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超详细导学案及超详细解析答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超详细导学案及超详细解析答案1.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40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拟 简单 ,其多数生活在 海洋 中,例如 水母 、海葵 、海蜇 、珊瑚虫 等;少数生活在 淡水 中,例如 水螅 。2.水螅的生活在 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 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 触手 ,用于 探寻 和 捕获猎物。3.水螅体形呈 辐射 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展 防御
2、。4.水螅身体由 胚层 和 外胚层 两层细胞构成;其中胚层围成的腔叫 消化腔 ;外胚层上的 刺细胞 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 触手 部位尤其多。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 扁平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 涡虫 动物,属于 扁形 动物。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 咽 ,吃进去的食物在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 口 排出,因为它无 肛门 。7、涡虫的身体呈 两侧 对称,也称 左右 对称。除涡虫外还有 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 和 绦虫 也属于扁形动物。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 消化 器官,靠 寄生 在人和动物体,获取寄主体的养料。9.腔肠动
3、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辐射 对称;体表有 刺 细胞,有 口 无 肛门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两侧 对称;背腹 扁平 ,有口 无 肛门 。行课案【合作探究】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学习目标: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重点: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反思与补充:2/40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5.涡虫是怎样捕食的?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
4、,将鱼不煮熟就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7.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8.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为什么人类仍然不要轻易使它灭绝?检测案 1.把符合以下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在括号 腔肠动物 A B E 扁形动物 A C D A.没有肛门;B.有刺细胞;C.身体扁平;D.局部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E.身体呈辐射对称 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A。A刺细胞 B 触手的缠结 C 兴旺的肌肉 D 口的吞噬 3.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进展 C 生殖。A有性 B分裂 C出芽 D孢子 4.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的方式(D )。A.水蚤游
5、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5.涡虫排出食物残渣是通过 B 。A肛门 B口 C 胞肛 D 细胞膜 6.水螅的体壁是由_外胚层_和_胚层_两层细胞构成的。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_消化腔_它与_口_相通。7.涡虫背腹 扁平 ,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_三角_形 ,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突起,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眼点 ,可以区分光线的明暗。3/40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 线形动物因体形 细长 如 线 而得
6、名。蛔虫 是常见的线形动物。2它寄生在人的 小肠 里,靠吸食 小肠 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 圆柱 形,前段有 口 ,后端有 肛门 ;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 一 层细胞组成;3蛔虫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结构叫 角质层 ;生殖 器官兴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 弯曲 和 伸展 慢慢地蠕动。4.除蛔虫外,蛲 虫、钩 虫、丝 虫和 线 虫也属于线形动物。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 细长 ,呈 圆柱 形;体表有角质层 ;有 口 有 肛门 。6蚯蚓的身体呈 圆筒 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体节_构成,以土壤中的_有机物_为食。有环带的是它的 前 端,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灵活。7用手触摸
7、蚯蚓会有湿润和 粗糙 的感觉,蚯蚓的运动是靠的 肌肉 收缩和刚毛 的配合完成的。8蚯蚓的呼吸是靠_体壁_完成的,_体壁 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_体壁_可以分泌 黏液 ,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 黏液 中,然后再进入 体壁 的毛细血管里,体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9除蚯蚓外,沙蚕和 蛭 也属于线形动物,沙蚕的运动器官是 疣 足。10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圆筒 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体节 组成;靠 刚毛 或 疣足 辅助运动。行课案【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线形动物比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高等从结构上分析?2怎样预防蛔虫病?3蚯蚓身体也细长,为什么不属于线形动物?4蚯
8、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土壤湿度、板结度、食物情况,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活动时间规律?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如果农田里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学习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进展蚯蚓观察的实验。5、关注蛔虫病的预防。学习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反思与补充:4/40 6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检测案 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 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B 枯燥、疏松的土壤 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
