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9116890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精选 7 篇)听课是培养教师的重要方式,下面就是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1 一、复习生字词,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三、读

2、课文。1、自由读全文。2、标自然段序号。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3、自由练习朗读。四、学习课文。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大组交流。再读飞船说的话。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听故事嫦娥奔月。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课后评价 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

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

4、趣。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学生表演的形式,也很不错,学生把课本上学习的语言内化

5、以后加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也是规范学生语言的一个途径。表演的情况,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评述,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2 时 间:20XX.10.28 记录者:董珍姬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

6、抓住重点。(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2)指名读第 2 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3)指名读第 4 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为什么同象比?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

7、法?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 2 个很长?生:一个很长不够。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五、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展开辩论。1、读第 4、5 节,了解鲸的习

8、性。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点评: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总评: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

9、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3 时间:20XX 年 9 月 6 日星期三上午 主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主讲人: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惠青教授 内容摘要:一、关于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观点(一)教育具有情境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多解性 什么是好课?(观摩课、公开课等)教育也应该有理想,我

10、们希望通过课把对教育教学的希望展示出来。通过这个方式去描述未来,去引领未来。我认为,赞成有效。当听的老师听了课以后认为我能学,那就是好课。两种研究范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探索规律。1.自然科学:如果是A 必然是 B,理解为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2.社会科学:在宽泛意义上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事物间普适性。而教育科学就是后面这种。3.一个是以物理学研究为特征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一个是生物学整体观为特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前者以物理学为方法论基础,是分析性的科学。后者以生物学为方法论基础,是整体性的科学。前者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验,靠的是事实判断。后者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思辨,靠的是

11、价值判断。前者研究结论是唯一的,后者结论是多元的。4.教育的不可重复性,追求教育地适切性,离开具体的教育情景谈教育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二)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缓进的过程。不要做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课程改革是一个缓进的过程,犹如大海涨潮时的“海浪现象”。更多的表现为改良,而不是疾风暴雨式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 年初公布了中国社会现代化报告。世界上已有十个国家进入了第二次现代化,而中国等九十多个国家正在努力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并且预测中国可能在20XX 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的 1960 年的水平。(三)教育变革的真理寻找两难问题中间的结合点。学科的课堂教学还

12、是实现学生素质提高的主战场。学科课程设置地合理性 缓解知识地无限性和人的生命的有限性这一对矛盾。与班级授课制地教学组织形式相配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互补 1.关于课程目标 2.关于课程内容 3.关于课程实施 交流:写观察日记:看豆子发芽情况,所有学生都写豆子发芽,但有的豆子不发芽。后来老师读了一篇范文,让学生根据实际写出真实的文章。设计开展炸马铃薯条的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培养动手能力。活动准备:马铃薯、煎炸工具、预先分好四人小组 活动过程:教师讲述操作过程,适当演示,分四人小组准备 分工合作:洗、切、炸马铃薯,分享成果,展示过程 活动延伸:办

13、小报、写日记等 二、为什么要设置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1978 年吕叔湘对语文“少、慢、差、废”的批评引发人们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自那以后尤其是新课改以前的诸多语文教育改革其实都可以看做是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改革,其旨归都是“有效教学”。新时期第一次提出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应以 1978 年 3 月 16 日人民 X 日报发表吕叔湘先生在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为标志。吕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说:“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到了1997 年,语文教育迎来了一场更猛烈的批判狂潮。当年地北京文学推出王丽的中学语文教

14、学手记、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在内容性质和思想上有其内在联系,不约而同地批判了当时地语文教育现状。其结果正如王丽本人说的那样,三篇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引起了全国性的强烈反应。他们对语文教育的“热讨论”迅速演变成“大批判”,且批判者不限于语文教育界,而是不分领域,不分专业,不分阶层,大家群起而攻之,简直是全民动员,集中开火,批判的矛头也不仅限于语文教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最为典型地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而“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构成语文教材内

