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也要取“字字”。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结发是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以区别童年时代的发式。笄礼至明代笄礼至明代即废而不用。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这也即废而不用。民间女子婚嫁时将头发挽束成髻,用簪子固定,与婚前发式明显不同。这也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算保留了些许笄礼遗风。三、嘉礼三、嘉礼(三)射礼(三)射礼 射礼有四种射礼有四种。一是。一是大射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
30、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礼;二是,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礼;二是宾射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乡乡射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举行。与射礼相仿的还有与射礼相仿的还有投壶之礼投壶之礼 投壶,以箭矢投入壶中为胜。投壶之礼春秋时多见。投壶,以箭矢投入壶中为胜。投壶之礼春秋时多见。汉代画像石上也有汉代画像石上也有
31、投壶图投壶图,魏,魏晋时宫廷中投壶的游戏仍很流行。晋时宫廷中投壶的游戏仍很流行。三、嘉礼三、嘉礼(四)乡饮酒礼(四)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郑玄归纳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乡饮酒礼是敬贤尊老之礼。郑玄归纳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乡饮酒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乡饮酒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的一项重要内容。(五)养老、优老之礼(五)养老、优老之礼 国家要国家要养的老人有三种养的老人有三种,一是贵族中的老者,称为,一是贵族中的老者,称为
32、“国老国老”;二是平民中的老者,称为;二是平民中的老者,称为“庶老庶老”;三是为国捐躯者的老人,称为;三是为国捐躯者的老人,称为“死政者之老死政者之老”。养老养老作为一项礼仪活动,主要形式是天子在太学中宴飨三老、五更与众老。作为一项礼仪活动,主要形式是天子在太学中宴飨三老、五更与众老。“更更”,指,指阅世久深。三与五,据说取象于三辰、五星。宴飨三老、五更,要为他们专设宾客之席,天阅世久深。三与五,据说取象于三辰、五星。宴飨三老、五更,要为他们专设宾客之席,天子亲自到陈列酒馔处省视酒醴及珍馐佳肴,到门外迎接三老、五更。子亲自到陈列酒馔处省视酒醴及珍馐佳肴,到门外迎接三老、五更。优老是指对老年人的
33、优待政策,往往由国家颁布律令加以施行优老是指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往往由国家颁布律令加以施行。四、四、宾宾礼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大宗伯大宗伯说:说:“以宾礼亲以宾礼亲邦国邦国”,这是讲天子与诸侯国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交际之礼。,这是讲天子与诸侯国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交际之礼。宾礼宾礼包括: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包括: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时见时见”是有事而会,是有事而会,“殷见殷见”是众诸侯同聚;是众诸侯同聚;“时聘时聘”是有事是有事而派遣
34、使者存问看望,而派遣使者存问看望,“殷覜(殷覜(tiotio)”是多国使者同时聘问。后代是多国使者同时聘问。后代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则将皇帝遣使藩邦,外来使者朝贡、觐见及相见之礼等都归入宾礼。四、四、宾宾礼礼(一)朝觐之礼(一)朝觐之礼 (1 1)礼经朝觐礼)礼经朝觐礼 朝觐之礼用意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朝觐之礼用意在于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周礼周礼秋官秋官大行人大行人说:说:“春朝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谋),冬遇以协诸侯之虑。”这是
