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
2、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批判态度
3、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
4、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
5、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B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B第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
6、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D第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B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屠呦呦与青蒿素20
7、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
8、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
9、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
10、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7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
11、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
12、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相关链接: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
13、时间名满天下(2015年12月4日中国网“中国国情”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 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2015年12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
14、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好搜百科)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B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而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C在原有
15、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D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5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4分)6请分析文本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7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4分)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16、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玻璃城市喻永军赵欣已经是第九次坐着吊篮升上去了。吊篮的绳索缓缓地牵动,吊篮离地面越来越高。在高高的楼顶,马子义戴着草绿色的军帽,帽檐从楼顶的墙沿上偶尔露出一角。这是离家乡莴寨一千二百五十公里的一座城市,三面为沙漠所围。赵子扬站在赵欣的身后,脸上毫无表情。赵子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这儿砌了四年瓷砖,原先有个搭档有事回家了,现在的搭档就成了赵欣。活儿很简单,往新楼的墙体上砌瓷片。赵子扬干这活儿很有些名气了,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高手。”他心里夸赵子扬。赵欣、马子义来这里很突然。两个高中生,穿着去年军训时的军装,就站在赵子扬的面前了。“干
17、啥来呢?”赵子扬看着儿子赵欣。“打工,二十多天时间闲着呢。”赵子扬说:“耍两天回去。”口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第二天,赵子扬六点去工地了。赵欣与马子义进入了戈壁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站在了沙漠的边沿。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脚下是沙海,不远处是金黄的沙丘、沙浪、沙脊,无边无际,这是腾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赵欣脚板有些疼痛,有些失落。马子义笑笑说:“这才是真实的腾格里。”赵欣说服赵子扬,成了赵子扬的搭档。马子义也没闲着,在楼顶照看配重块。施工吊篮一米宽三米长,赵欣
18、第一次跨进吊篮的时候,脸色有点儿发黄,手抖个不停。赵欣想站起来,但上升的吊篮摇晃得让人眩晕。吊篮落地,赵欣的脸色才恢复正常。这个黑瘦的、长脖子的男孩,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两个一大一小的水杯泡上苦丁茶,放在吊篮的顶里边;砂浆桶里和好砂浆,吊篮起升的时候,再加上小半桶水稀释;盛灰浆的瓷盆、灰铲、瓦刀用清水抹洗一遍,摆放在赵子扬顺手的地方。吊篮大致在八层楼高的地方停下了,赵子扬锁定好了绳索,弯腰拾起了灰铲。赵欣从砂浆桶里舀出半盆砂浆,然后开始用一块湿布抹净瓷片,一片一片过手。赵子扬伸出手,赵欣就递上一片瓷片,一片一片的瓷片被赵子扬贴在了楼体上。只有赵子
19、扬抽烟的间隙,赵欣才能放眼看看四周。无数座这样的高楼遍布在这座城市里,许多栋楼的瓷片都是赵子扬他们贴的。瓷片贴好,再装上各色的玻璃,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赵欣想,父亲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样的城市了,但自己上大学、找工作,就有可能住进这个玻璃样的城市里。太阳已经照了几个小时,赵子扬的腰往下塌了一些。就在这时候,赵欣看见了西边漫天的沙尘卷了过来。他说:“爸,你看西边!”赵子扬回转身,惊得张大了嘴巴,说:“沙尘暴!”他扔下手里的东西,一把将赵欣按在吊篮里坐下,说:“坐好别动。”话音刚落,风就到了眼前。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
20、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新贴的瓷片被砸脱落了一些,“刺啦啦”顺楼体滑了下去,摔碎在地面上。接着又连续撞了七八下。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风中传来马子义的声音,赵欣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看清,马子义在下边五层的一个窗口露出头,向他们招手,军帽已经被风吹落。赵欣张嘴想喊,风中的沙子吹进嘴里,呛得他直咳嗽。赵欣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赵欣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
21、抓着升降机关的手,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赵子扬瞪着眼,样子很凶。吊篮在赵欣的操控下开始慢慢下降。他眼眶开始发热,一边控制着手里的下降按钮,一边用单薄的身子抵紧赵子扬的身子,让他慢慢地坐了下去。到五层窗口,风力已经转弱,马子义伸出一双瘦弱的手,抓紧吊篮的绳索。赵欣固定好吊篮,弯下腰用肩膀顶起赵子扬的屁股,把他从窗口送了进去,接着自己也跟着翻了进去。几天后,在返回的列车上,马子义和赵欣看见了远方的沙漠的闪光。城市退得很远,马子义说:“腾格里,蒙古语的意思是,白色、长生天、最高的神。”赵欣听了,不想说话。二人头抵着头趴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出神。不一会儿,火车开始穿越隧道。(节选自
22、湖南文学)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子扬让两人“耍两天回去”的原因,是认为稚嫩的赵欣和马子义并不能把活干好。B赵欣与马子义进入戈壁滩后看到的景象与书本上的不同,由此二人感到十分失望。C赵欣在吊篮落地时脸色才恢复正常,说明他内心始终无法接受这份难度大的工作。D回程路上二人看着远方景色出神,沙漠的闪光也寓示这次旅程带给两人无限的回忆。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到“马子义已经是第九次坐着吊篮升上去了”,与传统叙事结构不同,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写“老板开始看过几次,用手一摸就啥话也不说了”,从侧面表现了赵