15、容地五个板块。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1.非语文化。主要由对“综合性”的误读而导致,跨学科是一种综合,但综合不一定就是跨学科。2.综合性学习地娱乐化倾向。趣味性也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在“做中学”“玩中学”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化综合性学习带有娱乐性地色彩,这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三、综合性学习是什么(一)来自文字学研究的解读 三个综合:一是读、写、听、说之间的综合;二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三是文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两种课型:一种

16、是“综合性学习指导课”;一种是“综合性学习汇报课”。指导课是指导什么?确立学习主题,确立分组学习方案、提示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商定学习的成果展示与评价。主题:说不尽的桥 要点:一、导入(教师的导入语)二、活动过程(学生主持)(一)知识的桥(采用问答的方式,了解有关桥的知识)(二)汇报(三)总结(二)从揭示综合性学习特征的角度 1.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2.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重体验,轻知识;重过程,轻结果。3.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应用 4.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5.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全员参与。四、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目标追寻教学的诗情(二)内容生活化、综合化(三)教学方式活动化 小学上

17、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4 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

18、雄伟、高大的印象。】【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2)齐读。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二、借文悟诗。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

19、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1、课件出示诗句。(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5)理解“回首”的意思。【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三、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

20、练读。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岁 华 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6、生描红,师巡视。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5 春联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让学生通过学文懂得诵读春联,既是学习又是享受,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本课教者匠心独具,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示范课。思路清晰,点拨巧妙,拓展深化,无一不显示

21、教者的文化底蕴。一、视频导入,寓教于乐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高老师在课前两分钟就做了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让学生在快乐欣赏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以出示春联为线,让学生接触了不同内容的春联。比如:在大门上可以贴“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在书房上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春联的感性认识,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学生通过读这些春联,不知不觉进入了课堂中。我们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关键一步,高老师这一部分的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已有

22、的生活经验,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二、朗读春联,注重积累 语文注重积累,厚积累尚能博发。高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而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学习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让学生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又加深了对春联描写内容的印象。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老师组织学生自学其余 4 幅春联,自读自悟,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学生兴趣浓,效率高,学习效果好。从教学过程

23、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真正体现人本思想,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这一情境中的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体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将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着个体独特见解的人。三、品味春联,拓展视野 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高老师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如了解“对仗”老师让学生根据书上第二小节的方法,自己再寻找一个例子来说说春联的对仗,加深对对仗的认识。另外老师还从课文外

24、给学生搜集了许多例子,让学生找找对仗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名联背后故事的愉悦。为他们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他们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四、训练扎实,情感熏陶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多副对联,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形式训练。如:有对联中少了一个字,让你填出缺字;也有连连看,几副对联混合放在一起,请你给他们配配对;也有出上联,让你对下联等等。只说不练,显然华而不实,多种形式训练,不光对学生进行了语感训练,使字、词、句合理迁移,还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琅琅上口,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五、学习春联,注重发展

25、高老师的这堂课还充分体现了“发展”二字。具有发展性的课堂意在通过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高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灵活处理教材。这篇课文如果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展开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呆板的。高老师而是首先从找出五副春联入手,然后再理解春联描写内容的类型,接着理解春联,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开头春联给节日带来的欢乐祥和气氛,教学显得更顺畅了!另外对写春联的对仗、声

26、律等知识的学习也作了灵活处理,显得有效而顺畅。我想具有发展性的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吧!高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组织,把所有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6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听了孙敏亚老师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后,我有以下感想:一、读为主线,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

27、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本课在执教时,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比如在导入后不久,师生交流了青海高原这株柳树是一株怎样的柳树的问题,学生回答“粗壮的”、“高大的”、“苍绿的”、“生铁铁锭”孙老师在归纳完这些特点后,让学生再用朗读来感受这些特点,及时巩固了这株柳树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比如在教学六、七自然段时,在感受这株柳树所受的各种考验的时候,孙老师始终坚持让学生用读来体会柳树的顽强精神,并且还让学生自己评议。一位学生在评价同学的朗读时说:“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很厉害,应该有力一些。”于是孙老师就让这位学生也来朗读一下。学生在这样的评议和朗读实践

