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任丘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河北省任丘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测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怒号(ho) 挂罥(jun) 塘坳(o) 俄顷(qng)B布衾(qn) 丧(sng)乱 见此屋(xin) 大庇(b)C突兀(w) 广厦(sh) 辗冰辙(nin) 两鬓(bn)D口称敕(ch) 两骑(j) 红绡(xio) 系牛头(x)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引申枯躁相辅相成误人歧途B严竣束缚融为一体无可指摘C趋势总裁自园其说豁然开朗D烦琐诬蔑义愤填膺袖手旁观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
3、沉迷于网络的害处。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求之不得,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诗经关雎)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诗经蒹葭)土地平旷,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青树翠蔓,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诗句是:_,_。(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会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5、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6、。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阡陌交通(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往反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4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
7、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锄头镰刀石磨董国宾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糊糊的气息。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刀和石磨,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艰难而快乐地
8、度年月。记忆里,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到了田间地头,袖子一卷,“哧溜”钻进地垄里。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一垄一垄地往前移,再从地块的那头返回来。父亲的身影从南头移到北头,又从左边移到右边,一大块地眨眼间就在父亲的锄头下变了样,一块又一块泥土翻了个身,褐黄的颜色呈现在天空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味。父亲一辈子都在和锄头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个年头还要重复做一遍。父亲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父亲一生的时光都在锄头挥舞的岁月里长大和变老。父亲用过多少把锄头,我记不得了,曾有一把长一米半,锄把是一棵核桃树的树干。父亲一出门就带上它,起早摸黑到田里去干活,将
9、它插入土地,翻起土层和草皮,回到家里,竖在院墙的拐角处。那锄头的锄把磨得光亮又圆滑,锄刀明晃晃的,刀口中间有一个豁口。10岁的我走过去,用手拭了拭那豁口,心里直发悚,好家伙,什么东西使它变成这样,它真是一头能出力干活的牛!在一次次不停歇的劳作中,父亲的锄头一点点磨亮了,又一点点磨损了。在过掉的时光和岁月里,父亲走过的地方,都有锄头的影子在晃动。乡村生活里,镰刀和锄头都埋头干农活,锄头使庄稼快乐地长大,而镰刀挥舞的时节,乡亲们便迎来了丰收和喜悦。父亲锄草、施肥和耕种,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庄稼有了好收成,父亲就找来镰刀准备收割。田野上小麦熟透了,一棵棵麦子挺得很直,麦穗饱胀欲裂,父亲先是磨镰刀,
10、然后再把它们收回仓。他有节奏地晃动着臂膀,镰刀在磨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每磨几下,就在刀刃上试试手。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锃亮的镰刀当中,有一把为父亲专用,刀柄很长,上面缠了一层丝线,刀身优美地弯成弧形,在一年年的收割中,父亲用它收获了多少金黄的麦子,流了多少汗,没有人去想过。麦浪像个金色的沙丘拥向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麦浪的一角,父亲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着自家的麦子,虽然这是个慢活,但他动作麻利又娴熟,我躲到一边闲散一会儿再跑回来时,他身后麦子已倒下一大片。父亲直起腰来,回头看上一眼,兴奋地说:“今年收成好,咱农民有指望啦。”话还没说完,他心思又沉重起
11、来,慢吞吞地说:“李海的庄稼遇上了病虫害,他家的口粮不知够不够。”镰刀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是每个庄稼人都高兴得起来。庄稼收获了,乡亲们就用石磨磨成面粉。在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里,锄头、镰刀和石磨,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什,不可或缺。昔日的农家院落里,几乎家家都摆放着一盘石磨,它们从岁月的深处走过来,打磨着乡下人简单的日子和时光。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磨盘用石头打造而成,靠近边缘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添谷孔。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均匀分布在四周,通过转动,被磨齿磨成面粉,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再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或瓮里。石磨像头任劳任怨的牛,磨豆子,磨高粱,磨小麦,什么活都干。母亲常常
12、一大早就起床,把金黄的玉米倒进磨孔。父亲力气大来推磨,石磨沉重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炊烟升起来,母亲把磨好的细面做成面饼,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在忘不掉的记忆里,庄稼收成好,石磨磨出的细面多,乡亲们就有饭吃。但发生自然灾害后,石磨就磨不出面来,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锄头、镰刀和石磨已成为一段历史和记忆,但它还是一段走过来的路。这段路酸楚又漫长,但最踏实和厚重。回头看一看过往的锄头、镰刀和石磨,我仿佛看到祖辈们从岁月的那头挺着胸走过来,一步步把我们送进了新生活。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无比锋利
13、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文章第段中“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一句中的“温暖”“无奈”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14、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六、语言表达(共10分)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请简单描述。七、作文(共40分)本学期我们读过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苏菲的世界等名著。请你选择其一,写一篇读后感。提示及要求:根据你表达的观点,自拟题目。文章可以针对名著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任一方面来写;可以着眼整体,也可以着眼某一个章节、片段。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