23、子扬往新楼墙体上砌瓷片的技艺的精湛、高超。C在父亲抽烟的间隙,赵欣放眼欣赏城市,认为父亲这辈子不可能住进城市,而自己可能有机会,表现了年轻人的自信以及对父辈的轻视。D小说以“火车开始穿越隧道”结尾,故事戛然而止,但语意双关,既交代旅途实景,又暗示了两位年轻人在人生征程中的变化。10小说前文写到腾格里沙漠,结尾再次说起腾格里沙漠时,赵欣“不想说话”,这两处相关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11小说以“玻璃城市”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四、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
24、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25、者,用心躁也。(节选自劝学)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B假舆马者假:利用C锲而不舍锲:雕刻D而绝江河绝:断绝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蟹六跪而二螯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每个句子5分)(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
26、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27、。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16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请概括回答。(6分)六、情景默写(共6分,每空1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桃花源记以生于溪岸、别无杂树、“_,_”的桃花林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意境开阔博大,其中“_”是写景的总括之句,“_”则由景物过渡到人事。(3)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深受诗人喜爱和重视,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如“_,_”。语言文字运用七、语言文字运用18根据所给的情
28、境,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每空1分)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不能一味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其实何止国家,我们学习也是如此。比如写作文,一定要有新意,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如果照搬照抄,就成了鹦鹉学舌,不过是_罢了。要想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多读书是有必要的,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_,我们都可以广泛涉猎。那些独步古今的文学大家,我们也许难以_,但写出有思想、有文采、有逻辑的作品还是可以实现的。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每空2分)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举重主要比力量,长跑主要比耐力,体操需要超强的柔韧性,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研究表明,在由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金字塔
29、中,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专项技术,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有利于运动员保持稳定的竞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生涯。一些优秀运动员,平时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大概占总训练量的70%。因此,要求运动员体能达标,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20下列语段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6分)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显然,外
30、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21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大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请你向外国朋友介绍其习俗及文化内涵。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6分)八、命题作文(共60分)22请按照下面的要求作文。世界万物都是上天的恩赐,“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关爱,社会给了我们舞台,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支持。懂得感恩,这个世界必将充满阳光雨露。进入高中的你们是否学会感恩了呢?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
31、不限(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D2C3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理解错误。原文第段说“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并非“无法搞伪科学”,故选项曲解文意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C项,“实验方法”理解错误。根据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
32、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而非“实验方法”,故此项混淆范围了。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理解错误。依据第三段开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分析可知,“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段“旧的理论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可知,语中是说“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
33、典物理学进行否定。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段可知,文中是说“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而是“试错模式”。科学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故选A。4BCD5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及全国523项目单位通力合作,共攻难关。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
34、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6(内容)突出疟疾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各国治疗的困境。(形象)烘托了研究理想抗疟新药的难度,突出屠呦呦的贡献之大和她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质,丰富内容和传主形象。(结构)交代研究背景,引出下文屠呦呦着手研究,攻克难关的内容。7心无旁骛。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
35、,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淡泊名利。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潜心科研。谦虚低调。获得殊荣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中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A,“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曲解诗句意思,于文无据。B,原文“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并非没有人选择。
36、E,由原文“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可知,屠呦呦和同事研发的青蒿素属于这一类。【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