35、从天子的角度而言。从诸侯的角度讲,就是这是从天子的角度而言。从诸侯的角度讲,就是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所说:所说:“诸侯朝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王畿之内的诸侯,一年朝觐四次。王畿之内的诸侯,一年朝觐四次。封于远方的诸侯则分为封于远方的诸侯则分为“六服六服”,各以服数来朝。,各以服数来朝。邦畿之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每岁一见;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一见;又其外方邦畿之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每岁一见;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一见;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一见;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一见;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一见;又其外
36、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一见;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一见;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一见。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世一之卫服,五岁一见;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一见。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世一见。这是见。这是周礼周礼所记的制度,大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规划。所记的制度,大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规划。礼记礼记王制王制则说,诸则说,诸侯之于天子侯之于天子“五年一朝五年一朝”。四、四、宾宾礼礼(一)朝觐之礼(一)朝觐之礼 (2 2)历代朝觐礼)历代朝觐礼 诸侯朝觐天子的史料,先秦古籍诸侯朝觐天子的史料,先秦古籍尚书尚书、诗经诗经、春秋春秋、竹书纪年竹书纪年等等保存甚多。保存甚多。两汉两汉时,诸侯王或一年
37、一朝,或数年一朝,或长期滞留京都,没有严格的制度。时,诸侯王或一年一朝,或数年一朝,或长期滞留京都,没有严格的制度。晋武帝晋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每三岁一朝,朝礼皆执璧。时规定,诸侯王每三岁一朝,朝礼皆执璧。后周后周时,梁王萧詧(察)以藩国身份入朝,当时方依据礼经制定朝觐之礼。时,梁王萧詧(察)以藩国身份入朝,当时方依据礼经制定朝觐之礼。唐代唐代开元礼开元礼有藩主来朝礼。有藩主来朝礼。明代明代洪武初,规定亲王每岁朝觐,但是不得同时来京,必须等一王朝觐完毕回国之洪武初,规定亲王每岁朝觐,但是不得同时来京,必须等一王朝觐完毕回国之后,再通报另一王,准许其来京朝觐。自长至幼,自嫡及庶。嫡者朝毕,方及庶者
38、,也后,再通报另一王,准许其来京朝觐。自长至幼,自嫡及庶。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也按照长幼序次,周而复始。按照长幼序次,周而复始。清康熙清康熙时,藩王分班轮流来朝。雍正时改分四十九旗王公、台吉为三班,二岁一朝。时,藩王分班轮流来朝。雍正时改分四十九旗王公、台吉为三班,二岁一朝。至咸丰时废止。至咸丰时废止。四、四、宾宾礼礼(二)(二)会同之礼会同之礼 朝觐是天子个别接见一方一服来朝诸侯,会同则是四方齐会,六服皆来,而且既可以在朝觐是天子个别接见一方一服来朝诸侯,会同则是四方齐会,六服皆来,而且既可以在京师,又可以在别地,甚至在王国境外。由于会同是各方诸侯同聚一堂,因此也就成为诸侯京师,又可以在别地