9、壤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D A观察蚯蚓的反响,反响快的一端是前端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B A.体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枯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4、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C)。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配合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5、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10、,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 。A.体表 B.口 C.肺 D.体壁 6、以下能自由生活而不是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是 B A蛔虫 B.秀丽隐杆虫 C.丝虫 D.钩虫 7.以下说确的是 D A.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生活的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就能完成 C.丝虫是环节动物 D.区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主要看结构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学习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40 1、软体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自学检测 1、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 150 万
11、种,种类最多的是 节肢 动物,有 120 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总数的 80%以上。虽然昆虫有 100 万种以上,但是它不是第二大类群,第二大类群是软体动物,河蚌 、扇贝 、文蛤 、石鳖 、蜗牛、缢蛏 和 乌贼 等是常见的软体动物。2、缢蛏或河蚌的结构有 贝壳 、外套膜 、鳃 、足 、出水管 和入水管等局部,保护缢蛏柔软身体的坚硬构造是贝壳_,它是由_外套膜_的分泌物形成的。3、缢蛏的呼吸器官是 鳃 ,运动器官是 足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外面有 外套膜 ,体外大多具有 贝壳 对身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运动器官是足 。5、节肢动物又分为昆虫纲动物、蛛形 纲动物、甲壳 纲动物和 多足
12、纲动物四个类群。6、蝗虫的身体分为 头部 、胸部 和 腹部 三局部;有 一 对触角;三 对足,其中 中足 足兴旺,适于跳跃;两 对翅膀。7、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管里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门 是仅仅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外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 分节 。行课案【合作探究】1、缢蛏是如何获得食物的?2、水里的钉螺和陆地上的蜗牛的呼吸器都是鳃吗?3、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4.把两只蝗虫的身体的头部和腹局部别没入水中,那个容易死?为什么?5、节肢动物有 150 万种以上,昆虫虽有 100 万种以上,软体动物有
13、10 万种以上,为什么说昆虫不是第二大类群?为什么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6、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7、蝗虫外骨骼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吗?因此它的一生会出现什么现象?外骨骼什么作用?8、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检测案 1、以下动物 D 是软体动物。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石鳖 2、以下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学习重点:1、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反思与补充:6/40 A螃蟹、苍蝇 B蚯蚓、蜘蛛 C乌贼、金龟子 D钉螺、水蛭 3、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
14、有的共同特征是 B A身体柔软、有贝壳 B身体柔软、有外套膜 C身体由体节构成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A体有骨骼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C体外有外骨骼 D足和触角分节 5、蝗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 A A嗅觉和触觉 B 嗅觉和听觉 C 视觉和味觉 D 听觉和味觉 7.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以下问题。注意:填数字,上填名称(1 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 头部 、腹部 、胸部 三局部,其中有兴旺肌肉的是11 胸部 。2图中9 翅 是它的飞行器官,它有 三 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 6 中足 ,运动器官都着生在 胸 部。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气管
15、气门或气管。第四节 鱼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 1、目前动物的种类大约有 150万 种,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 和 脊椎动物 两大类。2、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够靠 游泳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够在水中 呼吸 。3、四大家鱼:鲢鱼 、鳙鱼 、草鱼 、青鱼 。4、鱼的呼吸:呼吸器官是 鳃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 学习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开展状况与其保护。学习重点:1、鱼适的主要特征。2、鱼与人类生
16、活的关系。学习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7/40【合作探究】1、鱼类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哪些特点有利于克制水中运动的阻力?2、鱼是怎样呼吸的?鱼离开水我说你就容易死亡?3、鱼是怎样运动的?4、鱼各个鱼鳍有什么作用?5、鱼的主要特征有哪些?6、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 关系?7、池塘中的鱼在黎明时,为什么会出现浮头现象?天亮后太阳出来为什么就停止了浮头?8.进入鱼鳃的水与从鱼鳃流出的水比拟,水中的气体含量有什么变化?检测案 1、以下不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是(C)A体表大多被有鳞片 B用鳃呼吸 C体有脊柱 D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与鳍的协调游泳 2、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
