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模拟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隧洞(su)干瘪(bi)簇新(c)B舵手(du)埋没(m)阎罗(yn)C飞窜(cun)蠢笨(chn) 翡翠(fi)D熄灭(x)困乏(f)喷薄(bo)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堵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B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C那索似有千均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D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洒泄,飞得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3、下列句中加
3、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D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4、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B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C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一这句话有语病
4、。D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一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释】哄:交战。有司:与下文的“长上”都指官吏。转:弃尸的意思。几(j):将近,接近。残:残害。下:下面的百姓。尤:责备、归罪。1解释下列加点词。(1)小信未孚()(
6、2)忠之属也()(3)而民莫之死也()(4)是上慢而残下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入见/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必以分人/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壮者散而之四方者/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甲、乙两文表现了什么共同的政治思想,采用了什么共同的表达方式。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阅历与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
7、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
8、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
9、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
10、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第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五、诗歌鉴赏(共5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词的上片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
11、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比喻什么?词句表达怎样的情感?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妙处。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七、作文(共40分)作文。孟子说,比生命还重要的是礼义,要舍生取义;俞伯牙说,比抚琴还重要的是知音,要真心友善;诸葛亮说,比功名还重要的是淡泊,要静以修身;杜甫说,比茅屋还重要的是怜悯,要心系苍生;莎士比亚说,比金钱还重要的是宽容,要慈悲为怀。生活中,你觉得相比之下,有什么东西更为重要呢?请以“比还重要的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要抄袭他人的文章。5、书写要工整。