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鲜妍(yn)娉婷(png)妖娆(ro)凝望(nn)B喑哑(n)枉然(wn)襁褓 (qin)摇曳(y)C呢喃(nn)飘逸(y)鲜妍(yn)留滞(zh)D天骄(jio)遐想(xi)栖息(q)莽莽(m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模式摇曳心无旁鹜轻而易举B枉然呢喃断章取意李代桃僵C脏物箱箧强聒不舍理至易明D濡养飘逸言不及义言行相顾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B杜雍和沉着脸,绝不回头去看一眼。他对杜小康带着哭
3、腔的请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C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D杜小康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油麻地的孩子歇斯底里的读书声。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急着想去洗个脸。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切不可掉以轻心。C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D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关注细节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小时候,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
4、泪水?_(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_,你是_!(4)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下面三段文言文,分别节选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末段,阅读后完成各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5、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丙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指朝廷。B微斯人微:少。C树林阴翳翳:遮盖。D客此客:客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真无马邪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国险而民附3
6、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C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生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有别:甲文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达也颇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
7、暗含滕子京,以此规劝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则暗含诀别之意、家国之思。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写。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甲文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赏。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岑嵘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
8、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9、(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
10、的点子。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群体头脑风暴比个人的思考能产生更好的效果。米开朗琪罗把所有的助手都赶走,锁上了西斯廷礼拜堂的门,独自创作出了壁画创世纪;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在小黑屋中创作,将百叶窗拉牢实,郑重地点燃蜡烛闭门不出,在浑浊的光线中天昏地暗地写出皇皇巨著。如果他们喜欢的是拉上一大群人,大家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1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是由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B“头脑风暴”一词是最早的精神病理学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C头脑风暴的效用恐怕很有限是个别研究者的看法。D研究者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且无效的方式。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用疑问句作标题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B第段写作者身边发生的“头脑风暴”,提出了头脑风暴可以让大家都很愉悦的中心论点。C第段举红楼梦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的例子,论证了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是:即便把件事办砸了,但因为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D第段举“巴尔扎克爱将自己锁
12、在小黑屋中创作”的例子,论证了独自思考比一大群人在一起拍脑袋想点子出主意更好。3在作者看来,许多人喜欢头脑风暴的原因有哪些?仔细阅读段,概括作答。4文章最末一句“那么这些旷世作品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了”中的“恐怕”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填写表格。我爱这土地(节选)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复活的土地(节选)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重新漩
13、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诗歌“土地”的象征意义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六、语言表达(共10分)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请你任选一个场面写一个片段,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还有一支春天的歌汪国真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我们有过许多许多还有一支春天的歌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