17、地开关闭,这是鱼在(C)A吞咽食物 B喝水 C呼吸 D散热 3.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很多已死的鱼中,她可判断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B A鳞片是否新鲜 B.鳃丝的颜色 C身体有无伤痕 D.体表是否湿润 4.以下生物中是鱼类的有A 海马 鲨鱼 娃娃鱼 鳄鱼 鱿鱼 鲫鱼 A B.C.D.5.以下关于我国水域环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C A.我国的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可以将工厂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海,丰富鱼类的饵料 C.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用先进技术改良渔业 D.耗巨资修建的三峡水利工程,非常有利于鱼类生活 6.以下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B A虾 B.鲫鱼 C.蜗牛 D.乌
18、贼 7.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进展探究时,发现能够保持鲫鱼身体平衡的鳍是(A)A胸鳍和腹鳍 B.背鳍和尾鳍 C.背鳍和臀鳍 D.鳍和尾鳍 8.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下河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挣脱,这是由于体表有很滑的粘液,鱼体表粘液的作用是 B 反思与补充:8/40 A预防人类捕捉 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9.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鱼的尾鳍没有的功能是 B A产生前进的动力,控制前进的方向 B.使鱼体直立 C维持鱼体的平衡 D.帮助鱼体转换方向 10.以下动物属于鱼类的是D A章鱼 B鲸鱼 C甲鱼 D海马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预习案 一
19、、预习提纲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它们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 1、蝌蚪在水里生活,用 鳃 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 尾 和 鳃 都消失了,生出了 四肢 和 肺 ,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 两栖 动物。2、蛙的肺结构简单,功能不兴旺,呼吸时需 皮肤 辅助呼吸。3、两栖动物中的 大鲵 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4、蜥蜴和龟属 爬行 动物,呼吸器官是 肺 。5、爬行动物将受精卵产在 陆地 上,并受精卵外有坚硬的 卵壳 有利于适应生活环境。6、爬行动物中 扬子鳄 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2、青蛙
20、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学习目标: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反思与补充:9/40 3、说出青蛙对人类有什么益处,应如何保护青蛙?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_向_过渡的类群。6、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7.蜥蜴之所以适应陆地生活与哪些结构有关?8.总结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9、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0、蛇没有四肢
21、,但是它属于爬行动物,为什么?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记起农业生产的关系作出了生动的描述。现在的夏季,为什么许多农田听不到蛙声?检 测 案 1、冬眠状态下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D )A肠 B 肺 C.口腔黏膜 D皮肤 2、两栖类是(C)。A、典型的水生动物 B、真正的陆生动物 C、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D、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3、爬行动物覆盖着鳞片或甲,其作用是(D )A有利于运动 B保护皮肤 C.有利于防御敌害 D、防止体水分蒸发与保护作用 4、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没过几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A
22、)。A缺氧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5、青蛙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原因是(C )A皮肤裸露 B 幼体用鳃呼吸 C.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D 肺不兴旺,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6、蜥蜴的呼吸特点是(B)A完全用肺呼吸 B肺呼吸,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C用体表呼吸 D用鳃呼吸 7、判断:1既能生活在水中,有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属于两栖动物。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里。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8.连线 体表覆盖鳞片 青蛙 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在陆地产具有坚韧卵壳的卵 蜥蜴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终生生活陆地上 10/40
23、第六节 鸟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鸟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 1、所有的鸟都能飞吗?不对 对或不对,能飞的动物都是鸟类吗?不对 对或不对 2、鸟类视觉 兴旺 ,有些能在疾飞中捕食。用坚硬的 角质喙 来啄取食物,嘴里没有 牙齿 。3、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 肺 相通的 气囊 ,可 辅助 呼吸。心跳频率 快 ,体温 高而恒定 。4、鸟的生殖方式是 卵生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多种多样的鸟 阅读教材 P30的观察与思考的容并小组讨论完成相应的讨论题。学习任务二、鸟的主要特征 1、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1探究实验的
24、一般步骤有:2阅读教材 P31-P33,组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以下任务:对照图示,认识鸟的体型、体表与身体组成局部,分析这些特点和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鸟身体各局部哪里的肌肉最兴旺,为什么?3、鸟的胸骨有什么特点?4、鸟的哪些结构可以减轻体重,利于飞行?6、总结鸟适于飞翔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7.归纳鸟类的主要特征:学习目标: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2.说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概念。3.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4.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5.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爱鸟护鸟的意识。学习重点:1.鸟的主要特征。2.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1通
