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悟.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20874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感悟.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可以看出,新课标认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 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方法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而 被动的听讲和练习为主的传统模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赋有生命力的过 程。作为新教师虽然我的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在学习了新课标以后再结合之前的 教学经验也是感触颇多,下面几点是我的具体想法,不妥之处还望指正。1以人为本,关注开展。新课标的前言局部就对课程性质,根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 求,要“以人为本,关注开展。我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位学 生的开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具有鲜亮个性的独立个 体,

2、他们来白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域和家庭,这使得他们在原有的学习经验和 根底上大不相同。所以,一个班的学生必定会有优等生和后进生,而绝大局部的 学生是传统教育中不太关注的中等生。但是我认为关注这局部中等生的整体学习 水平恰恰是我们新课标所要求的。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谋求每一个学生的开展,但是作为老师,在一堂课上不可 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认为相对有效的方法就 是关注这局部中等生的整体水平,花时间了解他们,依据他们的原有经验和根底 来备课,争取在课堂上让绝大局部的学生学会学懂甚至是消化当堂的内容。而对 于优等生和后进生那么要在课余时间下功夫去抓。优等生以启发引导为主,放手让

3、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学习,以开展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后进生那么要抓根底 扫盲点,这是一个长期工作,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工作适当地交给优等生。这 样,全班同学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能力提升,不正是我们要谋求的每个学 生都得到开展吗?2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素养教育的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开展,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感情价值观等方 方面面。我认为对于感情相对敏感的初中生而言,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 教学气氛是进行好后续教育的前提。一方面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就是敏感而又不特长表达,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 重,但

4、却束手无策。所以老师如果可以通过平常的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小心 思,再通过朋友式的交流谈话,那么很简单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使后续的教 学工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初中生冲动而又叛逆,在教育上和小学生有了明显 的区别,苦口婆心的说教会让他们厌烦,简单粗暴的方法又简单激起他们的叛逆 心理,而宽松民主的方法相对来说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 候可以采取肯定的手段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或者是交给班委处理。3强化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是一个讲求方法和策略的过程,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欠 缺的也正是掌握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比方做选择题的时候学生往往是埋头苦算, 到头来也没有头绪。我们可以让他去尝试从答案入手从特别值入手,代入排解。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逆向思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充分的 体验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援助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渐形成适宜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当然,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在教中学,学中教,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增强自 己作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更好的状态投身于教育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