39、,甚至在王国境外。由于会同是各方诸侯同聚一堂,因此也就成为诸侯大国炫耀实力的大好时机。大国炫耀实力的大好时机。会同之礼散见于礼经各篇而无专述。通常是在国门之外建坛壝宫室,举行典礼。会同之礼散见于礼经各篇而无专述。通常是在国门之外建坛壝宫室,举行典礼。春会同春会同则建于东方,夏会同则建于南方,秋会同则建于西方,冬会同则建于北方。则建于东方,夏会同则建于南方,秋会同则建于西方,冬会同则建于北方。天子与诸侯举行会同典礼,事先告祭宗庙、社稷、山川。会同之日,介要预先持各诸侯天子与诸侯举行会同典礼,事先告祭宗庙、社稷、山川。会同之日,介要预先持各诸侯国的旗帜置于宫中各自的位置上。国的旗帜置于宫中各自的位
40、置上。对庶姓诸侯(异姓诸侯中无亲戚关系者)行对庶姓诸侯(异姓诸侯中无亲戚关系者)行“土揖土揖”礼礼,即拱手向下推;对异姓诸侯行,即拱手向下推;对异姓诸侯行“时揖时揖”礼礼,即拱手平推;对同姓诸侯行,即拱手平推;对同姓诸侯行“天揖天揖”礼礼,即供手向上推。,即供手向上推。会同也有大、小之分,天子诸侯各自派遣卿大夫参加的,称会同也有大、小之分,天子诸侯各自派遣卿大夫参加的,称“小会同小会同”;天子、诸侯亲;天子、诸侯亲自参加的,称自参加的,称“大会同大会同”。六十年代,在山西侯马和河南温县等地先后发现了大批春秋时期晋国的载书,是卿大夫六十年代,在山西侯马和河南温县等地先后发现了大批春秋时期晋国的载
41、书,是卿大夫的盟誓之书。的盟誓之书。“土揖土揖”礼礼“时揖时揖”礼礼“天揖天揖”礼礼四、四、宾宾礼礼(三)诸侯聘于天子之礼(藩国聘使朝贡进表)(三)诸侯聘于天子之礼(藩国聘使朝贡进表)礼记礼记王制王制说:说:“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即在诸侯定期朝觐即在诸侯定期朝觐天子的间隔,派遣卿大夫为使者,到京都作礼仪性的问候,并报告邦国的情况。天子的间隔,派遣卿大夫为使者,到京都作礼仪性的问候,并报告邦国的情况。春秋时春秋时诸侯各国遣卿大夫聘于周天子。秦汉以来,不再有诸侯聘于天子之礼;历代礼书皆诸侯各国遣卿大夫聘于周天子。秦汉以来,不再有诸侯聘于
42、天子之礼;历代礼书皆以藩国聘使朝贡进表之仪当于此礼。以藩国聘使朝贡进表之仪当于此礼。西汉时西汉时先后有南越、匈奴及西域莎车、于田等国遣使朝献。先后有南越、匈奴及西域莎车、于田等国遣使朝献。至唐至唐开元礼开元礼方有方有“受藩国使表及币受藩国使表及币”、“皇帝宴藩国使皇帝宴藩国使”等礼。等礼。宋代宋代,辽、金使者往来频繁,大体沿用唐制。,辽、金使者往来频繁,大体沿用唐制。明代明代设会同四夷馆,负责接待藩国及外邦使节。设会同四夷馆,负责接待藩国及外邦使节。清初清初对一般藩使沿用明制,但对西洋各国使节逐渐改变礼制。对一般藩使沿用明制,但对西洋各国使节逐渐改变礼制。四、四、宾宾礼礼(四)诸侯遣使交聘之礼
43、(四)诸侯遣使交聘之礼 诸侯遣使交聘,即相距一定的时间,诸侯各国派遣使者互致问侯,诸侯遣使交聘,即相距一定的时间,诸侯各国派遣使者互致问侯,以卿为使者称以卿为使者称“大聘大聘”,以大夫为使者称,以大夫为使者称“小聘小聘”。诸侯各国遣使交聘之礼,春秋时期最为频繁,先秦古籍中经常写诸侯各国遣使交聘之礼,春秋时期最为频繁,先秦古籍中经常写到,以后由于社会环境变化而不再使用。到,以后由于社会环境变化而不再使用。四、四、宾宾礼礼(五)相见礼(五)相见礼 1.1.礼经相见礼礼经相见礼 礼记礼记王制王制云:云:“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这里所谓的,这里所谓的“六礼六礼”是:是:“冠、婚、冠、
44、婚、丧、祭、乡(饮酒)、相见丧、祭、乡(饮酒)、相见”之礼。之礼。仪礼仪礼有有士相见礼士相见礼一篇,以士礼为主,兼及士一篇,以士礼为主,兼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庶人见君以及言谈、视看、侍食等内容。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庶人见君以及言谈、视看、侍食等内容。士相见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按,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按照汉儒的解释,用贽有象征的意义。用雉,照汉儒的解释,用贽有象征的意义。用雉,“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用雁,;用雁,“取取知时,飞翔有行列知时,飞翔有行列”;用羔
