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9113987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消化和吸收精品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内容。本章内容与第一章比较,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在消化和吸收这一节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节的教材在练习中出现图表资料,可让学生提高解读各种图表的能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消化系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但对于

2、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设计思想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节课教师通过探究实验、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获得相关知识并加强巩固。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本节课中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和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是教学重点。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3、,教师首先从学生身边的常见事例引入课题,接下来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让学生对消化道的组成有个系统的了解。再以动手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并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胆汁的乳化作用,加深对“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的理解。通过观看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小肠的构造,易于得出小肠不仅是消化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一结论,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等。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4、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六、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

5、课 提出问题“人们摄取的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教师启发,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消化?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消化”的概念。”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指导学生读书,观察模型。强调:胰液、胆汁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小肠的消化液最多,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复习,加强巩固。利用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

6、。观察课本 P3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及模型,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为依据,按顺序了解;接着熟悉各部分消化腺的组成及功能。7 位同学手拿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的牌,按消化道顺序依次排列站好。5 位同学手拿唾液腺、胃腺、肠腺、胰液、胆汁的牌,站在其所在消化道器官的边上。简要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各器官的所在位置和主要功能,使学生对于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有个概括的了解。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边玩边学,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让学生咀嚼馒头,尝尝味道。由馒头变甜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7、。四人一小组,分组探究。(1)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完善计划。(3)据P30提示制定计划。让学生在取唾液的时候,想想酸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放在37 度的温水中?明确各种处理所代表的含义:搅拌代表舌的运动,馒头碎屑表示经过牙齿的咀嚼馒头,尝尝味道。学生分组制定计划 a取馒头,对馒头进行处理。b漱口,取唾液 c取试管,做编号,做相关处理,加入馒头与清水或唾液。放在 37 度的温水中。因为消化酶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对于消化酶及其作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实验过程既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

8、时在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 咀嚼。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4)教师指导,答疑。(5)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果(6)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对学生的结论做出合理评价。d滴加碘液 分组实验 各小组交流,分析原因 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1)淀粉的消化过程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2)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3)蛋白质 多肽 氨

9、基酸 食物进入口腔,经牙齿、舌的运动,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的主要成份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咀嚼时间长一些,馒头就会变甜。米饭也是这样的。由此引出,脂肪和蛋白质这些主要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演示实验:胆汁的乳化作用。提出问题“胆汁有什么作用?”指出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三种营养物质,不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指导学生读图。强调:大分子物质只有消化成最基本的单位才能被吸收。思考“咀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认真观察,思考 思考 P34 技能训练,解读曲线图。结合实验讲述淀粉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进而扩展到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让学生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知识更加完善化和系统化。及时

10、巩固所学知识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结构特点 过渡: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那这些小分子物质在哪被吸收呢?指导学生读书,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异同点。想想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更适合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 P33 资料分析,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学生尝试分析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地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阅读资料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通过对图片和模型的观察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理解小肠是消化和胆汁 胃、胰蛋白酶 肠肽酶 肠、胰脂肪酶 唾液淀粉酶 胰、

11、肠麦芽糖酶 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指导学生做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加深对小肠功能的理解。的面积。做小肠内表面皱襞的模型。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四)、小结 小结: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学生谈谈学完本节课之后的收获。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消化和吸收 集体备课 教 学 设 计 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力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