25、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反思与补充:11/40 8.鸟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你怎样做到爱鸟护鸟?检测案 1.以下哪项不是鸟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特点A。A.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B.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正羽 D.身体呈流线型 2.鸟排便频繁的原因是D。A.食量大 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肠短,不能长时间储存粪便 3.以下哪项不是鸟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D。A.胸肌兴旺 B.骨骼薄而轻 C.气囊兴旺 D.胃兴旺 4.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C )
26、A四肢 B胸骨 C胸肌 D羽毛 5.家鸽飞行时,牵动两翼的肌肉主要着生在(D )A后肢 B脊椎骨 C颈部 D胸骨 6.蜂鸟的心搏次数为 615 次/min,是人的 8 倍还多,这与它下面的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A)A飞行 B呼吸 C生殖 D孵卵 7、双重呼吸指的是(D)A只在呼气时,肺进展气体交换 B只在吸气时,肺进展气体交换 C吸气和呼气时,肺都能进展气体交换 D吸气和呼气时,肺和气囊都进展气体交换 8.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鸽的身体呈 流线型 型,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利于飞行。(2)飞行器官兴旺:前肢变成了 翼 ,生有几排大型的 羽毛 ,胸部有很突
27、出的 龙突骨,其两侧有兴旺的 胸肌 ,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3)直肠 很短 ,粪便可与时排出体外,这样可以 减轻体重 ,利于飞行。(4)飞行时,体产生的热量,通过体的 气囊 经呼吸作用,散失到体外,以便保持体温恒定 5心脏有 四 腔,心肌兴旺,血液输氧气能力强。第七节 哺乳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二、预习自测题 1、_哺乳_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学习目标:1、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重点:1.哺乳动物的主要
28、特征。2.哺乳动物和人 12/40 2、与鸟类一样,哺乳动物可以维持体温恒定,是 恒温 动物。3、哺乳动物用 犬齿 、门齿 、臼齿 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4、哺 乳 动 物 体 毛 有 保 温 作 用,用 肺 呼 吸,心 脏 分成 四 腔,输送 氧气 和 营养物质 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 分 解,能 为 身 体 提 供 足 够 的 热 量 ,因 而 体 温 恒 定,属于 恒 温动物;与其它动物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 兴 旺 ;它 的 繁 殖 方 式 和 哺 育 后 代 的 方 式 与 人 类 相 似 具有 胎生 、哺乳 的特征。【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1、
29、为什么说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2.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特点?这说明了什么?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4、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5.“鲸,人们俗称“鲸鱼。“鲸不是鱼,是 哺乳动物,为什么?6.我国洞庭湖区曾经爆发过异常触目惊心的“人鼠大战。鼠害成灾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是否应该将老鼠彻底消灭?检测案 1、家猫适于捕食家鼠和野鼠,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D)A门齿不兴旺,臼齿咀嚼面宽 B有兴旺的门齿 C犬齿数目很多 D 犬齿锋利锋利,特别兴旺 2、家兔适应陆地生活,有兴旺的神经系统和四肢,它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是(C)A脑和脊髓 B大脑和
30、小脑 C脑、脊髓和神经 D大脑、脊髓和神经 3、以下关于胎生、哺乳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D 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D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辩证地认识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反思与补充:13/40 4、以下动物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B)A猎豹 B响尾蛇 C企鹅 D大猩猩 5、比拟以下四种脊椎动物的特征: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相应的容,将其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 体表:皮肤裸露;被毛;被覆羽毛;大多有鳞片 呼吸器官:肺;肺和气囊;幼体用鳃;成体一般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31、终生用鳃呼吸 体 温:恒定;不恒定 生殖发育:变态发育;胎生,哺乳;卵生 动物 体表 呼吸器官 体温 生殖发育 鱼 蛙 鸟 兔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局部组成的?2、骨、关节、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3、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二、预习自测题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骨 、关节 和 肌肉 组成。2、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关节软骨 。3、骨的运动要靠 骨骼肌 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局部叫 肌腹 ,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局部叫做肌腱 。骨骼肌具有 收缩和舒 的特性。4、运动的完成,除了需要运动
32、系统外,还需要 神经系统 的控制和调节,运动中能量的供给需要 消化 系统、呼吸 系统、循环 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 学习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与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习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学习难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反思与补充:14/40【合作探究】1、说一说你的四肢骨的名称,四肢上右哪些关节?2、关节的哪些结构使关节具有结实性?哪些结构使关节具有灵活性?3、鸟的胸肌的两端肌腱都附着在胸骨上吗?为什么?4
33、做屈肘和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是怎样协调配合的,5.用手竖直提拉水桶、双手悬拉在单杠上时、双手自然下垂时、手曲放在桌面上,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所处状态是怎样的?6、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7.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比一比,看谁概括的更精准。检测案 1、以下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填写图中各局部名称: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尝试说出你自己身上的三个关节名称:肩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叫做_脱臼_ 2、右图为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当你做屈肘运动时,1 肱二头肌 处于 收缩 状态,2 肱三头肌 处于