45、,;用羔,“取其从帅,群而不党取其从帅,群而不党”。四、四、宾宾礼礼(五)相见礼(五)相见礼 2.2.历代相见礼历代相见礼 宋宋太祖乾德二年(太祖乾德二年(964 964 年),始定内外群臣相见之礼。主要内容是,下级见上级,按照年),始定内外群臣相见之礼。主要内容是,下级见上级,按照职位、品级分别行礼。职位、品级分别行礼。明代明代品官相见,揖拜行礼。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下级见上级,下级居西先品官相见,揖拜行礼。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下级见上级,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庶人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先施礼。子孙弟侄甥婿等晚辈见尊长,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庶人相见,依长幼行礼
46、,幼者先施礼。子孙弟侄甥婿等晚辈见尊长,学生见老师,奴婢见家长,如久别不见四拜行礼,近别则行揖礼。其余亲戚久别行二拜礼,学生见老师,奴婢见家长,如久别不见四拜行礼,近别则行揖礼。其余亲戚久别行二拜礼,近别行揖礼。近别行揖礼。清代清代内外王公相见,宾主二跪六叩行礼,饮茶叙语毕,宾离席跪叩,主人答叩,送宾下内外王公相见,宾主二跪六叩行礼,饮茶叙语毕,宾离席跪叩,主人答叩,送宾下阶。如是外藩郡王、贝勒、贝子见宗室亲王,主人答礼规格依等级递减。朝廷官员相见,宾阶。如是外藩郡王、贝勒、贝子见宗室亲王,主人答礼规格依等级递减。朝廷官员相见,宾主再拜行礼,饮茶叙语毕,相揖告辞,主人送来宾于大门之外,至来宾登
47、舆上马乃退。下级主再拜行礼,饮茶叙语毕,相揖告辞,主人送来宾于大门之外,至来宾登舆上马乃退。下级见上级,仪制递减。官员途中相见,同级分道而行,次等让道而行,再次等勒马俟上级先行,见上级,仪制递减。官员途中相见,同级分道而行,次等让道而行,再次等勒马俟上级先行,又次者下马而立。遇到钦使应回避。士庶相见,主人出迎,相揖而入,登堂再拜行礼。饮茶又次者下马而立。遇到钦使应回避。士庶相见,主人出迎,相揖而入,登堂再拜行礼。饮茶叙语完毕,客人退,行揖礼,主人送至大门外,相揖而别。卑幼见尊长,尊长不送。叙语完毕,客人退,行揖礼,主人送至大门外,相揖而别。卑幼见尊长,尊长不送。五、军礼五、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
48、、征伐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周礼周礼春官春官大宗伯大宗伯说:说:“以以军礼同邦国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周礼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大师之礼大师之礼”,指军队的征伐行动;,指军队的征伐行动;“大均之礼大均之礼”,指均土地,征,指均土地,征赋税;赋税;“大田之礼大田之礼”,指定期狩猎;,指
49、定期狩猎;“大役之礼大役之礼”,指营造、修建等土,指营造、修建等土木工程;木工程;“大封之礼大封之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后代礼书又有将射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后代礼书又有将射礼、軷祭道路、日月有食伐鼓相救等作为军礼内容的,下面只介绍軷祭道路、日月有食伐鼓相救等作为军礼内容的,下面只介绍征战、校征战、校阅、田猎、马政阅、田猎、马政等几项。等几项。五、军礼五、军礼(一)征战之礼(一)征战之礼 1 1、出师祭祀、出师祭祀 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军队出征前有许多祭军队出征,有天子亲征与命将出征之不同,二者礼数规格也有不同。军队出征前有许多祭祀活动,主要
50、是祀活动,主要是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祭天、祭地、告庙和祭军神。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出征前祭天叫类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行天罚,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币等,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古代干支纪日有刚日、柔日之分,甲、丙、戊、庚、壬为刚日,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古代干支纪日有刚日、柔日之分,甲、丙、戊、庚、壬为刚日,刚日属阳,外事须用刚日。类祭即在刚日举行,但具体的日子则要通过占卜择定。日属阳,外事须用刚日。类祭即在刚日举行,但具体的日子则要通过占卜择定。出征前祭地叫宜社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土地神。征伐敌人是为了保卫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