37、。ABE三项都是针对文本的内容设题。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给出了限制性的条件“研发成功青蒿素”“客观因素”“哪些”,考生应关注研发成功之前的储备和奔向成功路上的表现。同时还要注意本题需要回答的是“客观因素”,故屠呦呦自身的内容应排除在答案之外。主要从团队的合作、医学书籍的供给以及国家提供的平台几个方面作答。【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
38、哪些”,根据题意,可以把文中研发青蒿素之前的内容找出来,然后将主客观因素分开,即把屠呦呦自身的表现排除出去。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本第段在文中的作用”。考生要掌握某一段在原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上去分析。首先看内容上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再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第五段的内容主要是突出疟疾疫情的严重以及各国治疗上的困难,突出了屠呦呦的贡献之大。【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首先依据题干到文中找到涉及句段在文中的位置。题干已经明确告诉考生,是文章第段;然后考生概括这一段的内容,“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
39、流行病”“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一直未能如愿”,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交代疟疾疫情的严重性以及治疗上存在的困难,而这一困难更突出屠呦呦贡献之大。7试题分析:题干说“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首先应到文中找到屠呦呦的言行举止,然后概括其特点。答题的时候应遵循特点+事例的模式。【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
40、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时间变化,地点变化,职位(工作)变化,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关注文章的过渡句。8D9C10真实的腾格里沙漠并没有带给赵欣他们浪漫的感受,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为下文写城市建设者生活张本。再次说起腾格里沙漠时
41、,赵欣“不想说话”,表现了他历险后复杂的心情。前后两次写腾格里沙漠,以表现赵欣他们前后的变化,再现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引发读者思考。11玻璃城市高贵、陌生、美丽,是美好城市生活的象征,是城市建设者的劳动成果,以“玻璃城市”为题,赞美了城市建设者。玻璃城市的美丽光鲜与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劳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玻璃城市”是赵欣对城市的感受与评价,正是在这座城市的经历让他认识到父辈工作的劳苦与艰辛,获得精神成长,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人物的成长。【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认为稚嫩的赵欣和马子义并不能把活干好”表述错误,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赵子
42、扬让他们耍两天回去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人不能干好活,原因应是两个人还是高中生,不应该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还要打工,还是高空作业,所以赵子扬拒绝。B.“由此二人感到十分失望”表述错误。文中只说“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赵欣脚板有些疼痛,甚至有些失落,马子义笑笑说:“这才是真实的腾格里。”是和书本上、想象中不太一样,让两人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并也有些失落,没有说是失望。C.“说明他内心始终无法接受这份难度大的工作”表述错误。文中“直到一个星期后才完全弄清楚了搭档的含义,并且将准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不是无法接受这份难度大的工作,只是刚开始有点不适应,后来适应之后,他做的很好。故选D
43、。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现了年轻人的自信以及对父辈的轻视”分析错误,这一情节并没有轻视的意思,这是对父亲这样的城市建设者的真实处境的描述。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第一次对腾格里沙漠的描写,“他们无数次在班上讨论过的沙漠,并没有带给他们浪漫的感受。空气中是沙粒游走的细微的声音,脚下是沙海,不远处是金黄的沙丘、沙浪、沙脊,无边无际,这是腾格里沙漠的一角。太阳从沙漠东面照射过来,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在心里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真实的腾格里沙漠并没有带给赵欣他们浪漫的感受,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书本和现实的距离,表明赵欣他们没有
44、经过生活的实际历练,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幻想,为下文写城市建设者生活张本。在后文中,赵欣真正感受到城市建设者生活的艰苦与危险,尤其是与父亲一起经历了沙尘暴的危机,“吊篮被风吹离了楼体,又被用力地抛开,重重地砸在楼体上,砸出的响声惊天裂地,有撞碎的感觉”“然后,吊篮的失控加剧,撞击之后,被风扭动,斜着一升一落,一翻腾,将瓦刀和灰盆颠簸出去撞在楼体上,落向地面,发出碎裂的声响”“赵欣看见赵子扬管控升降装置的手臂,被绳索牵着在楼体上连续撞击,然后突然软了下来。风力在继续增大,天色更暗了。赵欣在吊篮的摇晃中,慢慢站直身子,伸手抓住了吊篮上的绳索。绳索在风中绷得很紧,他伸出手抓住了赵子扬抓着升降机关的手,
45、那只手垂了下去,血沿着袖管中的手臂流了下来”,小说第二次出现腾格里沙漠,“赵欣听了,不想说话。二人头抵着头趴在窗台上,看着远方出神。不一会儿,火车开始穿越隧道”,此时的赵欣经历了在吊篮上的危险历程,在精神上已经得到成长,他看到父亲为了救自己不顾他自己的安危而受伤,所以再次说起腾格里沙漠时,赵欣“不想说话”,表现了历险后心情的复杂。这两次写腾格里沙漠,是为了表现赵欣他们前后的变化,在经历了真实的城市建造者的生活之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这两次描写再现了他们成长的经历,引发读者思考。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小说以“玻璃城市”作为标题,首先,“玻璃城市”给人以光明
46、、干净的感觉,是高贵、陌生、美丽和幸福生活的象征,这样美好的城市都出自城市建设者之手,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他们奉献的见证,所以,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对城市建设者的赞美。其次,通过对赵子扬工作生活的描写,写出了城市建设者工作的艰辛和危险,美丽的“玻璃城市”是建立在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工作之上的,这就使玻璃城市的美丽光鲜与城市建设者的艰辛、劳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建设者的崇高赞美之情,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玻璃城市”之名出自赵欣之口,“整幢楼甚至整座城市,就成了一个玻璃城市”,是赵欣对城市的感受与评价,但在城市的光鲜外表之下,是城市建设者们艰苦的劳动和付出,在经过亲身的体验之后,正是
47、在这座城市的经历让赵欣认识到父辈工作的劳苦与艰辛,获得精神成长,所以小说以“玻璃城市”为题体现了人物的成长。12D13A14(1)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2)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绝”,横渡。句意:却可以横渡江河。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而”,表修饰。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A.“而”,表修饰。句意: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B.“而”,表转折。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C.“而”,表并列。句意: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D.“而”,表递进。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取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