34、 舒 状态。.如果你手提一桶水,容易感到累,这是因为1 处于 收缩 状态,2 处于 舒 状态。.由以上实例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 神经系统 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屈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A A.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由图中可知: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至少应固定在B A.一块骨上 B.两块骨上 C.三块骨上 D.不能确定。3、将以下动物与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有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动物名称 运动方式 15/40 金丝猴 飞行 蜗 牛 攀缘 蚯 蚓 行走和奔跑 猎 豹 蠕动 蝗 虫 游泳 家鸽 爬行 鱼 跳跃 袋 鼠
35、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二、预习自主检测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说出你所知道的几种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 。2.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先天性行为 和 学习行为 。3.先天性行为是指 生来 就有的,由动物体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小鸟喂鱼 、公鸡打鸣 等。4.学习行为是指在 遗传因素 的根底上,通过 环境因素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如:海豚顶球、小狗算数 等。【展示交流】分小
36、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以下任务:1.阅读教材 P47-50,组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联系动物的各种行为,比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资料 16 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哪种行为更具优越性?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区别?4动物的取食行为中钓鱼时鱼吃饵料是属于行为,第一次被钩住逃脱的鱼不再上钩是属于行为。2.研究小鼠走迷宫的学习行为。温馨提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3、进展“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
37、习行为的活动。学习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以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学习难点:进展“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反思与补充 16/40 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总结: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意义、举例。3.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哪一类行为?这对他的生存有什么意义?4.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吗?检测案 1、以下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C)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
38、兽的育儿袋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2、“孔雀开屏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B )A.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防御行为 3、被蜜蜂蛰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口求食的金鱼;母鸡孵卵;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其中属于先天下行为的是B A.B.C.D.4、以下现象和典故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D A.望梅止渴 B.老马识途 C.杯弓蛇影 D.受烟熏而流泪 5、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D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 6、以下关于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 A、一般来说,学
39、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越高等 B、一般来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C、一般来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大脑越兴旺 D、社会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7.攻击行为是指_动物_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等而发生的相互攻击的行为。8鸟类占有巢区、筑巢、求偶、孵卵和育雏的行为属于_先天性_行为 9判断 1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看,都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3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17/40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
40、征?2、动物群体中的交流对动物的生存具有什么意义?二、预习自测题 1、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它们之间有 明确的分工.群体组成中有 蚁后 、蚁王 兵蚁 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 产卵 ;蚁王的主要职能是 主要与蚁后交配 ;兵蚁的职能是 蚁巢的保卫 ;工蚁的主要职能是 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白蚁 等。2、通讯的概念:一个动物群体中的 某个个体 向其他个体发出 某种信息 ,承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 行为反响 。3、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 引诱剂 ,可以 诱杀农业害虫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1.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2.分析一群阿尔卑斯
41、狒狒的群体生活 注意首领的特点作为群体中的“首领,它优先享有和,优先选择,其他成员对它做出的姿态。3.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3、群体动物的传递信息的方式有 、和 4.动物群体息交流的有什么意义?5探究:蚂蚁的通讯 通讯的概念:阅读教材第 56-58 页,结合自己的经验拟定探究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吗?2作出假设、制定计划。3小组对探究计划进展讨论和完善。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讨论: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吗?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6.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它为人类造福,