28、中,自然而然能真切地体会到柳树的精神。孙老师在教学地时候,不仅给了很多学生当众朗读的机会,还恰当地运用了默读、引读的方式。有人说,高年级的课堂,应静下心来,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而孙老师就是很好地运用默读的方式,使学生能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文本,这切实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读这个画龙点睛般地运用,则使学生进一步被柳树的顽强精神所感染了。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充分地练、讲、读,把目标不折不扣地完成,学生会有更大的收益。二、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开放生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为此,教师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

29、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是很重要的。孙老师把这个学习环境就营造得很好。比如孙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六、七自然段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然后再全体交流。交流时,孙老师也没有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在和谐的谈话氛围中把柳树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了出来。还比如在最后,孙老师让学生用一句话在课题旁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师生交流。在这个环节,学生更是大谈感受,畅所欲言,教师在此时则成了一名聆听者、点拨者、鼓励者。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时在平等融洽的对话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三、注重细节,帮学生“深挖

30、洞”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并不能限制教师对某些细节的挖掘。孙老师在教学过程就很注重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在教学柳树在高原生存所受的考验时,孙老师就和学生探讨了“青海高原干旱的时间会有多长”、“青海高原最冷的时候会有多冷”等类似的话题,当学生得知青海高原干旱和寒冷的程度比自己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的时候,柳树顽强的精神就又一次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还比如在讨论“虐杀生灵的风雪对柳树的摧残”时,孙老师让学生想象柳树在风雪中会怎样挣扎?会有怎样的动作、心理?这个想象训练就抓得很到位,使学生再次用自己的想象感受柳树的顽强不屈,还训练了想象能力,训练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比如谈到高原“铺天盖地”的雷电时,孙老师也不忘

31、对这个“铺天盖地”进行了一番挖掘,相当细致。四、注意积累,使学生“广积粮”孙老师的作业很有特点,她并没有布置什么繁琐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推荐了两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张海迪。学生在阅读这两本好书的时候,必定会把这些坚强的人物与青海高原的柳树有机联系起来。五、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身临其境”现在的公开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多媒体课件要么成为一个摆设,要么就是喧宾夺主,把一堂课搞成了一个图片、视频展。而孙老师这堂课上,多媒体课件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用得并不是很多,但却都用到了点子上。如当学生交流完对高原画面的感受后,孙老师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幅幅青海高原的图片伴上苍凉悠

32、远的音乐展示给学生看。展示完再问学生“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的问题时,学生都纷纷举手回答。一个遥远的陌生的青海高原,就在孙老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体课件后,真实地来到了大家面前。再如让学生体会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时,孙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那呼啸的风雪声,边感受柳树生存的恶劣环境。这个方法使学生“声”临其境。还有在比较平原柳树和高原这株柳树的时候,孙老师出示了两幅对比的图片,这就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对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更增敬佩之清。孙老师还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朗读配乐,这也更使情景交融在一起了。六、不吝鼓励,使学生懂得“鼓励欣赏”在孙老师的课上,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有很多的“你真棒”、

33、“你说得多好呀”等鼓励的话语,还有很多的掌声。如在一位学生交流完自己的感想后(该生说得的确很好),孙老师说:“这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抗争。来,给这位学生掌声,也给这样的柳树掌声。”鼓励、欣赏与文本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调动了气氛,却并不显突兀生硬。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 篇 7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XXX 听课时间:20XX 年 2 月 28 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咏柳 1、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3、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34、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4、集体背诵。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生 1:柳树。生 2:白云、草。(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3、自读两遍、齐读。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师:谁能解释这个字?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2、说读音“夹”板书:ji(夹子)ji(夹袄)夹岸的意思呢?生:两岸边。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35、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生:知道,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生:恩。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生:撑。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生:划。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生:不是。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生:不是。师:那你认

36、为是什么呢?生:雨水。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么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生:看景。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生:西湖。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生 1:桃花、树。生 2:湖、燕子。生 3:划船。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生 1:好看。生 2:可以渡河。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师:那要怎么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齐读词组。4、图片展示。意见: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小学上册语文听课记录(精选 7 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