42、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58 页第一段讨论:如何利用害虫的通讯方式消灭害虫?7.某些动物群体中有占优势者,你能举出三例吗?8.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首领往往是年长者吗?为什么?2、说明动物群体息交流的重要意义。3、进展“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学习重点: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2、动物群体息交流的意义。学习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反思与补充:18/40 检测案 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A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 A、鲫鱼 B、象 C、白蚁 D、金丝猴 3、狗
43、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B A生理活动的需要 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D 蚂蚁 菜粉蝶 苍蝇 蜜蜂 黑猩猩 A、B、C、D、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和幼蚁等职能的白蚁是 C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6、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 C A、群体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群体部成员之间能够进展信息交流 7、以下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D A
44、、蜜蜂的舞蹈行为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8、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那种语言进展交流的 B A、舞蹈 B、气味 C、声音 D、表情 9、有人做了如下试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椿象间的联系方式是 C A、椿象发出的光 B、椿象发出的声音 C、椿象发的气味 D、椿象的挣扎动作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什么作用?2、动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具有什么作用?3、动物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有什么影响?二、预习自测题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45、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 依赖 和相互 制约 的关系。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种类 、数量 和所占的 比例 总是维持相对 稳定 的状态叫作生态平衡。3.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在维持_生态平衡_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与人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习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 19/40 2促进生态系统的_物质循环_ 3帮助植物_传粉_、传播_种子_【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1、麻雀吃人们种的粮食,为什么专家发出要
46、保护麻雀的呼吁?2.现在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3.动物怎样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者,直接或间接地以为食,通过和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体经过,释放,同时产生、等物质,又被利用。【总结归纳】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检测案 1.判断题 1自然界中的所有植物都需要动物的帮助才能繁殖后代。2“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2、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寂静世界,你认为这样的世界是 D A人类乱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的 B 可减少动物对人类的伤害 C 自然灾害造成的 D 更有利于人类的
47、生存 3、对于古城因蝗灾急需 5000 条蛇、2 万只麻雀和 20 万只青蛙的做法,你认为 C A 多此一举 B 引进这些动物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C 既有可能解决蝗灾,又能保护环境 D 我们可以用过大量农药来消灭蝗虫 4、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B A 禁止捕鱼 B 与时适时捕捞成鱼 C 与时捕捞小鱼 D 大量投入鱼苗 5、以下关于生态平衡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C A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 C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D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变 6、科学家认为生态平衡失调的众多因素中
48、可以控制的因素是 D A 火山 B 地震 C 台风 D 人类活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学习难点:1、动物群体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反思与补充:20/40 7、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假设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D A 缓慢上升 B 迅速上升 C 仍保持相对稳定 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8、我们把依靠昆虫传粉的花称为虫媒花,以下关于虫媒花的特征不正确的选项是 B A 花朵大而鲜艳 B 花粉多而轻 C 具有芳香的气味 D 具有甘甜的花蜜 21/40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9、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围是怎样的 2.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菌落就是由一个 细菌 或 真菌 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看图 5-40 填空,细菌的菌落比拟 小 ,外表 或 光滑 黏稠 或 粗糙枯燥 。3.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 大几倍到几十倍 。4.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 绒毛 状、絮 状或 蜘蛛网 状,有时还呈现出 红 、褐 、绿 、黑 、黄 等不同的颜色。5.从菌落的 形态 、大小 和 颜色 可以大致区别细菌和真菌。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 培养基 ,然后是对它和用具进展高温灭菌 ,在它冷却到
50、室温后进展 接种 ,最后是对接入细菌或真菌进展恒温 培养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 水分 、适宜的温度 和 有机物 ,有的还需要或一定不需要 氧气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容 行课案【合作探究】1.养鸡场的饲养员为什么要穿白大褂,农民伯伯给散养的鸡喂食为什么不穿白大褂?2.为什么培养用细菌时选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在培养细菌时,没有想好如何具体工作,为什么不要打开灭菌后的培养皿?3.为什么要准备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4.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5.的泡菜很有名,味道酸,能增进人的食欲。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